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928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928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先头旅的旅长和政委,也是他最得力的老部下,是原晋察冀军区最好的军分区司令员和支队政委。当年在红军的时候,就曾担任过团级干部。而且挺进军的主力,三分之二是抽调的原来晋察冀军区的部队。没有打好,他这个老司令是有一定责任的。
  战斗打成这个样子,部队损失这么大。他这个作为老首长的,现在更是挺进军政委的,不能不说几句了。这些人,是需要该敲打的时候了。只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却被一个前来汇报的机要参谋打断了。
  见到机要参谋进来,这位也同样身经百战的老将立刻明白他手中夹着的文件夹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因为在此次会议之前,他曾经特地交待过,除了中央和抗联方面的电报之外,一律不许打搅会议的进行。
  此时能让机要参谋进来打搅会议的进程,只能是这两方面的来电。当参谋汇报这封电报是抗联迂回部队发来的之后,这位老将心中一惊的同时,马上接过了电报。他还以为抗联这支无后方作战的迂回部队遇到了什么麻烦。
  因为自身经历以及所处于的位置等原因,他们对抗联眼下部队的实际情况,与下边的部队相比,也是有一定了解的。自从接到抗联选派一支部队,借道外蒙境内实行大纵深迂回战术,直插林西二十三师团侧翼的通报时候,这些挺进军高级指挥员的心,都在为这支迂回部队悬着。
  大纵深,几百公里的迂回行动。没有后方补给,周边没有友邻部队配合。单凭一个加强师外加装甲、骑兵各一个旅的兵力,就敢深入日占区的腹地,与一个日军装备精良的主力师团决战。这个行动方案,在他们看来相当冒险。
  尤其是杨震的那位老师长,被称为当代孙武的新任挺进军司令员就很是不赞同。在他看来这个作战方式,有些太过于冒险了。当年在西路军失败后,任援西军司令员的他,很是担心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会重蹈当年西路军的覆辙。当年西路军的悲剧,给这位老帅带来的印象太深刻了。
  虽说抗联的装备与当年每个人子弹最多的部队,也不过平均每支二十五发。这还是将所有的子弹全部加在一起计算,如果抛出去因为口径的原因,无法使用的弹药,全军可用的弹药数量就更少了。
  而且全军步枪的数量不足需要的三分之一,轻重机枪全军加起来,也不足百余挺。至于各种火炮,更是一门没有,即便是迫击炮也没有一门。在作战主要只能主要依靠的大刀和粗制滥造的马尾手榴弹为主的西路军相比,几乎不是在一个等级线上。
  当年编成西路军的四方面军部队实在太苦了,三过雪山草地,不仅部队损失惨重,有限的重武器也基本上丢光。而且在又一次横过草地,部队体力尚未复原的情况之下,便渡河西征,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情况。与眼下的抗联兵精、械利的情况,的确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只是眼下抗联面对的敌人,以及自身所需要补充物资的数量,也不是当年除了一个几百人的骑兵师之外清一色步兵,而且习惯了以缴获补充自身的西路军可以相比的。基本上不讲究战术,作战只是依靠骑兵的快速集团突击能力和被宗教洗脑后不拍死的精神的马家军,战斗力和装备也根本不能和日军相提并论。
  抗联这支迂回部队虽然装备了大量的坦克、火炮,这些坦克油料一旦消耗余烬,就几乎等于一堆废铁。长途奔袭,一个装甲旅上百辆坦克的消耗量,他们虽然不清楚。但也知道,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种无后方的迂回作战,在他们看来虽说能起到奇兵的作用,但实在是不可取。
  这些一旦耗尽油料,缴获的数量如果跟不上使用的话,就只能成为一堆废铁的坦克。眼下对于全军都是宝贵的。这种无后方的大迂回作战,并不适合这些对后勤依赖严重的高度机械化部队。
  更别提这支部队已经实行全机械化的行军方式,除了近二百辆坦克和装甲车之外,还有上千辆的各种卡车。这种部队行军速度的确快,如果不算与敌人打遭遇战的话,每天行军的距离可以达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也不是不可能的,远不是单纯的徒步步兵可以相比的。但大量的机械化装备,累计加在一起每天的油耗量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种财大气粗的苏军都没有采用过的作战方式,在挺进军高层看来实在是很不恰当,也很不值当的。更是已经吃尽了无后方作战苦头的他们,所不赞同的。所以,在接到抗联的电报后,这位老帅的心当时就咯噔一下,第一个念头就是抗联那边遇到了什么麻烦。
  直到接过机要参谋递过来的电报,在仔细看了一遍才放心来,将电报交给身边的司令员后道:“抗联的部队,现在已经抵达察北,正在横穿东西乌珠穆沁旗境内,全速向林西的二十三师团驻地攻击前进。”
  “他们这支穿插部队全部是由机械化部队和骑兵部队组成,行动的速度很快。现在先头部队已经抵达西乌珠穆沁旗境内,正全力向林西以西山地进发。就在刚才他们进入西乌珠穆沁旗的时候,他们已经派出一支部队,护送一大批运输给养的车队正经克什克腾旗,向围场境内全速前进。”
  “老伙计,看来抗联的同志接到我们的求助电报之后很重视。他们这支部队,仅仅运载面粉的卡车就有几十辆,还有其他大量物资。抗联迂回部队的同志,将自身所携带的给养的三分之一,也给我们送过来了。不过抗联的同志希望我们能够派出一支有力部队,去接应一下这支部队。老伙计,你看怎么处理为好?”
  接过政委递过来的电报,司令员转过头仔细看了身后几个作战参谋手忙脚乱挂好的地图上标示的这支部队所经过的路线之,以及周边大致的明敌以及潜在敌情。沉思了一下之后,转过头对身边的政委道:“我看就抽调总部直属的两个骑兵团,组成一个骑兵支队,由参谋长亲自指挥去接应。”
  “这两个骑兵团,一个是一二九师的老骑兵部队,排级以上干部基本上是老红军。军事素质高,政治作风也过硬。一个是挺进军出发之前,从晋察冀各个军分区抽调的骑兵连组成的骑兵团,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兵。”
  “让他们合编成为一个骑兵支队,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去接应抗联部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要是派步兵去接应,人家都是机械化部队,是咱们去接应人家还是人家接应咱们?速度跟不上,倒是成了累赘了。”
  “不过鉴于我们与他们的实际距离,以及沿途的地形和敌情来看。我们建议再调集全军目前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旅,在加强部分总部直属炮兵一个野炮营和部分迫击炮兵作为第二梯队。清剿沿途日伪军小股武装,并抢占各个制高点,保障整个交通线的安全。”
  “不管怎么说,先头旅吃了败仗是事实,但好赖也搞到了一点粮食。虽说数量不多,但也能勉强维持部队最基本的体力。所以有些事情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多想一些,多采取一些应变的措施为好。”
  “只是考虑到赤峰、承德的日伪军可能的后续动作,我看再抽调两到三个旅的兵力,在围场、隆化境内全线展开,抢占两县境内的所有制高点。并以一个旅的兵力,向东展开佯动,摆出我军随时东进夺取赤峰的态势,以保障从克什克腾旗到围场路线的安全。虚虚假假、真真实实,这才是用兵之道。”
  “这次从赤峰出击的日伪军,实际上是被我们吓退的。他们不会甘心失败,必定会调集兵力在一起全线反扑。不仅仅是热河境内的日伪军,察北、甚至整个察哈尔和华北方面的日伪军也会全部出动。尤其部署在冀东的伪满军,肯定会倾力回援。”
  “热河虽地处赛外地瘠民贫,却是与关内外山水相连,自古为沟通关内外联系的战略要地,也向来是北平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北方屏障。日军绝对不会甘心轻易放弃热河的,势必要调集重兵与我军争夺。”


第985章 关内外的差别
  说到这里,司令员点了点地图上张家口的位置道:“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对热河境内的日军做好准备,而且还要防止我们背后察哈尔境内的日军向东增援。小鬼子蒙疆驻屯军的主力二十六师团虽说驻扎在大同方向,但他们在张家口可还有一个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下辖有两个骑兵旅团的一个骑兵集群。”
  “尤其这个骑兵集群,机动能力极强、装备也好,对我军的威胁很大。我们手头一共就四个骑兵团,其中两个是出发后才陆续组建的。别说战斗力还远没有形成,就是目前的马匹还没有配备齐全。这两个团,暂时还无法使用。所以,只能动用两个老骑兵团了。”
  “不过好在多伦方向,我们有着有利的地形可以利用。这样,抽调加强一到两个团的一个旅沿多伦至围场一线的山地,沿途构筑工事准确进行防御。同时总部手中再掌握两到三个旅的兵力,作为机动部队。”
  “热西地形,以山地为主。而且坝上、坝下的分割线极为明显。我们所处的位置,正处于坝下燕山余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界处。虽然不能说是山高林密,但是却正适合我军作战的特点。”
  “一旦日军驻守在张家口的蒙疆驻屯军这个骑兵集群出动,这一代的地形是我军最大的优势。山地战之中,骑兵的作用还是发挥不出来的。只要做好了准备,我们也不是没有对日军战而胜之的能力。先头旅的第一仗打的不是也很好吗。”
  “这种地形之上,正可以发挥我们山地战的特长。说句不好听的话,在这种地形上我们反倒是吃亏,那可真是八十岁老娘倒绷了小孩。我还是那句话,在战斗之中多发挥我们自身的长处。”
  “多利用地形机动设伏,集中兵力、火力,灵活机动的打击敌军。我看只要我们将这几点贯彻到底,在得到充足的粮食补充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在热河境内再打一个胜仗。至少牵制住热河境内的日伪军,不能北上增援二十三师团,以保障抗联同志的后续作战。”
  对于这位老帅相对老练的部署,那位同样军政双全的政委凝神思考了一阵后,点了点头道:“我看完全可以。你老兄的部署已经够缜密了,我也没有什么再需要加强的了。不过参谋长就不要去了,大战在即事情繁杂,需要他协助你做好部队的部署。这个带队的干部,还是另外选择好一些,不过一定要选好。”
  只是这位政委的声音刚一落下,旁边的挺进军的副司令员和参谋长都没有说话,但下面前来参加会议的一个旅参谋长却是站起来道:“两位首长,对于司令员的总体部署,我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我想面对眼下的情况,补充几点可不可以?”
  “司令员、政委,我在东北的时候,曾经长期和这些伪满军警打交道,对他们了解的多一些,我可以提供一些补充。第一次战斗,我们可以说胜的相对侥幸一些。第二次战斗,才是我们与伪满军真实的战斗力对比。这些伪满军,与关内的什么皇协军、治安军绝对不同的。”
  见到站起来的这个人,司令员和政委这两位身经百战的老帅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饶有兴趣的道:“好,你有什么想法,我们真的还想听听。毕竟与关东军还有伪满军打交道的时间,你们这些抗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