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 >

第137部分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第137部分

小说: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以党办室主任名义把全所工作抓起来,谋划全所的工作。

白刚对这个消息既没有感到意外,也没有惊喜。因为他事先也听到了传闻。而且一次次的考察,他也相信那些传闻是有根据的。不过他心情很矛盾,总是舍不得丢下那个研究课题。而且所里原来没有这个机构,什么日常工作都是行政办公室去办,现在新添这样一个党委办公室,明显是因人设事,以党办名义把全所工作抓起来,也太困难了。

“等任命正式公布了再抓工作不好吗?”白刚说,“现在以党办室主任名义抓工作,也名不正言不顺啊!”书记说:“不能再等了,你不能再让我这七十多岁的老头子整天跑前跑后地处于第一线啊!你就大胆地干吧!班子里的人都信任你支持你,有什么名不正言不顺?大事咱俩商量你就打党委的旗号嘛!再说虽然没公布,谁不知道你是接班人?”

事情到这个份儿上,白刚也只好服从了。但是他知道,这样麻烦少不了。本来极力争夺这个职务没有到手的人,对你就不会服气,你没任命就要掌权他们不是更不服吗?果然不出所料,他还不敢有什么大动作,只是为老书记出了些主意,决定后老书记宣布实施。但有人还是不服气,首先“二所长”满云飞就根本不服气,除了当众对他嘲讽以外,还几次故意找茬儿和他吵闹。

老书记一看这样下去确实不是办法,便决定带着白刚去找省委组织部,要求省委很快下文。白刚说:“这样的事我去不好吧!哪有个人要求组织对自己的任命快批的?您自己去就行啦!”老书记说:“我已经跑了多少趟了,他们光应付,有你去和他们当面说清楚。哪有这样的道理,中科院批了半年了,省里也不说明原因,硬是拖着。”白刚十分为难地说:“这话我可不好说。一定让我去,我可不说话。”他看书记主意已定,觉得不去不好,去也不好,感到十分尴尬,便提出了这样的条件。

组织部长不在,常务副部长李部长立即接见了他们。他也已经七十多岁了,人很和气,也很坦率。老书记发了一通脾气以后,他不仅没生气,还和蔼地笑着说:“中科院批准了,省里决不会阻拦的。但是任命嘛!还得等一等。几个月都等了,不会再让你们等几个月,快了,再等一等。”

现在代表组织部和老书记对话的这位部长,已经不是两年前代表组织部与白刚对话的那位女同志了。那次对话不知是秉承了领导的一种什么意图,是那样的霸气和不讲理。这次对话的气氛却要好得多了。这种转变无疑也是来自领导的某种意图。事情就是这样,组织部是看领导眼色行事的。

………………………………………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荒村40(2)

………………………………………

“唉呀!我真不明白,中科院早批了,省里还有什么犹豫的?”书记生气地说,“有什么意见明说,没理由又拖着不办,省委办事还这么拖拖拉拉,我们有意见。”部长说:“老同志!你误会了,不是省委办事拖拉,近一个时期省级机构改革,实在太忙啊!”

“再忙也不差我们所这一个人嘛!”书记火了,“省级机构改革要紧,中科院机构改革就不要紧?而且省里各个摊子都在照常运转,我们那里可是火烧眉毛啊!现在连党组会也开不成。中科院那么重要一个所,一大摊子人都是从全国四面八方调来,新凑在一起,急需一个强有力的班子领导啊!现在整天只耍我一个老头子,我实在受不了啦!”

“没多长时间了,再坚持一下吧!咱俩年岁差不多,机构改革后我也就下了。”部长还是笑笑安慰说,“可是这些日子我也只能是黑天白日的跟着省委忙啊!老同志们都为革命辛苦了一辈子,就站好最后一班岗吧!”

“我和你可不一样,你们在省委直接领导下,组织部班子也是健全的。我们那里里里外外可只耍我一个人啊!白刚同志今天也来了,我向省委说明,白刚同志已经正式主持全所工作了,这可是名不正言不顺,对工作对他本人都是十分不利的。省委到底为什么长期不批?如果对白刚同志还有什么不清楚甚至有什么疑问,也希望说明。白刚同志虽然在场,可是他是经得住磕碰的,当面谈也没啥关系。”老书记简直是向组织部叫阵了。

“不,不,省委对白刚同志绝没有不信任或是怀疑的地方。”副部长连忙否认。书记说:“那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长期不批呢?忙绝不是理由,这期间省委任免了多少干部,难道就差这一个人吗?”书记每次来省里都没得到答复,这次他决心想弄个水落石出。

“老同志!你急切的心情我完全理解。”部长也有些无可奈何。神秘地笑了笑,显然他已被老书记逼到了墙角,再想含糊推脱不行了,只好透露点实情,可是仍然十分犹豫,吞吞吐吐地说,“是这样,省委对白刚同志的使用,有点想法……不过,这一切还在考虑中,没有定。”

省委有点想法,什么想法并没说清。白刚经过长期劳改和群众专政,受到的怀疑和不信任太多了,在这方面十分敏感。他觉得自己只是个副处,也没有在县、地、市党政领导机关当过领导,虽说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我们不能老守着台阶的旧观念。干部的提升,不能只限于现行党政干部中区、县、地、省一类台阶,要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的观念,这才能大胆破格提拔。可是白刚想到落实政策时中组部给省委组织部几次打招呼写信,下边竟连信也不接。改革、思想解放也总要有个过程啊!

多年的坎坷使白刚遇事经常不敢往好的方面想,觉得中央那么说了,可是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又往往重视一个资历,重视个台阶。省委有点想法,是不是觉得我从副处到正厅,跳得太快了?他觉得这也在情理之中,虽说中央让大胆破格提拔,但是他从副处越过正处、副厅一下到正厅,已经是大大破格了。起初自己听到这消息时,不是也觉得惊奇吗?所以他倒沉得住气。虽然沉得住气,心中也不免忐忑不安:还有什么想法呢?说是没怀疑,对我这样一个多年劳改的人,是不是也还是有什么不信任?”

倒是老书记当领导干部多年,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一听省委有点想法,便立刻意识到可能是调到省里哪个厅局,因为一提出领导干部“四化”,学历这一条就把人们限制住了,哪里选人都很难。而且中央要求很紧,要用两年时间完成这场革命。今年已经是完成任务的最后一年,所以省里各部门很着急,都在物色接班人。

很可能是省委觉得研究所大学生多,选人容易,要把白刚调走。所以老书记马上着急地说:“哎呀!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那里是火烧眉毛,不能再等了。好容易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要拿到别处去,我们可绝对不同意。”部长说:“好吧!我一定向省委反映你的意见。”他觉得这回对方可能没法追逼了,所以只是和蔼地笑笑。

省委的那点想法是什么?白刚和老书记都没猜对。

那天,白刚正在厨房喜滋滋地和面准备蒸馒头。以前这些家务事都是妻子的,自从去年妻子当上报社总编辑以后,百事缠身,下班总是回来很晚。白刚就在大院里上班,研究人员又不是严格地坐班,时间灵活,这做饭的家务事儿,便大部分落在他身上了。正巧这天吴玉萍下班早她提前回家了,进家一看白刚穿着一个大花围裙,两手是面便急了,风风火火地说:“哎呀!你怎么这个样儿啦!快洗手去。”白刚莫名其妙:“哎?这样儿怎么啦,有什么不好吗?”他想我不是经常这样吗?说完,还嘻嘻地对着妻子傻笑。

“哎呀!你还愣着干啥?省委徐书记找你,快!”妻子十分着急。

“徐书记?咱也不认识,他找我干啥?”白刚仍不理解。吴玉萍说:“我也是奇怪呢!他找你干啥呢!”说到这儿她也有点犯思索。但看到白刚还站着不动又急了:“你快洗洗手走人啊!”

“都快晌午了,去也得等下午啊!”白刚仍然不紧不慢傻乎乎地说。

“哎呀!”吴玉萍急得一跺脚,“车在下头等着你哪!”白刚这回也急了:“来车了?你是早说呀!”吴玉萍这才有些抱歉地说:“你看这一慌我倒忘了说了。”

………………………………………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荒村40(3)

………………………………………

吴玉萍说完赶紧替白刚解围裙,解完围裙又跟着白刚去洗手,一边走着一边说:“我一回来一个年轻人正在打听你住哪儿呢!我正好碰上了,一看咋不认识呢?问他是谁,他说是省委徐书记的秘书,徐书记请你马上去一趟。我一听就慌了,徐书记找你干啥呢?这不,就赶紧跑上楼来,也没说清楚。你看你这一身衣服脏的,赶紧换换衣服走吧!”

“换啥衣服,以前泥里水里地滚,现在也是整天在农村,谁不知道,脏点脏点吧!”白刚说啥也不换,仍然穿一身脏衣服走了。

坐到车里,白刚才问秘书:“您贵姓?”秘书客气地欠了欠身:“我姓杨。”白刚说:“啊!杨秘书。”秘书十分不自在地笑了笑,好像承受不起这秘书的称呼:“啊!以后您就叫我小杨好了。”

白刚觉得我也没叫错呀!现在不是都这么叫吗?况且省委书记们的秘书顶小也得是个处级,和自己一样,有的还是副厅,而且身处重位,自己怎么好不称官衔呢!自己虽然年龄大了几岁,可是没有地位的人,年龄大算个啥,只说明是老没出息,他向来也不敢倚老卖老。他想了想,这个小杨还是叫不出口,便说:“杨秘书……”

“不!不!”白刚一张口,杨秘书马上打断了他,连说了几个不字,然后十分爽快地说,“您就叫小杨,或者小杨子。”白刚一看对方那诚惶诚恐的样子,态度又十分真诚,绝不是一般的客气,虽不明个中情由,不过仍然叫不出小杨子来,只好免了这个开头语,试探地说:“知道徐书记找我有什么事吗?”杨秘书欠了欠身,从前座上扭过头来好像十分抱歉地说:“啊!不清楚。”

我和徐书记没见过面,更没私人交往,什么事呢?竟然连秘书也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不愿意告诉我?不管是真不知道还是保密,他都没法再问了。白刚又不善于交际,向来也不会那种自来熟,没话找话也可以说个热热闹闹,只好沉默了。

白刚的单位在市东边的郊区农村里,省委和省委领导的宿舍都在城市西头。这一趟要横穿市区,而且已接近中午下班的交通高峰,所以走了很长时间。车里虽然安安静静,白刚的心里却是七上八下地一个劲儿地翻腾,颇不平静。突然派车来接我,事先也不打个招呼,又搞得这么神秘,这是干什么呢?

终于到了,不是省委机关而是徐书记的家里。这里是挤挤喳喳的城市中一个十分宽敞空旷的大院,里面是一栋栋别墅式小楼。楼与楼离得很远,中间是绿地和农家式的小院。一栋小楼从中间分开住着两家。从那密密麻麻的窗户上可以看出一家竟有那么多房子,住得是那么宽敞,他简直不敢想象。这是70年代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时盖起来的,虽然那个时候国家很穷很落后,但这宿舍却盖得非常先进,一点也不落后。

白刚十分惊奇,哇!省级领导住这么好的房子啊!是啊!他一生哪见过这么好的房子。50年代进城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