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239部分

逆水行周-第239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问价,多问几家,明日再过来砍价,反正也不是马上回去。”

    走走看看问问时间很快过去,不知不觉他们一行人已走出坊市,前方行人都在往一个方向走去似乎那里有热闹可看。

    吴明直接拦下一名赶去那方向的路人问道:“请问,那边出了什么事?”

    他说话的口音已经变了个样带着关中韵味故而那人也不着恼将事情原委说了出来:今日是窦府的小娘子招亲,大家都赶着去看热闹。

    窦府?!

    听了这个称呼吴明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有人问这窦府招亲有什么热闹看,那人便说招亲的要求很特别是要射箭,窦家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上门求婚的富家郎君能够两箭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是窦家的女婿了。

    吴明到是心思活络很快就提出了疑问:“射箭?万一有几个人都射中了怎么办?”

    路人笑了笑说首先有资格去求婚的富贵郎君可不会太多,窦家地位高贵可不是一般人家想攀就能攀上的,其次,能有资格射箭的肯定已经事先筛选过绝不会让歪瓜裂枣、旁支庶子之类的去占便宜。

    “窦柱国可是一州总管,又是上柱国,窦夫人身份高贵是前朝文皇帝的公主,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去射箭的。”

    吴明和同伴没有犹豫而是决定去看热闹,他们是明面上的人所以要不怕多走动,如果有人盯上了他们最好这样暗中行事的同伴就轻松许多。

    窦府在哪里他们当然不知道但跟着看热闹的人走便来到了目的地,此时的窦府门前已是人山人海热闹异常,门外的街道上已经拦了一截作为射箭的场地旁边挤满了人,窦家如此行事也算是堂堂正正的招亲表示绝没有‘内幕’。

    吴明等人挤了一身汗总算是进入前排选了个好位置准备看热闹,场地的一头果然是放了个屏风其上的两只孔雀栩栩如生只是射箭的人却没见踪影,正当众人等得不耐烦时锣声一响窦府管事扯开喉咙让大家安静。

    “今日郎主招婿要来个射箭遴选,大伙为窦府做个见证!”

    “好!!!”众人兴高采烈的欢呼着,正所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可大家都是头一次听说有这般选女婿的,大户人家招女婿他们有份作见证都是觉得与有荣焉,没过多久比试开始,一个个身着箭装的英俊郎君开始射箭。

    弓箭可自备但只能射两箭,有的一箭未中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红着脸退场,有的是只中一箭有的是第二箭失之毫厘让人扼腕不已,上场射箭的郎君一个接一个可过了十余人都没一个如愿。

    正当大家以为今日窦府招婿要落空时又有一名郎君走上前来,吴明看过去只见那人十六岁左右年纪,眉样貌堂堂一身箭装将其映衬得英姿勃发。

    那郎君一上来也不拖泥带水弯弓搭箭只是向屏风一瞄便放箭随后命中一只孔雀眼睛,就在旁人以为他会先酝酿一下再放箭时却见第二只箭如流星般飞出钉在另一只孔雀眼睛上。

    场面先是一片沉默随后爆发出如潮的欢呼声:“中了,中了!!”

    人人都在问这位箭法高明的是谁家郎君,有见多识广的说眼前这位来头不小是唐国公李渊,也是当今皇后的外甥,太子的表弟。

    ‘唐国公?竟然是他?果然是他?’吴明听着这个称呼却是愣住了。

    眼见着唐国公两发两中大家都以为窦府的女婿就这般定了可未曾想射箭还在继续进行,窦府管家说这是为了公平起见免得先上场的‘捷足先登’,众人便祈祷着又有人射中然后优胜者之间再来比试那么他们就有好戏看了。

    然而后继上来的郎君们却无一成功,也许是技艺不精也许是压力太大再无人能两发两中,直到最后一个求婚者失败后窦府仆人敲锣打鼓将先前那名郎君迎了进去。

    “中选了,是唐国公李渊雀屏中选了!!”

    窦府招婿,唐国公李渊雀屏中选,众人四下散开去分享这段佳话留下木然伫立的吴明等人,他们不是第一次听到‘雀屏中选’这四个字因为在离开巴州之前就听人说起过。

    “你们啊,到了长安,若是正好碰到窦府招婿可得去看看热闹,唐国公雀屏中选哟!”

    。。。。。。

    长安一处街坊内,一名年约五十左右的男子正在院子里浇花,院子不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四下摆着许多花盆其中许多盆栽已经含苞待放。

    正专心致志浇水间一名仆人急匆匆走来在其耳边说了几句话后他放下水壶拍了拍前后衣袍向房内走去,片刻之后仆人领着一人走了进来。

    他打量了这个年轻人片刻后问道:“请问小哥找吾何事?”

    “小的奉郎主之命登门拜访。”年轻人行了一礼后说道,他将一件玉佩摊在手心展示出来:“这是信物。”

    男子拿起那玉佩仔细端详了一会悚然动容,先是把玉佩交还随后问道:“郎主如今可好?”

    他说的是“郎主”而不是“你家郎主”,而年轻人也没有丝毫意外随即说郎主很好如今已在黄州总管府的巴州上任,上次来长安时因为情况特殊怕给您招来祸端便没联系。

    “一眨眼都两年多了。。。”男子喃喃自语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他便是大象二年四月西阳郡公宇文温离开长安去安陆时留在长安善后的府邸老管家。

    听得年轻人说郎主如今已经有了两位小郎君他面露喜色正要招呼仆人准备贺礼时却被对方婉拒:“郎主说不许老管家破费,您为府里操劳了一辈子如今也该安享晚年,小的此次带来是问候老管家顺便捎来安陆的一些特产。”

    “郎主可有事需要老朽效力?”

    “老管家,郎主在江北之地极难见到西域番商,如今有些东西得向番商购买但只能在长安才能见到,郎主列了个清单请老管家帮忙打听。”

    男子接过一张纸,其上密密麻麻写着蝇头小字,他看了看面露难色:“这些。。。东西市未必能见着有卖。。。”

    年轻人点点头随后解释道:“郎主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急在一时,所需费用小的也已准备好只是请老管家帮忙跟那些番商订货,平日里也留意些。”

    “莫非你们在长安等着?”

    “正是,老管家若有消息或急事可以到这个地方传消息。。。。。。”

 第十三章 聚沙成塔

    “起来搬砖了!!”宇文温大喊一声随即醒来,惘然四顾发现自己正躺在树荫下而宇文十五正在身边拿着大蒲扇愣愣地看着他。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宇文温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在午睡,这几日他现场督促人修建风车化身包工头入戏太深所以念念不忘让人起来搬砖,坐起身他看着不远处的风车出了神。

    风车,是宇文温上的新项目,样式就是参考世界闻名的荷兰风车,他不是脑残而是深思熟虑过后采取的措施,西阳郡位于长江边属于丘陵地带按说不是什么风口但风刮起来也不小。

    他认真的调查过,据百姓回忆西阳郡地界特别是江边湖边的风确实经常刮但要说大也说不出有多大,既然有风就好办所以借助风力是必然的。

    巴州丘陵、水塘多地少人稀有很多地方得扑灭钉螺之后才能放心投入人力开垦但需要时间,如今要促进生产力只能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水利设施没有完毕以前水车不好大范围推广而畜力也不充足所以他决定试着利用风力。

    百姓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要说这一年四季的风密度如何或者哪个月份风力较大是说不出来但是大概的印象是有:冬、春季节风大些,夏秋季节风小些。

    考虑到后世这个地方似乎没听说什么风力发电之类高大上的东西所以想来风力资源也是一般,但是在江边也确实能感受到那强劲的阵风所以宇文温想了几夜之后决定修一座来试试效果。

    然而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杨济,这一位说从古至今(今对于杨济来说就是大明崇祯年间)风车基本都是立轴式结构简单造价还算低现在来个卧轴式的真是闻所未闻。

    宇文温也不废话用“这是红夷用的风车莫非你不服?”把杨济噎得辩驳不能,红夷大炮在明末可是利器,在杨济看来红夷的风车大约、也许、可能、应该靠谱所以老老实实的按着宇文温的想法进行设计。

    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宇文温要慎重行事,按照一贯的路数他先是在自家的巴河边工坊建了一个木结构的小比例风车模型,把结构精简下来后又建了一个实际尺寸的木结构风车。

    运行了数日再度总结经验教训后定型,然后在巴河城外修建了一座砖石为主体结构的风车,这座风车和原版荷兰风车一样,风车顶篷安装在滚轮上可以360度旋转以便适应风向。

    西阳城外有一年多以前建成的轮窑砖厂而木头也不缺所以风车的修建很顺利,今天便是正式运行的日子,风车塔高将近十米,风翼直径长达十五米,连同旁边的工坊加起来造价一千贯抵得安陆城里一座中等水准的宅院了。

    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一切都是第一次做,工匠和劳工的工钱不能少建筑用料也是实打实为了保证安全冗余度很高,工坊里由风车带动的是两套机械:石碾和舂米的杵捶。

    石碾可以碾米碾小麦,舂米就是把稻谷脱壳这都是很实用的东西,今年秋收之后巴河城这边收获的稻谷就可以用风车工坊来处理,运行一年后看情况若是划算那就多建几座解放人力。

    那座试运行的木结构风车还在三台河边的工坊里,宇文温将其末端改造为抽水机用来测试抽水排涝能力,若是可以的话他就打算借助风车之力结合修水利、灭钉螺的进度将三台河中下游开垦为良田。

    然而今日老天不给面子,宇文温兴冲冲的来到巴河城边的这座风车工坊准备‘剪彩’可竟然没有刮风,干等了一个上午连一点风都没有,眼见着露脸不成就要把屁股露出来丢脸他无奈的守在风车边等风来。

    这一等就睡着了,然而睡起来后还是没风,抬头看看树木只见树叶一动不动哪里有风吹的模样。

    “郎主,这也没什么嘛,风车塔也能改瞭望塔不是,反正钱不会白花。”宇文十五安笑眯眯的说着,他见着郎主宇文温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赶紧安慰。

    杨济从工坊里走出来到他身边说今日看来是无风不如明日再来吧,这个‘建筑专家’为了把宇文温的风车变成实物也是呕心沥血进行设计并且现场指挥工匠们搭建,如今见着风车没风转不起来也是有些扫兴。

    “你拉着脸作甚,钱又不用你出哎!”宇文温开始吐槽,杨济闻言笑笑没有接茬。

    先前他负责指导插秧法忙得焦头烂额总算撑下来,大力推广的插秧法在巴河城外水田以及西阳城外的官田都顺利进行,只要能平安等到秋天看收成就能知道这插秧法是不是比直播法好。

    “使君,红夷当真是用这种风车?”杨济问道,这年头只有他和宇文温知道什么是红夷所以也不怕别人听出端倪。

    所谓红夷者,明朝对红毛荷兰的称呼,这当然是天朝上国蔑视四方蛮夷的口气但对方手上那红夷大炮可不是闹着玩的,一炮糜烂数十里是文人的意淫但这真的是利器,红夷擅长器械所以宇文温一说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