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全才少年王 >

第166部分

全才少年王-第166部分

小说: 全才少年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大,我走了,青春留下

第三百零二章 登门求教() 
郑教授的这一番演讲,在叶秋的心里,起了一阵巨大的波澜。

    如果说他以前,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是无忧无虑玩上四年,现在就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要学习,如饥似渴的学习,要对得起自己的青春!

    当然,这个学习,自然不是学校里安排的那些所谓“素质教育”,以及什么浪费时间的某某思想,某某理论之流的口号式教育,更不是与社会脱节,完全脱离现实中工作岗位需求的闭门造车。

    他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自己的知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明确简单的说,要能赚钱才行!

    夸张一点来说,郑教授的这堂讲座,改变了叶秋的人生轨迹。

    叶秋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学习。

    但是,首先需要一个规划,要认清自己的情况,找一条合适的路。这一点,叶秋比较迷茫。

    他向苏莱说起,想听听苏莱的建议。前几天,苏莱不是还在口口声声询问自己的人生规划么?

    苏莱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原本我还在担心你的人生规划,但现在我才发现,我连自己的人生规划都做得一团糟,又怎么有能力帮你寻找道路呢?”

    叶秋遗憾地撇了撇嘴。

    苏莱突然对着叶秋眨了眨眼,凑到他耳旁轻声说:“要不今天晚上,我带你去拜访郑教授?”

    真是个绝妙的主意!

    叶秋与苏莱距离非常近,耳畔飘过来一阵淡淡的香风,他差点忍不住想拍拍苏莱这个“有功之臣”的肩膀,以示感谢。但是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难免引起许多的误会,以自己的人气,这种小道消息,不出一天,就在容大范围里满街传遍了,这样对苏老师很不利。

    最终,叶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忍住了。

    但李焕文远远地看着这一切,咬牙切齿,眼中的怒火想要将一切都燃烧

    傍晚,叶秋和苏莱并肩走进了教师的宿舍区。

    “苏老师,我有些紧张。”向来不知道紧张为何物的叶秋,此时此刻居然有些紧张:“郑教授会不会见我啊?”

    “放心,郑教授虽然性格狂放了点,不喜交际,但这是对领导而言。对于学生,他向来是很喜欢打交道的。”苏莱笑着说道:“他喜欢跟年轻人聊天,自由,开放,热情,无拘无束。他最讨厌的,就是冗长的官腔。官腔这个技能,你应该还没有掌握吧?放心!”

    “官腔这玩意,我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叶秋的脸上还是有一丝担忧:“但是,我担心的是,像我这种整天都在玩耍,混日子的学生,真不知道怎么面对郑教授啊。”

    “这个”苏莱有些语塞,但还是带着笑容说道:“现在想这些没用,还是先见一见再说。你是我带去的,总不会连面都不让见,就吃闭门羹的吧。”

    叶秋想想也是,无论如何,先见到面再说。

    进到郑教授的家里,叶秋发觉这里虽然很宽敞,但家具陈设很简单,看得出来,郑教授的精力,完全就没有放到享受生活上,他还过着那种老教授习惯的清苦的日子。叶秋不禁有些感触:据苏莱说过,郑教授研究的课题,都是能直接应用到生产上的,是很实际很能立即产生效益的。也就是说,只要他想要赚钱的话,那钞票在他面前就像纸片一般。

    一个很能赚钱的人,过着如此普普通通的生活钱都到哪去了?据说办了一个基金会,资助读不起书的孩子。

    “叶秋同学是吧?请坐下,不要紧张。”郑教授听苏莱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叶秋,说是专程来向他讨教,让他帮忙指出条方向的,就对叶秋仔细打量了一番,见到叶秋有些拘谨,他露出和蔼的笑容,让叶秋尽量放松。

    叶秋是很少紧张的,在牛气冲天的领导面前,他向来是从容自若。但今天面对郑教授,他有些忐忑,那是因为他觉得心里有愧。

    “郑教授,我以前总是旷课,上一个学期,几乎没有上过课,成绩很一般,勉强及格。”叶秋的脸皮还是比较薄,好歹没有把考试作弊的事迹说出来。

    郑教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你这种情况,在大学里是普遍的现象,你不用过于自责。如果是少数人这样,那么还可以说是个人的问题;但现在的学生,普遍都这样,这就跟体制有关系列了。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在中小学的时候拼命读书,到了大学就马放南山了呢?这不能简单地推卸到学生个人的品质上,这跟整个体制也有关系。如果不负责任地斥责现在的学生懒,为什么以前不懒,到了大学后,就懒了呢?可见这是一个环境的问题。因此你不必太自责。”

    苏莱也跟着点了点头,对叶秋说:“郑教授说的对,你也别有什么心里压力,何况你从这个学期开始,进步已经很明显了,特别是数学,马上就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国大赛了。”

    “全国大赛?”郑教授古井无波的眼神突然有了些许轻微的变化:“你不是说,你的成绩很一般么?年轻人谦虚点是好事,但在我面前,不必太自谦,看来你旷课的同时,应该是在自学吧?”

    叶秋顿时无语。自己什么时候谦虚了?

    苏莱把叶秋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的事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并把叶秋和王云恒pk的事迹也顺便说了说,郑教授听的是满脸的惊诧。特别是当他听说叶秋经过了一周多在图书馆里的突击训练,然后突飞猛进到了这样一个地步时,他简单惊讶地合不拢了嘴了。

    一周时间,从一个期末考试考61分的差生,摇身一变,成为容大学生里数一数二的数学高手除了勤奋之外,更需要的,是天份!

    郑教授突然对叶秋开始有点感兴趣了。

    “听苏老师说,你们今天来,就是为了给你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人生的路有千千万万条,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方向。但只有最适合最感兴趣的路,才能一直走下去,你最适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只有你自己最清楚。”郑教授对着叶秋说道。

第三百零三章 叶秋感兴趣() 
叶秋有点郁闷了:感兴趣?我感兴趣的事情太多了,游戏,篮球,但这些明显都不能作为终生的事业,至于在学科方面,自己现在最拿手的是数学,但这并不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数学,只是由于比赛的缘故,突击训练出来的成果。

    “其实,我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历史和哲学。”叶秋实话实说:“但是我很明白,我不可能选择这两们学科作为最终的研究方向。”

    “哦,历史和哲学?”郑教授的眼睛突然又亮了一些,现在会对这两门学科感兴趣的年轻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他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借着探讨的名义,对叶秋考究了一番。

    他谈论的时代很生僻,生僻得几乎已经被现在的人所忽视——魏晋。那是一个政治的乱世,文化的盛世,这样的时代,是他所喜欢的,魏晋名士的风流和不羁,也是他向往的,与他的性格完美地相符合。

    他心里想着:像叶秋这样的年轻人,可能对这个时代很陌生吧,别说这个时代,就连五千年来最辉煌的强汉盛唐,他们知道的或许也不是太多吧。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几个看历史书里,了解历史最常见的也许也是仅有的途径,就是通过电视剧吧,铺天盖地的满清戏,应该是他们这一辈人最耳熟能详的,张口闭口都能来点阿哥,格格什么的吧。不得不赞叹一句,满清的确是奴化教育最成功的一个朝代

    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叶秋对魏晋风流的了解,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从嵇康的广陵散,到王羲之的兰亭序,从陶渊明的采菊到谢道韫的咏絮,从野心勃勃的苻坚,千古谋士王猛,到王谢子弟封胡羯末,甚至连炼丹修道的奇人葛稚川多少枭雄才俊,叶秋居然对答如流。

    其实叶秋远远没有理解到魏晋风流的精髓,他只是囫囵吞枣地将被太阳能手提灯笼照耀过的知识一股脑刻在了脑子里,还没有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尽管如此,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还是远远出乎了郑教授的意料。

    “哈哈,与韩小友交谈,真是快事一桩。”郑教授的性格里颇有魏晋风骨,洒脱而直率,他冲着叶秋说道:“历史和哲学可以陶冶一个人的精神,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如果你想作为终生的事业来研究,我可以引荐几个知名的教授,你去报考他们的研究生。”

    叶秋摇了摇头,倒不是没有那个信心考上,而是他觉得,这种偏精神层面的学科,与创造生产力的学科相比,就像是出世入世的差别。现在的这个时代,不提倡出世,而且自己人生的路刚刚开始,还是应该积极入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冲击。

    郑教授见到叶秋的表情,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他微微一笑,说道:“如果不嫌弃的话,三年后,你来考我的研究生?”

    高分子材料,这是传说中的印钞机

    叶秋还没反应过来,苏莱一下子欣喜若狂,看着叶秋没有什么表示,赶紧拉住他,一个劲地说:“快谢谢郑教授。”

    作为教育行业内的人,她太明白,郑教授手下的研究生,意味着什么?钱途!无比光明的钱途。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材料成立紧缺的资源,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筑业,哪一样离得开材料?而科技含量极高的高分子材料,更是具有巨大的价值,或许就是技术上的一点点小小突破,就有可能让整个工程的质量提升,成本降低几个层次。

    作为国内最权威的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领导者,郑教授虽然因为性格问题,不太受领导待见,但在企业家的圈子里,是有口皆碑的,他手下的研究生,往往还没毕业,就被业内最大的几个集团争相抢聘,更有许多到国外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更成功的是,他手下走出去的研究生经过打拼获得巨大的成功,然后开办公司,到恩师手下来抢师弟

    总之一句话,成为了郑教授手下的研究生,无形中就掌握了比别人多出许多的资源,前景十分广阔,压根不用担心钱途问题。

    不过,之所以郑教授手下的研究生,钱途如此走俏,也是有原因的,除了郑教授这个品牌的效应,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从他手里走出去的研究生,个个货真价实,全都是技术精英,更有许多人,后来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式人物,从来没有一个辱没门庭砸牌子的,久而久之,郑教授的弟子,这个头衔就成为了一个金字招牌,成为几十年来,从郑教授门下走出去的弟子的骄傲和光环。

    这一切,都因为郑教授收研究生的策略:宁缺勿滥,杜绝任何的后门和弊端。要成为他的研究生,只有一个途径,拿出真实的水平来,考!无论是谁,一视同仁。而他出的题,是出了名的艰深晦涩,比平常教授出的题,高出了整整一个层次,因为他的性格使然,他招收弟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天份。

    这样的难度导致一年里,往往只收到寥寥几个学生,甚至有时缺乏天才的年份,颗粒无收也是正常的。这与其他许多教授的“桃李满天下”是大不相同的。

    不过一旦进入了他的门下,受到的点拨和指导也是与广撒网,缓放羊的其他教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