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685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685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震虽然在军事部署上没有表态,但是他的这个态度以及之前的命令,却是无言告诉所有的人,他对军长在军事指挥的信任。而在当前几乎所有人都清楚,三战区已经对皖南部队进行合围的情况之下,他表现出来的镇静更是让所有的人对突然出现的敌情都稳定下来了心神。
  杨震这番以行动作为表率的行事方式,明显给了那位军长和军部所有的人以极大的信心。没有了干扰,自新四军组建后第一次获得战场指挥权的军长,几乎是超水平发挥。一个个命令不住的从军长口中传递出去,前边的部队也是越战越勇。
  战斗进行至中午,在六门九十毫米迫击炮和八挺杨震随机空运过来的九二式重机枪密集火力掩护之下,从丕岭向东攻击前进的五团与老一团率先取得了进展,连续突破四十师的三道封锁线。相继抢占将军山、曹家山、鹿公山沿线制高点。
  部署在丕岭至鹿公山沿线的四十师一二零团,在优势的火力以及两个团的猛烈攻击之下受到重创。团直属队以及所属的三个营大部被歼,余部撤至星潭与一一九团汇合。在一二零团被击溃后,沿西侧山梁发起进攻的老一团前锋一个营,已经进抵星潭以西。
  在老一团前锋抵达星潭后一个小时,东侧发起攻击的五团主力,也抵达星潭西南不足五华里的地方。此时由军部正面发起攻击的老一团与五团,已经对星潭形成了钳形的攻势。只要拿下星潭,也就意味着三战区部署在东南方向的整个封锁线将全部被撕烂。整个皖南部队只要通过星潭,便进入天目山区,也就意味着逃出生天。
  在中路取得极大进展的同时,左翼的一纵,经过苦战至下午十五时,一纵击溃拦截当面之五十二师一个加强营并师属搜索连、手枪连和特务营一部的阻击,完成军部交予的强渡徽河,并抢占河东要地榜山的任务。
  在完成军部交予的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后,一纵队除了留下副司令指挥除留下指挥老三团就地构筑阵地,阻击北面之五十二师后续部队之外,主力新一团、新三团则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
  一纵队集中两个团的兵力以及直属的两个特务营的兵力,在就军部加强的三门迫击炮和十余挺捷克式轻机枪、哈奇开斯重机枪不惜损耗的掩护之下,强行向南攻击前进。于日落之前先后攻占举山、刁里冲一线,前锋直接威胁星潭之四十师主力侧翼以及四十师辎重所在地廊桥。
  一纵队在左翼的突破,逼迫四十师不得不从正面一二零团侧后方抽调出一一九团一个营并师属特务营、工兵营等调至举山至马渡一线,以阻止一纵队的凌厉攻势。四十师的这个动作虽然暂时阻止住了一纵队的攻势,但是却削弱了星潭的实力。
  四十师是三战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装备虽然不如全套法式装备的五十二师精锐。但在整个三战区,也算的上数一数二。不仅轻重机枪齐全,而且还有师属山炮营,炮弹也称得上充足。战斗力,也在目前部署在皖南部队中称得上一流。
  但在一纵队以及正面出击的军部直属部队的两面攻击之下,四十师尽管拼命的抵抗,但在各部队不顾弹药损耗的火力打击之下,却陷入了左支右绌的境地。在正面以及左翼不断被突破,师长方日英在不断的调整部署,以期堵住越来越大的漏洞的同时也不禁挠头。
  接到前沿部队在当面新四军部队密集的火力,尤其密集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火力打击之下,伤亡惨重不得不后撤的报告,他也不禁挠头。不是说皖南的新四军缺枪少弹,装备极差吗?可怎么到了自己头上,仅在一个攻击面上就一下子可以集中几十挺轻重机枪,还有大量的迫击炮?
  这弹药打起来像泼水一样,也丝毫不像是匮乏的样子,尤其还装备了大量的手提机关枪。怎么会一下子便的这么富裕?居然能和自己的部队打起对攻来不说,在火力密集度上还能将自己的部队死死的压制住?
  更让他不解的是,自己的那个部署在徽河东岸后方阵地上,自己视若眼珠子的装备了八门法式七十五施耐德山炮的山炮营,仅仅打了几发炮弹,就失去了联络。等派人去查看的时候,这个山炮营除了莫名其妙被缴械的炮兵之外,就只剩下一堆被炸毁后的残骸。
  而被打蒙的炮兵,到全军覆灭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做的。他们只知道一群穿着花衣服,手上端着一种奇怪的,即便号称在万国牌装备的国军中也从未见过的自动火器的人,在部分新四军小股部队的配合之下,利用前沿部队的缝隙渗透到炮兵阵地。在将炮兵缴械,将火炮统统炸毁之后,赶在援兵抵达之前扬长而去。
  炮兵全军覆灭,火炮全部丢失,而丢掉了全套武器装备的炮兵却一问三不知。让什么有用情报都没得到方日英虽暴跳如雷,但却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将被他认为严重失职的炮兵营长枪毙了事。


第689章 变生肘腋
  挠破了脑袋也实在猜不出对手火力突然暴增,以及对手是究竟怎么渗透进自己后方的四十师少将师长方日英,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试图在北线的五十二师主力抵达之前,守住星潭这个战略要点。
  当然有了炮兵营莫名其妙全部损失的前车之鉴,在调整部署的同时,他没有忘记紧急从星潭守军中抽调了一个营调回三溪师部驻地,与师部手枪营一起在师部周围构成一道铜墙铁壁。
  炮兵丢了,军委会还会重新给补充的。没有了炮兵,最多战斗打的艰难一些。但是要是他这个师长要是也重蹈炮兵的覆辙,那整个四十师和国军的损失可就大了。
  听着前方不断传过来的战报,无论是军长还是杨震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杨震,知道只要抢在北线的五十二师、一零八师主力赶到之前拿下星潭,整个皖南部队就可以说是大致脱险了。
  想到这里,杨震在轻出一口气的同时,不由的感叹这些老部队的战斗力到底是红军老游击队出身,素质还是相当过硬的,尤其是山地作战经验相当的丰富。虽说军事素质不一定有多好,正面作战经验缺乏,但是意志之坚定,是一般部队无法比拟的。否则也不会在几乎全部都是仰攻的情况之下,还能打的这么精彩。
  实际上杨震也知道,除了部队意志坚定之外,另外一个因素也是影响目前整个战局的发展。皖南部队虽然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军事素质上不如北方那些经历过长征的十八集团军出色。但是单论武器装备却是至少不次于国军较好的杂牌部队。
  新四军活动区域大多经过抗战初期中日几场大规模会战的地区。这一带国军散失的武器数量相当的多。新四军刚出山的时候,武器的确杂乱不堪,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用当年游击战时候缴获的地方民团、保安团的老式步枪。
  这些武器残破不说,连数量也极为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还装备着大刀与梭镖。弹药的情况也异常的寒酸,平均每支枪连五发子弹都凑不齐。全军只有三挺无法连发的重机枪和十余挺老式的轻机枪。各级指挥员,基本上没有望远镜。
  当初为了改变新四军装备奇缺的局面,军长除了与极力向第三战区争取之外。还曾经动用私人关系募集了一批资金,从香港购买了三千余支手枪装备部队。才缓解了新四军装备上的奇缺。
  但在东进之后,由于苏南地区国军失散的武器数量庞大,依靠收集这些装备,新四军的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皖南部队多数是从苏南地区调回来的,虽然弹药有一定的短缺,但是装备还是相当的不错的。
  与华北因为发展过于迅速而装备奇缺的十八集团军相比,由于在苏南地区起获了大批国军撤退时候遗留的装备,皖南部队的装备整体上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没有出现人比枪多的情况。
  杨震亲眼在部队中看过为数不少的中正式步枪、德国原厂的一九二四式步枪,还有抗战前进口的捷克、比利时造的步机枪。汉阳造步枪是基本的装备,数量也相当的充足。主力部队基本上能够做到人手一枪。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三八式步枪,但数量并不算多。
  轻重机枪的数量,也为数不少,尤其是轻机枪数量可谓相当的充足。而且大多都是性能优异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比利时机枪等新式轻机枪,甚至还有几挺苏式转盘机枪和十余挺在苏南缴获的歪把子轻机枪。六个团的部队加上直属队以及教导队,加在一起足足有近百挺。
  重机枪的数量虽然不算多,只有不到二十挺,但成色却都很新。尤其新一团装备的三挺哈奇开斯重机枪,为此次作战提供了相当可靠的火力掩护。其实说到装备差,主要是弹药数量严重不足,火炮几乎没有。
  整个皖南部队全军上下,只有两门八十二毫米法式迫击炮。而且炮弹的数量严重不足,只有收集来的几十发,严重的缺乏攻坚火力。手榴弹和炸药的数量也有些不足,但毛瑟手枪一类的近战利器还是相对比较充足的。
  原来的确是有些弹药不足的情况,但是在杨震随机带来的几百万发弹药的补充之下,原来极为紧张的弹药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大量冲锋枪的装备,使得部队在近战和山地战中,火力占据极大的优势。四个迫击炮连装备的抵达,也极大的增强了部队在山地战中的攻坚能力。
  之所以进展如此之快,除了老部队作风过硬,对命令执行坚决之外。更多的得益于武器装备的改善。否则几乎全部是山地战,四十师又实现修建了一定数量的碉堡情况之下,突破的速度绝对没有这么快。
  在对四十师形成夹击之势后,几乎军部所有的人都以为只要突破星潭一线,胜利便已经是曙光在望。就在新一团几乎已经打到了星潭边上的时候,左翼留守在榜山一线的三团却是出现了问题。
  在得知皖南部队已经逼近星潭后,位于北线的五十二师明显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为了抢在星潭丢失之前,封闭住被一纵队打开的缺口,五十二师采取了添油战术。即到了一个团便投入一个团。
  原本三团依靠榜山有利的地形,加上充足的弹药以及利用五十二师在战术上的错误,完全可以将五十二师后续部队堵在榜山一线,为主力拿下星潭创造有利的战机。为了保证整个部队的左翼,一纵队主力在临南下之前,将军部加强的一个重机枪连的四挺重机枪,全部配属给了三团。
  只是让几乎所有的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指挥老三团在榜山一线阻击五十二师南下的一纵队副司令赵凌波,携带一纵整个作战计划和武器配置表来了一个战场失踪不知去向。而且在失踪之前,并未向老三团下达任何的作战命令。
  战地最高指挥员携带所有作战计划在战场上突然失踪,加上没有想到五十二师增援的一个团来的速度过快,以及兵力上的悬殊。使得老三团在与五十二师先头部队接触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混乱,被五十二师趁乱夺回了榜山。
  一场混战下来,老三团损失不轻,尤其是干部伤亡不小。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失去指挥能力,参谋长又在临出发时被调至教导总队任副总队长。此时原本应该在榜山一线固守的老三团,只得在团政治处主任的指挥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