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先秦倾世美人 >

第32部分

先秦倾世美人-第32部分

小说: 先秦倾世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这首诗从对宣姜的同情变成了辛辣讽刺。在诗中,宣姜是一个沉溺于荣华富贵的贵夫人。全诗把宣姜的形象渲染得华贵美丽,却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你虽然长得漂亮,却不贤淑,这如何是好?)一句真实的道出作者嘲讽的意思,让人感受讽刺的意味婉郁深长。
  
  (5) 《诗经?啵纾筐戎急肌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这首诗一直被认为是卫惠公即宣姜与卫宣公的儿子朔所做,卫惠公在齐国国君的帮助下,八年之后,回国复位。这时宣姜已经下嫁给庶子昭伯。卫惠公不能接受自己的生母嫁给庶兄。大发了一阵牢骚!估计是与公子顽见面时不知该称呼兄长,还是继父,尴尬过后就开始诗兴大发,认为鹑和鹊应各有伴侣,现在鹑居然和鹊纠缠在一起,算怎么回事,真是岂有此理!
  
  《列女传》记载:
  “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国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认为卫国五世动乱,都由宣姜引起。
  作者他也太高看宣姜了。宣姜俨然成了一只翻江倒海的蛟龙。
  
  宣姜,她15岁及笄之年,被许与卫国太子伋,欢天喜地的想着嫁个如意郎君,成就美满姻缘,不成想半道被觊觎她美貌的国君卫宣公截获,糊里糊涂的嫁了个糟老头。生下了两个儿子,成了母亲,细究起来那时她还是个未成年人。小儿子朔觊觎君位挑唆她,向国君谗言,国君要除掉太子伋,大儿子寿为救太子,准备代其去死,结果伋和寿都被杀。
  卫宣公也因过于伤心,一命呜呼。宣姜也就三十岁左右就成了寡妇。
  
  卫宣公是卫庄公的庶子,卫庄公有位最美的夫人庄姜,她因不能生育而失宠。庄公另一宠妃戴妫早死,其子完就有庄姜带大,后完继位,就是卫桓公。庄公生前宠爱另一妾所生之子州吁,后州吁杀死桓公完,自立为君。国人不满州吁弑兄夺位,杀死州吁,迎立桓公完的弟弟公子晋为君,即卫宣公。卫宣公是卫国第15代国君,他是卫前庄公的儿子,卫宣公为人十分淫纵不检,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放荡荒淫君侯。还在年轻的时候,他就抢了自己父亲的美妾夷姜。生下公子伋,寄养在民间。后立夷姜为夫人,又有二子——黔牟和顽
  
  卫惠公刚即位四年,害死太子的事被揭穿,国人就把他赶走。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齐襄公,为了齐、卫两国的共同利益,齐襄公让宣姜下嫁给卫太子伋的同母弟弟公子顽,字昭伯,巩固两国交好。卫国的贵族们不想得罪齐国,支持齐襄公的做法。于是宣姜被下嫁给庶子,《左传》闵公二年说,“不可,强之”,意思是强迫昭伯与宣姜结婚。昭伯和宣姜一连生下了五个孩子:齐子(早夭)、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宣姜其实和天下绝大多数的女子一样,只想做个贤良淑德、相夫教子的平凡女人,可她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不断成为一个个男人的棋子,她的父亲、哥哥、儿子都来利用她。这个卫国都城中最美的女人,遭到无数国人的编排,把她写到诗中,让无数后人来非议她。
  难道她真是个没心没肺的女人吗?其实宣姜何其不幸,她只是因为长得太美,本无心于世界争强。卫宣公无耻,太子伋窝囊,命运捉弄她,后世的礼教把她衡量过来衡量过去,把她衡量的面目全非,而真实的宣姜其人,却被湮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我们无法从史料中去考证。但有一个事实却无可厚非:宣姜是好个母亲。她总共生了7个孩子:寿很仁义;许穆夫人在卫国遭难时奔走呼号,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作,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爱国女诗人;卫国灭亡时,卫国遗民拥立她的儿子戴公为君,尽管他在位不久就病故了,但从卫国人在危难之中对他的信任来看,他该是个贤德的人;卫文公更是使卫国得以中兴,重新挺立于诸侯的明君;《左传》没有记载宋桓夫人的言行,但宋桓公在卫亡之后迅速作出了救卫的反应,可以想见宋桓夫人的作用。七个子女,齐子早死;朔坏得水平极高,当上了国君;其他五人,个个贤能。
  
  




40

40、乱伦之恋 。。。 
 
 
  《东周列国志》说:“文姜长得秋水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真乃绝世佳人,古今绝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号为文姜。”文姜、息妫、西施和夏姬并称春秋四大美女,齐国的公主,齐桓公的姐姐,嫁给鲁国的鲁桓公。文姜,爱上不该爱的人,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齐襄公纠缠不清。惜墨如金的《史记》,在“齐世家”、“鲁世家”中都记载她出嫁十几年后回国因与兄长的畸恋,导致丈夫鲁桓公被齐襄公拉杀,惨死。至此之后直接与兄长公然乱伦。直至齐襄公因政变被杀。《诗经?齐风》总共收录诗11首,其中就有3首——《南山》、《敝笱》、《载驱》,被公认为是讽刺文姜与齐襄公的。她在有生之年左右着鲁国的政坛,儿子鲁庄公对她言听计从。
  
  文姜曾被许给郑国太子,郑国国人曾赋诗一首——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中赞美文姜貌比木槿,德行如玉。但郑国太子忽因为介意齐国是大国,公主不好伺候,(这就是成语“齐大非偶”的由来),退掉了这门亲事。
  
  后来文姜嫁给鲁国国君,被立为夫人。文姜出嫁鲁国十五年后,齐襄公四年。国君结亲于周王室,按照周朝礼仪,邀请和周天子同姓的鲁桓公来代为主婚。文姜闻讯,便要求和丈夫一起去齐国,鲁桓公不顾大臣反对,答应了她的请求。 
  在齐国,文姜和诸儿旧情复燃,她留宿齐宫彻夜不回鲁侯居住的驿馆,鲁桓公为此大为恼火并斥责了妻子。文姜告知兄长齐襄公,他设宴款待鲁桓公,同时交代公子彭生在送鲁桓公回驿馆的路上将其杀死。一国国君为情谋杀另一国国君,在中国历史上亘古少有。
  
  鲁桓公死后文姜滞留齐国不归。鲁国君臣都觉得不妥,其子庄公亲自接其母回国,文姜走到禚地不再前进,对庄公讲道:此地非齐非鲁,正合我居。庄公无奈,于是在此处为其母建行宫。襄公则在离其不远的齐边境地区也建行宫,兄妹二人时时幽会。即位的鲁庄公姬同也默认了母亲和舅舅的暧昧关系,他继续为诸儿和王姬主婚,王姬在嫁到齐国一年后死去。庄公不但为母亲在齐鲁交界的禚地建立宫舍,并且还亲自到禚地与齐襄公狩猎。齐国人赋诗,讽刺鲁庄公虽然英俊有威仪,却不能端正家庭,反而和杀父仇人相容—— 
  
  《诗经?齐风?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公元前686年即襄公十二年,齐国发生政变,齐襄公被公子公孙无知杀死。文姜回到了鲁国,十三年后死去。从容谢幕,仅留下生前的一点艳光,供后人欣赏。
  
  诗经里关于齐襄公和文姜故事的诗还有《齐风?南山》、《齐风?敝笱》、《齐风?载驱》 
  《齐风?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相传这首诗是讽喻齐襄公诸兒与其妹文姜乱情。意思是:
  南山崔嵬高千尺,雄狐梭巡步迟疑。鲁国大道坦荡荡,文姜由此嫁鲁君。既然已经出了嫁,何故襄公怀念他。葛布做鞋结成对,帽穗垂挂也成双。鲁国大道坦荡荡,文姜由此嫁鲁君。既然已经出了嫁,何故襄公恋着她。种麻应该怎么办?纵横耕耘田垄上。娶妻应该怎么办?必定先要禀父母,既然父母已将文姜嫁,何故襄公不忘怀?劈柴应该怎么办?不用斧头劈不开。娶妻应该怎么办?不遣媒约不能成。既然文姜已经完了婚,何故襄公又乱情?
  讽刺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乱伦,既指责襄公罔顾礼法,也指责桓公夫纲不振。
  
  《齐风?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笱:竹制的捕鱼器具,口有倒刺,鱼能进不能出。朱熹《诗集传》说:“齐人以敝笱不能制大鱼,比鲁庄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
  
  《齐风?载驱》 
  
  载驱薄薄,簟笰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本诗描写文姜与襄公幽会来去途中的情形。文姜在禚地建行宫。襄公则在离其不远的齐边境地区也建行宫,兄妹二人时时幽会。此诗即写二人幽会途中无所顾忌的情形。
  文姜确实是个我行我素,胆大妄为的美女。什么世俗,什么传言,她都不顾,只在意自己内心的感觉,
  
  纵观文姜的一生可以总结为八个字:艳光四射,我行我素。
  
  




41

41、三月桃花神 。。。 
 
 
  (一)历史上的息妫
  
  息妫,妫姓,陈国国君陈宣公之女。据《左传庄公十年》载,陈宣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蔡国国君(蔡哀侯献舞),小女儿息妫许配给息国国君(息侯)。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息妫归宁陈国,路过蔡国,蔡哀侯献舞说她是自己的小姨,“止而见之,弗宾”(留下来见面,见面时不礼貌)。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据十四年《传》,息妫甚美,则此所谓弗宾,盖有轻佻之行。”息侯听见此事,十分恼怒,就派人对楚文王说:“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请您假装攻打我国,我向蔡国求救,您就可以攻打蔡国)。” 
  
  楚文王定都郢后,势力已伸向南阳盆地,这时正图谋东向,以扩大北上争霸的通道,而地处汝水、淮水之滨的蔡、息,正是楚文王梦寐以求的地方,所以当听到息侯的请求后,当然就按此计划进行。同年秋,楚文王在蔡国莘地打败了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