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76部分

黄巾张狂-第276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昂的撤走。让袁术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此时的袁术,已经无心再与袁绍大战一场。因为。他的根基南阳,正在遭受刘表的威胁。
刘表出任荆州刺史以后,由于他的任命来自于董卓控制下的朝廷,袁术当然不想承认。相反,袁术自行任命了手下的名士刘勋1担任荆州刺史,以便控制荆州这个地域广阔。人员物资充足的大州。
不过,袁术的这个任命还没有正式传出去,刘表已经用五十二家宗贼的脑袋,稳固了自己在荆州的地位。再听说襄阳蔡氏、中庐蒯氏、江夏黄氏等荆州豪强,都公开表示了对刘表的效忠以后。袁术为了避免自取其辱,也只得怏怏的取消了对刘勋的任命,改而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虽然刘表随后上表朝廷,举荐袁术出任南阳太守,以示友好。但是,刘表在荆州的存在,本身便是对袁术的一种实际威胁。这一点,哪怕袁术没有后世宋太祖赵匡胤的战略头脑,也能够感觉得到。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若是刘表在荆州做的不怎么样,也就罢了。偏偏刘表在将治所迁移到襄阳以后,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兵力增长极快。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编组出五万大军。虽然其中多为新兵,可假以时日,在刘表手下黄祖、蔡瑁、黄忠等将领的训练下,这些新兵变成老兵,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刘表的五万大军,有三万集中在襄阳附近。而襄阳向北十余里,便是南阳的地盘。有这么一只大军在后院里虎视眈眈,袁术要是放得下心来,那才是怪事呢!
当然,如果刘表没有在襄阳屯驻重兵,那袁术也不介意派遣一只偏师,一口吞下荆州南郡的地盘。总而言之,刘表与袁术的关系,就是“一山不容二虎”,而偏偏两人哪一个都不是母的。
事关双方赖以安身的地盘,这种矛盾,几乎是无法调和的。至于双方什么时候正式翻脸,那就取决于袁术什么时候按捺不住对荆州的忌惮、或者说是觊觎。
如今,在曹操的接应下,周昂主动撤退,让袁术也松了一口气。他一方面加紧对豫州袁氏故吏的收编和招揽,另一方面又将大军调回南阳,马不停蹄的对襄阳发动进攻。
当然,这些大军的主帅,还是孙坚。
那么,袁术为什么不在周昂败走以后,乘机直接攻入兖州,进一步打击袁绍的势力,反而劳师动众的调转大军,返回南方作战呢?
直接的原因,是袁绍派出使者,与刘表结成名义上的盟友。这个消息,被心向袁术的荆州豪强探知以后,立刻被汇报给袁术。
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袁术在没有解除南方来的威胁之前,不敢轻易发动大军北上。要不然,当袁术军主力陷入与袁绍势力的交战中,刘表如果突然派出两万人马北上,说不定就将袁术的南阳老窝给端了。
哪怕可能性不大,袁术也不会想要冒这种险。对他来说,先打垮刘表,抢下南郡的地盘,不但可以避免南阳不时被人威胁,南郡丰富的人口和财富,对支持袁术与袁绍之间的争霸战,也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是一年前,甚至半年前,孙坚率领大军来袭,刘表必然无力抵挡。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整编和训练,刘表以夺自宗贼的数万人为基础,淘汰老弱,补充强健者,手中的主力部队人数达到三万,已经可堪与袁术一战。更兼帐下还有“万人敌”大将黄忠为统帅,刘表对袁术的出兵,丝毫不显示弱势。
襄阳城在沔水【汉江古称】以南,所谓“取襄必取樊”,孙坚若要进攻到襄阳城下,就必须先攻克沔水北方的邓县与樊城。于是,面对有刘磐据守的樊城与黄忠据守的邓县,孙坚统帅的大军,与之发生了一场极为激烈的大战。
这一战,让“箭神”黄忠的名头,第一次传到了北地诸侯的耳朵里。
黄忠的箭术,让攻城者吃足了苦头。在城墙稍微低矮些的邓县,有黄忠所统御精兵的防御,孙坚大军苦战不克,反而损兵折将。就连孙坚自己,也在亲自带兵冲锋的时候,被黄忠一箭射中手臂,无法继续战斗。
反倒是城墙更加高大,守备更加完善的樊城,被袁术部下头号大将纪灵,率军不计伤亡的猛攻,一度攻破了城门。好在此时江夏的荆州水军,在黄祖的带领下及时赶到,沿着沔水从后方威胁纪灵所部,逼迫纪灵调动精兵进行防备,这才让刘磐得以驱动预备部队收复失地,重新夺回了对城门的控制权。
江夏援军一万余人的到来,让荆州军士气大振。黄祖在解除了刘磐的困境以后,决定乘势出击,一举击溃来犯之敌。不过,孙坚的直辖部队,可不像袁术的部下那样好对付。只是一场大战,由孙坚之侄孙贲带领的孙家部曲,便轻轻松松的便击溃了狂妄自大的黄祖。
若非黄祖依托地形,在岘山组织了一次埋伏反击,用乱箭射伤孙贲,恐怕黄祖这条老命,就交代在孙贲刀下了。
孙坚受伤,让袁孙联军士气低落。而黄祖的大败,也使刘表意识到己方的实力有限,奈何不了袁术与孙坚。以此为契机,扬州刺史陈瑀派出使者为双方调停,让袁术与刘表同意暂时停止战斗,恢复双方的和平。
此役过后,刘表作为一个能够与关东霸主之一袁术抗衡的强力诸侯,正式登上了汉末的战乱舞台。凭借着与孙坚军平分秋色的表现,天下诸侯无不对刘表表示出三分敬意。就连蜗居在长安以西的郿坞中的董卓,也派出朝廷使者,任命刘表为荆州牧,成为堪比朝中公卿的高官重臣。
孙坚受伤而非战死的消息,传到并州张狂的耳朵里,让张狂这个穿越者诧异了一下。果然,蝴蝶效应开始产生威力了,张狂对自己得自后世的记忆,第一次明确的开始担心起来。
——既然孙坚可以不死,后面的王允杀董卓,曹操崛起等大事,会不会如期上演呢?
刘表的意外表现,让呆在兖州的曹操白白担心了一回。本来,曹操在东郡大搞坚壁清野,准备迎接袁术军的入侵。而袁术在襄阳的碰壁,却使得曹操这些准备工作,都成了无用功。
当然,曹操可不会为此而觉得懊恼。恰恰相反,他倒是希望袁术最好永远都不要北上。(未完待续。。)
ps:  ps:1三国时期有两位刘勋,一位是袁术一系的琅琊人刘勋,字子台;另一位是袁绍一系曾任虎牙都尉的刘勋,字子璜。



第68节 公孙战袁绍
在关东诸侯的一片混战中,初平二年总算是过去了。只可惜在初平三年【192年】,大汉的天下不但没有变的平静些,战火反而越燃越烈。
正月刚过,在长安大肆清除异己,巩固自身权利,甚至干掉了前任司空张温及无数小虾米的董卓,突然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任命。
功勋卓著的朝廷重臣朱隽,被任命为河南尹,镇守故都雒阳,以恢复朝廷对河南之地的统治。
大汉人都知道,朱隽与董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表面和气罢了。作为与皇甫嵩齐名的讨伐黄巾名将,朱隽同样向来以忠勤国事著称。而与皇甫嵩又有所不同,朱隽身为士人,向来对董卓擅自专秉国政不满。
董卓居然会让朱隽这样一位被其忌惮的大汉名将,外出为地方大吏,大大出乎了天下人的预料。有点眼光的士人,都猜得出朱隽外出之后,将会做些什么。他要做的事情,可不会对董卓有什么好处。
果不其然,朱隽一到河南尹地界,立刻脱离了董卓阵营,开始组建自己的部曲。他一方面写信给关东诸侯,表示自己是站在关东诸侯一边的,一方面也不断向长安的天子刘协上表汇报地方事宜,以示对天子的忠诚。而关东诸侯介于朱隽昔年里累积下来的赫赫声威,都纷纷对朱隽表示友好。
当然,对于朱隽要人要钱,打算重建东都雒阳的计划,肯给予实际支援的诸侯不多。除了朱隽的故吏孙坚,支援了他一笔钱粮和两千士卒,还就是徐州刺史陶谦卖了朱隽的面子,也送来了三千士卒和一批辎重。
从这些州郡大吏的行为当中,有识之士便可以发现。到底有哪些人,是真正将天子放在心上的;又有哪些人,只是表面上尊奉天子,实际上只顾自己扩大势力。
有了这笔钱粮和士卒,外加朱隽历年积累下来的声望,他很快成为了河南尹的真正主人。为了防备西凉军的骑兵。朱隽将河南尹的治所,迁移到人口和财富没有遭到太大破坏的中牟县。此外,他还积极的组织民夫修补城防,训练士卒,进行战备活动。
不过,连朱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其实成为隔离董卓与关东诸侯的一道缓冲带。
关东诸侯想要进攻董卓,多半需要通过朱隽的地盘。可是,朱隽虽然不满董卓。却明确支持当今朝廷和现任天子的在位。否定当今朝廷,便是否定朱隽的地位。如果诸侯们从朱隽的地盘经过,前去讨伐长安朝廷,朱隽出于对自身地位的考量,肯定不会为那些诸侯提供多少有效的帮助。
有了朱隽这道缓冲带,董卓便可以躲在郿坞里,笑看关东诸侯之间的自相残杀了。这便是董卓同意了女婿李儒的建议,让朱隽出关的主要原因。
不过。朱隽势力的成立,并没有吸引天下人多久的注意力。很快。几乎同时发生在冀州与兖州的两场大战,成为了天下人关注的新焦点。
在冀州,公孙瓒得到了袁术结盟支持,终于有了名正言顺讨伐袁绍的理由。袁绍在豫州刺史孙坚讨伐董卓的关键时刻,居然派人去偷袭孙坚的居城。作为讨董联盟的盟主,袁绍既然做出此等破坏关东诸侯讨董大业的恶劣行径。当然是必须严惩不贷的,该杀!
以此为借口,公孙瓒高举为盟友袁术出气的旗帜,悍然推兵大进,陈列主力三万人在河间国易县一带。威胁袁绍。
袁绍不想与公孙瓒开战,却不是怕了公孙瓒。见到公孙瓒如此咄咄逼人,袁绍自然不甘示弱,也开始调动手头的兵力,积极备战。
不过,袁绍从韩馥手中得到冀州的时间不长,短时间里,他还无法充分整合冀州各郡的兵力。所以,袁绍一面派人出使公孙瓒,与其谈判,以拖延时间,一面全力调动淳于琼、麹义所部与颜良、文丑、张颌、高览诸将,打算集中兵力,与公孙瓒决战。
袁绍派遣的北上使者陈琳,也是天下知名之士,不但文字飞扬,兼且辩才无双,曾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主薄。可惜他此次出使,并没有见到公孙瓒。在半路上得到一个消息以后,陈琳便果断放弃出使,匆匆的返回了袁绍身边。
原来,远在东边的渤海郡郡治南皮城,已经被公孙瓒的一支偏师,在大将田楷的统帅下,以悍将刘备为先锋,一举夺下了!
渤海郡是袁绍的地盘。袁绍从中平元年自雒阳离开以后,便一直担任渤海太守。如今田楷夺下渤海,交到了公孙瓒从弟公孙范手中,自然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
公孙瓒这次的动作,闹得极大。他在夺得渤海之后,先是任命从弟公孙范,坐实了渤海太守的位置,又趁着青州刺史焦和由于黄巾军炽烈,忧惧而亡的时候,直接任命部将田楷为青州刺史。另一员大将单经,则被公孙瓒任命为兖州刺史。就连他的小学弟刘备,也得到了平原相的职位。
至于董卓所封的那个冀州刺史头衔,公孙瓒可看不上眼,居然直接给了心腹大将严纲。如此一来,公孙瓒一口气任命了三州刺史,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北地的霸主。
公孙瓒这种大规模的乱封官,将袁绍都给气笑了。既然公孙瓒如此嚣张,袁绍也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动武,上!
初平三年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