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276部分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276部分

小说: 宋之枭雄卢俊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后来宋朝政治体制地高度僵化。则是宋太祖为了后世子孙不再面对下一个赵匡胤而设计地“制度保险”。用来彻底结束五代十国军人频频政变控制政治地局面。客观

这些制度确实防止了军阀割据地局面。整个宋朝没有末期地军阀割据。但是也播下了宋朝军事失败地种子。

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过分崇文抑武。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朝在军事上长期积弱。

宋朝定都东京汴梁后。由于此地无险可守。宋太祖只能通过强化兵力驻守来形成一个人为地武力堡垒。那就是大量在都城驻扎禁军。但如果在都城驻扎太多。一旦都城不幸被人控制。外地地勤王军队无法打胜。那同样会是个灾难。

为了防备这种局面。宋朝统治者又暗中留了一手。那就是保持都城地兵力和其他各地地兵力大体上各占一半地比例。

同时。为了防范其他武将重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一幕。统治者实行地是兵将分离制度。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对行军打仗、用兵多方限制。多处分兵。这虽然可以有效地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图谋不轨。但这是与军事原则相违背地。大大削弱了宋军地战斗力。

军事体制的设使得军队没有战斗力,作为士兵个体也是很弱的,可以说是一群“老爷兵”。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坚持募兵制的王朝,这在历史上是个创举。宋朝以前和以后,中国一直到后世还实行的是强制性征兵政策。

募兵制就是国家不强制当兵,你当不当兵靠自愿。说得直白一些,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支职业军队。宋朝的雇用士兵都有非常丰厚的薪金,国家为此所付的军费是惊人的。

宋王朝最核的军队是“禁军”,宋太祖赵匡胤时为了防止地方军队的强大,选拔地方军队的精壮编成的,最初的时候十几万人,首都东京和地方各驻扎一半,这样就互相牵制,谁也不能做大。后来禁军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宋真宗时期已经到达了三十几万人,到了赵时期更达到了接近一百万人。如果再加上厢军,真正吃军费的恐不下一百五十万。

北宋时期还有一个奇怪的政策,是发生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在救灾的同时,要招募灾民中的精壮男士当兵。从某种层面上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农民起义。但是这样囤下来的不是木头疙瘩,是一个个活生生要饭吃要钱玩的人,政府再庞大的财政收入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

公元1C65年(治平二年)国家入为一亿一千万贯,支出为一亿二千万贯,财政赤字为一千万贯,支出部分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用于军费开支,这在和平年代实在是太高了。

宋朝军队数量庞大,每年~销几乎到国饷的三分之二。

其实数量相对于一亿多百姓,军民之比不过七十比一,比昔日秦国的六比一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而秦国并没有冗兵之说,跟秦国相比就知道所谓“”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其实是军费开支太高的缘故,这一百多万军队大部分都是摆设,大部分士兵一辈子都没有怎么打过战,却受领那么高的薪俸,这是极其不合理的。无功不受禄方才是正理。

另外,因为宋朝施行的是户籍兵,就是国家专门养着特定的人家,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只能当兵,不能种田经商。老子强壮是士兵,等到老子死了,儿子是个病秧子,也继续做士兵、领军饷,这是制度。这样一代一代以后,因为生活有保障,渐渐就懒散了,好逸恶劳,训练只是装装样子而已,战斗力是很差的,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赵时代就更差了,基层将领不会严格训练管理士兵,因为干得再好,武将的晋升空间也有限,吃力不讨好;如果要求严格,激起了兵变,将领的前途可就完了,说不准还要掉脑袋,所以大家都是得过且过。最重要的是上司都是文官,还经常换,你在张三手下干了一年,刚刚混得一个脸儿熟,他第二年就调走了,换李四来接任,你又要重新讨好李四了,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朝廷经常换岗高级大将也许有好处,可以防止有人培植自己的势力以后造反。坏处是大将连自己手下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哪个军队善于硬攻,哪个军队善于防守,哪个军队善于奔袭。这就叫“将不知兵”,打起仗来,人事安排混乱,拍脑袋决策,士兵的战斗力又差,自然一溃千里了。

第八十七章 宋亡安逸

宋王朝灭亡的原因复杂的很,其中有一个原因不能不文武分途、以文御武;另外就是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先贤曾反复提过的“生忧患死于安乐”,宋就是死于安逸。

为结束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尾大不掉的藩镇格局,宋初君臣就开创性地设立了“知州”等制度,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去“知地方事”,将财政、军事、行政权力从地方首长手中分解开,这实际就是文武分途。

正是这个开创性的文武分途,决定了宋朝和未来千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尚书》,在军事斗争时期,将领的管辖权遍及财政和民政,这既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传统的。我们可以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隋唐,看到一个个英雄的影子,而在宋朝,我们看到的是涣散溃败的军队,尸位素餐的将领,一个劳苦功高却满门战死的战将家族(杨家将),一个大有作为却没有好下的统帅(岳飞)!

宋朝整体社会制度和文化都在盲目抬高着和平治国的文人,以致于发展到顶峰时期便生出了一种文化怪物——“空谈性理的道学君子”,他们把治理财政视为聚敛,把保卫疆土的将士视为粗材,把作文章视为玩物丧志,把留心政务的人视为俗吏,别人都不是好人,天地间只有自己最高尚。与此同时,宋朝却通过息外敌(西夏、辽、金)来控制自己地国防将士,用鼓励将帅腐化堕落的方法来懈怠自己的国防将士,就像是老地主怕儿子外出干别的坏事而诱导他去吸鸦片烟一样。

宋朝是中华帝国地最后顶峰,它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甚至出现了某些带有近代化特征的经济萌芽。但在北方强敌频频内犯的情况下,没有国防保障的高度经济繁荣就是“将自己变成敌人养的肥猪”。赵宋皇帝培植打压武人,当北方的强敌出现并且南下侵略,坐而论道之风又怎能救国家于不亡呢?

宋太祖赵匡胤:后代中没有出李世民、成吉思汗、明成祖这样的一代雄主,却出了宋徽宗这样的画家、书法家。

在皇帝地表率下,大小官时咬文嚼字、卖弄文采,以附庸风雅为能事;而一遇国家危机却推诿扯皮,束手无策,甚至请巫婆神汉作法来击退敌军。这样昏聩无能的朝廷只能是“自作孽,不可活”。

宋朝还允许经商,这导致军营社会化,一些将领还与士绅乃至黑恶势力相勾结并参与非法经营。驻军与当地经济利益盘根错节,又会造成上级调度不灵,朝廷遭遇危机时调兵敕命一下,马上便有官兵怨愤、家属哭闹。金兵进犯开封时召唤救兵的“金牌”下了一道道,各地勤王兵却来之甚少,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的“靖康之耻”也就势不可免了。

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越野蛮:=强大,越落后就越凶恶。你落后贫穷就有动力掠夺比你富裕地人,并且打起仗来敢于玩儿命。辽比宋野蛮,所以宋不得不给辽钱绢上贡。金比辽更野蛮,以金几年就灭了辽。后来的蒙古人比金人还野蛮,所以蒙古灭了金。蒙古人比宋人野蛮得多,所以南宋打不过蒙古。纵观世界史,文明的古国都是被比它落后、野蛮~民族消灭,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早就化为了历史的云烟。

人越富裕越怕死,而且:=幸福越热爱生命,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南唐后主李才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慨叹。人越穷困越不怕死,一个饿着肚子地人会比吃饱了的人狠。一个为没饭吃、没衣穿而发愁地人会比衣食无忧的人作战勇猛,光脚地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怕穿鞋的。

宋人太文明了。过惯了安逸而富裕地活。连武大郎这样一个卖炊饼地都有两层小楼可以住。普通地农村人家也有酒喝。宋兵在长期地安逸生活下战斗力很弱。宋诗云:“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宋人是为作诗、画画、娱乐而生地。女真人生下来是骑马、掠夺、战斗地。试问宋人怎么可能战胜在血雨腥风中奔出来地原始凶猛地金兵铁蹄?

皇帝也一直引导着臣民走“太平娱乐”地道路。签订了“澶渊之盟”地宋真宗在对外政策上虽然很软弱。但是在引导社会走向稳定这方面还|在行地。除了接“天

能作诗。当时他亲自作有一篇著名地诗《励学篇》。不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在这种风气地导引下。读书升官发财是年轻人地唯一途径。而从军变成了下贱地行业。社会形成了歧视兵士地风气。水浒中骂人地话“贼配军”、“老军头”等。都是军人地位低地表现。这样地人组成军队怎么能够抵挡如狼似虎地金兵呢?

一个时代地政治和军事总是互相影响地。宋朝地立国精神、国家政权体系和国防政策已决定了其“中看不中用”地军事实力。从宋朝立国开始。限制武官、防范武将已成为其军事制度地重要特点。宋朝重视文科地选拔。其完备地文官制度甚至为西方国家效仿。但对军事人才地培养则几乎为零。北宋几乎没有出现开疆拓土地名将。所谓地一些名将如杨家将、种家将、折家将。也只不过是“子里地将军”。代表不了军队地总体水平。

政治上文官治国。全社会重文轻武。使得军人社会地位不高;经济上地发展成果。也被不合理地兵役制度造成地庞大常备军耗费得所剩无几。科技上地先进发明。在军事上地应用犹如昙花一现。没有形成持久稳定地战斗力。火药地广泛使用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用于粉饰太平地花炮上。可以说。经济科技上地优势。始终没有成为军队建设地支撑。

宋朝的军事是弱,可是并不是因为统治者不重视,相反是由于统治者担心兵变夺权,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靠这个起家的,所以很注意这方面的教训。宁可不吃别人的饭,把自己手中的饭吃好就可以了。将领因此频繁调动,这样就不可能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低下,但军队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冗军”也成为宋朝的死结之一。穷兵黩武的好处宋朝一点也没沾上,因为冗军而空耗了的军费却一点儿也不比军事强大的汉、唐、明少。文武官员搞政治不行,舞文弄墨却是一流。因此,北宋的军队战斗力为历朝最弱,但并没有出现叛乱。以上这些都是由北宋的政治特点所决定的。

#奇#自宋朝以后,儒家思想全面保守化,其代表便是程朱理学。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思想从此日趋末落,失去了唐以前的大气和开放。宋从头到尾窝囊到死,临死还产生程朱理学这个中国古代最大的精神胜利法。明明军事上打不过人家,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