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猛汉 >

第140部分

猛汉-第140部分

小说: 猛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须陀地这一系列地战绩,让天下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声望也是直直而上,虽然还不能与秦琼十多年来的功绩相比,但是隐隐已经有人将这位张须陀与秦琼相提并论了。

不过张须陀自己心中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当初就是在秦琼麾下为将。对于秦琼的本事还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还比不上秦琼。

秦琼接到探子报来的张须陀的战报之后,心中也是非常的高兴。对身边众人说道:“张须陀真良将也。我大隋有此等人物,山东无忧矣。”

程咬金看着战报却是相当的惊奇。对秦琼说道:“二哥,这张须陀还真是不错,当初在齐郡的时候,怎么没看出他有这样地本事?”

秦琼微微一笑没有说话,虽然当初张须陀的本事还没有完全的表现出来,但是从后世来的秦琼对于这位正史上独立支撑大隋的大将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当初虽然说对张须陀相当的不错,但是并没有将张须陀带走,为的就是提放今日之事。

不过这战报之中,最让秦琼感到惊讶的并不是张须陀,在秦琼看来张须陀击败那些反军乃是极为正常的事。

可是张须陀麾下的一员大将却引起了秦琼地注意,虽然从传来的消息上可以看出这员大将的武艺是相当高强的。

张须陀每次作战都是让此人带领精锐士卒在前面冲杀,等敌军地阵势被冲乱之后,张须陀才会带着士卒前去攻打。

真正让秦琼对此人提起兴趣的原因是此人的名字…………姜松姜永年。

“没想到这位这么快就出来了,呵呵,张须陀也是运气不错,竟然能够让这位前去相助。有这位相助,这位的武艺在世上能够相比的恐怕也不是很多。”

杨广这时候也已经再次来到了辽东城下,知道张须陀的功绩之后,心中极为的高兴的。后方反贼作乱让杨广心中也是有些不安稳。

正在准备调派靠山王杨林或者安西大都护秦琼前去平叛地时候,传来了张须陀平定了大部分反贼地消息。

杨广齐郡将张须陀与姜松的花画像送到涿郡,看着两人地画像对众人说道:“我大隋英雄辈出,如何是一些草寇所能撼动的。”

说着就是一阵的哈哈大笑,心中因为辽东城久攻不下的郁闷也淡了很多。过了没有几天,新的战报又送到了杨广的面前。

原来齐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并占据蹲狗山(今山东招远东北),队伍发展至10万人。张须陀统兵进剿起义军,隋军列“八风营”紧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迫率众出降。其部将解象、王良、郑大彪、李畹各拥兵万余,亦均被张须陀镇压。张须陀一时威振东夏,因功迁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当年杨素活着地时候,杨素一家可以说是荣耀之极,满朝文武谁敢正眼看杨玄感等人,就是邱天豹这些小王爷也不敢在杨玄感兄弟等人面前放肆。

可是自从杨素死后,杨玄感等人明显的感觉到人们对他们兄弟的冷落。而且杨广对他们兄弟也不像以前那么好了。而且去年杨广回到洛阳之后突然颁布了一条法令,那就是废除大部分地爵位,只留下王、公两等爵位。

虽然杨玄感自己身上还有着越国公的爵位,柱国、礼部尚书的职位,但是他的兄弟们突然间爵位都没有了。

杨玄感心中对于杨广的怨恨是越来越深了。

当然像杨玄感这样对杨广削减爵位做法不满的人相当的多,这些人虽然都是干吃饭不干事的,可是他们地父兄都是朝中的重要人物,或者说曾经都是重要人物。

按说杨广对杨玄感还是可以的,杨广忌惮的是杨素,对于杨玄感还没有什么感觉。这从杨玄感能够担任礼部尚书的职位就能看出来。

此次第二次攻打高句丽,杨广更是让杨玄感在后方押送粮草,轻轻松松的不需要做任何事,就可以获得功劳。

正因为担任着押送粮草的重要任务,杨玄感可以接触到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平民百姓,从百姓的谈话中杨玄感知道这些百姓对于攻打高句丽都没有什么好感。心中不禁一动。

当年因杨素功高盖主,杨广想除掉他,便设宴同杨素太子杨昭一起喝酒。有一杯毒酒是给杨素准备的。但宫人弄错了,毒酒被太子喝了。三天之后,毒性发作。太子临死前说:“想不到我替杨素死了。”杨素知道后,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心中对杨广地怨恨也是相当深,但是杨广是皇帝,这份怨恨只能是深深的压在心中。

可是现在的情况。让杨玄感突然看到了希望,那就是杨广的一系列动作已经犯了众怒。削减爵位得罪了一大批的贵胄子弟,征讨高丽又令天下百姓不满。

杨玄感突然起了一丝取而代之的念头,虽然这丝念头很快就被杨玄感压下去了。

但是欲望就像是魔鬼,一旦沾上了,那就会越来越大,根本不可能去除。辗转反侧数天之后,杨玄感终于下定决心起兵。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轻力壮的民佚、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轻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佚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地。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愿意跟我一块起兵造反吗?”

这些民夫本来就对前往辽东极为的不愿意,听到有人愿意带头,都轰然应诺。在这些人看来,前往辽东是死,起兵造反还有一线的生机,自然是要争取这一线的生机。

杨玄感既然决定了起兵,便将自己地决定告知了自己的亲信,以及一些当初对自己抱怨杨广削减爵位的人。随后杨玄感称征辽东的水军总管来护儿谋反,传书傍郡,令发兵会黎阳。

听到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之后,不少对杨广削减爵位不满的人都来到了杨玄感的军中,很快观王杨雄子恭道、韩擒虎子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军中,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

前来的这些人之中,最让杨玄感觉得高兴地还是韩世谔与薄山公李密地到来。

韩擒虎在大隋军中的声望也仅仅比杨林弱了一点点,如今大隋地将领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当初韩擒虎的部下。

而李密更是杨玄感的少年至交,杨玄感向来知道李密足智多谋,这两人的到来对杨玄感来说比其他四十多人加起来还重要。

第二卷 扬威边塞 第一五六章 杨玄感

李密少年时曾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望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

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杨素,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会儿,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

回家以后,杨素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从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等李密来到之后,杨玄感将自己视为绝对亲信的王仲伯、赵怀义,以及韩世谔、李密四人召到自己的密室,说道:“几位,我等既然已经决定起兵,那就没有退路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要么推翻杨广这个暴君的统治,要么我们大家一起完蛋,四位都是我们此次起兵的中坚力量,若是有什么良策,请说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虽然话是对四个人说的,但是却一直看着李密。

李密也不客气,李密当初也是抱负远大,可是他由于青年时期在杨广那里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好,所以虽然字符满腹锦纶,但还是没有得到杨广地重用。

所以这一次杨玄感来信相召。李密没有一点迟疑,直接就跑过来了。李密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只要自己把握好了机会。就一定能够一鸣惊人。

看着杨玄感看着自己,李密也没有推辞,起身对众人做了一揖,说道:“几位,我等现在是在一条船上,正是应该群策群力的时候,密这里就先献丑了。**

密这里有上中下三策,说出来与众位探讨。”

李密一说话。杨玄感就觉得自己将李密召来确实不是白费功夫,自己虽然想要起兵,但是心中还没有一点底,不知道该如何行事,没有想到李密一来就是三策,心中极为的高兴,笑着说道:“法主(李密字),别人不知道你,我还不知道么?你向来聪慧异常、足智多谋,既然有计策。那就说出来便是。”

李密微微一笑,说道:“昏君杨广正在辽东攻打高句丽,只要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此为上策。

向西夺取大兴,控制潼关,抄他们地老巢。朝廷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此为中策。

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为下策。”

王仲伯、赵怀义、韩世谔心中本来对杨玄感如此的礼遇李密心中不是很服气,不过听了李密的话之后,都知道李密确实是有才,不是自己等人所能比的,对李密也是有一些佩服。

李密说完之后,便施施然坐下,等着杨玄感的决定。

杨玄感思忖良久,却是觉得李密所说的上策是下策。下策才是上策。便对四人说道:“我欲攻打洛阳,攻下洛阳之后便可动摇辽东将士的军心。对我军大利,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李密没有想到杨玄感竟然是如此的短视,竟然选择了攻打洛阳这样地下策,心中不禁想起虎父犬子这句话。杨玄感既然已经说了,其他人便都没有反对,杨玄感便将其他人召进来,说了攻打洛阳的决定。

前来投靠杨玄感的人,有本事的也不是很多,听到杨玄感的决定,都是轰然叫好。杨玄感看到众人都觉得攻打洛阳好,便更坚定了攻打洛阳的决心,以他弟弟杨玄挺为先锋,向着洛阳进发。

杨玄挺引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河,围东都洛阳。打着“为天下解倒悬之急”的口号攻打洛阳,一时间天下从者甚多。余杭民刘元进等也举兵响应。

杨玄感在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十万大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声势看起来也是相当的大。

杨玄感发动兵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正在辽东城下作战的杨广耳中。

对于那些农民起义,杨广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中,可是杨玄感造反却将杨广吓了一大跳。杨玄感很清楚杨素在朝廷地影响力。

虽然说杨素现在已经死了,但是还是有不少对杨素心怀感念的人,这些人一旦加入杨玄感的反叛军,对大隋可是致命的打击。

看着眼看就要攻下的辽东城,杨广恨恨的下了退兵的命令。

辽东城内的高句丽士卒虽然不明白隋军为什么在即将胜利的时候撤退,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欢呼雀跃。

听着辽东城内的欢呼声,留下来监视辽东城,以便保证自己地大军可以安全撤退的隋军士卒都感到一阵的耻辱。

曾几何时他们无敌的大隋军队竟然也会遭到这样地待遇。

杨玄感来到洛阳城下之后,四面包围日夜攻城,想要快速将洛阳城拿下。可是洛阳守军听到消息比较早,加强了防守,而且洛阳城本身修得非常坚固,杨玄感久攻不下,形成僵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