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君子之道 作者:人生若初 >

第72部分

君子之道 作者:人生若初-第72部分

小说: 君子之道 作者:人生若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长宁叹了口气,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是朝朝暮暮,他们这一次的分别也算不得什么,两人的身份便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相守在一起,若是连这一点的分别都经历不起的话,他们的感情又有何坚持的必要呢!


74、日渐兴盛

  沈明是个商人,是一个精明的大商人,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他大概就是其中的典型,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倒是有大半的时间都在外头跑商,比起在家陪着老婆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其实走一趟商赚一笔钱更让他觉得开心得意。而他确实也是有那个跑商的头脑,当初不过是一个爹早死,娘守寡的农家小子,现在如果入了商籍,但走出门谁人不叫一声大老爷。

  若是在六年前,有人说沈明会去秦关跑商,这位大商人表面笑嘻嘻,回到家肯定会唾骂一番,秦关是个什么地方,燕朝人都知道。没有矿产特产各种产业也就罢了,连那边出产的粮食都比其他的地方口味差一些,就是打猎回来的毛皮,似乎也没有其他地方的油量,再有一个就是地方难走,来来去去难免会出一些问题,走一趟肯定是要亏本的。

  商人都不喜欢去秦关走商,因为没有利润,虽然朝廷年年都说要支援北边的地方,但北边地方多了去了,像是相隔不远的青禾州,从那儿走出一趟丝绸之路,只要平安归来肯定是能大赚一笔的。而秦关,一般的商人听了都是频频摇头。

  但这样的情况在七年前就开始变了,首先是宁邑的商户君家带回来大批的葡萄酒,这东西向来都是舶来品,谁知道这次居然是秦关出产的,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情,这酒可不是随便酿出来就好喝的,君家乐意撒钱给自家的小少爷做政绩,他们也不会多说话。

  只是一年过去,秦关葡萄酒的美名倒是渐渐扬名,这葡萄酒的口味跟米酒不同,另有一种果香,又有君长宁君大人做了几首美酒诗,倒是引得文人雅士争相传诵,不知不觉的时候,一年的功夫就让美酒之乡的名声渐渐传播出去。

  等第二年的时候,君家又是下了大力气去做美酒的生意,固然有照顾自家小少爷的心思,更多也是因为利润,不然的话一直是亏本生意,即使是宁邑的首富,君家也是吃不消的。有了利润一切事情就好办了,自然有人会接受君家散出去的美酒。

  等第三年的时候,原本还在犹豫的一些小商人开始往秦关的方向走,一般去北方的时候都要过一下那地方,去当地一看倒是惊讶起来,这还是他们记忆之中那个贫困落魄,连吃饭都是大问题的秦关州吗,即使土地还是有些贫瘠,但进出的道路修得十分齐整,城墙更是建的扎扎实实的,往来的百姓脸上也不再是那种灰蒙蒙的沉闷,而是带着几分红光的喜色。

  修路难,君长宁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卖出葡萄酒三分之一的利润,才把秦关对外的道路修得齐整起来,而另外的三分之二,一半用在了民生上,一半用在了城墙上,毕竟这边的道路平整起来,谁知道会不会有外族把主意打了过来,当然,即使是这样,他自己的荷包也慢慢饱和起来,卖酒确实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这也是燕朝内部正是歌舞升平的时候,虽然吏治并不清明,但这些年来总算是风调雨顺,百姓并不愁吃喝,大部分人乐意花钱买酒,而葡萄酒里头一些高档的货色,更是被炒出了添加,君长宁摸了摸没有胡子的下巴,暗暗笑着君家不愧是奸商之名,自己好歹也是遗传到了一些。

  道路好走了,又有能赚钱的买卖在,就不愁商人不来,整整六年的功夫,他对秦关可算是尽心尽力,现在走在秦关镇上,以往的黄土房子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砖瓦房,即使是周围的乡村,日子过得不如镇里头富裕,大部分百姓也是能吃饱穿暖,甚至还有余钱。

  君长宁放下账本,这已经是他来到秦关的第七年,那时候他不过是个未满十八的小子,现在却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二十五在现代还算是半大的孩子,在这时候可是老大不小了,想到母亲信中每每的担忧,君长宁心中也是有些着急,只是皇帝一直不松口让他回去,他也是毫无办法。

  想到这里,君长宁忍不住伸手抚摸腰间的暖玉,玉佩的雕刻并不精致,却是燕弘花费了大量的心思给他寻来的暖玉,十分养人,那家伙为此还特意学习了雕刻,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作为回礼,自己送给他的东西却是一块琥珀,藏着自己一滴鲜血的琥珀,代表着什么两人都懂的。

  从未想过来到这个时候,会跟一个男人相爱,相识二十多年,相伴也有六年了,过了年就是第七年,不知道这时候有没有七年之痒这一说。君长宁有些自嘲的笑了笑,他信不过自己也不会不相信燕弘,那家伙做出的承诺,从来都没有失守过。

  一开始的时候,君长宁还是有些别扭的,毕竟从女人变成男人,对象的转变可不仅仅是单纯的性别,燕弘更有几分独占欲,性格又是较为霸道的家伙,虽然对着自己的时候收敛了许多,但因为小事吵吵嚷嚷也不是没有,幸好两人相识多年,都知道对方的性子,最后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更多的时候倒是燕弘认错低头,为此这家伙爬床的技术上升了不少。

  只是六年的时间,就是铁杵也磨成针了。一个月中,不管多么忙碌,燕弘总是要快马赶来,有时候能放松几日,有时候却只是为了见他一面,但凡他喜欢的东西,千难万难也要找来,但凡他想做的事情,即使跟自己的利益有些冲突,也会选择支持,君长宁又不是铁石心肠,更相反他对这人原本也是有几分情谊的,自然很快就被融化了。

  有些事情自然而然的发生,都是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以接受,作为承受的那个,他是有些难受,但更多的还是欢愉,当然,要是那家伙知道节制那就更好了。君长宁想着放下了玉佩,心中又有些惆怅起来,年底的时候,皇帝身体越发不堪,到底还是下了死命令让燕弘进京,算起来他们已经有三个月未见了。

  除去中间分离的那些岁月,他们还真的从未有过这么长时间的离别,这也是为什么君长宁更是急着回京。看了看身旁的家书,君长宁又是叹了口气,母亲的信中偶尔会提到顾玉荷,言语之间似乎对她颇为满意,又说姑娘贤惠,又说姑娘孝顺,只可惜六年的时间,顾玉荷大概也已经是别人的妻子了,而他注定是要让母亲失望了。

  一开始的时候,母亲信中还会旁敲侧击的询问在这边有没有女眷,君家的来人也会细细打听一番,后来几年却没有再问起,君长宁叹了口气,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露出了痕迹,让君家的人发现了,还是母亲已经放弃了。

  君长宁这却是误会了张氏的心意,因为顾玉荷的坚决,张氏心中满是感动,一开始的时候只觉得儿子未必不能短时间回来,如果只是三年的话,玉荷也不用等很久,她比十郎小三岁,到时候成亲不算晚,当时听了赵管家说这边并没有女眷,便放了心,想着十郎向来不重女色,即使有个通房丫头什么的,到时候自己做主给打发了,也是对得起玉荷。

  张氏在信中话里话外夸赞顾玉荷,自然也是为了让儿子上上心,谁知道阴差阳错,第一封写着重要事情的信花了,君长宁并不知道顾玉荷为了自己还在等待,张氏隐晦的暗示在他看来,不过是长辈唠叨自己错过了一个好姑娘罢了。

  这年头即使是未婚夫妻,也不会做太过于奔放的事情,君长宁先有了已经退婚的概念,加上顾家跟君家的关系一直不错,张氏跟顾氏还是好友,夸赞一下顾玉荷实在是正常的事情,比起这个他倒是更加关心几个姐姐的生活,大姐君玉宣随着升迁的林子墨到了京城,偶尔也能回家一趟,她现在育有两儿一女,从母亲的信中可以看见,日子过得似乎十分不错。

  二姐君怡宣也有一儿一女,二姐夫孟玉明又是个专情的,虽然身边也有通房丫头什么的,但生了庶女庶子的也没有给抬房,都是养在二姐身边,以这个时代的观点,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只是在君长宁看来,二姐姐过的估计并不舒坦。

  几个庶姐的事情张氏并不常常提起,只知道三姐、五姐、六姐、八姐的都还可以,有些不顺的地方,但也都不是过不去的坎儿。只是四姐姐君琳宣的日子有些难过,她是嫁进官家,又是个庶子,刚开始看着似乎千好万好的,但渐渐的便知道,婆婆不是亲婆婆,庶女丈夫也是给养废了的,为人懦弱也就罢了,还颇好美色。

  君琳宣不过是中人紫色,生了孩子之后更加白胖,自然比不得那些风吹就倒的小妖精,据说是吃了不少苦头,幸好她是婆婆亲眼看中的,又一连生了三个儿子,那些通房小妾想要踩着她也是不容易。只是当初单纯,爱说爱笑的小姑娘,估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八小姐的事情,张氏是从来不会提起的,倒是九姐姐算是高嫁,当初君长宁高中的时候,日子过得实在不错,但随着亲弟弟到了秦关一走就是六年,那施家话里话外便有些看不起。幸好施文华对妻子有几分情谊,这样才能过了下来。张氏自己生了三个女儿,这几个女儿却都擅长生儿子,九小姐也是一胎双胞,都是儿子,施家看在这个的份上,也不会对她太过分。

  君长宁每次看完便有些惆怅,即使跟燕弘情深意切,他却从未放弃过回去的打算,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对不起君家一次,若是留在这边一直不回去的话,君家更是等于没了自己这个儿子,到时候还不是谁想要欺负都能欺负,更是帮不上那些姐姐的忙。

  赵明德进来的时候,便看见君长宁眉宇间散不开的忧郁,即使是见惯了大人的模样,也忍不住有些心疼。其实在他,或者是在所有秦关百姓的心中,都是巴不得君大人一辈子留在秦关的。但是他心中也明白,君大人是大才之人,肯定不会一辈子留在这个山窝窝里头,如今燕将军已经回朝,大人跟燕将军一贯交好,朝中有人说话之后,肯定能更快的回去。

  “大人,歇一会儿吧,公事虽然重要,也要注意身体。”赵明德笑着说道,又恭维了一句,“这些年如果没有大人,秦关的百姓说不准还过着以前那种食不果腹的日子,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大人做的已经足够了。”

  君长宁笑了笑,他是秦关的知州,为百姓做的却是分内事,事实上这些年他赚到手的也不少。即使不贪污,但葡萄酒利润极大,一些商人为了拿到更好的渠道,自然要从自己这边下手,而秦关的百姓富起来,送上门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君长宁不用搜刮民脂民膏也是富得流油。

  “今日怎么没有看见齐家?”这可是难得的事情,君大人不喜别人近身,唯一一个贴身服侍的也就是齐家。这些年下来,君大人可说是守身如玉,大家私下没少各种猜测,毕竟以大人的才貌,送上门的丫鬟婢子不说,就是小姐也是许多的。

  君长宁想到齐家倒是微微一笑,他跟燕弘的事情,瞒得住天下人却也瞒不住齐家,当初说服齐家可真是花费了一番力气,这些年下来,齐家倒是跟当地的一个女人看对了眼,由君长宁做主成了亲,毕竟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