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103部分

黄巾张狂-第103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若是那些虔信的太平道道众,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将张狂与张角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高高翘起的那一端,必定是属于张狂的。
逻辑上明白了,可是张狂从感情上,依然完全无法接受。想一想,只要张角想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完全彻底的暴露在张角的眼前。
对于一个来自后世,信奉个人**权的穿越者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再将事情说的严重一些,若是张角,只是比如说,张角要干掉张狂,怕是亲卫队中的虔信者,也会毫不犹豫的亲手将刀锋刺入张狂的心口。
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
当张狂从自己的帐篷中出来时,已经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组建一只,绝对忠诚,完全只听命于自己一人的亲卫队!
当然,不是现在。以张狂目前的情形来说,他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由于统帅部下的时日尚短,才不过区区半年,张狂在军中,并没有那种可以得到大多数士卒效死的可能。就算是对其有着“点化”之恩的典韦、臧霸、乐进之流,只怕也不会对张狂愚忠到那种地步。
这一切,都要徐徐而图之。
接下来的两天,张狂开始在黄巾军大营中进行串门。
不得不说,张梁这个名义上的黄巾军主帅,还是相当有能力的。在带兵这一块上,不说他是韩信之才,至少一个樊哙之才,还是有的。一个拥有名将才能的人杰,最终居然被迫只能在造反时才能发挥自身的才干,对大汉朝廷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讽刺。
虽然黄巾军的数量,高达十多万,将整个广宗城和附近的大片地区,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营。而这些从农夫和流民转化来的新兵,在治理和统帅上难度当然不小。但是,置身于广阔的营地中,固然环境很脏,到处都是垃圾、粪便等等,却并不显得乱。
每一个黄巾军小帅,都根据自己所统帅的兵力,得到了一块大小合适的地皮来安营扎寨。营地与营地之间,相互的间隔不远也不近,各有道路相通。在最外围的营寨中,更是将防御工事建立得相当整齐,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凌然不可侵犯的感觉。整个黄巾军大营与广宗城之间,呈现出互为犄角之势,无怪乎即使以卢植的统御力,依然奈何黄巾军不得。
转了两圈下来,张狂不得不承认,比起这些土生土长的汉人,自己这个穿越者,在冷兵器时代军事上的见解,确实是提不上台面。
不过,这些东西在张狂心中,都是小事。目前张狂最为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情,那便是:
——“大贤良师”张角,到底打算如何处置自己这个乌鸦嘴?
张狂倒不是担心,自己小命不保。好歹张狂也是巨鹿张氏的内部成员之一,在重视宗族和乡情的汉代,只要不是试图危害家族的重大利益,他的人身安全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在经历了小半年前呼后拥,发号施令的上位者身份之后,张狂已经不愿意去想,若是失去了目前所掌握的权柄,自己又将如何过日子。
若是用一句话来形容,张狂现在的心理,却是——
“不为九鼎食,便为九鼎烹!”1
——只要,只要自己能够保留手中的这些军队,哪怕再是一无所获,也难不倒我!
张狂如是想着。至于成为张角继承人一事,如今已经被张狂抛到了脑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指望别人将好处放在自己身上,多半有些不太靠谱。
这个时候,他的心中隐隐也有些后悔。
——也许就应该呆在泰山郡,默默的沉上几年。
不过,这样的想法,很快就会被张狂从头脑中驱逐出去。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张狂是个愿赌服输的人。就算这一把不能赢,也不能就此后悔!
身为堂堂穿越者,面前有无数前辈的成功案例,张狂自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一定能够在这个乱世中有所作为。最次,张狂也觉得自己能够割据一方,当个土皇帝。至于要不要投靠曹、刘、孙三巨头,到目前为止,张狂还没有这种打算。
然后,一个由韦笑传来的消息,让张狂再也没有胡思乱想的时间。
“天公将军有召!”
张狂愕然。
张狂思索。
张狂欣喜。
——没有问题了!
——一定有什么好事情……
以张角“大贤良师”的半个仙人身份,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见到的。既然知道自己离死不远,张角当不会故意去浪费本已经不多的时间。他既然想要接见张狂,当然不是想找张狂问罪。
要找张狂的麻烦,有张角一句话便可,何须召见?
一路跟着韦笑,见到张宝。再由张宝亲自带领着,第二次踏入张角的居所。整个过程,张狂都有些真假难辨的飘飘然。
——真耶?幻耶?
直到与张角那双充满真诚的眸子再次对视,张狂这才真正的清醒下来,进入自己的角色当中。
“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是张狂在穿越前上高中时,从语文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句话。心中默念了一遍,张狂躬身施礼,见过“大贤良师”张角。
张角开口了。
语调缓慢,悠长,然而又能让人觉察到,其中蕴藏着某种奇妙的力量。
“今日叫你前来,是要教你一些东西。”
接着,也不待张狂回答,张角便自顾自的开始了讲述。
“世人皆视吾为神仙。吾自然知道,自家并非神仙。”
“当吾年轻之时,本是一介士子,游学雒阳,希望得到伯乐的举荐,出仕汉室,为百姓造福。虽然吾才疏学浅,却幸而得到前太傅陈讳仲举【陈蕃】的看重,随侍在旁,多有教诲。”
“只是可惜,汉室昏庸无道,权柄竟然落入阉竖奸佞之手。这些幸进小人,一旦掌握了权柄,便得意忘形,肆意妄为,残害天下百姓以自肥。”
“陈太傅见阉竖奸佞在朝堂上倒行逆施,残害天下,遂联络前大将军窦武,意图清君侧,除去这些为祸天下的阉竖奸佞。”
“不料曹节、王甫这些阉竖奸佞,在阴谋上颇有造诣。窦大将军和陈太傅一时不察,竟然落入阉竖奸佞的罗网之中,先后牺牲。”
“吾当时因为受到陈太傅的差遣,前往外郡联络同志【志同道合者】,无意间避过此难。然而,阉竖奸佞之流早已经将吾等清正士人,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绝不肯轻易放过。”
“天下名士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皆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当时的有名望士人,几乎被一扫而光!”
“吾当时籍籍无名,却也未能幸免于此难。虽然未被下狱,但出仕之事,全然无望。遭到这次打击,吾才转而研读‘老黄’之书,以抚平心中之气。”
“后来,书略有所得,于是开坛讲学,广招门生,收八大弟子,立下‘太平’一道。本来,吾自思既然不能立于朝堂之上,为万民造福,亦可以藏身村野之外,教化百姓,心存善念。”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突然有一年,被阉竖奸佞捕购多时的党人名士张元节【张俭】,从塞外潜入,拜访吾家。”
“张元节虽然年老,依然壮心不已。他劝说于吾,既然当年陈太傅和窦大将军,谋诛阉竖奸佞于朝廷之法不行,不如反其道而用之。以村野之名,汇集百万义士,在天下九州同时发动,以外势相逼,必可诛除阉竖奸佞,还天下以太平!”
“吾然其言,遂分头派遣八大弟子,奔赴各州,传播教义。其间,诸多残留党人也多方协作,才让吾太平道于区区十多年间,遍布天下九州,信众百万。”
“到得去年,张元节亲来见吾,提及时机已到,约定甲子年全国一齐举兵,威逼汉室,以诛除阉竖奸佞,还政于天下正人。”
“然而,终不料人心难测。”
“吾黄巾义军刚一兴起,汉室便废除党锢。党锢一除,原本与吾太平道为友的无数党人,纷纷忘却前情,趁机出仕汉室,与吾黄巾义士为敌。局势发展到如今,却变成了吾太平道,与天下名门豪强的生死之战!”
ps:1原文为“大丈夫生不得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出自汉武帝刘彻时的名臣主父偃。
又ps:本节有一个背景知识,便是“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与“黄巾起义”之间,没有相关的直接记载。本书此处介绍的时代背景,多有笔者的个人臆断,并无史实根据。然而,只要相关逻辑上可以说得通,则小说家之言,也可以言之凿凿。



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
张角一番话,虽然并非慷慨激昂,却比别人慷慨激昂的演讲更有说服力。若非张狂两世为人,对张角虽然有敬意,却介于后世历史记载,无法像当世其他人那样崇拜他,又曾经经历过由生到死再复生的巨大思想冲击,只怕就把张角的话全盘接受了。
——这些信息,大半都应该是真的。只是,说到太平道的活动之时,所说的那些话语,怕是有些不尽不实?
静静的听完“大贤良师”张角的这番介绍,张狂的心中亦喜亦悲。虽然他原来就曾经根据某些蛛丝马迹,猜测过“太平道”与“党人”之间的一些关联。可是当真相大白之后,张狂的唯一感慨,却是:
——政治,真的是只讲利益!
见张狂低头不语,显然是在思索某些问题,张角停下了一会儿,又接着说道:
“吾黄巾义士虽多,却也不能与整个天下对抗。如今,兖、豫、司、徐各州同志相继牺牲,吾冀州虽然暂时胜利,却也孤木难支。无忌,你既然被老仙指点,当有思路,应对未来的战局?”
张狂开口想说话,可是嗓子却格外的干涩,只得轻轻的咳了一声,清理一下喉咙。在祛除了不少紧张情绪以后,张狂一字一顿的说道:
“嗯,南华老仙身为道家先贤,自然不愿看到我道门遭遇灭顶之灾。南华老仙说过,汉室虽然衰落,可是二十余帝,四百余年的遗泽,不是片刻便会消亡的。”
“我太平道的起义,固然斩断了汉室的气运,让汉室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光凭我太平道一家之力,绝无可能就此掀翻汉室。”
“相反,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我太平道在天下将乱未乱之时,率先挑起反乱大旗,必将面对汉室帝国全部力量的强力反扑!”
“虽然现在朝廷里阉党当政,鱼肉天下,可是朝野间有见识的人才,却不会少了。以汉室四百年积累的威望和余烈,一旦我太平道在战场上不能迅速获胜成功,必将面临来自朝廷和观望的豪强们最为惨烈的镇压!”
“我听过南华老仙说道,若要汉室彻底灭绝,必须先离间其君臣,分裂其土地,折损其民心,砍伐其权威。这一切,都需要徐徐而为,不能够一蹴而就。”
“只有当汉室的威信,被地方诸侯所蔑视;汉室的权柄,被州郡大吏所分割;汉室的土地,被地方诸侯所瓜分之时,才是汉室最终消亡的时机!”
听完张狂的话语,张角略一停顿,缓缓的问道:
“那,依此推导,如今我黄巾百万之众,终究又有何等结果?”
虽然这样的谈话,带着几分血淋淋,张狂还是克制住心中的不忍,坚定的说出历史所记载的可怕结局:
“覆灭……”
此时的张狂,深感自己的力量太小,无法改变当前的战局。从这一点推导,张狂可以认定,黄巾军未来的遭遇,不会与历史上有多少不同。但若是能够给张狂一个发展的机会,他深信,自己在几年以后,必然能够拥有足以改变天下势态的力量!
这一切,张角当然无法探知。他在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