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

第23部分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第23部分

小说: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地温应稳定通过5℃,以达到6℃~7℃较为适宜。因为种薯经过处理,体温已达到6℃左右,幼芽已经萌动或开始伸长。如果地温低于芽块体温,不仅限制了种薯继续发芽,有时还会出现“梦生薯”,即幼芽开始伸长,但遇低温使它停止了生长,而芽块中的营养还继续供给,于是营养便被贮存起来,使幼芽膨大长成小薯块(图17),这种薯块不能再出苗了,因而降低了出苗率。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般在当地正常春霜(晚霜)结束前25~30天播种比较适宜。一季作区播种时间大致在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二季作区播种时间大致在2月下旬和3月上旬。

    图17 梦 生 薯

    其次,要考虑的条件是墒情。虽然马铃薯发芽对水分要求不高,但发芽后很快进入苗期,则需要一定的水分。在高寒干旱区域,春旱经常发生,要特别注意墒情,可采取措施抢墒播种。土壤湿度过大也不利,在阴湿地区和潮湿地块,湿度大,地温低,这就要采取措施晾墒,如翻耕或打垄等,不要急于播种。土壤湿度以“合墒”最好,即田间持水量在60%左右。

    再次,要考虑采用的品种和种植目的。如果用的是早熟品种,计划提早收获上市,则要适当早播。如果用的是中晚熟品种,因为可以进行催芽也可适当晚播。

    2。扩垄种植(播种密度)

    提倡扩垄种植,可以合理利用地力和空间,是“两大两深”丰产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总结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经验,木犁种植,以垄(行)距60~70厘米,棵(株)距24~26厘米较好。每667米2

    株数3960~4270株,但必须根据品种特性、生育期、地力、施肥水平和气温高低等情况决定。一般说,早熟品种秧矮,分枝少,单株产量低,需要生活范围小,可以适当加密,即缩小棵距,垄距不变;每667米2

    株数可达到4500~5000株;而中晚熟品种秧高,分枝多,叶大叶多,单株产量高,需要生活范围大一些,所以应适当放稀,加大棵距。每667米2

    株数在3100~3500株,在肥地壮地,水肥充足,并且气温较高的地区和通风不好的地块上,植株相对也应稀植。如果地力较差、水肥不能保证,或是山坡薄地,种植可相对密一些。

    3。深开沟深播种(播种深度及播种方法)

    深种,也是“两大两深”丰产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落实深种的技术,农民曾创造出很多办法,如套二犁深种、埯田种植等,但都很费工,而且也不是越深越好。根据实践,只要是经过深翻25厘米以上的土地,用畜力犁或小拖拉普通犁,就可以达到开沟深度要求。一般开沟深应达到13厘米左右,下部施上化肥及杀虫农药,用耥圈轻拖覆土,这样垄中坐土3厘米左右,在坐土上播芽块,再用犁在原垄两侧分别坌土向垄沟捧土覆盖,叫挤垄播种。这样从芽块到垄顶15厘米左右,从芽块到地平面10厘米左右,就达到了播种要求的深度了。过10~15天用耢轻拖,把垄背拖下3~4厘米,起到压实、保墒和提温的作用。如果墒情好、地温低,怕覆土厚地温上升慢,也可不用挤垄的办法覆土,采取平垄的方式。即按上述深度开好沟,点上芽块后,顺垄沟覆土6~7厘米厚,然后用石磙子镇压保墒。阳光直接照射,地温上升块。待苗拱土时,用犁坌垄背向垄沟苗眼捧土,称为串垄。再覆土6~7厘米,起出垄台,覆上的土是热土,不仅可以提高地温,还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也能起到灭草作用,有利于幼苗快速生长(图18)。

    图18 马铃薯播种方法

    4。播种沟喷施农药(杀虫防病)

    如果拌种时没拌杀虫剂和杀菌剂,可在开沟播种同时,每667米2

    往垄沟中芽块上喷施杀虫剂噻虫嗪20克,或吡虫啉40~60毫升。每667米2

    用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40毫升,或2。5%咯菌腈悬浮剂150毫升,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毫升,可防治丝核菌溃疡病。

    skbshge

(五)田间管理() 
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内容较多,其主要任务是:为幼苗、植株、根系和块茎等创造优越的生长发育和保护条件。管理的重点应随当年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天旱年份要抓好保墒浇水,天涝年份需抓好排水防涝和晚疫病防治等。但不管什么情况,中耕培土都必须抓好。因此,可以说田间管理是以中耕培土为中心的。马铃薯生长前期的各阶段,时间都很短促,各项管理都应提早,要“以早促早”,最好在结薯期之前,把改善生长条件的管理都搞完。后期的管理是以“保”为主,排、灌和病虫防治,都是为了保证生长条件和保护叶片健康、延长生存时间,多制造营养,促进地下块茎的快速增重。

    田间管理具体要抓好“五早”:

    1。早拖耢

    采取挤垄种植方法的在苗前要进行拖耢,一般要在播种后10~15天进行,用木拖子或柴拖子把播种时的垄背拖下3~4厘米,起到压实、提温、保墒、灭草等作用,能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吸收能力,达到促地下、带地上、早出苗、蹲住苗的目的,为马铃薯根深叶茂打好基础。

    2。早中耕培土

    培土是“两大两深”丰产栽培主要内容之一。两种播种方法,中耕方法也有所区别。

    平垄种植的,在有20%~30%薯苗拱土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称为“串垄”,使原来的垄沟变成垄背,从芽块上边到垄背顶部达到15厘米左右,把已拱土的幼苗埋上,之后幼苗自然拱出土。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向苗根壅土,上土5厘米左右,最后使地下茎深度达到18~20厘米。

    挤垄种植的,在拖耢后的垄台上,薯苗有20%~30%拱土,进行第一次中耕,上土3~5厘米,将幼苗埋住,并形成垄背,使芽块到垄背恢复至15厘米左右。当薯苗生长至10~15厘米时,也就是在现蕾前进行第二次中耕,上土5厘米左右,土要培到苗根基部,两次培土后,使地下茎达到18~20厘米长。

    早中耕培土可使土暄、地热和透气,增强微生物活动,加速肥料分解,满足植株生长的营养需要。同时,还可少伤或不伤根系和匍匐茎,创造结薯多且块大的条件,还起到灭草的作用。培土如达到要求的深度,使土培得又宽又厚,可避免后期薯块外露、减少青头、防止病菌感染、保证质量(见图11)。

    3。早追肥

    根据马铃薯的生育进程和对营养的需求量,即幼苗期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16%,而发棵期吸肥量将达到总吸肥量的30%,所以应及早补充营养,不能在营养透支后再补充。因此,必须早补,事先备好,用时就有,不误生长。应在出苗后20~25天,结合中耕或浇水进行第一次追肥。可以撒施,也可以用装有施肥器的中耕机顺垄施入,但注意肥不要离根太近,要在8~10厘米以上,防止烧苗。

    中后期追肥,最好采用叶面喷施,见效快、利用率高、节省肥、效果好。

    据资料介绍,用同等数量的氮肥,分别在苗期、蕾期和花期追施,增产效果分别是:苗期17%,蕾期12。4%,花期9。4%。从中可以看出,早追肥的增产效果为最好。

    4。早浇水

    马铃薯发芽时靠芽块的水分,没出苗时根系便形成了,开始吸收水分和营养,苗期吸水量虽然只占总需水量的10%,但因苗期根弱吸水力不强,土壤中必须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才便于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以建造强大的根系群和健壮的植株。要求苗期在40厘米深的土层内,土壤持水量要保持在65%左右,所以在出苗时就应及早补充水分,以后各生长阶段都应保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使植株生长旺盛、薯块早日形成和膨大。

    5。早防病虫害

    马铃薯的重点病害是晚疫病,近年来早疫病也常造成危害,其他病害也有上升的趋势。对这些病害必须早动手进行药剂防治,做到防病不见病。对地下害虫、种传和土传病害更应早做处理,在切芽时、播种时就施药,提前防控。具体方法详见第十一章病、虫、草害防治部分。

    skbshge

(六)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茎叶由绿变黄、下部叶片开始脱落,上部茎叶开始枯萎,称为“回秧”,地下部分停止了生长,薯皮老化,块茎很容易与薯分离时,正是收获的好时机。如果收得太早,薯皮太嫩易破,易感染病害,影响品质,还不耐贮藏;收得太晚则因气温下降、薯温过低,薯块也易于损伤。

    用木犁收获,应在人工拔秧或割秧后进行,在翻、捡、装、卸、运各个环节中,尽量避免块茎损伤,减少块茎上的泥土、残枝杂物,防止日光长时间暴晒,防止雨淋和受冻。

    skbshge

(一)机械准备() 
小型机械化马铃薯种植必备的机械,要事先做好准备。

    单行马铃薯播种机:播种行数为1行、播种深度可调10~15厘米,株距可调17~27厘米,行距可选定为80厘米,工作效率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可播0。2~0。27公顷,双株率小于5%、空株率小于2%,靴式开沟器,带有施肥箱,开沟、施肥、下种、覆土、做垄一次完成。配套动力10。5~13。5千瓦。在一个作业季节里可完成13。5~19公顷。

    或单体双行马铃薯播种机:播种行数为2行,小行距30厘米,最后形成1。3厘米双行大垄,平均单行距65厘米(图19),播种深度为10~15厘米,株距20~24厘米,配有施肥箱,开沟、施肥、下种、覆土做垄一次成形。工作效率:每小时可播0。3公顷左右,一个作业季节,可完成24公顷左右的播种。动力配套10。5~13。5千瓦小拖拉机。

    图19 单体双行马铃薯播种机作业效果示意 (单位:厘米)

    中耕培土机:采用10。5~13。5千瓦小拖拉机带动,完成松土、培土、除草等田间作业,作业行数为2行,行距可调范围50~90厘米,中耕深度可调范围10~15厘米。工作效率:每小时完成0。2~0。3公顷,每天可完成1。6~2。4公顷,每个作业季节可完成20~40公顷的中耕培土工作。

    单行马铃薯挖掘收获机:用18。75千瓦小拖拉机带动,靠动力输出轴传动,带动振动筛。单行,挖掘幅宽55厘米,深度20厘米,每小时收0。15公顷,每天可收获1。2公顷。需配备10人完成捡拾、装袋等作业。起净率可达98%以上。

    另外,还需配备小拖拉机带动整地时使用的翻地犁和旋耕机,以及小型喷药机。

    种植户可根据所经营的土地面积酌情配齐动力和机具。

    skbshge

(二)选地与整地() 
选择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的地块,主要应注意地势平坦,最好是平地、梯田地、缓坡地也可以,但坡度要在8°以下。垄向要与坡地的等高线相垂直,也就是垄向应顺坡。切忌高低不平和斜坡。垄头要长一些。

    选定的地块要认真整地,首选是深翻,深度要达到28厘米以上,然后用旋耕机旋一遍,使土地松软平整,这样才能保证机播的质量。

    skbshge

(三)施好基肥和农药() 
农户种植马铃薯,农家肥较多,应根据计划用肥数量,把用作基肥的农家肥、化肥和农药,用人工,也可以用撒肥机,均匀地撒在地面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