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先秦倾世美人 >

第31部分

先秦倾世美人-第31部分

小说: 先秦倾世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从齐国款款而来到卫国,她的绝世姿容,让世世代代的后人为她惊叹不已。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史记》记载:庄公五年,娶齐国女子为夫人,夫人长得很美却没有生儿子。又娶陈国女子为夫人,生了儿子,夭折。陈夫人的妹妹也得幸于庄公,生子完(后来的桓公)。完的母亲早死,庄公让庄姜抚养,立为太子。
  
  《左传》和《史记》记载的关于庄姜的内容很简单,就这些。
  
  内容说的大致一样,不过有一点,《史记》明确记载戴妫早死,其子由庄姜抚养,《左传》中对戴妫的生死没有提到。后人包括朱熹都认为《诗经?邶风?燕燕》就是庄姜在桓公被州吁杀死后将戴妫送回娘家时所写的。也就是大家认为戴妫没死。
  宋代理学家朱熹经考证认为庄姜是先秦最早的女诗人。他认为收在《邶风》中开篇五首诗——《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都是庄姜所做。但这种观点争议很大。因为《诗经?邶风》中那几首幽怨的诗,人们把庄姜定义为饱受寂寞和冷落的折磨的怨妇。《毛诗序》说:
  “《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
  
  《毛诗序》解读《硕人》这首诗时,认为因庄姜受庄公冷落,卫国人同情庄姜,写下此诗。《毛诗序》的解读,让人很是不解,怎么品读这首诗也没有读出有丝毫的悲悯之意。《史记》和《左传》也没有丝毫透露出庄公冷落庄姜。
  




38

38、骊姬倾晋 。。。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国君之女,史称骊姬。晋献公灭了骊戎,将她虏走,纳入后宫。骊姬很快以美色和智慧取得晋献公专宠,骊姬使计离间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太子申生,让晋国混乱十几年,史家评为“骊姬倾晋”。
  
  骊姬,绝色而妖艳,有息妫之貌,妲己之妖媚,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晋献公非常宠爱她,力排众议立她为夫人,不久骊姬生下儿子,名曰奚齐。骊姬为了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她勾结晋献公身边的佞臣,成功设计陷害了太子申生,然后又设计把其他有实力的公子赶走,为祸朝廷十几年。在她的长袖善舞之下,晋国公卿噤若寒蝉,晋文公因此在外流浪十九年。为了儿子,她殚精竭虑,手腕毒辣。
  
  可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是徒劳,晋献公尸骨未寒,奚齐就被大臣里克诛杀在灵堂。之后骊姬和荀息扶立妹妹少姬的儿子悼子继位,不到两个月,又被里克公然弑杀在朝堂。骊姬忙活了大半辈子,处心积虑地想成为晋国的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纲,可一切的努力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骊姬的失败不在于,她不够聪明,不够狠,而是她在晋国没有根基,没有可以倚重的人。说到底,她和妹妹少姬不过是晋国对骊戎这场战争中俘获的奴隶,而她却试图成为整个晋国的主人。所以她遭到了整个晋国尤其是晋国公卿的抵制,春秋时期奴隶制统治下,国内的朝臣拥有封地,世代相袭,他们的势力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岂是一个骊姬能撼动得了的。
  
  人说女人的智慧和美貌是成反比的,可骊姬得到上天的厚爱,又美貌又聪慧,更难得的是,她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为自己谋利益。只可惜她只是个女人,她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能在后宫。晋献公出兵一举歼灭了骊戎。骊戎戎主的两个女儿骊姬、少姬成了战利品。
  晋献公见到眼波流转间风情万种毕现的姊妹花,那把老骨头都酥了,晋献公很快就迷上了她俩,迷得神魂颠倒。老头子志得意满地享受他的战利品带来的征服快感,而骊姬掩埋了亡国灭族的仇恨,取悦晋献公,换取他的宠爱,放纵自己的欲望,像大火熊熊燃烧,肆意蔓延,最终她把晋国朝野上下搞得乌烟瘴气。
  
  晋献公还是公子时,先立贾姬为夫人,贾氏早亡,后立齐姜为夫人。齐姜死后,骊姬受宠,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按照当时的习俗,需要举行祭祀进行占卜,问言上天。太卜郭偃用龟壳进行占卜。卦辞曰:
  专之渝,攘公之瑜。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
  
  意思就是说,骊姬专权擅政,臭草的臭味盖住香草的味道,十年都不消散。
  
  占卜结果显示立骊姬为夫人不吉利,原来老天是想帮晋国一把,可惜晋献公不领情。晋献公立骊姬的心意已决,更挡不住骊姬的软磨硬泡,又召见史苏用蓍草再进行问卜。这次卦辞结果显示居然是大吉,晋献公大喜。可是郭偃却说依照规矩,当龟卜和蓍卜出现不同时,应当从龟不从筮,因为龟比筮更灵验更尊贵。史苏也进言夫人齐姜虽死,然有太子申生,不宜复立骊姬为夫人。骊姬若立为夫人,那么奚齐和太子都是嫡子,都有继位权。这不是制造祸乱的根源吗。
  
  晋献公看来被骊姬迷惑确实有点晕头转向,全然不管这些,还强词辩解道:“这些个占卜不过是神鬼之言,哪可尽信?”郭偃和史苏听了很恼火,对你不利,你就说不灵,又是对你有利,你早就顶礼膜拜了。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国君竟然说出如此混账话,看来晋国真的要大祸临头了。史苏忧心忡忡,私下与朝中许多大夫商议,可有办法谏阻献公。大夫们只能摇头,别无良策。太子太傅杜原款、太子少傅里克等都说晋国要倒霉了,十年,不出十年,就要大乱了。骊姬如愿以偿被立为夫人,少姬立为次妃。昔日的奴隶一下子成为这个国家的国母,统领后宫,母仪天下,晋国人的眼珠都气得爆出来。
  
  骊姬设计离间晋献公与成年儿子们的关系。三个公子先后远离都城镇守边关,远离国君。献公身边只有骊姬和年幼的奚齐相伴。
  太子一直整治、谨慎,晋献公没有理由废黜太子。骊姬为此处心积虑。骊姬为笼络荀息,让他做了息齐的少傅。接着骊姬利用优施迫使里克保持中立。搬动太子在朝中的基石后,骊姬开始下手准备铲除太子。骊姬派人到曲沃找申生,对他说:“昨夜君上梦见你生母齐姜,你快到曲沃的齐姜庙祭祀,然后把祭肉送来。”于是太子在曲沃祭祀他的母亲,把荐享过的祭肉奉献给献公。骊姬悄悄地在酒肉中下了毒,过了两天献公打猎回来,厨师把祭肉呈上。
  
  献公拿过酒就要喝。骊姬一把夺过来,说:“祭肉从远方来,应该先试试。”说着把酒倒在地上,只见地上立刻冒起了白沫,把祭肉给狗吃,狗当即死了,给小宦官吃,小宦官当即死了。晋献公大怒,太子逃到新城,有人劝太子为自己辩解,祭肉一定是骊姬陷害他的,而太子仁孝,他说:“父亲年纪大了,没有骊姬在身边,他吃不好睡不好,我又于心何忍呢?况且万一他不相信我的辩解,辩了也是白辩,反而还要罪加一等;即便信了我,他那么宠爱骊姬,也未必会治她的罪,只会徒增他的伤心,那岂不是我的不孝”。有人劝说:“不如暂避他国再做打算。”申生摇摇头:“背着弑君弑父败露而逃的罪名苟且活着,我做不到。”于是十二月戊申日,申生在新城自杀。  
  随后骊姬诬陷重耳和夷吾,参与太子“谋反”之事。重耳、夷吾怕获罪,赶紧出逃。重耳逃到翟国,晋国出兵讨伐翟国。晋国的一大批大名鼎鼎的人物如赵衰、魏犨、先轸、狐射姑、颠颉、介子推等等看不惯献公的作为,全部结伴前来投奔重耳,追随他流亡了十九年,直到后来回国继位。
  
  




39

39、美女是非多 。。。 
 
 
  宣姜,生卒不详,春秋时代齐国公主;齐僖公的女儿,卫宣公夫人。宣姜以美貌著名,被聘给卫国世子伋为妻。但伋的父亲卫宣公听说宣姜十分貌美,便将伋子支走,在淇水河畔建立行宫——新台,半道迎娶了宣姜,立为自己的夫人。
  
  宣姜,一个被命运捉弄的绝世美人,和兄弟齐襄公、齐桓公,姐姐文姜一起,在春秋时代,名字就响彻诸侯国,世代活在后人的是是非非的口舌中。《诗经》中的《墙有茨》、《新台》,还有《君子偕老》、《二子乘舟》、《鹑之奔奔》一系列诗,都与宣姜的有关。
  
  宣姜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寿和朔。寿是个温润君子,但朔妒忌公子寿与伋子交好。在父母亲面前屡屡进言中伤伋子。卫宣公听信谗言,与宣姜谋划,假意将伋子派去出使齐国,暗中让刺客埋伏在必经的河岸边,见到伋子所持象征使节的旗便杀掉太子。 
  
  公子寿得知阴谋,忙向兄长通风报信,但伋子不想逃离卫国。寿无可奈何,为了保全伋子,假意与之饯行,将其灌醉,手持旗扮成使者,在河渡边上被刺客杀害。伋子醒来后,非常着急,立即赶往河边。他趴在寿的尸体上大哭,对刺客承认自己的身份,让刺客把自己也杀了。
  
  (1)《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愿言思子,不暇有害。
  
  这首诗就是写宣姜的儿子公子寿争着代替太子去死,最后两人都被杀之事。公子寿仁义,太子贤德。国人作此诗寄寓悲思之意。
  
  (2)《诗经 ?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首诗是讽刺卫宣公筑新台半道拦截了本为太子聘娶的媳妇宣姜。
  诗中将卫宣公比做丑陋的癞蛤蟆。表达了对宣姜的同情。
  
  (3)《诗经?啵纾壳接写摹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祥也。所可祥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有茨,不可扫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墙上长了刺,剌,也就是我们今人所说的蒺藜,墙上了长了蒺藜,清除很艰难;“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就好比王室宫闱那些丢人的丑事,不好说,不好说,说起来话就长,又难听。
  这首诗讽刺卫国王宫频出乱伦之事,卫宣公娶后母,抢儿媳,宣姜下嫁庶长子。简直乱套了,国人一句句“不可道也”,“不可祥也”,“不可读也”,却在背后津津乐道,几乎可以想象当时国人唱这首诗时是怎样唾沫星溅,眉飞色舞的样子。真是八卦的可以!
  
  (4)《诗经?啵纾烤淤衫稀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