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104部分

黄巾张狂-第104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有足以改变天下势态的力量!
这一切,张角当然无法探知。他在听到那个心中始终不愿意承认的结果时,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跳。随后,张角按捺住心中的凄凉和悲哀,又开口问道:
“可有遗类【残存者】?”
“有!”
张角眼睛一亮,问道:
“遗类有何结果?”
“数年之后,又当大兴!”
听着张狂言之凿凿的预测,张角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仙人之言,不可不听,却也不可全信。无忌你只以为,吾太平道是孤军奋战,却不知道,吾道从来不孤矣!”
听到这话,张狂心中一动,暗自思量:
——莫非,《三国演义》的记载,遗漏了什么?
张角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
“无忌,你毕竟年轻,太平道里的机密,你所知不多。要知道,汉室固然为了度过当前的危局,主动放弃党锢之策,大力招揽当年的党人。可是,这十多年里,对汉室失望的党人,岂会只有吾一人?”
“不少党人,经过这番磨难,已经看穿汉室腐朽的本质,明白如今的汉室,业已病入膏肓。不将帝室身边的奸佞小人洗荡一空,党人们即使全都入朝为官,也难以革除大汉的积弊。”
“所以,诸多有识之士,早就达成协议,不能扫荡朝堂,革新天下,则汉室之难,终不能止!”
“无忌,你可认识这些名士?”
说话间,张角拿出一叠竹简,递到张狂面前,让他辨识。
在狐疑之间,一个个人名,蹦入张狂眼中。有的听说过,有的很陌生,有的却是大名鼎鼎!
张举、张纯、阎忠、边章、韩遂、1张衡……
在后世的《三国演义》中,张角所列举的这些人里,以韩遂的名气最大,为西凉乱军首领,割据凉州数十年。至于阎忠、张举、张纯三人,张狂也隐约在哪部三国类穿越小说中看到过。只恨他当时在网上读书纯属消遣,不曾仔细研究。要不然,若是能够对三国历史知道得详细些,对张狂以后的发展,自是大有好处。
至于张衡嘛,张狂印象里,有个著名的汉代科学家,就是这个名字。莫非这位著名科学家改行了,不研究科学,研究政治去了?
还有边章,对一个穿越者来说,有谁认识他吗?
“张举、张纯二人,为幽州名士,负责联络乌桓、鲜卑等东胡部落,相机起事。”
“阎忠享誉凉州,联络凉州羌胡,相机起事。边章韩遂二人,奔走于西凉和雒阳之间,联络有志之士,共谋大计。”
“张衡为蜀中‘五斗米道’道主2,已经与吾约定,不日亦将起事……”
“只要吾黄巾军大军坚持奋战,吸引汉室目光,这些士人同志3,必将抓住机会,纷纷起义。北有乌桓、鲜卑,西有凉州羌胡,西南有汉中米道,而吾之师兄于吉,在南方也多有徒众,若是汉室颓废,自当乘势而起。届时,汉室面临四面楚歌之势,还能存在于世间否?”
这一番话下来,说得张狂是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作为一个后世的穿越者,他的思路,自然不能与土生土长的的一代智者相比。
张狂能够根据后世的各种书籍、游戏和论坛,知道未来局势发展的大势,却不可能深入了解到,整个煌煌大汉,内部到底有多少心怀不满的士人和党人。
——没想到,堂堂大汉,居然有如此多的士人,在心中暗藏不满?
但是,马上的,张狂又反应过来一件事。
——刚才提到的那些家伙,现在不是还没有造反吗?
也就是说,来自汉室的压力,目前依然只会被施加到黄巾军的身上啊!
“大伯父,这些士人固然对汉室极为不满,可是现如今,他们对我太平道当前的局势,可有何具体的裨益?”
张角心中暗赞一声,不由得坚定了原本已经做出的某个决定。他继续对张狂解释道:
“既然有如此多的同志,当然会对汉室,形成更大威胁。只要吾等将战事坚持下去,等到诸君分头起事,必然可决定天下大事!”
ps:1边章、韩遂,此时本名边允、韩约。后来因为造反,被汉室通缉,所以改名。文中略过此节,书友勿怪。
2在汉朝,有两位出名的张衡。
其中一位,是声名响亮的科学家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造过地动仪和浑天仪,写过《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人称“科圣”。
另一位,则是东汉末年道教派系·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第二代天师【称嗣师】。字灵真,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张良之后,“天师”张道陵长子,张鲁、张卫、张愧之父。
3“同志”一词,出自左丘明《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在我国古代,指志同道合的人。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诸位不可想歪。



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
张角对张狂解释道:
“既然有如此多的同志,当然会对汉室,形成更大威胁。只要将战事坚持下去,等到诸君分头起事,必然可决定大事!”
“但是,这必须要一个前提!”
张角的声音,暗中藏有玄机。不知不觉之中,张狂的胆子再一次壮了起来。他大声的反驳道:
“前提是,伯父您的身体,不出问题!”
这话一出口,张狂的心中又是一个激灵:
——该死的!我怎么又提到了这件事!?
不过,张狂既然在话语中忍不住提到了,他想要对此装聋作哑,已经不是个好主意。
反正,上一次的经验告诉张狂,若是有什么冒犯之处,“大贤良师”张角其实不会太计较。所以,在思索了一下之后,张狂还是咬着牙,继续这个犯忌讳的话题。
究根到底,张狂毕竟不是什么真正的太平道信众。对于张角这个当世顶尖人物,由于他在后世演义、小说中所接受到的种种成见,从心底就不太当做一回事。
若是换做面对曹矮子或者刘大耳之流,恐怕张狂倒是会表现得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了。
“有伯父的黄巾军,与没有伯父领袖的黄巾军,战斗力可还是一样么?”
这句极为忌讳的话一出口,张狂的话语中就没有了忌惮。
“按理来说,我太平道的‘太平真气’,在休养身体,延年益寿的方面,本来就效果不凡。以伯父的修为,再逍遥数十年并非难事。”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南华老仙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伯父的寿元,可能只剩下数月而已!”
听到这里,张角慨然长叹一声:
“无忌,你这位仙长却没有说错。吾日前施展‘九天落雷’之术,轰杀汉军,却被汉军中的儒士反击,受了重伤。以吾自身所料,吾剩余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怕是不超过三个月了!”
张狂事先再有所预料,一旦听到张角这个当事人说出事实,头脑中也不禁有被大锤狠狠撞击的感觉。等到他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居然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是这具身体,在发出心中的感受吗?
张狂很不喜欢这种情形。然而,心中的悲痛一阵一阵传来,完全无法抑制。在这种情形下,张狂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一旦“天公将军”张角逝去,整个黄巾军阵营,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巨变!
“无忌,不哭。”
面临真实的死亡,张角若无其事,仿佛在谈论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大贤良师”毕竟是“大贤良师”,考虑的事情,从来不会是一身的生死,而是心中的抱负。
“太史公【司马迁】曾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吾为人五十余年,足以。”
“然而,太平道的大业,不可抛弃。吾遍观道中诸人,可以托付大事者,不过寥寥。其中能将吾之道发扬光大者,却是只有你一人!”
听到这句话,张狂的心中五味繁杂,不可诉说。原本他以为自己在继承张角的大愿时,会有欣喜欲狂的感觉。可如今的情形,完全出乎张狂原本的预料。
“大伯父……”
不知不觉当中,张狂已经跪拜在张角面前。
“吾有吾之道。然而,汝当也有汝之道。”
张角的声音,突然变得飘渺起来。
“吾之道,吾执之。汝之道,汝也当努力实现。吾与汝,道固近,毕竟不同。汝当稳守本心,勿忘‘太平’二字!”
听到这话,张狂心中有些糊涂。
“汝之道?”
——我有什么道吗?
老实说,来到汉时半年时间,张狂的目标,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下来。所谓的“天下布武”,本就是穿越前的张狂,在网络论坛里常常暴出的一句口水话,近乎于玩笑。
若是非要将张狂这些日子的作为,定下一个目标,那张狂的目标,其实不过是最低级的一个。
——求活……
明确知道黄巾军未来悲惨结局的张狂,这些天的所作所为,也仅仅是为了“求活”二字。
求活,然后再求活的更好。
为了活的更好些,张狂一直在谋划在大汉的辽阔土地上,割据一方,当上一个“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军阀土皇帝。看多了现代社会经过精心化妆的各色美女,在张狂看来,那一群他见过的所谓古代美女,大约也就是现代版农妇级别的。虽然张狂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没有多少高层的见识。
“无忌!若有一天,汝为天子,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张角的声音越发飘渺,完全感觉不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我的国度?”
张狂再一次完全失神了。
“我的国度吗?”
——我要建立一个大大的国度!从西伯利亚,到澳大利亚,从美洲大陆,到东南亚,都要布满中国人的脚印!
——我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国度!每个人,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能够踏实的付诸行动,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理想靠拢。付出就会有回报,人们不会被生活所迫,为五斗米而折腰!
——我要建立一个公正的国度!人与人的差异,只在于他们的才能和贡献。即使是社会底层的人民,也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不断向上升级,最终拥有登上顶峰的可能!
这些想法,在张狂的脑子里盘旋着,仿佛就要从他的口舌间飞出去。但张狂总觉得这些后世的话语,并不适合如今的时代,感觉很是犯忌讳,还是辛苦的强行忍下了,没有说出来。
——到底该说些什么话,才会比较应景呢?
顿了一顿,张狂的心中,突然浮现出当年在网上看书时,偶然发现的那段千古名言,立刻不由自主的大声朗诵起来:
“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
如同梦呓般的说完这些话,张狂仿佛极为疲劳,双眼闭上,居然就这样倒在草席上,呼呼的大睡起来。
“说的好!”
一直情绪平稳的张角,听到最后一段话,也忍不住骤然动容,击节赞赏。
“地公将军”张宝,再一次鬼魅般的出现,皱着眉头,向自己学究天人的兄长问道:
“大兄,无忌刚才所说的,好生有气魄,却有些想不到……”
张角平静的说道:
“无忌这孩子,心中自有沟壑。凡谋大事者,所想所为,若是他人都能明白,便是庸才一类。更何况,暗中又有一位高人,托名‘南华老仙’,暗中也不知道教了这孩子多少东西!”
“凡举查人,必须听其言,观其行,才能明了其能力。其中言为轻,行为重。比较无忌这一代子弟,固然有数人杰出,可是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唯有无忌一人。”
“尤为难得的是,无忌之才,长在知人、得人、用人。这一点,却是历代成大事者的共同之处!”
“想当年高祖刘邦,不过沛县一无赖。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