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先秦倾世美人 >

第16部分

先秦倾世美人-第16部分

小说: 先秦倾世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姜,她薄施脂粉,外穿浅红色的轻绸深衣,深红色的织锦镶边,粉红色的内长裙拖曳于地。雪白颈上的红色玛瑙珠串,
  闪烁着清冽的光泽。
  她云髻高耸,斜插着精致的发簪,静坐在布置一新的宫殿里。
  今天是她大喜的日子!可是,宣姜她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心里反而忐忑不安。
  十七年前,宣姜才十五岁,她就是穿着这身锦绣华服,从齐国嫁入卫国,当时的心情,回想起来,应该有点欣喜,但那感觉历经了十七年,也似乎变得很模糊了。
  寝殿中弥漫着檀香的气息,往事在宣姜的大脑中纷纷扰扰地动……
  
  【二】
  
  宣姜和妹妹文姜是一对姊妹花,两个人都长得娇柔美丽,倾城倾国。文姜聪明伶俐,宣姜细致婉约。她们是齐釐公的掌上明珠。宣姜十五岁,卫宣公为世子彶向齐国提亲。太子彶的母亲夷姜也是齐国人,她原本是卫庄公的侍妾,卫宣公还是公子时,就和夷姜勾搭生下公子彶,寄养在民间。卫宣公即位后,迎娶了夷姜,又生下两个儿子——黔牟和昭伯,卫宣公的原配
  邢氏不得宠,立夷姜为夫人,彶为世子。齐釐公见太子彶年少英俊又有贤德,觉得很满意。遂在众多的求亲者中,应允了卫国的这门婚事。
  
  西周缔结婚姻关系的程序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是指男方请媒人携带聘礼到女方家提亲;问名,即女方答应议婚后,男家请媒人问明女子的生辰、身份,并卜于宗庙以问吉凶;纳吉,在卜得吉兆后,男方送财礼到女方家,正式缔结婚姻关系。
  宣姜与太子彶在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的程序后,已经缔结了婚姻关系,这时宣姜在名义上已经是彶的合法妻子。
  
  宣姜在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簇拥下,沿着黄河一路西行,进入了卫国。让人意外的是,前来迎亲的竟是卫国的国君卫宣公,他头戴称为“爵弁”的无旒之冕,身穿着浅黑色上衣、朱黄色下裳,立在一乘大辂之车上,车上朱色绣盖在风中飘扬,他的身后绵延排开是衣甲鲜亮、仪仗绚丽的迎亲队伍。
  那年,宣姜就是穿着这套华丽的嫁衣,被花轿抬进卫宣公刚刚新建的豪华离宫别苑——新台。宣姜被闷上盖头,在礼官的司礼下,拜天地,进洞房。
  宣姜的盖头被掀开,她云鬓轻绾,头上装点着华贵的头饰,脸上未施粉黛,秀目盈盈如水,肌肤晶莹似雪。颔首低眉的坐在榻上,别有一份娇羞。新郎为她的美貌啧啧称奇,他轻佻地托起宣姜的下巴,宣姜羞涩将目光聚焦在新郎的脸上,就在那一刻,她愣住了。面前弯腰盯视他的人,俨然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头,满脸的皱纹,沟沟壑壑。下垂的眼皮,肿胀的眼袋,色咪咪的眼神在那条细缝中射出灼灼的光辉。咧开的大嘴,黄色的大门牙,突兀地出现在颌上,他显然在笑,宣姜却感觉那是一个怪物,涎着口水,面目狰狞地逼近她。
  宣姜感到一阵恍惚,今天是她大喜的日子,怎么会有邪神缠身,宣姜口中念叨着:“女娲娘娘”,赶紧下跪叩首,求神灵庇佑。
  那人把惊魂不定的宣姜扶起,说道:“爱姬,免礼!”
  宣姜一个趔趄,跌倒在地,腰间重重地撞到了桌脚,一股锥心的痛,让她清醒的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做梦。
  是的,宣姜不是在做梦!是她无耻的老色鬼公公卫宣公,因为贪恋她的美貌,起淫心,又惧怕引起朝中大臣反对,同时也怕遭到齐釐公的拒绝,于是假意为儿子迎亲,在半道上,把宣姜拦截在新台,据为己有。
  这么荒唐可笑的事,被宣姜摊上了,于是十五岁的宣姜成了夫婿太子彶的小妈妈。
  可怜的宣姜!
  
  【三】
  
  外面进来一帮人,那嘈杂的声音,打断了宣姜的思绪。
  她透过红盖头看见几个人架着一个醉醺醺的人走进她的洞房,那人好像喝多了,已经不省人事。几个人把他扶到榻上躺下。一人向她走来,在她耳边说道:
  “公主,他醉得不行了,反正礼成了,你们已经是夫妻了。他就交给你了。我得赶紧回齐国向国君复命,你好生保重!”
  说话的是齐国公子公孙无知,宣姜的堂兄。躺在床上的是卫国的公子昭伯,他是太子彶的亲弟弟。也就是今天宣姜的新郎。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
  
  宣姜被卫宣公纳入后宫后,得到卫宣公的宠爱,生下了两个儿子——寿和朔。卫宣公自从有了宣姜,就逐渐冷落夷姜,对她的儿子们也开始不待见。尤其是对太子彶更是黑脸加白眼,经常为一些小事训斥他,还连带责怪夷姜教子无方,夷姜愤懑,抑郁死了。
  俗语说:“王好外则丞相危,王好内则太子危”。
  夷姜死后,三个儿子失去了嫡母的庇护。宣姜被立为夫人,她的儿子在周围人的怂恿下,就有了争夺继承权的野心,尤其是宣姜的小儿子公子朔。
  宣姜的大儿子寿是个敦厚善良的孩子,他对太子彶很是尊敬,两个人关系很好。朔年纪小,受宣姜和卫宣公溺爱,野心勃勃,最爱搬弄是非。有一次,朔看见太子彶与寿在那儿喝酒,就跑过去对太子冷嘲热讽,成心捣乱,结果被亲哥哥寿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朔哭哭啼啼地跑到母亲宣姜跟前造谣,说太子彶善良本分都是装出来的表象,其实从未忘记国君的夺妻之恨,正阴谋造反,想要杀死他们呢。
  
  可巧一席话悉数灌到卫宣公耳朵里。卫宣公一听,当场吓了一跳,这个下作无耻的国君,朔的话无疑挫中了他的软肋。
  自古君权神圣不可侵犯,听说太子大逆不道想要谋反,事关社稷和性命,卫宣公岂能坐以待毙。况且自己当年窃取太子之妻,本就理亏,一直视太子为眼中钉,然而太子贤能,朝中大夫拥戴,不敢无端废黜。卫宣公思虑很久才想出一条毒计,假装派太子出使齐国,暗中派人假扮强盗在半道上劫杀太子。
  
  宣姜虽然心里恨太子懦弱,但从没想过要杀死他。她急忙召来大儿子寿,命他追上太子,告诉他,此行有危险,国君要杀他,让他赶紧逃往别国避祸。太子已经出发,寿快马加鞭追赶彶,在大河上拦下太子彶的小舟。将宣姜的一番话告诉太子,太子愚孝,不肯避祸出逃。公子寿无法说服固执的太子彶,只好劝酒将他灌醉,自己穿上太子的行装,冒充太子,让强盗把自己杀死。
  哪知太子彶酒醒后,全然不顾寿的苦心,又毅然送上门去。让强盗把自己也杀了。
  派去的人把彶和寿的人头端到卫宣公面前复命。卫宣公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血淋淋的头颅摆放自己的面前,身首异处,惨不忍睹。随即后悔不迭,又受了惊吓,夜间就寝时常噩梦缠身,一回是夷姜披头散发地走进他,骂他无情;
  一回是太子彶无辜地瞪着双眼问他为什么;
  一回是寿质问他何以如此狠心。
  卫宣公年事已高,哪里经得起这般折腾,身体每况愈下,没几个月就驾崩了。
  宣姜的小儿子朔继位为君,是为卫惠公。左右公子欺负宣姜孤儿寡母,势单力薄。国中大夫记恨宣姜和朔联合谗害太子彶,他们联合起来袭击卫惠公,卫惠公出逃,国人拥立太子彶的亲弟弟黔牟即位。
  
  卫惠公逃到齐国,齐国的在位国君是宣姜的哥哥齐襄公。恰在此时,文姜陪鲁桓公到齐国为齐襄公迎娶王室之女主婚。齐襄公和文姜担心宣姜的生命安全,害怕卫国人为难甚至杀了宣姜。遂急忙遣亲信来到卫国,做主让宣姜下嫁给彶的弟弟昭伯。使者带来文姜的亲笔信,力劝宣姜不要拘俗礼,现在卫国朝局动荡,此举一则可保宣姜性命无忧;二则宣姜年纪轻轻就守寡,还有那么长的人生,多苦;三则要维系齐卫两国的政治利益。
  
  虽然昭伯与宣姜的年纪相仿,但宣姜毕竟是他的庶母,让宣姜下嫁给庶子,宣姜的心里有障碍。可宣姜一个弱女子,丈夫死了,二个儿子,死了一个,流亡了一个。在卫国的宫殿里孤孤单单,无依无靠,除非她选择死,不然她只得听从兄长的安排。
  卫国当然不敢得罪齐国,新继位的国君也不想尊奉年轻的庶母,就同意让宣姜以太夫人之尊下嫁给弟弟昭伯。
  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也因为选择的时机太差,宣姜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为自己准备一件像样的嫁衣,侍女翻箱倒柜地把这件十几年前的嫁衣,重新拿出来。嫁衣还是那么光鲜艳丽,却再也没有人像十几年前一样为她举办盛大而隆重的婚礼;也全然没有十几年前,那种初嫁娘的心情。
  宣姜的心没来由的疼起来,悲戚和落寞的感觉,完全冲淡了今天的喜庆。
  
  




20

20、宣姜(下) 。。。 
 
 
  【四】
  
  昭伯躺在床上,侧身背对着宣姜。宣姜不知道昭伯是真的喝醉了,还是不愿意面对她。
  宣姜的心七上八下的。她在想,昭伯是不是因为当年她夺了她母亲的恩宠而讨厌她;是不是觉得是她害死他的哥哥太子彶,而怀恨在心。
  
  宣姜在摇曳的烛光下,慢慢脱下礼服,里面是朱红细纱衣,内罩上衣葛布衫,对着铜镜解开脑后的发髻,一头黑缎般滑亮的秀发披洒在后背上,显得清婉秀丽。她从头上一一取下头饰,摆放在桌上,灯烛的光芒流淌在玉簪上,碧光莹莹。当所有的配饰都从头上卸下时,头顶正中间的那根象牙簪就显得格外显目,那是一只振翅高飞的凤凰,雕刻得栩栩如生,凤凰的嘴里叼着一颗罕见的东海大珍珠,精致而昂贵。
  
  这时昭伯忽然从床上转过来,趴在床边“哇哇”地吐开。满地的秽物,空气中一股酸臭味掺杂着酒气扑鼻而来。宣姜弹身而起,坐在榻边,轻拍着昭伯的后背。赶紧吩咐下人,打扫房间。她自己亲手用手绢将昭伯的嘴擦拭干净,端来茶水,让他漱口,服侍他躺下,掖好被子,耐心而细致,她瀑布般的青丝不经意地拂过昭伯的面容,那根象牙簪子滑落在昭伯的面前。
  
  宣姜看见昭伯拿着她的发簪,出神。宣姜想起了太子彶,她十五岁那年,在卫国宫殿的后花园见到彶的那一幕。那时,她名义上已是彶的小妈妈了。
  
  那日骄阳似火,国君后苑的碧池旁种着几株木芙蓉,午后的阳光透过薄薄的花瓣,洒下一层朦胧的粉紫色烟雾。太子彶一袭白袍胜雪,伫立在树影下,手臂交握在腰间,广袖里灌满了风,舞荡翻飞,仿佛白云舒卷,彶看起来玉树临风而又苍凉悠远。 
  
  宣姜委屈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她僵硬地接受太子的叩拜,又机械似的回礼,环佩叮当。当时的太子彶也像昭伯现在这样,怔怔地盯着这根发簪出神。
  卫宣公出现,发话让她退下。回到寝宫,宣姜的泪水,汹涌而出,那种与心上人咫尺天涯的感觉,让她感到揪心的痛。
  
  卫宣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她的身后,一脸的不悦,命人取来一大盒子各种材质、各种款式的发簪,琳琅满目地摆在宣姜面前,然后非常严肃地对她说:
  “你把头上的象牙簪子取下,以后别佩戴这个了。”
  宣姜疑惑不解,这不是卫国给她送的聘礼首饰吗?为什么不能戴?
  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