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大帝国 >

第148部分

中华大帝国-第148部分

小说: 中华大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命运,罗斯福海军次长宣布辞职,而麦金利总统开始挥舞橄榄枝,声称美国是因为误会与西班牙开战,竭力想要抹清事实“美西之间是兄弟般的情谊。”同时美国人十分清楚中国人在这里面地作用。开始了暗地的操作。

美国特使罗斯福星夜赶到中国。向赵刚总统递交了总统地亲笔信:

“请看在同盟的份上拉美国一把!”

赵刚看完之后,用这句话概括。当然召刚也十分愉快地写了一封回信

“把囤积的银子交给我。”

在1898年全年,中国大陆的银子出+。=片也没有倾销,几十万吨白银流到了国外,虽然中国方面一再平息物价,但是物价还是一点点的上涨,到了年底。物价已经涨了四成。显然美国人准备对中国来一次彻底的清洗,将巨额地财富抢劫到美国去。

很快的,美国人就有了回信,三亿两白银交还中国,然后中国人退出西班牙的雇佣兵,不再参与到美洲大陆的战争中去,同时将美法被俘虏舰队交给美国。在东岸,西班牙舰队开始攻击美国,而美国人甚至无法凑出一支巡洋舰队来抗衡西班牙人。

而这边。英国人也来了兴致,准备为一百年前的失败找回场子。法国与俄国则互相靠近准备战争。俄国人则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黄祸“论,为美国人转移目标。

“黄祸”论起源于欧洲,其发端可以追溯到当地人对亚洲鞑靼人进攻欧洲的恐惧记忆。而从“启蒙时期”开始。厌恶东方(主要是中国)“专制”、“野蛮”、“封闭”的文明优越感,逐渐在西欧形成。

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自由贸易和保护关提出,客观上起到了为“黄祸”论火上加油地作用。19世纪初。英国驻马来西亚总督拉斐尔斯危言耸听地叫嚷东南亚的华人移民在“建立第二个中国”,则意味着西方在东南亚的排华实际是“黄祸”论的延伸。

19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排斥华工地舆论和》。主义者、主张“单一税”的亨利乔治亦从土地占有的问题出发,赞同赶走中国移民。70代,德国人拉采尔在谈到美国西海岸和澳大利亚的华人移民时,使用了“黄色恐怖”地说法。

而80年代之初。中国徒有其表的洋务运动居然引起了某些欧洲人的忧虑,德国人施迈茨纳提醒他的同类说:“中国正在异常热心地学会和开办欧洲人的工业、技术和交通事业。至于这个东亚大国的数不尽的人重又开始流动,使欧洲第二次为蒙古人所淹没这种危险,那就更用不着说了。”

甲午战争翌年,即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率先宣传称是这个名词地发明者。德国外交大臣比贝斯坦则对俄国外交官表示:“这种利益对全体黄种人来说都是共同的,而与欧洲列强的利益则背道而驰。”

俄国作为欧洲宪兵自然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在这个时机跳出来真可谓用心险恶。

作为外交部长,唐绍仪费尽心机,也不能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气的给赵刚递交辞职信,准备回家教书。

赵刚见了,也不着急,约了唐绍仪到家里吃饭

“绍仪,什么事情还能难道你?是不是外面有了情人,准备来个进屋藏娇啊!”

打赢了美国人,赵刚心里高兴,就和唐绍仪开了玩笑。

唐绍仪见他的样子也气不出来,就反口挖苦道:

“我有没有雨格格,晴格格的陪着,怎么会有情人呢?”

这一回轮到赵刚苦笑了,这个唐外交,嘴可真厉害。

“绍仪,我知道你怎么想的,西方国家有了舰船利炮,就马上漂洋过海打我们,等到我们强大了,他们就说‘你强大了,这个不行,按照我们的规矩,你应该把钱交出来,让我们决定你的死活。’”

“可是你怎么就没想到,我们为什么要克制自己的武力呢?“

唐绍仪沉吟了一会,回答道

“好战者必亡!”

赵刚站起身来,看着唐绍仪

“他后面的是什么,忘战者必危!!我们不要害怕展示力量,只有让他们意识到,我们是强大而有威胁的同类,他们才会给我们同伴的待遇。否则,我们永远都会得到他们的夸奖,让后在祭台上被他们任意宰割。”

“昨天,我已经命令梁兴华攻打西西伯利亚,俄国人不是叫嚣黄祸吗,我就拿他开刀,看看那个不开眼的敢拦我,我后面还有四个集团军六十万大军,谁拦我就灭了谁。”

唐绍仪看着赵刚,突然觉得,有时候强硬并不是错!!!

两个人抛掉了心事,开始喝起酒来,突然门口处传来脚步声,一个副官跑了进来:

“总统阁下,四川那边出事了,熊提督宣布四川独立,我们的联络员被囚禁起来了。”

赵刚听了,并不生气,反倒有些期待,举起酒杯对唐绍仪说道:

“唐兄,我本来想慢慢收复南方,可是这些白面戏子竟然难耐寂寞,主动跳出来了。也好”

赵刚抬头,酒杯中就一饮而尽

“看我提虎狼之兵,恢复我锦绣中华大好河山!!!!”

敬请观看下一卷

第七卷 一统江山卷

第一节 … 四川风云

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春秋国地。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唐属合南道。四路。四川行省。明清起为四川省。

四川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着富饶的四川盆地。下秀,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

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川中的盆地,因为汉时李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到了足够的灌溉,而这座无以伦比的水利工程,以奇妙的分水鱼嘴、内江与外江的水流速度差以及漫堤而过的“溢流”,数千年以来自动地调节着流经成都平原的水量,彻底地杜绝了洪水的困扰。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在于,这座水利工程几乎不需要人工维护和操作,完全依靠天然的地势进行自然调控。两千年以来,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的百姓享受着祖先缔造的万世绩业。

“风调雨顺”,这是所有的农民梦昧以求的事情。不用求雨,河水年复一年地流过,忠实地灌溉着每一寸土地。用不着担心洪水,每一条河都温顺地在自己的河床里流淌着。

如果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南北划江而治的时期,四川决定了中国是否统一。一旦占据四川,就可以避开长江天线。窥视江南。而南方就不得不分重兵,不出十年。则南方疲蔽,必然被人所破。

所以在四川的归属上,南北双方都在激烈地进行争夺,这无疑给了四川提督铁战标更大的活动空间,他一面接受南北双方提供地武器设备,一面暗地里扩充人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的手下已经由七千人扩充到了三万四千人,这些人马在四川,可谓无敌的存在。

当然铁战标心里明白,做墙头草是不行的,南方也许可以容忍四川的独立,但是北方,那个强悍无比的赵总统,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发动大军,扫平自己的。虽然四川据有天险,但是这也没办法阻拦赵刚的百万雄兵。

本来铁战标就准备看南北方的谈判结果,谁赢了就投奔谁,他心里也早就想好了。如果北方给他个几百万,也就马马虎虎把四川卖了,但是前几天,北中国的非官方代表给了他一个暗示:

北中国政府将会把一大笔款子用来和平赎买四川。但是这笔款项只能给四川的控制者,铁战标只能得到几万元,这点钱是不够养活铁战标十几个小老婆,几十个私生子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铁战标只能求教北中国的非官方代表。

可是,当铁战标上门的时候,看门人十分客气地拒绝了他

“小姐不在。请过几日再来。”

没了主心骨,铁战标记得团团乱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一个人在失去了主意的时候,就有可能铤而走险,也许这才是那位北中国的非官方代表的想法,不过,这个时候,北中国地非官方代表正在北京,与自己的情夫呆在一起。

此处风景绝佳,后面是一大湖,夜色中隐约看见一道长堤,自西北迤向南。长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月光下竟然出现九潭映月奇景。由于岛堤之间由桥相连,形成优美地“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与远处的山峰相对,当真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左侧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一派皇家的气派。

右侧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地自然环境,林木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

最后一个巨大的白塔耸立在湖心处,将左右两侧天衣无缝的结合起来,在塔下面,一位二十来岁,身着布衣的青年男子正在与四名年轻的壮汉空手搏斗。几个人呼来喝去的,倒也热闹。

不过青年人一见就知,这四个壮汉的动作缓慢,手脚僵硬,好事没有吃饱饭一样,也就没了兴致。

忽地,青年人凝神站住,做了一个收功的姿势。那四名壮汉也立即止住了围攻,走过去站成一排,各自整理好衣裳,双手垂直在侧,似乎在等候青年人的下文。尽管心中不喜,但是年轻人并没有露于形色,反而面带微笑:

“好啦,今天练得不错。你们也有些长进呐!”

“哪里,”为首的壮汉恭维道,“总统爷武功高强,我们可不是对手。”

那位被称为总统爷的,就是现今的北中国总统…赵

赵刚接过仆人献上的热毛巾擦了擦汗,看看面前安静的湖水,问道:“最近四川那里怎么样了!”

“回总统爷,”武士回答道,“四川最近有些不稳,我们几经努力,可是仍然无法让铁战标放心归降,他最近把三千人调到了剑门,看来是对我们有所防范,我看不如先下手!”

“嗯?!”

赵刚鼻子里哼了一下,这声音虽轻,可在那个武士听来如同炸雷一样,立刻双腿一软,也不敢说话,就那样跪在地上。

赵刚大怒,单手把武士提了起来,大骂道:

“混蛋,谁让你跪下的,记住了,军人是永远不会下跪的!”

“是!“

“就在这里站着吧!记住了,军人的职责是什么…保家卫国,而不是参与到浑浊的政治中去,我对你有期望,希望你变成百战百胜的将军,而不是一个有野心的将军。”

说完这些,赵刚举步回宫,前一段忙着黄河抢险的事情,把几位美娇娘冷落了,今天好好补偿补偿。

第七卷 一统江山卷

第二节 … 京城之夜

典著作,赵刚曾经劝说过她,房间之内不要放太多的书,否则书里面的墨气入肺,对身体十分不好,单士元兰执意不肯,最后还是忆梅作和事佬,加了一个屏风含糊过去了。

吃过晚饭,赵刚喜欢在靠近窗子的那张春秋椅上半躺着,听韵兰讲史,真是神仙的境地。

“恩,今天读什么?”

“今天继续读《旧唐书》,是太宗本纪的

第七节。”

赵刚点点头,眼睛复色迷迷地上下看着那韵兰。韵兰脸色微红端庄地打开书本,轻声诵读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