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86部分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86部分

小说: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187年6月。
    朝堂上,中官和士族大臣为兵事权一事再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士族大臣们认为,现在的大汉朝已经恢复稳定,为了加强朝廷的统治力,应该撤消征北将军府,重新任命冀州和幽州两州各郡县的官员。三公九卿和诸卿大臣们考虑到国家的稳定,以及大汉律的神圣地位和最高权威,纷纷上书和劝谏天子,希望天子遵依祖制,上体天意,下谅民情,尽快实施。
    中官们则认为,虽然河北的黄巾军叛乱已经平定,但是北方的鲜卑人仍对在对大汉虎视眈眈,大汉北疆的情况没有得到好转。此时撤消征北将军府并不合适。相反的,为了能尽快的消除北方鲜卑人的威胁,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征北将军府的权力,使征北将军府具备战胜鲜卑人的实力。
    但是士族大臣们的辛勤努力都在一夜之间化作了泡影。
    张举张纯造反了。
    本月中,前泰山太守张举,前常山国相张纯在幽州辽西郡肥如县纠集十几万人举兵造反。这次叛乱和前几次冀州的张角张牛角,西凉的边章不一样,这次叛逆们公然建立了朝廷,立了皇帝,还起了国号叫大燕。
    渔阳人张举被叛逆们立为天子,大燕国皇帝。渔阳人张纯被封为大燕国的丞相、弥天将军、安定王。
    张举和张纯还在幽州、冀州各郡县发布公文,通告州郡百姓,宣称大燕国将取代大汉国,张举才是真龙天子,要求当今天子退位,命令朝廷三公九卿奉迎张举到洛阳主掌国事。
    与此同时,活跃在太行山的黄巾纷纷响应,黑山黄巾首领黄龙率军出击并州上党,眭固率军出击并州太原,丈八、刘石率军出击河内,青牛角出击河东。一时间,黄巾之祸犹胜当年。
    天子勃然大怒,在朝堂之上咆哮如雷。
    “下旨,立即下旨,叫曾炩立即赶赴幽州,剿平叛逆。”
    众臣相顾失色,现在这种情况,让曾炩出击,可是危险得很啊。要是曾炩也起兵作乱,那可如何是好?
    尚书房内,烛火通明。~~~~
    天子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正在聆听卢植的解说。太尉崔烈、司徒许相、司空丁宫、大将军何进、宗正刘虞等大臣围在一边。
    “目前,中郎将赵云和涿郡太守吴懿的援军已经赶到广阳郡的蓟城,右北平郡太守刘政和渔阳郡太守董昭正率军在无终城和平谷城一带沿着鲍丘水阻击叛军。另外,辽东太守公孙瓒也率军在昌黎一线阻击叛军的进攻。只是公孙瓒担心东面的高句丽和北面的鲜卑人,不敢调动太多的军队。”卢植指着地图介绍道。
    刘虞问道:“辽东不是还可以征召当地的乌丸人,联合攻击辽西的叛军老巢吗?”
    皇甫嵩拿起一卷文书,苦笑道:“这是右北平太守刘正刘大人用八百里快骑刚刚送到的消息。右北平、辽西、辽东、辽东属国四郡乌丸人全部叛乱。”
    书房内哑雀无声。
    刘虞惊慌地问道:“那辽东怎么样?”
    “没有准确消息,但根据攻打狐奴的叛军俘虏说,辽东属国已经大部失陷。”皇甫嵩说道,“辽西太守刘始和辽东属国长史赵成都参加了叛乱。如果这几个消息完全属实,叛军加上乌丸人,至少有二十万左右的人马。”
    天子问皇甫嵩道:“爱卿,给征北将军的圣旨送出去了吗?”
    皇甫嵩摇摇头,躬身说道:“陛下,眭固占据晋阳,黄龙出击上党,并州形势远比幽州危急,征调征北将军北上幽州平叛,不合适。”
    天子一怔,随即瞪着小眼晴,生气地骂道:“皇甫嵩,你昏头了,幽州那边都有大燕国了,你还在这里对朕说什么不合适?蚁贼都要打到冀州了,你知道吗?”
    皇甫嵩奏道:“陛下,臣知道,但眭固和黄龙的叛军对我们的威胁更大。两人一旦联手南下,与河东和河内的叛军合力攻打河东和河内,威胁京畿,关东必将混乱。两相比较,平定并州叛军更为重要和迫切。”
    皇甫嵩说道,“陛下可以诏令征北将军尽快平叛,但并州的仗要打多长时间,谁都无法预料。只要并州战事结束,征北将军就可以率部北上幽州。幽州的事,目前急是没有用的。我们不仅仅兵力不够,还要考虑到鲜卑人想干什么。”
    “鲜卑人?”刘虞一愣,随即恍然,追问道,“皇甫大人是担心檀石槐会浑水摸鱼,趁机进攻幽州?”
    “没有这么简单。”皇甫嵩摇摇头。
    “叛逆终究是叛逆,他们既然可以和乌丸人结盟,为什么不可以向鲜卑人求助?”皇甫嵩担忧地说道,“张举和张纯是什么人,黄巾余孽而已,十几万叛军是什么人,流民而已。张角的百万之师,张牛角的十万之众,还不是灰飞烟灭。他们有前车之鉴,为什么还敢重蹈覆辙?还敢犹有过之地称皇帝树国号?”
    皇甫嵩看看屋内众人,语气沉重地说道:“叛逆一定有所倚仗,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倚仗,我们怀疑这个倚仗就是檀石槐。”
    天子和众大臣蓦然醒悟,频频点头。
    “张举不过只有十几万人,也敢称皇帝。”天子讥笑道,“朕还以为他是疯子呢?爱卿这么一说,倒是有几分道理。”
    大将军何进突然说道:“陛下,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可行的。”
    天子一愣,问道:“什么办法,你说?”
    何进道:“征北将军麾下兵多将广,完全可以同时在两个战场上开战。太行山黄巾军和幽州叛贼虽然声势大,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实在是不足道,这从前两年征北将军和他们交战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依照征北将军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同时啃下这两方。陛下只需对征北将军的权力稍稍放大一点就可以。”
    天子问道:“怎么放大?”
    何进说道:“以前的征北将军,一般都是管理河北的事物。陛下可以将征北将军府管辖的范围增加到管辖河北三州,这样,三州爆发的叛乱,都是征北将军份内的事情,他必定全力以赴的平定太行山黄巾军和幽州叛军。”
    天子点了点头,他的确忽略了征北军的战力完全凌驾于黄巾军叛贼了。何进一提起,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实,这样的计略,房间内的其他人都知道,但是处于钳制征北将军府影响出发,他们都下意识的不去想。他们很清楚,要是征北将军在两个战场同时取胜,那征北将军在大汉朝的影响力,必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这种情况下,要是征北将军心存叛意,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不过,现在何进提出来了,他们也不敢再下绊子反对,因为他们想不出另外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公元187年7月。
    初一,曾炩得到了大汉天子的圣旨,让征北将军府统管河北三州的军政,全力扑灭太行山黄巾军,避免其对京畿造成太大的压力而影响京畿的稳定。同时,严令征北将军尽快出兵北上,剿灭辽西郡和右北平郡的张纯和张举的叛乱。
    六月的时候,曾炩得到张举和张纯叛乱的消息,马上就回忆起了去年年底,在君再来酒楼听到的几个青年的那场没有说完的对话。不过,这个时候,什么都已经过去了,叛乱已经发生。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的北上平叛。
    但是,在之前,右北平太守刘正一直不让曾炩的征北军进驻右北平郡。曾炩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张举和张纯叛军攻占了右北平郡。
    对这样的事情,曾炩气的想骂娘。
    不过,刘正虽然比他官低了好两级,但是,人家是宗室人员,曾炩也只能在心里面将其臭骂一顿,并不能对他采取什么实际行动。
    不过,曾炩一直没有忘记做好出兵的准备。在六月下旬的时候,他已经在渔阳郡集结了四个军十二万人的庞大部队,随时准备出击。
    同时,对太行山的黄巾军余部,曾炩也做好了准备。曾炩将田丰排到了常山国,和吕布一起,准备出征太原郡;曾炩还让张飞带领本部赶到赵国,会合太史慈,准备出击上党郡。
    一时间,冀州和并州交界地带,汇集了近十万征北军士兵。
    而在和鲜卑交界的地方,曾炩放下了高顺和张郃的两个军六万步兵。
    这个时候,曾炩麾下的军队,基本上已经全部集中到了西边和北边。只留下了关羽的一个军驻守巨鹿郡、安平国、清河国和河间国的广大地域。曾炩还是很担心南面的袁绍出兵偷袭他的老家的,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曾炩不敢冒着把菊花卖给袁绍这样巨大的危险。
    七月初三,曾炩带着张辽和典韦以及一万无极卫,踏上了北上平叛的征途。他并没有将一万五千无极卫全部带走,而是留下了五千,驻守老巢无极城。无极城是他的老窝,防备是随时都不能放松的。
    
    

第二十四章 兵进太原(一)
    (推荐本人另一本新书《剑魔神曲》,玄幻的,书号1790089,网址http://。/Book/1790089。aspx请大家多多支持,雪恋拜谢。 )
    公元187年7月8日,常山国上艾。
    中军帐里,太史慈、吕布、张飞、田丰、曾泫、曾锋、曾尧几人正在商量出兵后该采取什么策略。
    在最终决定两路同时出兵的时候,曾炩还是决定将西面的两路部队和在一起。这一是因为赵国向西出兵很不合适,赵国和上党之间,是太行山最险要的一段。而要是从上艾出兵则好的多,这里向西就可以直接攻打太原。
    太史慈环视众人一跟,缓缓说道,“虽然我们还没到太原郡,但这仗怎么打,我还是想先对你们说说,希望你们都能理解我的意图,做起事来不至于茫然无措。”
    “无论是太原郡还是上党郡,地形复杂,大山众多,我们的骑兵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你们不要指望我会象鲜卑人一样,用骑兵攻城,这种事我是绝对不会干的。”
    “鲜卑人用骑兵攻城,纯属无奈之举,他们本来就是马背上长大的,对他们来说,没有骑兵步兵之分,无论是草原作战还是攻打城池,都是那帮人打仗。但对我来说,就不一样了,我大汉国国势日衰,边郡人口越来越少,擅长骑射的士兵很难招募,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基本上就是奢望。我现在手上这点骑兵差不多一半都是胡人,将来我还指望他们戍守边关,我可不愿意拿出来攻城。”
    “我们有三万步兵,如果辅以铁骑,在一段时间内击败眭固的黄巾军,的确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张角死了,出来了张牛角;张牛角死了,又出来个张燕;现在张燕降了我们征北将军府,又来了一个黄龙;假使这次我们将黄龙也打死了,或者是招降了,谁说不会出现另外一个黄巾首领?”
    “每一次平叛,都要让更多的人流离失所,都要让更多的人死于饥饿,都要让我大汉国伤痕累累,奄奄一息。难道我们非要打,非要杀,非要把大汉国连同黄巾军一起葬送吗?”
    “子义,你的意思我们能理解,但你不能不考虑陛下和朝廷的意思。…====…虽然主公一直赞成招抚,但是我担心这最终会成为朝里面大臣们攻击主公的借口。”田丰担心地说道。
    太史慈说道:“难度肯定大,但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应该能办到。现在的事情,就像主公说的那样,我们不能都听陛下和朝廷的,我们要为大汉国的将来考虑,要为跟随黄巾军的上百万流民考虑,更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