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121部分

血火河山-第121部分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东北前线进行着激战,血肉横飞的时候,南京的英国公使馆却是一派悠闲的景象。英国公使霍必澜拿着一杯威士忌,站在窗口,出神地看着窗外。南京下雨了,街上来来往往的中国人打着雨伞,脚步匆匆地赶着路,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正在发着传单,就在边上的警察显得很友好的为他们打上了伞。现在的中国,到处都是战争的狂热气氛他们似乎根本就不去考虑这场战争的胜负,仿佛中国的胜利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这让霍必澜很奇怪,他们哪来的这份信心,难道就因为打赢了一场厦门战役?

霍必澜来到中国已经很多年了,从领事做到公使,他见证了这个国家的成长。这个石老而落后的国家,自从被伟大的大英帝国用大炮轰开了国门之后,就始终处在了被奴役的自卑之中。也许李国勇领导的政府,带给中国人最大的改变,并不是经济的复苏,生活的稳定,而是一种信心,无与伦比的巨大信心,这一点奇怪的把中国人凝聚在了一起。

中华帝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当然曾经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友好的,虽然看起来李国勇的政府和德国走得更近。不过这种友好能维持多长时间,本来很自信的霍必澜最近发现自己并不那么确定。不管从表面上还是实质上,李国勇都应该说表现出了足够的友善,但在新疆问题上,却让霍必澜看出了这份友善之后另一层更加深远的东西,他猜测李国勇是不是一直在利用伟大的大英帝国?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无疑是对绅士的侮辱,无疑是对女王陛下权威的挑战,无疑是对自己智慧的嘲笑。霍必澜很希望是自己多疑了,可是对于这个正在亚洲慢慢崛起的大国,对于它的领导人,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

不一会,他一直在等待的法国公使巨籁达走进了他的办公室:“我的朋友,今天您怎么有空邀请我来这里?”

霍必澜给他倒了杯酒,开门见山地说道:“罗斯,我想和你探讨下中国的满洲问题,你对中日两国间的战争有什么看法?”

巨籁达品尝了一下霍必澜倒给他的酒,微微皱了下眉头,英国佬为人古板,酒的味道也实在不怎么样,和法国的美酒相比可实在差远了:“派尔,这只是两个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伟大的英法两国并没有什么关系,就让它们去拼个你死我活吧,只要不损害到我们两国的利益,您又何必去管那么多呢?”

暗暗的骂了句,霍必澜非常鄙夷这个只懂得享受的法国人。

第196章 … 寸步难行

自从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做出了武装侵华的正式决定,1840年6月第一次侵华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爆

发以后,英国对一家殖民中国的思想一直没有变过,中国也被看成是英国的后花园。但随着其它列强的纷纷加入,侵略手段也变成了资本输出,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争相向中国提供政治性贷款、抢夺路矿权、竞相在华设厂等,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列强之间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英国在中国的优势已经不再那么明显。

列强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迫使其对华政策由政治瓜分演变为“以华治华”,扶植代理人对华进行殖民统治。正是因为如此,英国才想要在中国培植一个强权的代理人,但同时又绝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

这次的中日战争,一旦中国打赢了,以目前中国狂热的情绪来看,那么必将给久病的中国一个高速腾飞的大好时机,将很有可能从此脱离列强的桎梏。中国就象是一条困在潭中的蛟龙,当列强围住这条蛟龙时,仍然害怕它有一天会借着大水暴然腾飞,从此后很难再有人能制得住它,而中日间的这场战争将很有可能成为“大水”。

“罗斯,你太幼稚了。”霍必澜不客气地说道:“中国是个很神秘的国家,它有着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现在的它看起来还很衰弱,但一旦让它抓住了一个契机,它将会迅速的强大起来,强大到我们再也无法控制住,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就是这样的,中国打赢了,将是李国勇寻找已久的契机!”

巨籁达撇了撇嘴,很是不屑霍必澜的话。在中国,法国的利益远远没有英国来得那样重要。英国人可以在中国玩尽心机,翻云覆雨,法国人犯不着趟这浑水。

霍必澜心事重重地说道:“中国可以打赢,但不能大胜,日本可以打输,但不能伤筋动骨。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或者日本,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这不符合我们在亚洲的利益。所以我们现在可以不全区插手中日战争,但不是代表我们就会袖手旁观。罗斯,日本才打完了和俄国的战争,贸然再和中国开战是很不理智的,就算在战场能取得胜利,经济上他们有必将彻底崩溃,必须给日本强有力的经济帮助,控制住日本经济的同时,还能够遏制住中国的发展,这才能符合我们的利益。

疯子,一个标准的疯子,这是巨籁达的反应。不错,英国是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可自身就麻烦不断的他们,也没有强大到能把两个国家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地步。在欧洲,英法和德国的矛盾越来越紧张;在亚洲,鳊的反抗不断。虽然反抗规模都没有1857年的那次那么大,但也够让英国佬头疼的了;在非洲,英国人和德国人为了争斗利益明争暗斗的是不亦乐乎。现在居然又要插手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其实和浪漫的法国人不同,讲究平衡和务实的英国人,一方面竭力在欧洲大陆的各大政治力量之间维持势力均衡,另一方面专心经营、扩张和调整自己的海外殖民帝国,从中牟取巨大的经济和商业利益,处于亚洲的中国在这一体系的思想原则下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英国绝不愿意看到被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日本跨掉,同时也不愿意看到日本过分强大。1905年第二次英日同盟签订之后,日本利用英国的支持,一步步染指东亚大陆,不仅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地区、吞并了朝鲜,甚至不顾英国的警告,大肆排挤英国东亚大陆的商业利益,使英国在东亚大陆上的各项“特权”大受侵害,这是英国所不能容忍的,通过东北战争教训一下日本也是必须的,这也是对东北战争英国人采取默认态度的原因之一。

而同样的,日本这个“小弟”打个败仗,让他们知道离开了主子的支持是不行的,并不意味着就允许中国强大起来,日本从此后一蹶不振也更不是英国想看到的,只不过什么时候插手中国内政却大有讲究。按照霍必澜的估计,日本在战争初期应该占有绝对优势,毕竟它是亚洲的第一军事强国,但经济力量薄弱,打不起消耗战的他们,将在中后期让他们品尝到苦果,那时就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出面调停的时候了。

可惜东北战场的情况却并没有按照他的思路去走。

9月29日,黑木惟贞的第2军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攻势,一万五千多日军,在各级日军军官地驱使下,对38旅阵地几个方面发起了进攻。黑木惟贞要用多点开花的战术迫使对面的中国军队疲于应命。

守卫047阵地的是38旅的独立团,团长黄睿亲自把守着东北角的一块防线,操着一挺重机枪,眼睛死死盯着对面黑压压的日军,日本人这次终于学聪明了,不再保持着什么队形,而是分散开来向047阵地压了上来,这么做让38炮兵的火力覆盖优势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看到日军到了射程范围内,黄睿咬着牙从喉咙里迸出了一声“给老子打”!他手里的重机枪率先吼叫了起来,机枪的枪身在他手里抖动着,黄睿睁大着眼睛,绷着脸,向*近的日军疯狂扫射,附近的另一挺重机枪和步枪也同时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在突出其来的疾风骤雨的弹雨里,日军落叶似的一片片倒下。

从日军的进攻一开始,阵地上的枪声就一直没有停过,周围友军阵地上的枪声也打得正欢,显然日军在各处展开了进攻。日军的重机枪也响了起来,阵地上被打得尘土飞扬,整个阵地都在喊杀声中震动着。阵地烟雾弥漫,浓烟在空中飘起,到处都是刺鼻的火药味。

日军显然发现了独立团的重机枪阵地,组织了数百名士兵往这疯狂地狂冲,想要一举打掉这里的重机枪。黄睿和其它的士兵交叉扫射着冲上来的鬼子。一个、两个、十个的鬼子被打中,鬼子纷纷一头栽倒在地上,阵地前都被日本人肮脏地鲜血所染红。可是敌人实在太多了,又都打红了眼,没有被机枪射中的,嗷嗷鬼叫着冲了过来,黄睿立刻指挥部下将一排排手榴弹扔了出去。这才将鬼子的这次疯狂攻势打退,进攻的数百鬼子在黄睿的重机枪阵地前扔下了一片尸体,一无所获。

日军被东北角这个重机枪阵地的顽强所激怒,集中了炮火对一带一通猛射,然后被日本人集中起来的重机枪象刮起的旋风一样,在东北角阵地的上空掠过。压力突然增大的黄睿,身边开始出现了伤亡,发现团长遭遇危险的独立团,几次组织队伍上去,但都被发了疯的子弹打了回去。

重机枪的子弹把附近树木的树枝一根根打断,炮弹落下来的泥土将黄睿埋在了下面。黄睿吃力的从土里爬出来,抹去了脸上的泥土,马上又抓住了重机枪,一刻不停的对进攻的敌人射击,只是边上的一挺重机枪被打坏了,让这的火力减弱了不少。鬼子疯狂地叫嚣着,渐渐的压了上来。

黄睿吐了口唾沫:“他妈的,小鬼子想从老子这过去,也不看看独立团的官兵都是铁打的好汉!”

后面观战的38旅旅长杜龙从望远镜里发现了黄睿那的紧急情况,他立刻铁青着脸命令道:“炮兵集火射击,给我把鬼子的大炮干掉!”

国防军的大炮响了,打得又准又狠,短短的几分钟,就让日军的大炮彻底哑火。

少了炮火压制的独立团,一个排的援兵立刻冲了上去,他们到的正是时候,这时的东北角阵地已经冲上来了小股鬼了小股鬼子,团长黄睿已经扔下了重机枪,操着一把大刀和鬼子打起了肉搏。

黄睿的刀法那是受过名家传授的,又快又狠,尤其是在对付身材矮小的日本兵时,大刀的优势就更加体现出来了。他一口气砍翻了两个鬼子,还忘不了在鬼子的尸体上踹上一脚,嘴里骂道:“他好的,和老子玩刀?中国人玩刀是你们这帮矮冬瓜的祖宗!”

上来的鬼子越来越多了,黄睿这渐渐有些吃不住劲了,还好,增援上来的那个排及时赶到,二话不说就和鬼子拼起了刺刀。独立团的这些个兵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一个个都是从当年的民言辞独立军出来的老底子,这些人打起仗来本来就不要命,尤其是喜欢肉搏。国内战争打顺手的他们,肉搏的情况少了话多,现在突然遇到了这么好的机会,一个个都象恶狼闻到了鲜血的味道,开心得“哇哇”直叫,端着刺刀也忘记了开枪,就向鬼子冲去。

不知道谁率先喊了声“民族不独立,士兵毋宁死”的老口号,接着阵地上马上都是一片的“民族不独立,士兵毋宁死”的呼声,让人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

后面的旅长杜龙望远镜里看得热血沸腾,他把望远镜一扔,军装一脱,大手往边上一伸:“拿刀来,老子也去会会这些小鬼子!”吓得警卫员一把抱着了他,旅长上前线肉搏,出了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