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962部分

重生之红星传奇-第962部分

小说: 重生之红星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部驻潍城,独立混成第18旅团驻守胶县。第四十师团指挥独立混成第19、20、21三个旅团驻守鲁西北地区,司令部驻德县,独立混成第19旅团驻守惠民,独立混成第20旅团驻守庆云,独立混成第21旅团驻守临邑;第一一四师团指挥徐州守备队、独立混成第22旅团、独立混成第23旅团驻守徐州地区,司令部设徐州,独立混成第22旅团驻守东海,独立混成第23旅团驻宿县;青岛守备队驻守青岛,连云港交由海军陆战队守备。

在徐州的伪满洲国防军余部,被编成满洲挺进军,下辖三个混成旅,每旅4000人,配合日军守备从连云港到开封的陇海路。

华北方面军直辖第五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二十二师团、第三十五师团、第三十七师团师团、第三十八师团、第三十九师团,第四十一师团、第一一零师团、北平守备队、天津守备队、石家庄守备队、独立第13守备队、独立第14守备队。其中第五师团由于是日军的战略机动师团,调往青岛,协助青岛守备队驻守青岛,方便南北调动。第十四师团驻守豫北,司令部设安阳。第二十二师团调回邯郸,第三十五师团驻守冀中,第三十七师团驻守德石线,司令部驻衡水。第三十八师团驻守徐州至商丘之间陇海线,司令部驻砀山,第三十九师团指挥商丘守备队、开封守备队、郑州守备队驻守河南。这三支守备队其实就是原先从华北几个师团抽去的部队,现在番号变成了守备队。第四十一师团驻守津南地区,司令部驻沧县。第一一零师团作为平津地区机动师团使用,司令部暂设北平。北平、天津、石家庄都有各自守备队负责防御。

一下子统帅这么多部队,饭田贞固踌躇满志,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补充整训部队。趁着第五师团、第十师团还在山东境内、暂时五战事的机会,给各部队补充兵员、弹药、物资,对新编的独立混成旅团进行大规模整训。饭田贞固干的第二件事就是抓丁修工事、扩充伪军。本来山东的伪军很多,但是经过教导师大力打击后,象张宗援、张步云、刘黑七之流都被消灭了,伪满洲国防军也从三万人锐减到三个旅15000人,新建的厉文礼部鲁东和平建国军主力被八路军消灭,只剩下少量兵力固守潍城。济南的几支伪军部队这次被八路军消灭了个七七八八,也急需恢复扩充。

饭田贞固和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忙的脚不沾地,一会儿坐飞机,一会儿坐车,不停地到各部队视察,期望能尽快提高部队战斗力,好抓住机会,狠打八路军一下,恢复日军在山东的占领区。

而此时的刘一民,却正在高沟镇与郭沫若先生带来的艺术家们畅谈中外艺术史。

郭沫若这年47岁,正是一生学术、创作的顶峰时期。他一直想到八路军部队来看看,体验一下敌后抗战的生活。这次正好蒋介石批准,他就以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名义,组织了十几个艺术家,乘飞机到西安,又从西安到大店。

在大店,郭沫若一行受到了八路军教导师政委罗荣桓的热情款待,参观了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还观摩了村级政权的选举工作。

由于行前宋美龄特意交待,要他们务必去看望刘一民、倪华,给倪华画肖像,好捎回大后方,宽解倪华老父亲思念爱女的心情,郭沫若就带着艺术家们在八路军护送下,穿越陇海路封锁线进入苏北,来到了双沟镇刘一民的指挥部。可惜他们刚到就遇上了日军重兵突袭冀鲁边,刘一民没有时间和他们长谈。现在好了,战局暂时稳定,日军的重兵集团由于分兵防守而变成了交通线守备部队,刘一民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就等着到5月份日军发动诺门坎战役呢!因此,欣喜之下,刘一民约来了艺术家们,一起吃个饭,交流交流。

随郭沫若来的,都是国内著名的艺术大家,如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高剑父、潘天寿等,这些人都是国宝级大师,能到八路军部队来,刘一民自然是欣喜若狂。

陪同郭沫若先生南下的,还有赵小曼和晶晶。

这段时间刘一民忙得天天呆在指挥部里,连倪华都见不到他。但是倪华、唐星樱、赵小曼、晶晶他们并没有那么忙,罗荣桓、蔡中都不在这里,接待这些艺术家们的任务就落在了这几个女干部的肩上。

这几个女干部也确实用心,领着艺术家们下部队、进村庄,让他们体验八路军的精神风貌和根据地里火热的生活。艺术家们灵感涌动,创作了一批反映八路军抗战的画作,今天也顺路带来让刘一民品赏。

由于要见这些艺术家,刘一民特意洗澡、理发,换上了干干净净的军装。

这双沟镇由于产名酒的缘故,市面繁荣,不但店铺林立、酒肆飘香,还有一个澡堂,理发的就更不用说了,好几家铺子呢!

当郭沫若一行走近刘一民指挥部的大院时,看到一个英俊得近乎于反常的青年军人站在门口,还以为是八路军的参谋或者副官在等他们呢!结果,那青年军人一个立正敬礼,然后大声说道:“郭沫若先生、诸位先生:欢迎你们到八路军来。我是刘一民,和各位神交已久,天天盼着能欣赏中国现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们的大作呢!”

刘一民的事迹很多人都知道,包括他的情爱故事。日本人和汉奸把他说的一团漆黑、青面獠牙,抗日军民把他说成是无敌英雄。这些艺术家们到双沟镇后一直想亲眼看看他,看看逼得板垣征四郎自杀、公审谷寿夫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英雄。这一听说面前这个英俊的青年军人就是令小鬼子闻风丧胆的刘一民,忍不住就停住了脚步,大睁双眼,从头到脚把刘一民打量了一番。

刘一民哈哈一笑:“各位先生,我可不是你们的模特,不用看的这么细致的!”

这一说,就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关系一下子就亲近了。

此时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刘一民指挥部又设在双沟镇最大的酒作坊老板的私宅大院,院里的桃花、杏花开得正盛,加上假山小桥,亭台楼阁,溪流潺潺,鱼翔浅底,宛如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一行人进得院来,走在青石铺就的路上,只觉得满眼春色,芳香扑鼻。

郭沫若感叹道:“这不象是山东八路军最高首长的指挥部,倒像是国画大师饮酒作画的乡间别墅。”

刘一民笑道:“郭先生神目如电,这里是这双沟镇上最大的酒作坊东家的私宅,建的确实美轮美奂。”

郭沫若听刘一民几次喊他郭先生,知道今天纯粹是一次艺术交流,与他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职务无涉。

李小帅早就指挥着战士们在院子里摆好了桌子,一溜五张方桌拼在一起,桌上铺着缴获日军的绿军毯,看样子是让放画家们的大作,让众人一块鉴赏的。

长桌后面放着两张方桌,也是并在一起,摆着椅子。桌上放着茶杯,泡上了绿茶,还有缴获日军的咖啡。茶香、咖啡香直往人的心扉里钻。

徐悲鸿忍不住说道:“除了院子里的建筑不对,我怎么感觉好像是回到了在国外的日子。”

刘一民忙说:“徐先生,在我心里,诸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大师,我们国家的瑰宝。能和诸位见面,我心里欢喜得很,不能不庄重一点。这茶、咖啡都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用来招待冒着生命危险、飞越千山万水的诸位先生,正是用得其所。来,大家请坐,先喝杯茶润润嗓子。”

郭沫若不客气,率先坐下,端起茶杯品了一口,说道:“这是龙井秋茶,一定是日军掠夺来的。好,喝西湖龙井,画八路军英雄,好的很!”

郭沫若带头了,其它的艺术家们也就不客气了,端起茶杯开始品尝开了。

刘一民挥下手,李小帅和黄文虎就去把南下后从日军手里缴获的字画抱了上来,请大家鉴赏。

第725章 谈艺(二)

这次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字画并不多,但是有两幅明代仇英仇十洲的画,弥足珍贵。

由于刘一民一再向部队灌输保护文物的观念,战士们对缴获的古玩字画都小心保管。说来刘一民都有点吃惊,这两幅画是从日军一个中尉身上搜出来的。那家伙把画轴缝再军大衣里,也不知道他行军站队时是怎么办的。

这两幅画一下子就把几个艺术家的目光给吸引住了,一个个弯腰站在桌子跟前,屏住呼吸,细细观赏。

过了一会儿,就听张大千说道:“不愧是明四家之一。大家看,这幅《松溪论画图》,画的是长松茂林的溪水边,两个高土缘溪岸席地而坐。画面上的高士一身白衣,神情高远,显得飘然出尘。旁边放置一座古琴,书画多卷,仿佛正展卷赏玩。身后树下有石桌,上置茶饮之具,一童扶树干正取溪水,另一童则持扇生炉,烹茶飨客。林木夹叶为多,干不多皴笔,然妙在转折自然,一枝一叶,无不与实景契合。以淡墨分树干暗面,自能厚重。岩石用斧劈,尤能擅用湿笔,和水摔之,先以浓墨皴成,立即以清水接染,绢地不吸水,故能产生含混溶和的意趣。坡岸细草萋迷,岩石染色赭、绿色相间,波纹的流动无碍。一笔一画、一点一染,都显示了仇英的工力。无怪董其昌虽然崇南眨此,对仇英也实是拱手拱服。”

傅抱石接着用手指点着画面说道:“大家再看这幅《莲溪渔隐》。画面上,田庄围墙前,一方士携童徐行,纵目观赏四野景色。只见宅前渡头旁,大树环绕,绿荫浓密。树下泊舟,正待主欲发。庄屋堂轩配置清明。一水之隔,在密林簇拥下尚见茅舍渔罟,近处作坡岸岩石,绿树相倚,依风轻曳。中景又见田亩,溪岸水畔,荷叶田田。岸间密林攒簇,村舍散落,小桥相通,行人往来,一派江南夏日情景。山头不作巨嶂涉崖,峰峦平起,云雾显晦,可谓深得董源潇湘图的精神。图用绢地,岸及屋舍用赭墨分染,以草绿作树,近处榴叶见用石绿提醒。坡岸和远山,用石青和石绿淡淡分起,山头小树,再以苦绿攒点,细细观赏,如对真景,有世外桃园之想。”

这两个人说完后,其他人跟着就讨论开了。

张大千对郭沫若说:“能不能给刘师长商量一下,让我把这两幅画临摹下来,带回去让学生们观摩观摩。”

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小,刘一民也听到了,就走过去说道:“大千先生要临摹,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个要求,请大千先生临摹后一定注明是临摹。否则,以大千先生的功力,很可能以假乱真。”

郭沫若和张大千都嘿嘿直笑。

刘一民又说:“我们八路军一切缴获都归公,这些缴获的字画都是从辎重团借出来的,大家鉴赏后还要缴回去。大千先生要临摹,让唐星樱同志带你去。将来等我们胜利了,建立了国家大博物院,这些画作都会交给他们收藏展出,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

张大千不由多看了刘一民几眼,心道这共产党八路军的干部眼界到是挺开阔的,日本人都快把中国占完了,刘一民竟然还想着等胜利后建国家大博物院。看来,抗战应该胜利有望。

等艺术家们欣赏完,就把他们抗战军兴一来的代表作品拿了出来,请刘一民品评。

刘一民原来生活的时代,和平繁荣,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培养。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说法,任何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琴棋书画什么都让孩子学。刘一民这人天资聪颖,又能持之以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