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活色生枭 >

第176部分

活色生枭-第176部分

小说: 活色生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一笔勾销。”胡大人这才感觉有事,赶忙传令把唤回押解的队伍,亲自见了趟慕容小婉,总算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慕容大小姐也真就践约而行,宋阳约见胡大人之事出得她口、入得左丞相耳,再没第三个人知道。

    胡大人摇头笑道:“所幸我派去的那个护卫首领和慕容老大有些交情,要是换成旁的卫士,又哪会把慕容小婉再押回相府,当场直接就砍了!你下次再托人办事,最好先掂量下对方的脑筋。”

    回想慕容小婉给自己帮忙的过程,寒阳也大概猜到,1小婉之前说过的“的确有条能送消息的路子”指的就是“大外甥欠我们钱,。

    听完事情经过,宋阳只觉得后脊粱直冒冷汗,一时间见不到胡大人也就算了,要是为了这件事连累慕容小婉丢了小命,心里可着实过意不去,脸上满满都是苦笑:“万幸没出事,1小婉现在……”

    胡大人应道:“做戏得全套,她“不给相府面子”要是就这么放她走会惹人猜疑,不过你放心,我和她说清楚了,好吃好住,先在相府待一阵吧。行了,说正经事吧。”

    宋阳坐定,把自己这边的经历原原本本的讲了一边,来京捉拿无鱼师太的目的也没有隐瞒。

    随他讲述,胡大人的脸sè一变再变,得知丰隆皇帝仍在人间时显得意外十足:听说这次叛乱的背后有燕国主使的时候,老头子的面沉如水:最后再了解到无鱼师太与燕国师有脱不开的干系,左丞相的眼中已经lù出了杀机。

    事情不少,宋阳说得自己口干舌燥,端杯喝茶后问胡大人:“朝里是个什么状况?”

    胡大人没急着回答,而是反问宋阳:“你知道靖王么?”

    太后、皇帝、皇后同时殉难,镇西王不在京中,现在皇室之中说话最有分量的,是靖王任瑭。

    从亲缘上算,靖王任瑭的父亲和丰隆皇帝的爷爷是亲兄弟,任瑭也就是镇西王的堂兄、丰隆的叔伯大爷,仍在帝王血脉的三代之内,算是皇室嫡传,年轻时也曾带兵打仗,他主要在北方抵御大燕,前后立下过不少功勋,但是比起镇西王的威名还差得远。

    十几年前,靖王督战时身受重伤,从此萌生退意,把兵权交回朝廷,返回凤凰城做起了太平王爷。

    他是嫡传血脉、有军功加身、本身辈分又高,在皇室宗亲里很有些威望,不过靖王平时都不过问政事,所以也不引人注意。

    大概说了下靖王的状况,胡大人话锋一耧:“现在皇家主事、说话的,就是这位靖王爷。没事的时候还真看不出什么,可是中秋夜后,大伙也就明白了,靖王这些年在下面,着实准备一番细致功夫。”宋阳挑了下眉毛:“怎么说?”

    “牙门军。”三个字,胡大人说得很用力。

    与大燕的睛城军制相似,南理凤凰城的卫戍也分做内外两个部分。

    城内为禁军,也称作宿卫兵,负责皇宫、城门、城中各处的守卫之责:城外驻军则统称牙门军,分作中军、左右卫三个大营,平日里并不担任护卫任务,但随时准备奉召而动。

    靖王任瑭这十几年的功夫,就下在了驻扎于京郊的四万牙门军身上…牙门军中的骨干将领,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皇室宗亲:另则是曾在沙场奋战的忠心猛将调任回京,这一部分将领,若仔细查看底档,便不难发觉他们都有个共同之处:曾在北方领兵杀敌,或直接活间接,都曾做过靖王爷的手下。

    会如此也不能算兵部糊涂混蛋,南理国有仗可打的地方,不外西、

    北两线,镇西王现在还手握兵权,当然不能再调西线将领来充实牙门军,否则红bō府的势力岂不是越做越大:而靖王早已卸甲归田不问朝中事情,调用他的旧将再正常不过。

    镇西王本身也为避嫌,对京草将领的任免从未有过只言片语,加之靖王这些年有意调配,十几年下来,做成了牙门军现在的局面。

    其实禁军也好、牙门军也罢,都是直属于皇家领导的精锐武力,他们都足够忠心,皇帝一声令下便会赴汤蹈火,如果让他们在皇帝和靖王之间选择,靖王只能靠边站。

    可现在皇帝殉难了,镇西王又远在西北,现在有没有收到中秋惨祸的军雀呈报还未可知:反观靖王,人在京中且代表了皇室,牙门军自然就会向着靖王靠拢……

    胡大人手中没有军权,但是对兵家的事情看得足够清楚,一开口就是长篇大论,宋阳实在没耐心听他说完,打断问道:“京中的禁军呢?”问过后又刚忙补充了句:“不用讲原因分析道理,咱知道他们听谁的就足够了。”“禁军中没有那么多亲近靖王的将领,不过他们是皇室的军队,现在皇家事情全由靖王做主,禁军自然也就听他的,而且板上钉钉的是:一旦新皇登基,立刻就能得到他们的效忠。看现在的样子,新皇一定会在镇西王赶回前登基大宝。”

    宋阳听得直皱眉头:“不是,我不明白。镇西王在京里没势力么?事情全凭靖王做主?”

    “镇西王当然有势力,可他人不在,群龙无首没法发力两个最最关键的地方里,第一个就是镇西王不在京中,现在没人能和靖王平起平坐。”胡大人晒了下:“京城军队和皇家事情大概就是刚说的样子,再就是朝中,中秋之后,班大人也站出来了,和靖王亲近得很。”既然是蓄谋已久的叛乱有朝中重臣参与进来也不算意外,不过听到“班大人,这三个字,宋阳还是愣了下:“右丞相?”说完稍稍停顿片刻,又问道:“其他大臣呢?”

    “说穿了吧这件事到最后,就是靖王和平西王斗,其他不相干的贵族、大臣统统都是看热闹的。于我而言,在听你说过那些事情之前,我也没有立场的,只要别动我碗里的肉,谁当皇帝我都无所谓……………”说着胡大人的声音低沉了下来,语气很重:“镇西王现在被动得很了。最简单的,他回来时要不要带兵?带兵的话,出师之名何在,岂不是诏告天下他要回来夺权:不带兵说不定都过不了牙门军那一关,和送人头上门有什么分别。”

    宋阳对政事几于是一窍不通,应道:“当然要带兵回来,丰隆死了,皇位本来就该是他的,带自己的兵来夺自己的龙椅有什么不妥?”胡大人冷笑:“皇位可从来没有“该是谁的就给谁,这么一说。这就是刚才说到的,两个关键中的第二个了贼尼无鱼。”

    现在回想,无鱼号召佛门弟子“正觉正视听,不是专门针对宋阳。若再站得高一些就能明白,宋阳被竖成了靶子只是为了造势。

    只有一群和尚念叨着“妖邪将至”影响终归有限,但“妖邪难道是宋奇士?”一下子就变成了坊间的谈资,什么样的警告、预言都不如“八卦,流传的更广。

    让南里百姓在关注“宋奇士与和尚之争,的同时,也记住了来自佛门的预言。

    燕子坪周边信徒冲击封邑,也是这个道理,无鱼不想把宋阳怎么样,她只是要借着一桩又一桩的风bō把“妖邪降世,的预言散播出去,直到八月十五巡游惨祸,众人才恍然大悟,真的有妖邪降世啊,佛门高僧早都提醒过大家了,只是大伙都会错了意,还以为宋奇士有什么不妥。凤凰城内外几座大寺也同时对外宣布,他们之前召开法会警醒信徒,是得了无鱼师太的指点。

    一下子,提前向天下发出警示的无鱼师太声名陡涨,再加上她的佛名本就冠绝南理,到此刻只能用盛名无两来形容了,可以想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寺、高僧宣布“真相”无鱼师太的威望还会再往上窜一窜。

    至于燕子坪周边、纠结信徒扰乱封邑的那几座大寺的主持,只是他们佛法不精,误会了无鱼师太的警告反正无鱼给他们传得是密信,旁人并不知晓。

    宋阳还真tǐng佩服无鱼的,这样的手段算得上“炒作,了。

    “整件事情,细节不谈,大概的步子几乎能想得到了。”胡大人也喝了。水,笑容略显无奈。

    宋阳点了点头,接口说了下去:“无鱼有了神佛之名,百姓都信她所言,很快她还会有个动作,佛家法事也好请阎王爷上身也罢,归根结底会说出一句:靖王当立,庇估南理安康富庶。南理百姓立刻就会去拥戴靖王。”

    左丞相冷笑:“燕国哀悼丰隆的国书怕是早都拟好了,第一本当以飞雀传递,估计过不了几天就会抵达凤凰城,其中应该会透lù出一个信息:靖王登基天下太平:镇西王称帝刀兵相见。”

    宋阳再次接口:“国内有百姓拥戴、国外有大燕相逼,皇家、再堂,除了镇西王的嫡系子弟,都会拥护靖王。班大人则以群臣之名,

    请靖王登基统摄天下,靖王称帝顺理成章。若没猜错,靖王登基后会把无鱼册封为护国法师,南理就真正成了燕国的后院了。”

    “镇西王要么顺应大势交出兵权:要么就统领西疆自封为王。前一选不必说了,选后者的话,他也胜算渺茫,西线将士对他忠心不假,但信奉佛祖的更多,靖王握住了“神佛,二字,几乎胜券在握了。”说完,左丞相思索了好一阵子,最终还是沉沉地叹了口气:“靖王在皇室有地位、班大人在朝堂有资历、无鱼在民间有声望,他们三个人联手……,这一局,难破。”宋阳闻言却笑了:“没事,实在拦不住的话,就让他先登基,咱再一把火把南理宫也烧了,不就是huā钱买地皮么,我有钱。”!。

第三十一章 笛声

    宋阳说的是笑话、也是实话。当事无可为时,他一定会祭出火道人这件‘法宝’的,常春侯连自家封邑里都布置下了火点,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他不敢烧的。

    胡大人闻言只是随口应了声:“烧皇宫是后话,你现在要是没事情做,倒不妨去把靖王府烧了。身为王驾,勾结外敌篡位,烧他十次都嫌不够。”从中秋之后,靖王就暂住于皇宫,王府里没有正主,烧掉也不过是泄愤,于大局无碍。不过宋阳想了想,应答得居然很认真:“这个可以烧。”

    “说正经事吧,要做的事情不少。”胡大人没笑,略显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镇西王远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京中从民心到军队再到朝臣,几乎全被逆贼握在了手中,眼前完全是一边倒的局势,想要扳回来绝非易事,不过也并不是全无机会,至少宋阳手中还有个关键无比的丰隆……宋阳与胡大人又商议良久,直到天sè黄昏,胡大人才起身告辞。

    临走时宋阳忽然问道:“如果这件事里没有燕国主持,你会管么?”

    胡大人笑了笑:“若只是万岁发疯、好像事情表面那样,我真不会掺和进来;但若是逆臣篡位,不管有没有燕国,老夫都不会推让半步。胡程孝身为朝臣,护国有责,绝不容叛臣忤逆的。”

    说完,胡大人反问道:“如果没有燕国主持,没有镇西王的关系,你会管么?”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问题,不过多了个‘镇西王’。

    宋阳实话实说:“看不见就算了,碰上的话…多半还是会管。”

    胡大人饶有兴趣:“为什么?”

    “丰隆让人欺负得太狠了,有点看不惯。”

    宋阳的答案把老头给逗笑了,胡大人边笑边摇头:“你这算什么?侠义心肠么?我可记得清楚,刚才常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