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262部分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262部分

小说: 宋之枭雄卢俊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俊义原以为是自己的授意才使得李清照能够将妇联的工作搞得如火如荼,后来发现即便没有自己的指导,李清照依然能将妇联的工持续下去,而且干得比后世的那个组织更好,毕竟一个社会组织比一个官僚组织更有活力。卢俊义细观李清照的举止,心中越发疑惑。

终于一天,记得那是宣和四年冬,卢俊义的灵魂来到这个时空已经整整十年。这一天卢俊义的情绪特别低落,因为他想起了远在九百年后的亲人朋友,他已经离开他们十年了,也不知道他们那边过得怎么样,有没有真正地实现民族复兴过上真正地小康生活。

这一天卢俊义自斟自饮喝了很多酒,也许在大醉中他才能忘却那种孤独离索痛苦。元首府里从李师师、钱燕儿到他所有的妻妾儿女都不知晓他到底怎么样,竟将自己紧锁在房间。

那一天李清照从青州过来看好姐妹师师。高兴之余也饮了不少酒。听李师师说起卢俊义地奇怪之举。李清照细思了一番。便笑道:“让我劝劝他。应能劝解他一二。”李师师知晓夫君对这位姐姐地觊之心。但面对这位才气远在自己之上地姐姐。李师师也嫉妒不起来。

卢俊义当时正在伤神间。清照提着一壶酒。推开房门。颦颦袅地走了进来。然后顺手将门掩上。李清照走到正满腹乡愁地卢俊义面前。笑道:“十年之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卢俊义听到这话。满身地酒意顿时一扫而空。呆愣半响。讶异道:“你什么意思?”

李清照呵呵笑道:“我叫李清。黑旋风李逵地李。没羽箭张清地清。你叫卢冲。玉卢俊义为了心目中的国家创建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出妥协让步求得其他人的支持,而在李清照这里他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支持。

在李清照经初步成为妇女领袖之时,卢俊义愿意更推她一步让她在妇女界里具有卢俊义在男人界里拥有的领袖般的威信,只有这样,卢俊义和李清照联手,让北宋末年所有汉族男女在他们的带领下超越一切地飞翔,这样的穿越时空的爱恋才能真正地有些意义。

等两打开房门,面向所有人暧昧眼神时,卢俊义隆重宣布李清照是女娲天神派下的女神使,而自己是伏羲大帝派下的男神使。卢俊义想让李清照完全发挥出她穿越的能力,只得沿袭自己那套神话,将自己定位为天神使者之外,再将李清照也定为天界女神的使者。

李照自然十分熟悉地将所谓的天界(二十纪人间较为美好的部分)给大家做了分享,跟卢俊义讲过的丝毫不差,大家本身就钦佩于她的天纵奇才,现在听到她是神使,也就信以为真。

在那时卢俊义就想马上跟李清照成,但李清照一直想摆个中西合璧的婚礼,为了这个婚礼能顺利地举行,玄教的发展就必须要跟上,于是玄教义里增加了洗礼、证婚的程序,玄教全面参与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玄教主神是中华民族始祖,基于宗教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双重崇拜,深信于祖先会遗泽后世的炎黄子孙们都很快接受了玄教的教义,也接受了中西合璧婚礼的仪式。

就这样,两年后,卢俊义跟清照成婚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在两人穿越到这个时空的第十三个纪念日这一天,在皑皑白雪巍巍青松之下,在泰山之巅,卢俊义和李清照在玄教两位大天师张天师和罗天师(罗真人)的主持下,宣誓结婚。卢俊义穿着洁白的汉服,李清照穿着洁白的婚纱(虽是酷寒,奈何二人都修炼了道教内功,并不畏惧寒冬),祭拜盘古、华胥、伏羲、女娲四神,在他们的神像前交换信物,成就姻缘。

随后整个齐国举国齐,一边欢度春节,一边庆祝两位神使的姻缘美满。整整欢腾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内,除了卢俊义、李清照、许贯忠、燕青这几个人,其他人都以为宋国跟齐国一样在欢度春节。等齐**民都知道汴京被围攻后,卢俊义便佯装派兵前往,不过却被赵宋斥退。此后的事情完全可以用戏剧化来形容,等卢俊义经历完东京被破的全过程,他方才发现他所做的一切掩饰都完全没有必要,赵宋朝廷内那些议和投降派的所作所为将他勤王不利的作为给完美地掩饰过去了,因为人家根本拦着不让您去勤王,不过这是后话了。

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

在卢俊义跟李清照的婚礼吸引了齐国所有军民的注意却在马不停蹄地对赵宋领土进行密集的进攻。在燕京的金军东路军已经准备实施第二阶段作战了,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北宋的东京城。完颜宗望准备倾尽全力闪击北宋,准备争取在两个月内攻占东京》+,根本不打算让宋朝的君臣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十二月十四日,天寒地冻,北风凛冽。完颜宗望率领金东路军自州倾巢南下,开始了对北宋首都东京的长距离、大规模、大兵团的进攻作战。在华北大平原上,由十万余骑兵和十万余步兵组成的军队冒着严寒开始向南方疯狂地进攻。

平定了燕山府后,遭到金军打击的便是河北三镇了。

在澶渊之盟后,位于河北中部的中山、真定、河间这三座军事重镇,就是双方的军事分界线了。这三个重镇犹如一个等边三角形,其顶端是中山,两个底端便是东面的河间与西面的真定了。这三个战地是驻有重兵的堡垒,另外还有一个“水长城”的防线。

在宋辽对峙的一百多年,双方的边界线大致以海河沿岸为界,因此海河在当时又有“界河”之说。在宋朝时,河北的气候比较湿润,水系也很发达。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天然屏障,为了抵御辽国骑兵的突袭,宋朝在界河的沿岸部署了很多军队,并且开挖了许多池塘和湖泊,然后利用这里地势低洼的特点,把这些河流与湖泊池塘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水长城”。这个防线大约长九百里,深的地方不能够行船,浅的地方也不可以徒步走过,可谓是煞费苦心!三镇都有河流作为防守的屏障,这样游牧民族的骑兵就不好发挥作用。但是到了秋天和冬天,河水减少或者冻结起来,就失去了屏障。所以北宋的军事当局在秋天就要做好战斗准备,防止敌人趁着河水冻结的时候进攻,在当时这叫做“防秋”。

由于燕云十六的丧失,河北平原大地无险可守,宋朝君臣一直认为河北三镇乃国之长城,无三镇则无法立国。自宋朝初年以来,历~一个多世纪地经营,这三座互为犄角的军事堡垒城市,它就像是三根钉子牢牢地钉在河北中部,朝廷一直派遣禁军负责把守。

一百多年来,三镇承受着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军事压力,三镇防线实际上是赵宋王朝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道国防生命线,也可以说是最后一道防线。失去了这三镇,向南到达黄河北岸,都是一马平川的土地,没有任何的险要地方可以防守。

金兵十二八日开始攻打保州与安肃军,这里是宋朝固有的地方,还是赵家皇帝的祖坟所在地,也没有驻扎常胜之类的伪军,因而遭到军民的顽强抵抗。完颜宗望看到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战斗,不愿恋战,留下部分兵力围城,金军主力绕保州南下,二十一日进围中山。

中山府詹度一面向朝廷上奏金兵入侵地消息,一面组织全体军民御敌。中山城军民众志成城,金兵数次攻打不成功,遇到难啃的骨头就不啃了,于是绕城而走。

金折向西南于二十二日攻陷真定(河正定),随后几天时间又攻陷了庆源(河北赵州)、信德(河北邢台)、等战略要地,华北平原上的大城池已经基本被金兵占领了。

自从州出发以来。金军充分利用骑在广阔地华北大平原上地优势。快速向南推进。金军遇到坚城不恋战。边走边打。并且还抢粮食补充军需。完全实现了开战初期粘罕提出地“无后方作战”地目地。北宋在这些战略要地堆积地粮食够这几万金军吃几年地。

不过。完颜宗望发现整个北人丁稀少。仿佛跟他们金国辽东之地一样。他们女真人想要屠戮羔羊般地汉人。却只能屠杀到那些老迈地走不动路地汉民。这时他才知道整个河北地大部分汉民都流向了卢俊义地齐国山东之地。而且卢俊义还用领土跟赵宋朝廷换取河北地人口。完颜宗望突然想到。为什么卢俊义会在四五年前就单单换取河北一带地人口。莫非他已知道金兵要南下攻打宋国。这样一想。完颜宗望对卢俊义更为忌惮。他甚至严令小股金兵不准涉足黄河东南岸。怕惹到齐军。而且齐军已经在博州、德州一带布下了重兵。他不敢招惹。

金军占领邯郸以后。未被攻占地保州、安肃军、中山等地就像“飞地”一样。孤独地停留在金兵地后方。英勇不屈地中山军民。此时仍在

斗。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三年漫长坚守地开始。中山堡垒城市一直坚守到北宋灭亡以后。被俘后地赵劝降都没有起到作用。不过对此时准备渡过黄河地金军而言。它已经失去了任何拦阻地作用。最多也就是牵制了一些金军兵力。

金东路军主力攻占真定府(河北正定)以后。完颜宗望听到赵已经禅位给宋钦宗地消息。觉得心里没有底。准备回师撤军。

急于立功挣表现地郭药师虽然知道宗望不是很信任自己。但是也要努力地争取信任。这时候又跳了出来。灭亡北宋他比金人还着急呢。他立即对宗望说:“宋朝即使皇帝换了也没有关系。新皇帝我以前也见过。也是一个谨慎懦弱之人。难成大器。况且。由此地到东京。宋朝不一定有准备。不如我们继续进攻。万一对方有准备再退兵也不迟。”

完颜宗望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地道理,立即接受了郭药师的建议,命郭药师率两千精锐骑兵组成先遣队南下。郭药师兵团用两天地时间疾驰三百里,宛如在华北大平原上刮起了一阵飓风,向黎阳(河南浚州)方向高速穿插,至十二月三十日,骁勇的女真骑兵已经打到了黄河岸边。由于金军推进速度实在迅猛,在几天之内突破燕山府,之后又突破了三镇一线地防御,北宋所能凭借的天堑就只有那道黄河了。

在北宋时期,黄河之上只有两座著名地黄河大桥。其中一座是蒲津桥,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此桥连接山西济州与陕西蒲州,桥的两边四只铁牛牵引,桥身状若长虹。

卢俊义依稀记得在二十世纪时候小学曾在语文课本里学过,说是宋朝重新建立这座桥时,四只铁牛已经冲到了河里,官府在下游组织打捞,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怀丙和尚建议应该在上游打捞,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河水会把东西冲到下游,怎么会跑上游去呢?官府组织在上游打捞,结果真的在上游找到了,原因就是河沙不断往铁牛的上游方向冲刷,推动铁牛在河底不断向上游翻滚,于是铁牛就到了上游。找到了铁牛,怎么捞上来还是大问题,毕竟当时没有大机器。怀丙和尚就找来水手用铁链把铁牛拴住,找来装满泥沙的大船固定铁链,然后把泥沙抛撒进黄河,这样利用浮力原理就把铁牛打捞了上来。

另一座大桥便是浚州黄河大桥,这个工程在当时是个大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该桥在政和五年完工。在当时,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桥,为黄河上的要冲,更为京城北方之门户,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黄河上的大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咽喉要道。

卢俊义还记得,在后世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黄河南岸的邙山建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