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013部分

逆水行周-第1013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阳卖,一贯一张,赚不赚?有没有良心?”

    田守光指了指田元显案上的玻璃盏,那是他送的礼物,随后开口问:“还有这玻璃盏,我们能比外头的行商便宜三成的价格拿货,运到山里卖。。。老砦主觉得,赚不赚?”

    田元显觉得脑子有些乱,对方说的话,包含内容太多,他急切间弄不清楚弯弯绕绕,但能听的出来,做买卖很赚钱,但这和跟着西阳王去岭表有什么关系?

    “老砦主,这赚钱的买卖谁都想做,但西阳王凭什么让你做?哦,设陷阱时不出力,猎到野猪就想来分肉,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从黄州到广州,上千里的路程,沿途到处是山蛮。。。。咳咳咳,山贼,被人抢了货物可就亏得血本无归,所以要人押镖,如此一来,镖行的买卖不就来了?“

    “镖。。。镖行是什么?”

    “就是出人武装押运货物的邸店!召集那些能射箭敢杀人的青壮,安置好家眷,然后组织他们运货,走完一趟下来,只要货物运到,即便镖师死一半、扣掉抚恤都能赚!”

    说到这里,田守光开始反问:“老砦主这里的情况,后生不知道,后生的寨子里,娶不上婆娘的人,要么去走镖,要么去抓生口(奴隶),自己攒钱买女人,风险是有,但总好过晚上靠手吧!”

    “呃。。。”田元显觉得对方说的不能算错,所以不知道如何回答,一名族老忍不住发问:“后生,你说千里走。。。镖,一路上那么多贼,哪里能平安往返?”

    “所以啰,西阳王的兵把沿途不听话的豪强坞堡铲掉,我们再攻破那些不听话的山寨,女的带回去生娃,男的卖掉,剩下一些蟊贼,镖队怕什么?”

    杀气腾腾的话,在场众人听起来却没什么不适,因为他们不知不觉中,代入的是田守光这边的视角。

    “镖行的买卖,也能赚大钱,但还是那句话,你不出力,西阳王为何给你机会?”

    听着听着,田元显大概弄清楚田守光等人为何跟着西阳王了,其实他早有耳闻,大别山西南麓的山寨已经联合起来,到处袭击别的山寨抓生口,已经有许多大寨被攻破,然后被扫荡一空。

    这股势力的劫掠范围越来越大,许多深山老林里的寨子都未能幸免于难,许多山寨人心惶惶,不过田元显的地盘在大别山东北麓,所以对于这种危险暂时还没放在心上。

    直到现在,他才知道田守光等人发财的门路不仅限于抓生口,竟然还有许多门路。

    眼见着老狐狸的抗拒心没那么强烈了,田守光趁热打铁:“老砦主,实不相瞒,封官许愿什么的,大王也说没意思,还不如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给老砦主。”

    “你说的好处是?”

    “很简单,以前的奸商,我们不理他们,黄州的行商,以后会常驻霍州,然后时不时派人进山,和老砦主做买卖,物廉价美,绝不短斤缺两,用山货来换就行。”

    “盐,都是不掺沙的好盐,还有其他货物,都是物美价廉,黄州有卖的,老砦主在霍州都能买到。”

    “就这么简单?”

    “当然不简单,大王取了霍州,希望霍州太太平平,这样大家也好做买卖不是?成日里抢来抢去、剿来剿去的没意思。”

    “山里的山货,有多少黄州商队收多少,价格好商量,老砦主就不要让人去山外抢了。”

    原来是做买卖换太平,田元显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他看了看在座的各位族老,大家明显意动,个个都默默点头。

    山里物资短缺,如果能有个稳定的途径,让他们能以山货按着合理的比价换取盐、铁等生活物资,谁吃饱撑了才出去抢。

    看样子西阳王似乎能提供这样的途径,那么他们当然不会惹事。

    “老砦主,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今大王正在领兵打仗,若等到天下太平才做买卖,那太久了。”田守光开始循循善诱,“如今的岳安,就运来了许多盐和其他物资,就等老砦主点头。”

    “点头?”田元显回过神来,端正坐姿后问道:“你家大王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派兵助战。”

    终于说到正题了,不过田元显此时没有一开始那么强烈的抵触情绪,他盯着田守光,继续问:“让我的族兵替他卖命?他能给多少好处?”

    田守光竖起右手食指,看了看在场众人,然后微微一笑:“大王说了,出一个兵,就得两升精盐,这些兵官军管饱,立功还有奖赏拿,前提是这兵能打,老砦主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田元显心中震惊却说不出话,其他族老一个个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田元显的势力,是以迎风砦为核心的诸多山寨联合体,其地盘生活着数万户山民,如果一定要凑出支堪战的队伍,那么人数上万不成问题。

    当然,考虑到要留人守山寨,不可能派出那么多兵,但数千兵总是行的,以三千人为例,出兵就有六千升(六十斛)精盐到手,然后还能和黄州的行商做买卖,用山货换盐。

    这么多盐到手的话,自己山寨不缺盐不说,还能分出许多盐往深山里运,卖给那些比他们更缺盐的山寨,八升盐掺两升沙,然后价格翻一倍,有没有良心?赚不赚?

    田元显已经被西阳王如此阔绰的出手震惊,对他来说,什么封官许愿都比不上货真价实的盐,只要对方真心待他,他就不会出尔反尔。

    当年,周国的于总管真心待他,所以他愿意为周国效命,后来换了个官,田元显发现对方说一套做一套,索性反了,自己做自己的主。

    现在,来了个喜欢和人做买卖的西阳王,据说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如果对方真是守信之人,那么自己的族兵为其卖命又有何不可?

    像田守光他们一样,靠着做买卖改善山寨生活,倒也是个门路,西阳王若真能给出切切实实的好处,可比虚无缥缈的封官许愿实在得多。

    想到这里,田元显急切问道:“你。。。你们哪里来的那么多盐?”

 第七十五章 如火如荼

    正午,岳安城南,一个刚出现没几日的草市里人山人海,从大山里出来的蛮民,带着各式各样的山货来到草市,和操着陌生口音的商贾交换各类物资,场面十分热闹。全本小说网,HTTPS://。m;

    草市原指乡村自发形成的定期集市,一般位于水陆要道、津渡、驿站等地区,是各地百姓出售、购买物资的好去处,有的地区因为商业交易旺盛,原本的草市就变成了固定集市,然后大量居民点出现,演变为城池。

    岳安为霍州州治,南临大别山,若是太平时节,常会有山中蛮民出山,来到岳安用山货和当地人换取盐、铁等紧俏物资,于是在岳安城南郊会定期出现草市。

    为了笼络山蛮,霍州官府将草市固定化,是为“蛮市”,让山蛮能够换取必须品,减轻对方派兵出山劫掠的冲动,也顺便吸引各地行商来此地贩卖货物,增加州府税收。

    然而无商不奸,来岳安蛮市和山蛮做买卖的行商,大多追求暴利,所以那种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的事情在蛮市很常见,而蛮民有时候忍不下这口气,和行商发生争执,然后动口会演化为动手,闹出人命。

    所以岳安蛮市时开时闭,而随着时局动荡,愿来岳安的行商渐渐变少,岳安城南郊的蛮市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开张了,而此次重开集市,为避免引起山民的不快,新官府未再称其为“蛮市”。

    此时此刻的草市,已经变成了“黄州小商品展销会”,行商们和山里的头领们借助“通事”交谈,对以物换物的比价进行叫价还价。

    黄州的商贾,对和山民做买卖很有经验,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也知道对方能提供什么,毕竟商贾里就有许多人出身大别山中山寨。

    所谓山货,是山中物产的统称,大别山脉范围那么大,绵延群山之中有许多物产能在山外卖出好价钱,譬如皮货、宝石、名贵草药、珍稀动植物等。

    甚至还有金银,这可是走到哪都能当做硬通货的东西。

    蛮民需要的东西也不少,黄州都有出产,所以正是做买卖的好时机,许多行商直接让伙计展示起自己带来的货物,首先是铁锅。

    铁锅,是首先在黄州总管府地界出现的炊具,出现没几年,自从官府拿下了大江南岸的郢州(改名为鄂州),在大冶开山冶铁,铁锅的产量越来越大,畅销各地。

    用铁锅煮菜做饭比用釜、甑省柴禾,而且还能“炒菜”,当然这要配上炒菜铲,而如何展示铁锅的好处,有两个套路。

    首先是对比,在铁锅和釜里放相同水量的水,用分量一样的柴禾煮,其结果自然是铁锅里的水先开。

    其次就是现场烹饪,庖厨用各种花哨动作展示何为炒菜,让围观群众看得一愣一愣。

    这种推销的套路,行商们已经驾轻就熟,三两下就吸引了许多山民围观,随着香喷喷的菜肴出锅,让山民们试吃之后,大家对于铁锅的性能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然后就是抢购,用自己带来的山货换铁锅。

    除了铁锅,还有各类铁制品,譬如锄头、铲子、镰刀、斧头,小的铁制品有绣花针、鱼钩、剪子、锥子、锤子、钳子等,这都是生活必需品,但在山中却很紧缺,因为山里本来就缺铁。

    缺铁不代表没铁,但宝贵的铁都用到武器、农具上,蛮民哪有那么多铁来磨针,许多人缝衣服用的是骨针甚至木针,钓鱼用的是骨钩,至于剪子,那是传家的宝贝。

    而现在,面对着琳琅满目、价廉物美的铁制品,蛮民们毫不犹豫掏出山货去换,但这还不够,因为行商们手里还有好东西,那就是花布。

    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花布,比一般花布明显耐洗,其五彩斑斓的图案让各山寨蛮民看花了眼,他们自己纺织的土布与之一比,简直是黯然失色。

    不过蛮民带来的山货之中,却有一种布让行商们有强烈的收购欲望,那就是斑布。

    斑布,即蜡染布,这是山寨独有蜡染工艺染出来的布,有着漂亮的花纹,在山外能卖出好价钱,所以,行商和蛮民各取所需。

    除了布,还有一种货物是山民们闻所未闻的,那就是猪油,许多桶猪油就这么摆在大家面前,这些猪油放了盐然后熬成油膏,可以保存差不多一年。

    一日两餐如果没有油水,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根本就不顶饿,虽然打得的猎物也能熬出一些油,但对于那些普通山民来说,想要吃得满嘴油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新官府开设的草市,其内卖的都是山里极其需要的必需品,而对于山民来说,最震撼人心的货物不是铁制品,而是盐。

    堆积如山的盐,雪白如霜的盐。

    这些盐没有掺沙,其售价比以前那些奸商卖的掺沙盐至少便宜三成。

    人不能不吃盐,不吃盐就没力气,但在大山里很难弄到盐,各山寨为了弄到盐,不得不忍受奸商的盘剥,忍气吞声的结果,是买到各种掺沙的劣质盐。

    而现在,这些白花花的精盐,他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前提是带来的山货足够多。

    迎风砦砦主田元显,看着手中那洁白的盐巴,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盐袋,艰难的咽下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