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014部分

逆水行周-第1014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这些白花花的精盐,他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前提是带来的山货足够多。

    迎风砦砦主田元显,看着手中那洁白的盐巴,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盐袋,艰难的咽下口水,将盐倒回竹筒之后,向一旁的西阳王宇文温行礼:

    “山野村夫田某,不识大王一片苦心,竟然试图据险自首,真是罪该万死,还请大王降罪!”

    宇文温双手扶住田元显,哈哈一笑:“老砦主莫要如此,此次老砦主率众再度归顺朝廷,寡人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降什么罪?”

    他干咳一声,站在旁边的田益龙赶紧上前,经由宇文温介绍,让田元显知道这位山蛮出身的官军将领,往后一段时间会领兵驻扎岳安,无论有什么问题,田元显都可以找田益龙解决。

    换而言之,田益龙手下掌柜是黄州商团在霍州的“总代理”,以田元显为首的霍州蛮有什么需求,可以找田益龙手下掌柜‘下订单’。

    商路开通,对于黄州商团和霍州蛮来说,是双赢的结果,这就是宇文温对付山蛮的软刀子。

    如何与山蛮打交道?说难也不难,就是以诚相待,但宇文温不打算用真诚的凝视去打动霍州蛮酋田元显,他有更真诚的方式,那就是盐。

    让对方明白,跟西阳王合作,有盐有铁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是敢乱来搞抢劫,那就等着西阳王派‘义兵’灭山寨。

    没有人是天生杀人狂,即便有,那人也不是田元显,或者说,大别山脉范围内还没有这样的煞星出现,所以宇文温相信自己只需要保证盐的供应,就能让各山寨蛮酋真心归顺朝廷。

    所谓家大业大开销大,大小山寨对于盐的需求是“刚需”,能稳定供应食盐的宇文温,又不是蛮酋们的仇家,对方何苦跟宇文温对着干?

    问题的关键是,从哪里弄来那么多食盐?

    尉迟氏和宇文氏决裂,河东池盐、蜀地井盐都在尉迟氏控制中,所以宇文氏地盘上唯一可靠的食盐来源,就是岭表广州的海盐。

    晒盐法所得大量海盐向北输送,过长江后分销,要满足各地所需有些勉强,更别说拿来收买人心,所以宇文温和王頍在叶城琢磨出来的办法,就是用汝阴换陈国的海盐。

    争霸天下,不能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手里有充足的军队才是王道,所以,用汝阴换盐,然后用盐换兵,顺便收买、稳定人心,就是宇文温的计策。

    陈国用大量海盐换回了汝阴,宇文温让出一座城,却用盐换来许多兵,在大量的食盐面前,霍州蛮,庐江蛮、晋熙蛮等各地大小蛮酋,毫不犹豫派出蛮兵助战。

    蛮兵的战斗力不行,军纪又差,但好歹也算兵,就看怎么用,看着眼前草市内如火如荼的交易场景,宇文温不由得期盼起来。

    要是两淮局势也如火如荼,不知道尉迟惇会有何表情?

 第七十六章 过江之鲫

    江州,湓口,新任江州刺史许邵,率领州郡官员齐聚城外码头,准备迎接上官,新任洪州总管所乘官船此时刚出现在上游江面,趁着这一空闲时间,许邵不忘交代左右一些重要事宜。(全本小说网,https://。)

    西阳王领兵在淮水一带作战,从黄州起运的粮草辎重,过半是走水路过江南江州,然后抵达江北晋州再由陆路转运庐江,再到西阳王军中,所以湓口港是一个重要的中转港。

    与此同时,洪州总管府下辖各州的物资,也要经由鄱阳湖口入长江,要么东运支援西阳王大军,要么西运进入山南地区,大量的船队都要经过江州寻阳郡管辖各处码头,所以身为江州刺史的许邵,肩上担子很重。

    此时此刻,湓口附近,大量船只遍布江面,有南北航向,有东西航向,密密麻麻的船只宛若过江之鲫,远远看去让人不由得心生感慨。

    去年还是战火纷飞之地的江州地区,如今不但恢复如初,还以更加旺盛的势头在发展,江面上无数正在航行的船只证明了这一事实。

    这是史无前例的盛况,宛若过江之鲫的船只当中,过半都是商船,满载着各类物资,从不同的出发地启程,前往不同目的地。

    从鄱阳湖口往外走的船只,满载着来自浮梁的茶叶、瓷器,鄱阳湖沿岸地区的粮食及各种产出,还有来自岭表广州的海盐、特产,其中尤以岭表海盐最为抢手。

    如今周国(宇文氏)控制地区里没有可靠的食盐产地,虽然朝廷正在对蜀地用兵,但何时能拿到蜀地的井盐不得而知,所以来自遥远岭表的海盐,成了最抢手的物资。

    川流不息的官、民队伍,从岭表广州番禺启程,携带大量海盐北上,翻越大庾岭,据说官道为之拥堵。

    过了大庾岭,官盐装船经赣水入鄱阳湖再入长江,然后运往山南、关中地区,江州刺史许邵必须确保境内盐路通畅,所以此时对左右耳提面命的就是食盐转运事宜。

    从广州起运的盐是雪白的精盐,纯度很高,决不能到了关中就变成掺了大量泥沙的粗盐,别的地方许邵管不到,但他要确保官盐经过江州时,抽检结果合格、数量也必须对得上。

    除此之外,还得对商船课税,该收的税就得收,既不能多收也不能少收,许邵身为刺史,绝不会让属下欺上瞒下,避免那些胥吏索贿受贿、巧立名目大肆捞好处,骂名却让他这个上官来背。

    一番耳提面命之后,新任总管的官船靠泊码头,许邵整了整衣冠,领着佐官们上前恭迎上官的到来。

    周国于去年攻占陈国的江州之后,很快便在江州站稳脚跟,天子重建朝廷,于最近对江州政区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原本拥有十个郡的江州拆分,然后设洪州总管府进行管辖。

    洪州总管府,治所位于洪州州治南昌,总管府下辖七个州,是为洪州、江州、饶州、袁州、抚州、吉州、虔州。

    洪州总管府辖地最南端的州是虔州,虔州位于大庾岭北麓,为原来的江州南康郡,而总管府辖地最北端的州是江州,位于长江南岸,为原来的江州寻阳郡。

    权寻阳郡守许邵,升任江州刺史,而洪州总管一职,天子任命出身京兆韦氏的韦洸来担任,韦洸字世穆,其兄韦世康如今在长安朝廷担任要职,和西阳王宇文温是儿女亲家。

    年近六旬的韦洸,与前来迎接的江州官员一一见面,他从长安千里迢迢来到洪州上任,一路风尘仆仆,不过精神倒不错,毕竟京兆韦氏子弟大多有从军经历,韦洸虽然年纪较大,身体却硬朗得很。

    韦洸虽然是第一次见许邵,但对方的大名早已有所耳闻,许邵之父许法光如今也在朝廷担任要职,此次韦洸出任洪州总管,升任江州刺史的许邵受其管辖,所以许法光在长安时,不忘和韦洸打打招呼。

    看着年轻的许邵,韦洸捻着胡须笑道:“许使君,本官在长安时,令尊可是多次和本官说过,说要对许使君严加考核,这可让本官很为难呀。”

    许邵闻言正色道:“家父所言甚是,还请总管从严考核,下官必然恪尽职守,造福辖境百姓。。。”

    “哈哈哈,天子说得没错,许使君果然少年有为,宁舍京官不做,也要在州郡历练,许公果然有一个好儿子。”

    出身京兆韦氏的韦洸,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此时当众说了那么多,就是要给许邵抬抬身价,让一众佐官不要起欺负年轻人的心思。

    官场之道,就是相互行方便,韦洸不是特意讨好许法光、许邵父子,而是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结个善缘,日后自己儿子在官场磨炼,就能‘得道多助’。

    跟在韦洸之后的一名年轻人,饶有趣味的看着许邵,这名年轻人是韦洸之子韦协,此次随父亲到洪州上任,顺便历练历练,朝廷如今征辟了许多人做官,韦协亦是其中之一。

    京兆韦氏,在西魏、周国是一流权贵,但经历了周、隋相争,随着隋国灭亡而一度沉寂,而现在,京兆韦氏终于抓住机会,许多族人重入仕途。

    如今长安朝廷的局面越来越好,韦协也踌躇满志,不过他觉得自己和许邵比起来,还是差得太多。

    天子对许邵青睐有加,韦协听过一些内幕消息,据说天子在山南时,本来打算任命许邵为内史中大夫,结果许邵以自己太年轻、履历尚浅为由婉拒,坚持要在州郡多历练几年。

    后来天子便授其为江州刺史,先历练几年再另有任用。

    内史,掌管制诰、参与机要,虽然品秩不高,但却是天子近臣,权力很大,关键时刻能够决定事情成败。

    大象二年时,天元皇帝去世,是内史郑译和御正刘昉矫诏将大权交给外戚杨坚,才有了后来的腥风血雨,由此可见内史、御正官职的重要性。

    所以,能被天子任命为内史或御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韦协自认自己若得此良机,绝不会婉拒,结果许邵的选择让他惊讶之余,不由得十分佩服。

    长安朝廷征辟英彦为官,等着当官的人其数量之多,可以用过江之鲫来形容,结果在这之中,一心要在州郡历练的许邵,显得十分耀眼。

    当然,还有另一位年轻官员亦是如此,那就是刚升任黄州总管长史的郝吴伯,同样婉拒了天子的提拔,同样要求在州郡多历练几年,而不是去长安当京官。

    身在长安的天子,依旧对这两名年轻人念念不忘,看样子日后必有重用,能在天子心中有如此地位,说明许、郝二人自有真才实干,对此,韦协感到自愧不如。

    不过他还年轻,知道自己日后有的是机会。

    江边风大,许邵于前面带路,引着上官向城内走去,韦洸今日将会在湓口稍事休息,明日走陆路去洪州南昌,在那里正式接见下辖各州刺史,开始履行总管职责。

    周国如此达大张旗鼓改易江州地区的行政区划,那就意味着绝不会将此地“还”给陈国,首任洪州总管的韦洸,接下来就要对此展开一系列的布局。

    与此同时,要为西阳王攻略两淮做好准备。

 第七十七章 过江之鲫(续)

    长江北岸,枞阳,城外码头,水军总管来护儿与众将一道恭送天使登船,待得对方所乘船只逆流而上,众将便低声议论起来,人人面露喜色,言语间激动不已。(全本小说网,https://。)

    听着嗡嗡嗡的窃窃私语声,来护儿没有出言呵斥,反倒是和左右谈笑风生,因为他的心情也不错。

    前年年底,朝廷对陈国用兵,来护儿作为岭南道行军的水军总管,率领将士浴血奋战,为岭南道行军攻拔江州立下大功,然而就当岭南行军平定岭表(岭南)没多久,朝廷发生巨变,丞相尉迟惇和天子决裂了。

    内战爆发,让许多人猝不及防,对于岭南道行军将士们来说,自己在南征期间立下的军功可能距离兑现遥遥无期,心中不免茫然。

    不过大家对西阳王有信心,邺城生变没多久,西阳王奇迹般从千里之外的岭表及时赶到江州、黄州,稳住了人心,还依照将士们立下的军功,及时发放了奖赏和抚恤。

    钱粮甚至土地都足额发放,只是官职、爵位非西阳王所能决定,所以暂时没有加官进爵,但将士们都为此振奋不已,因为他们知道,西阳王终有一日会将这一切兑现。

    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