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幼崽保育堂 >

第175部分

幼崽保育堂-第175部分

小说: 幼崽保育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宝宝才不会说他其实有点舍不得师傅哩。
  不过宝宝不说,但不代表燕洵不知道。
  等到晚上都聚集在保育堂建设水泥楼中,燕洵把这个事儿说了一遍,“咱们去边城之前这些日子,你们都可以去试试,大理寺有很多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方。至于咱们去边城之后的安排,这些日子都可以商量,不着急。”
  听燕洵这么说,宝宝赶忙跑过去找撼山幼崽,奶声奶气道:“哥哥,你最近最清闲,你先来吧。”
  “恩,可以。”撼山幼崽点头。
  他的病情更加稳定,只要旁人不接触到他的血液就不会传染。去大理寺的话,也用不着跟捕快们一起吃饭,只是一起查案,撼山幼崽觉得完全可以。
  “那下一个是我吧,我应该有帮得上忙的地方。”战兔幼崽赶忙道。
  宝宝立刻欢呼,“哦,正需要哥哥帮忙抓刺客。那些刺客跟鱼似的,有的很不好抓,到时候有哥哥帮忙,肯定再也不会有漏网之鱼了!”
  幼崽们互相商量着,根据自己的空闲功夫,很快确定了顺序。
  不过对外可不是幼崽们主动来的,而是北齐故意找借口要调查幼崽们。对此京城很快有了传言:“北大人查案当真仔细,连鸿胪寺都不放过,听说燕大人都被查了。”
  百姓们不知道北齐要查什么案子,但很热衷于讨论这件事。
  头一天,北齐亲自架着马车,去保育堂建设接宝宝和撼山幼崽。
  天气热,马车里放着冰盆,两边车厢都拆开,只有上面有个棚顶。撼山幼崽和宝宝坐在里面,脸上都有些紧张。
  这看在百姓眼中就是幼崽们明显害怕北齐,而北大人铁面无私,说要调查就真的要调查,肯定连燕洵的面子都不给!
  在百姓眼中,北齐和燕洵依旧不合,甚至这次是燕洵妥协,让北齐把幼崽们带出来。
  为此,燕洵和镜枫夜都特地不露面,平日里幼崽们偶尔露面也都板着脸,假装自己很不开心的样子。天知道他们其实每天都很开心,因为燕洵回来了呀。
  除了要去大理寺帮忙的幼崽们需要假装不开心,剩下在河这边忙碌的幼崽们每天都很开心。
  边城运来的布匹有一些需要染色,有一些则是直接送去作坊里缝成衣裳。准备染色的布匹需要研究花样和燃料,幼崽们们天都很忙碌。
  幼崽们都穿上了一样款式,但是领口等小细节不一样的衣裳。
  大家一起骑着小铁驴出来,在宽阔的水泥路上跑,一起去新建的染坊,一起研究。
  “试染料的时候先用这种花纹吧。”燕洵笑眯眯道。
  他专门画的独属于幼崽们的矮胖形象,宝宝的形象最小,身边还有一片蛋壳。
  “快来试试。”幼崽们赶忙忙活起来。
  青的、粉的、红的、黑的,不管是什么颜色的布料染好以后,上面的花纹都是矮胖的幼崽形象。而且幼崽们的形象也都不一样,比如说宝宝,有的是他抱着蛋壳的模样,有的是枕着蛋壳的模样,还有的是自个儿坐在蛋壳里的模样。
  布料染好,挂在架子上晾干。
  来染坊做工的汉子们看到都觉得很好看,还有的专门问燕洵:“大人,这些布料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
  “咋?”燕洵没想过要卖这些布料,他打算都做成衣裳自己和幼崽们穿。
  “我家孩子想穿。”汉子不好意思道,“孩子阿爹喜欢幼崽们,想买点布料。”
  汉子看到染坊里有这些好看的布料,质地十分柔软,原本就想买点给自家孩子缝衣裳,不过回家说了以后,自家孩子和孩子阿爹都想要染色的,汉子没法子,只得找燕洵问话。
  燕洵虽然还是鸿胪寺少卿,但是没有官架子,尤其是对作坊里的人,所以汉子也不怕他,想问就问了。
  “成。”燕洵想了想,没有拒绝。
  每种颜色的布料都给选了一块,燕洵只收了成本价,价钱很低很低。
  这个事儿燕洵根本没放在心上,他特地拿了布料给幼崽们缝衣裳。有缝纫机用,衣裳只要裁剪设计好,很好缝。
  没过几天,燕洵衣裳还没缝完呢,忽然有不少人专门来找他,都想要买那种布料。
  “咋回事?”燕洵诧异。
  被叫来的小尤儿赶忙道:“是松哥儿。这几天松哥儿一天换一身衣裳,每个都不一样,都是他阿爹缝的。很多学生看到都很羡慕,估计回家跟自家阿爹说了。”
  幼崽们的矮胖形象都小小的印在布料上,十分好看。松哥儿阿爹手又巧,缝出来的衣裳跟寻常孩子穿的都不太一样,再加上布料更柔软透气,大热天的穿着也不会很热,孩子们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
  对于河岸这边的人来说,幼崽们并不仅仅是妖怪身份,还是带领他们发家致富,有学问、有学识、有本事的幼崽们。
  孩子们跟幼崽们更熟,大家在同一个学堂念书,幼崽们的学识总让孩子们忍不住仰望。
  大人们亲眼看到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吃饱穿暖,还有工钱拿,更是住上了干干净净的水泥房。他们对幼崽们的感情更复杂,也更亲近。
  外面广场上有幼崽们的水泥雕像,大钟上面有幼崽们的形象,保育堂建设的水泥楼也有幼崽们的形象,这些都只能远观不可亵玩,这回听说有印了幼崽们形象的布料,许多大人就都忍不住了。
  那些幼崽都很好,说不定穿印有幼崽形象的衣裳还能护佑自个儿呢。
  尤其是长毛幼崽,听说这只小幼崽能够收集好运送给旁人,燕大人遇事都能逢凶化吉就是因为他。虽然这只是传闻,但很多大人都信了。
  于是就有许多人都想买燕洵印的这种布料。
  “卖不卖我说了不算,得问问幼崽们。”燕洵道,“大家都回去等消息。”
  晚上吃饭,燕洵把这个事儿说了。
  宝宝抱着一块面果子啃,拿出蚕丝帕子擦了擦嘴,这才站起来发言,“我不反对。”
  “会不会有人针对咱们?”撼山幼崽道,“因为一般穿在衣服上的花纹都有特殊定例。”自从去过大理寺,撼山幼崽见识涨了不少,都知道衣服上的花纹有定例了。
  燕洵点头,这也是个问题。
  “大人,我们是不是要师出有名?”花树幼崽问。
  没有幼崽觉得不能卖,但是想要没有任何麻烦的卖。
  大秦从皇亲贵胄到平民百姓,穿什么衣裳,颜色、款式和布料都有详细规定,像是皇帝穿明黄龙袍,绣五爪金龙,而太子穿得明黄龙袍则是四爪金龙,皇子们穿得就不是明黄,而是杏黄,绣的也都是蟒,而不是龙。
  大臣们穿得官袍也都有定例,蟒、鹰、鱼等等,这些寻常百姓都是不能绣在自己的衣裳上穿的。
  燕洵给幼崽们讲过这些,显然幼崽们都记在心上,并且灵活运用了。
  “确实要师出有名。”燕洵道,“不如咱们像个法子?”
  “什么法子?”幼崽们都看过来。
  燕洵不慌不忙道,“咱们办个只有孩子们能参加的节,就叫孩童节。”
  保育堂学堂的孩子们,不用交束脩,若是学问学得好,还能拿到奖学金,而且晌午还会管一顿饭,更是有机会见到周光这样的大人物。
  但是学堂轻易不收京城中的孩子,故而学堂虽然名气很大,但人却很少。
  燕洵这回打算在京城办个学堂,就在还在建的图书馆旁边。
  决定做出来,也不过是上下嘴唇一碰的事,但是大家都要忙活很久。好在学堂建起来并不难,水泥楼等等都有定例,由李木石派出去一些技术工匠指挥就行,比高大如山,现在依旧在研究地基的图书馆要快多了。
  燕洵和幼崽们一起画了大大的宣传牌,就挂在商场外面最显眼的地方。
  一群哥儿站在外面,手中拿着单页。
  若是有人好奇的问起来,小哥儿便一边给单页一边解释,“是孩童节,就在保育堂第二学堂开,到时候有宋飞凉和曹三,还有咸大人、司大人、史大人,三殿下、十三殿下到时候可能会露面,这个还不确定。”
  “学堂?是族学吗?”
  “跟族学不一样,学堂什么样的孩子都收,不问出身,不收束脩,学得好有奖学金拿。就算不爱念书,也能进去学一门手艺,出来不愁找不到活计。而且进学堂的孩子会优先打疫苗,只收五十文大钱,燕大人会给一半补贴。”
  “学子服都发一样的,里面也有房舍住宿。到时候你们去看孩童节顺便看看学堂不就知道了?”
  保育堂第二学堂占地很大,那片地方是一片贫民窟,比当初鸿胪寺的位置还穷,住在那里的人家大都是歪歪扭扭的石头屋,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
  燕洵占了他们的地方,给安排水泥楼居住,若是有本事,还能给安排活计。
  当时燕洵刚带着银钱和契约到场,得到消息的人家就早早的开始搬家,到外面等着了,生怕燕洵忽然后悔,看不上他们这块地方了。
  何老二一大早就跑来帮何老三搬家。
  何老二家原本住在商场那块,穷的叮当响,他兄弟何老三更凶,更叮当响。当时何老二家拆迁,一下子住上水泥楼,何老二还得了商场里的差事,何老三不知道多羡慕,天天盼着自家要是也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
  结果盼着盼着,竟然真的成了。
  他们这块地方被燕大人看上,要划出来建学堂!得到消息的何老三一蹦三尺高,赶忙跑去找何老二说这个事儿。
  “哥,燕大人真给我们水泥楼住,不收钱吧?”何老三抱着破包袱,身后跟着穿着破衣裳的哥儿和儿子。
  “不收钱。”何老二道,“你家那些破烂都别要了,那水泥楼里面干干净净,用不着这些东西。到时候你们买点煤,不用烧柴火。燕大人不是说要给你们安排活计?到时候一个月的工钱就比你们以前一年赚的都多,可别扣扣搜搜的了。”
  “哥,真的吗?”何老三还是有点不信。
  “当然是真的。你看看我还能不信吗?你又不是没去过我那水泥楼。”何老二拍着胸脯道,“燕大人说话你放心,肯定都是真的!”
  燕洵领着人在路口摆了一张桌子,亲自给这些人签订契约。
  轮到何老三了,他怔怔的看着燕洵,愣是不敢上前。
  “看傻了?”燕洵笑了下道,“还不过来,想不想要水泥楼了?”
  后面何老二赶忙踹了何老三一脚,何老三这才回过神,跌跌撞撞的上前,听燕洵给他一条一条的读完契约,问他同意不同意。
  何老三哪里有不同意的,忙不迭按了手印,拿着自己那份,拖家带口的上了马车,跟着去河那边接收水泥楼。
  马车里,何老三恍惚道:“燕大人长得可真好看,我一下就看呆了。”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何老二道,“不过我话可得给你说到前头,咱们家住上水泥楼了,以前的亲戚要是找过来,你能帮就帮,但也别让人家打秋风。我打算送孩子去学堂念书,你也罢孩子送去,可别胡乱许配人家。”
  穷的时候,为了让自家孩子活命,很早就许配人家,把孩子送过去让人家养着。
  那是没法子,现在有法子活下去了,自然得往更好的路走。
  一家家一户户的全都分配了水泥楼,燕洵也酌情给安排了一些活计,剩下的没手艺的就安排过来帮忙建学堂,只要能干活就肯定不会饿肚子,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