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77部分

黄巾张狂-第277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瓒这种大规模的乱封官,将袁绍都给气笑了。既然公孙瓒如此嚣张,袁绍也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动武,上!
初平三年春,袁绍与公孙瓒大战于河间武垣县。
这一战,中间可谓是波折起伏。战事延绵了一个月,双方才算是决出了胜负。
在开战前,公孙瓒携大胜黄巾二十余万之威,气势汹汹而来。虽然在兵力上,公孙瓒只有三万,袁绍却达到五万,可是公孙瓒依然志在必胜。
袁绍军的先锋,是悍将颜良。不过,颜良虽然武力绝伦,却不是很擅长指挥阵地战。面对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骑士,颜良所部陷入了对方打得到自己,自己却打不到对方的郁闷中。虽然这种战斗死伤的士卒不多,却极其挫伤己方的军心斗志。
迫不得已下,颜良带着部下的少数骑兵出击,想要给白马义从一些颜色看看。只是可惜双方在骑兵上的差距太大,颜良的贸然出击,除了白白损失了一百多珍贵的骑兵以外,并无太大作用。
乘着颜良军士气低落,白马义从的指挥官严纲,与刚刚赶到的公孙军步兵,发动了一次夹击。这次夹击,一开始取得了不小的战果,成功将颜良军的阵地击破。
然而就在此时,颜良终于发挥出自身的“万人敌”战斗力。他率领亲卫队来了一次凶悍的反击,便将公孙军步卒的进攻击垮。若非严纲见机得快,带着部下赶紧撤退,就连白马义从怕也要吃上一个小亏。
此时,公孙瓒的主力赶到了战场。作为一名擅长骑兵的统帅,公孙瓒对硬磕敌人的严密步兵阵型,表示兴趣不大。于是,他只是派出一支骑兵小部队监视颜良所部,让颜良所部行动不便,主力却大胆的向侧翼推进,猛攻颜良后方的高干。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平日里风度翩翩,在士人里声名不错,堪称当世佳公子。不过,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就算不上是多么优秀了。若非副将郭援救援及时,高干只怕会被直冲过来的公孙瓒当场斩杀。
击破了高干所部,公孙瓒成功的杀到了袁绍中军的面前。
此时,袁绍中军只有张颌统御的“大戟士”防御。面对公孙瓒骑兵的突击,张颌表现得极为沉稳,一点儿也不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果断的派出两百大戟士作为炮灰,抵挡住公孙瓒军片刻。接着,趁这点儿部下用性命换来的时间,张颌簇拥着袁绍,在一处村落的宅院门前列阵,用建筑物遮蔽住己方的背后弱点。
大戟士是久经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正面对抗的战斗力,只能用恐怖来形容。这支部队的弱点,只在于阵型的侧翼和背后,还有他们缓慢的移动速度。公孙瓒要是用部下的白马义从与大戟士正面硬拼,也许拼光了手头的三千白马义从,怕是依然攻不破大戟士的阵型。
面对处于防御状态中,变得没有弱点的大戟士,公孙瓒也无计可施。在发动了两次失败的试探性进攻以后,公孙瓒放弃了强攻大戟士正面防线的打算,改而进攻袁绍军其他部分。
一天的激战下来,袁绍军除了颜良、文丑、张颌、高览四将的队伍,没有让公孙瓒占到太大便宜之外,其他与公孙瓒交战的部队,多有损失惨重的。
所以,战后的袁绍,为了提升士气,同意了谋士田丰的主意,将颜良、文丑、张颌、高览四将并称为“河北四庭柱”,以激励己方的战斗意志。
激战一天后,公孙瓒军虽然占据了上风,却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而袁绍军在吃了一个不小的亏以后,也学乖了不少,不再尝试与公孙瓒军,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野战。
如此一来,双方的战斗便陷入了僵持。公孙瓒军占据了上风,却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胜利。(未完待续。。)



第69节 麹义树威信
僵局的被打破,是在二十天以后,袁绍一方援军的到来。
这支被袁绍和麾下众将都寄以厚望的援军,便是由声名卓著的冀州州师主将——麹义。
麹义因为在袁绍入主冀州的过程中,立下关键性的功劳,由此被袁绍提拔为中郎将。不过,就算是升了官,他所面临的任务倒一直没有多少变化,依然被新州牧袁绍留在冀州西部,防备并州张狂下属的黄巾余孽的可能入侵。
但是,面对公孙瓒的强势进攻,深感吃力的袁绍,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最终还是调动了麹义这支空置在西部的精兵参战。至于来自于并州的威胁,袁绍暂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只能寄希望于麹义调动以后,张狂的反应没有那么快,即使出兵,也不至于太凶猛。
麹义出身凉州土豪,其部下都是与羌人们血战过的精兵,沙场经验十足,对抗轻装骑兵很有一套。他自思与袁绍的关系并不太亲密,当然想要用眼前这个难得的机会,向新上司展现实力和忠心。在率部来到武垣之后,麹义只是略作休整,便主动向袁绍求战,自称要一举正面击破公孙瓒!
吃过公孙瓒骑兵的苦头以后,袁绍对麹义是否能够真的击败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可是十分怀疑。不过,看在麹义信心十足,求战心切的份上,袁绍还是同意了麹义的出战。当然,他也不忘根据谋主田丰的建议,在麹义的阵地后方预备上张郃的“大戟士”作为预备队。如果麹义作战不利,凭借列好阵型的“大戟士”的守御,战局也不会因此而彻底崩坏。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便是后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百先登破白马”事件。史料记载。此战“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阵斩瓒‘白马义从’甲首千余级。”1
在战斗中,由于轻敌和中计,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损失巨大,让他心痛不已。好在公孙瓒军一方骑兵颇多,麹义固然大胜了“白马义从”一场,却也没能乘胜扩大战果。
打不过,骑兵也能够逃得掉。这就是骑兵一方的巨大优势。
但是,有了这场大捷。袁绍军的士气大振,重新恢复了与公孙瓒军野战的信心。从此以后,袁绍军一扫之前的颓势,开始在麹义的率领下主动进攻。而公孙瓒大军则斗志下降,又没有坚固的城池作为防御支撑点。在与麹义又打了两场之后,公孙瓒看到部下颇有死伤,不愿与袁绍硬拼,不得不主动率军撤退。
此战过后。麹义在袁绍军中的威望猛然暴增。各营的军士们纷纷在原本传颂的“河北四庭柱”之上,又增加了“冀州二栋梁”之名。有资格被众人公认为“冀州二栋梁”的。除了击破公孙瓒的最大功臣麹义,便是目前袁绍帐下第一大将,独领一军在外,抵御南皮的田楷军攻击的淳于琼。
于是,麹义凭借“武垣大战”中击破“白马义从”的功绩,一跃成为袁绍帐下仅次于重将淳于琼的冀州军二号人物。就连有“万人敌”称号的颜良、文丑二将。都不得不屈居麹义之下。
袁绍挫败公孙瓒进攻的消息传开以后,很快让冀州各郡的官吏安下心来。许多原本在公孙瓒的兵锋下左右摇摆的郡县大吏,此时纷纷公开打出服从袁绍的旗号,向袁绍送兵送钱送粮。而公孙瓒此战的失利,不但将之前大破黄巾二十万的威风丢掉了不少。也让他的军粮补给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众所周知,并州、幽州、凉州向来都以苦寒著称。即使在刘虞担任幽州牧以来,幽州得到不错的治理,可以做到钱粮平衡,无需外援,却也无法支撑公孙瓒的大军长时间出征。而且刘虞与公孙瓒的关系颇为僵硬,刘虞能够不克扣公孙瓒军的日常用度,便是宽宏大量了,甭提支援公孙瓒主动进攻同为大汉臣子的袁绍了。
一直以来,支持公孙瓒大军征战所需钱粮供应的,便是公孙瓒在黄巾军中得到的缴获,以及冀州那些看好公孙瓒军威的地方官吏。而黄巾军的缴获可不能用上一辈子,大头还得靠冀州的地方官吏来提供。
所以,公孙瓒军的这次失利,不但是一个军事上的失败,也诱发了他在政治上的失败。许多原本主动向公孙瓒军输送粮草的郡县,此时见势不好,纷纷断绝了对公孙瓒的钱粮支援。如果公孙瓒不能尽快扭转局势,恐怕不用多久,便要灰溜溜的撤回幽州,老老实实的去挨刘虞的训斥了。
好在公孙瓒毕竟是一位大汉的名将。单论在战场上的指挥和决断,他可比袁绍这个大族世家子要强得多。打仗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有胜有败的。公孙瓒也不是没打过败仗。只要随后将战局扳回来,公孙瓒并不是就此没有了胜利的机会。
既然袁绍军数目众多,公孙瓒便不去与之硬拼。除了麹义之外,公孙瓒军并不害怕其他袁绍部将。而公孙瓒军在骑兵上的优势,使得公孙瓒的机动力绝非袁绍可以比拟。
于是,公孙瓒抓住机会,机动到位于袁绍军侧后方的巨鹿郡下曲阳附近,一举击破袁绍的一支偏师,斩首六千,并阵斩袁军大将崔嵩。
崔嵩字巨业,为冀州名士,清河东武城人。他在袁绍入主冀州以后,纠合了不少冀州豪强支援袁绍。此人的阵亡,让袁绍的势力受到一定的打击。不过,得知崔嵩阵亡的消息以后,为了替兄长报仇,崔嵩之弟崔琰主动投入袁绍麾下,任职骑都尉。
要说起崔琰在冀州的名望,其实尚在崔嵩之上。他曾经在当年“黄巾之乱”时,组织过义军征讨叛逆,据说还与另一位名士田丰联手,使用纯正的儒家正气。破除了贼首张角的“落雷”妖术。
不过,崔琰此人淡泊名利,于平定黄巾以后,放弃了封赏,前往青州,拜在大儒郑玄门下求学。去年青州黄巾大作。郑玄只得遣散学生,到不其山躲避兵难。崔琰这才离开青州,返回家乡清河隐居。
所以,此次崔嵩战死之事,由于崔琰为了报仇,愤而出仕袁绍,演化到了最后,袁绍一方其实吃亏并不大。如此一来,双方各有胜负。战局就此僵住了。
就在袁绍与公孙瓒在冀州展开相持之时,中原的兖州却发生了巨变,将天下人的视线从冀州重新牵回到兖州的土地。
引发天下人瞩目的大事,便是:
身为天下有数强力诸侯的兖州刺史刘岱,突然兵败战死!
刘岱之死,看起来是直接死于黄巾军之手,其实间接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兖州各郡县大吏对刘岱所怀有的不满。
却说青州、徐州、兖州三州的黄巾军汇合以后。在张饶、于毒、楼异等人的联合统帅下,很快便向兖州重镇任城国发动围攻。
任城国的国相郑遂。当然要向周围的郡县,特别是兖州刺史刘岱求救啦。不过,刘岱与郑遂的关系向来不合。郑遂是当年桥瑁争夺兖州刺史的重要支持者,刘岱记恨此事,故意在救援时拖拖拉拉。以至于郑遂守卫任城长达一月有余,依然没能等到救兵到来。终于为黄巾大军的人海所淹没。
任城国既然被攻破,黄巾军便可以继续攻略周边的领地。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任城国北方的东平国。
士人们都不是瞎子,任城国的失陷,让刘岱受到了州中士人的一致批评。他在兖州的声望也随之大跌。如今东平国又危在旦夕,刘岱如果还想要留下些好点儿的声望,就不能再拖延不救。于是,他率领兖州州师主力,汇合了泰山太守应劭、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曹操等州郡大吏的部队,准备合力讨伐黄巾军。
张邈、鲍信等郡国大吏,由于与桥瑁交好,素来与刘岱不和。外加又有刘岱不久前故意拖延,害死了任城国相郑遂的例子在前,张邈、鲍信等人自然不会与刘岱齐心合力。
偏偏此时刘岱为了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