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158部分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158部分

小说: 宋之枭雄卢俊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自愿跟随军队寻找新地生存田地地冲动。像福建人愿意去台湾和欧洲人愿意去发现新大陆一样。

在这北宋末年。全世界人口约有三亿。如汉族人口达到二亿就可轻松征服全世界(其他民族或杀、或汉化、或充作奴隶)。这个狂妄地梦想是卢俊义一直都在做地。在现代受够了西洋鬼子、东洋鬼子和假洋鬼子地闲气。他不想回到古代还受。

不过这种想法他只能在心里疯狂,面对这些多少受了儒家思想影响的下属,他不能直言不讳地讲出来,只能说:“盘古神、伏羲神、女娲神,这三位大神曾托梦给我,言道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陆地是荒无人烟的,这些陆地总面积是我大宋疆域的几十倍。为了我大汉民族千秋万代的兴旺发达,我们必须在其他民族发现这些大陆之前,占领那些陆地,将我大汉文明传播过去,让我大汉子孙以后每人都是几十亩上百亩的田地,永远不知饥饿为何物!”,这里暂时是义军元首府所在地,此地在山东腹地,比梁山更安全,更便于管理整个山东。这次他召开了梁山义军所有文武职的列席大会,与会的近千名梁山义军将领,同时还参加复兴党的代表大会和玄教的传教大会,这次的会议便是人口会议。

卢俊义将一张长宽过丈的世界地图悬挂起来,讲明这是玄教三神给他的启示,指明了宋国和山东所在的位置。每个将领看了这地图,心中初生一股惭愧之意,自己太坐井观天了,继而被卢俊义的话点燃了**,将这所有大陆尽皆征服,是一件多么丰功伟绩的事情,等跟随主公完成这个大业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远不如主公,做为主公部下的我们也远胜于那些云台和凌烟阁的历史名臣。

看大家**澎湃,卢俊义便顺势讲出了自己的担心,讲了藩属进贡制的弊端,指出我们必须派自己的子民前去耕种,但是缺乏人口,所以卢俊义号召大家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努力加油生育后代。卢俊义成功地说服了梁山将士,便颁布了法令,鼓励生育。

首先是鼓励甚至强迫婚姻,规定“汉族男女须要在十八岁及其以前结婚;汉族男子可娶异族女子为妾,汉族女子不得嫁异族男子,除非该名男子愿意入汉族;妓女从良嫁人如有汉人男子愿娶她为妻妾者可除奴籍;地主豪绅家庭的丫鬟女仆必须在十八岁前择人婚嫁;汉族男子阉割者或贪龙阳而不娶者斩。”

其次鼓励生育,规定“夫妻成婚后一年内必须生育,有身体疾病者必须就医治疗;孕妇怀孕脯乳期免役,生二胎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生二胎以上者妾可转平妻;异族女子或女奴生育的后代即为汉民,此类孕妇同样享受官府补助。”

另外消除平民生育的后顾之忧,规定“如有家庭抚养不起多出的子女,则可将子女送往该地州府的麟儿院,这里的小孩一律赐姓为卢,由义军抚养长大;如还想抚养孩子,则可申请官府补助,家中孩子多的家庭可优先获得义军提供的优越工作岗位。”

鉴于古代孩童夭折率甚高,卢俊义命令安道全在各州府县镇的公立医院里设置儿科,免费为孩童看病,规定每个孕妇生育时都必须要专业稳婆和妇科大夫看护。

而且卢俊义还破天荒地开展了全面义务教育,规定所有的孩童都可以免费入学教育,成绩好的还有不菲的奖金,这个免费的教育体制卢俊义准备一直推行下去。

第二十四章 高俅来犯

自卢俊义颁布了这个为了日后殖民全球大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增长生育政策后,他引火上身,陆续有燕青、许贯忠、朱武、王进、林冲等梁山义军高层进言,言道:“主公为万民之表率,当广纳妻妾、繁衍

这样的上书收多了,卢俊义也深感压力,这二年多时间内,陆续收纳了钱燕儿、潘巧云、潘金莲、蒋瑶、李师师等妻妾,奈何却没有一个受孕。难不成是因为穿越的问题,但是穿越的是灵魂,跟**无关啊,难道真是比武时伤到了生殖系统,导致恐有能力却不能繁育。

卢俊义在无可奈何之下,悄悄找来了安道全跟自己做一番检查,果然是政和元年跟史文恭、栾廷玉二人比武时腹部受伤的后遗症。安道全不愧是杏林神医,尤其对男女生殖疾病特有研究,他开发出一种草药,对卢俊义这种失精之症有特效,三月六个疗程之后,就告痊愈。

公元1111年(宋政和元年11月11日11点(巳时末午时初11分11秒;历史上最壮观的光棍节,这个时候光棍卢冲的灵魂来到北宋末年,成了另一个光棍卢俊义。

三年后,政和四年十一月份,卢俊义成功地摆脱了光棍的身份,拥有了李师师、钱燕儿、潘金莲、潘巧云、蒋瑶等做了父亲。卢俊义暂时戒酒后的二个月内,这几个美女都陆续怀上了卢俊义的麒麟种。

当卢俊义正欣喜于自己后继有人之际,忽然从东京朝堂传来一个消息,让他马上气结,不住地痛骂:“攘外必先安内!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每个混蛋朝廷都是这个鬼样

原来赵宋朝廷已和西夏议和。割让业已被北宋占领的积石军、洮州两地。且陪送二百万贯银两布帛给西夏,换取西夏和北宋暂时停火,好调派精锐的西北军前去江南平定方腊。

赵宋朝廷调动童贯的西北军,也是无奈之举。太尉高俅太过无能,领着四十万禁军前去剿灭方腊,却在扬州、泗州、宿州、徐州多处连遭败绩。

这些地盘都被方腊义军占领,高俅地四十万大军也缩水到三十万,而高俅却无多少方腊义军地头颅可以交差,高俅虽然嫉贤妒能、欺上瞒下,但也算是苏轼门下出身。还没有畜生到杀良报功的地步。高俅一路退到徐州时,一筹莫展,他门下幕僚献策可剿灭徐州附近芒砀山的贼寇。高俅出动了二十万人马,包围了芒砀山。樊瑞虽有道术,奈何敌人兵马众多,兵器精良,樊瑞的两万多人马被歼灭了一万五千多,项充、李衮保着樊瑞带五千残兵冲出重围,横渡运蒙山躲藏起来。

高俅就将芒砀山的一万五千颗脑袋报上去。谎称自己诱敌深入,在徐州大破方腊军。斩首一万五千级。赵佶开始深信不疑,闻报大喜,可那个前去清点首级的太监杨戬跟高俅有些不睦,便直言相告赵佶,说这一万五千人都是北人相貌。没有方腊军中的南人。赵佶前往一看,果真如此。当即派人去前线密查。赵佶这时才发现自己这个亲信是个大草包,屡战屡败。

赵佶见方腊义军来势凶猛。势如破竹,已经逼近徐州。即将攻打这北宋朝廷的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南京应天府是东京汴梁的门户,一旦应天府被破,东京危险。

赵佶急令蔡京等人找寻对策。对蔡京多番举荐非人、梁中书失而复得北京大名府等诸多跟梁山地事宜不再关心。现在朝廷地心腹大患是方腊地摩尼教。

方腊这二年多发展极度膨胀。占据了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等地。占据了北宋将近四分之一地领土。挟裹兵士一百多万。比卢俊义地梁山义军规模大了数倍。田虎、王庆地势力也远不如方腊。而让赵宋朝廷异常敏感深觉方腊不得不除无法招抚地是。方腊居然称王了。方腊。设置官吏将帅。在杭州建立了自己地政权。称不称王一直是历届朝廷衡量一个贼寇势力能否招安地标志。一旦那个贼寇称王了。那就是跟朝廷宣布“撕破脸了。俺也要称王称皇了。”

赵佶召集蔡京、王黼诸位宰辅。并梁师成、杨戬、李彦等诸位内相。一起商议该如何应对时局。蔡京因连番举荐大将征讨梁山不利。对征讨如日中天地方腊更无信心。便闭口不言。梁师成笑道:“万岁爷。您忘了枢密使大人了

赵佶顿时想起那个正领着西北军征讨西夏地童贯。在他心目中。童贯这个宦官可是一个比所有地武将更有能力地军事家。而且童贯很忠诚。真实地历史上。童贯并不像《水浒传》上描写地那么无能。童贯比高俅要厉害多了。高俅在历史中全无战功。

赵佶曾令童贯监军西击夏国。合军十万取青唐。军至湟川。因宫中起火。徽宗下旨童贯回师。童贯因见战机成熟。断然决定不奉诏。继续西进。果获大胜。连复四州。童贯此举深得徽宗赏识。破例被任命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

不久。童贯因功迁武康军节度使。又因收复积石军、洮州。再加检校司空。政和元年童贯升任太尉(北宋地军事虚衔。同时会有好几个太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外族夏、辽、金周旋十多年。

赵佶便道:“那就调童贯回京,接替高俅执掌禁军,前去平灭方腊。”

梁师成又谏曰:“奴臣以为高俅屡次兵败,不止是他用兵无能,更与禁军久在京师,承平日久,不习兵事有关。”赵佶问道:“那以卿之意,将如何是好?”

梁师成目视蔡京和王黼等人,蔡京会意,便率众贼跪伏在地,齐声道:“乞圣上招童疏密与西北精锐挥师南下,讨伐方腊。”

赵佶惊道:“如西北军离开,西夏来犯,那将如何是好?”蔡京老贼回道:“可遣使前往讲和,割让一些土地,赔偿一些钱帛,等平定了方腊诸贼,再行讨伐西夏。”金眼王黼也附和道:“皇上圣明,自古无内患犹在却能攘外者,蔡太师所言极有道理,攘外必先安内是也。”

赵佶心说,西夏打来我尚可做亡国奴,方腊打来我只能做断头鬼,便壑首道:“攘外必先安内,此为公论。传旨下去,命蔡攸出使西夏议和。”蔡攸秉承乃父蔡京的怯外政策,一直退让,将童贯领着西北军浴血奋战打下的积石军、洮州都再割让给西夏,然后又给西夏进贡了二百万贯钱帛,终于换来了西夏不进犯地条约。其实这时西夏已经打了,完全没有能力再去侵扰西北,可蔡京不明白,赵佶也不明白。

童贯收到赵佶的圣旨后,不敢违抗,只得饮恨放弃了积石军、洮州,带着二十万西北军撤离了西北,回到了京师。面见了赵佶以后,就前去徐州接替了高俅地职责,将高俅的三十万禁军残兵整编了十万,剩下地二十万残兵让高俅带回京师,听候赵佶发落。

高俅给赵佶的请罪书上有一句很精彩地话:“臣自讨伐方腊贼寇以来,屡次误中贼寇奸计,但臣不屈不挠,屡败屡战。”赵佶本来一腔怒火,想就此将这无能之人贬为庶人永不启用,当他看完高俅的请罪书后,不禁又想起两人从端王时期接下的蹴鞠友谊,便否定了原本打算:“这厮虽然于兵事不熟,但有一颗赤诚忠贞之心,更兼勇气可嘉,且饶恕他这一次吧。”

高俅又重金贿赂了蔡京、王黼、梁师成等人,让他们在皇上面前替自己美言。

赵佶本就有心赦免高俅,又听信了这些宠臣的劝说,便道:“蔡太师,高俅不谙兵事,恐当不得大任,不如另择他人带领禁军为好。”

同为执掌兵权的宠臣,高俅跟童贯素来不睦,而蔡京跟童贯也是向来面和心不合,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盟友,蔡京本着这个基本的判断,又收有心保举高俅继续执掌兵权,便道:“高俅其人素来忠于圣上,赤胆忠心人人钦敬,他的用兵才能虽不足以平定方腊,但在徐州讨伐十万山贼(他们将樊瑞部说成十万)时,势如破竹,将徐州山贼打得落花流水,斩首一万五千多具。如此看来,高俅还有些许用兵之法,臣以为如以高俅为帅,统领那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