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46部分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46部分

小说: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想了想,说道:“我也觉得轰掉城墙的可能性大一些。下曲阳的城门是非常厚的铁门,很难在短时间内轰破它。而下曲阳的城墙在经过了上午的轰击后,已经开始松动了,应该能比较快的轰垮它。”
    曾炩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下午就改为轰击城墙被破坏的很厉害的地段,争取早一些攻进城内,消灭掉这一股黄巾军。我们还得尽快南下平叛呢!子义,你估计还要多久能轰掉城墙?”
    太史慈回答道:“我想,再有一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曾炩笑道:“那好,看来我们今天就有希望在下曲阳城里吃晚饭了!”
    曾炩下令,让其余将领做好攻城准备,等待太史慈指挥的巨型床弩一轰垮城墙,各军马上发起攻击,争取尽快解决掉下曲阳里面的黄巾军。
    得到军令,吕布等人欢欢喜喜的离开了中军帐,各自去做下午的攻城准备了,他们大家都还在盼望着能在下曲阳城里,吃今天的晚饭呢!
    
    

第二十章 攻破下曲阳
    下午未时中,下曲阳的城墙在不停息的轰击下,终于倒塌了。 。
    倒塌的位置非常靠近城门楼处,城墙的倒塌同样造成了城门楼的连锁倒塌。在那附近,一共裂开了大约二十步宽的缺口。
    曾炩的大军顿时欢呼起来。
    曾炩也笑了,看来,今天的晚饭真的能在下曲阳城里吃了。
    曾炩下令,高顺和张飞带领八千步卒,先行攻入城中。在稳住倒塌处周围的阵地后,清理出道路,方便骑兵部队冲入城内。
    高顺和张飞高兴的带领步兵部队,向下曲阳城发起了冲锋。
    下曲阳城里。
    张宝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到了。他从黄巾起义开始那天,就已经清楚了,他们兄弟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条路只能向前,没有回头的余地。要么起义成功,他成为开国功臣,被历史所记住;要么起义失败,他丢掉性命,还会被历史记录成十恶不赦的叛贼。除了这两种结果,不可能有第三种。
    在城墙倒塌的那一刻,张宝知道,他的生命将在今天结束。
    张宝将下曲阳城里的黄巾军的将领召集到一起,说道:“各位,现在,下曲阳的城墙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庇护。曾炩军已经将城墙轰垮,而曾炩军的步兵已经开始向城里进攻。很显然,他们的骑兵也会尾随步兵,向城内发起冲锋。而我们,自从参加起义那天开始,就已经没有了回头路。现在,是我们拼死奋斗的时候了。各位,马上去整顿自己的部曲,准备死战吧!”
    这十来人都是黄巾军的骨干,是跟随张家兄弟几十年的人。他们很清楚现在他们所处的状况,那是绝对没有侥幸的可能的。黄巾军的士兵还可以投降,但是作为黄巾军高级将领的他们不能。他们的理想不容许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朝廷出于立威的目的,也不可能接受他们的投降。他们唯一的生路,就是打败曾炩的军队,或者是冲破曾炩大军的包围,逃出下曲阳。
    但是,他们明白,他们基本上没有逃掉的可能。他们的两条腿,肯定跑不过人家铁骑的追击。如果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想跑,他们会输的更惨。~~~~所以,还不如死战,在自己这方的优势兵力下,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在张宝吩咐下来后,这些黄巾军的大将都匆匆忙忙的下去安排自己的不对参与抵抗去了。
    张宝亲自率领自己的三千亲卫,向城墙倒塌的地方支援而去,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精兵的强大战力,将敌人赶出城去。
    高顺和张飞很快就率领步卒攻入了下曲阳城中。
    进入城中后,张飞带领六千步卒抵挡黄巾军的反击,高顺则带领两千步卒,开始清理垮掉的城墙,腾出地方,准备让己方的骑兵冲锋。
    张飞的大军和数万黄巾军拼死战斗着。
    在黄巾军绝对优势的兵力的攻击下,张飞率领的六千步兵伤亡很大。不过,这些士兵却是毫无惧色,保持着阵线,毫不后退。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之时,两道骑兵洪流从张飞身后飞奔而出,领军将领分别是赵云和吕布,每队骑兵约两万人。大军径直朝黄巾军的杀去,从天上往下看,只见一对巨钳朝黄巾军狠狠夹去。
    原来在张飞率领步卒和黄巾军缠斗的时候,高顺已经率领士兵清理出了二十余步宽的豁口。看见张飞部情形不是太好,曾炩马上下令,让赵云和吕布各率两万骑兵,先行发动突袭,以求一举击溃面前的这支黄巾军大军。此刻,黄巾军已经投入到同张飞部的混战中,这正是侧翼突袭的时机,于是赵云和吕布便按照计划发动了攻击。
    数万铁蹄擂得天地晃动。处在黄巾军军阵后方的张宝面色惨白,口里喃喃地说着什么。他身边的一名部将指着侧翼惶急地道:“将……将军……汉……汉军又上来了!”张宝茫然地点了点头。
    四万铁骑呐喊着,猛地从侧翼杀入战场。措手不及的黄巾军登时被杀得人仰马翻,两支骑兵瞬间便楔入战场纵深。
    黄巾军顿时大乱起来,仓促间不知该如何应付,刚才那疯狂的神情早已消失不见,代之以仓皇之色。张宝举着长枪大喊着,但是此刻却没有几个人注意他。
    赵云将一名黄巾军将领一枪扎死,举起长枪大喝道:“全军突击!!”
    原本同黄巾军缠战在一起的张飞部步卒会合高顺的两千步卒后乘势发起反击,那景象就如同孙悟空震破五行山一样,厚重的黄巾军兵潮顷刻间便向后退去。
    三路曾炩军士兵一起发动强击,三员大将一马当先,勇不可挡,头顶着一轮明月,跃马冲阵的三将就如同战神一般。全军将士奋勇向前,杀声震天,刀光灿烂如雪。黄巾军的阵脚被打乱,退却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乱,张宝扯着破嗓子吼着,还不时地挥刀将从身边经过的溃兵斩翻,但是黄巾军退却的势头却越来越成气候了。
    终于,黄巾军的所有战斗意志在赵云三人连斩几员黄巾军骁将后荡然无存,所谓兵败如山倒,完全失去战斗意志的黄巾军丢盔弃甲仓惶后逃,想要阻止这一切的张宝被兵潮裹挟着。曾炩军士兵乘势掩杀,直杀得黄巾军尸横遍野。
    此战,前后历时不到一个时辰,张宝率领的十五万大军被完全击溃,伏尸一万五千余人,被俘十三万余人,不过曾炩军也付出了伤亡万余人的代价,其中的主要伤亡是张飞率领步兵阻击黄巾军反扑造成的。
    张宝在混战中正遇上迎面杀来的赵云,交战不过十数回合,张宝便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本开,黄巾军还是有力量抵挡的,但是张宝一死,黄巾军最后的抵挡的勇气都失去了,纷纷俯首就缚。
    酉时时分,曾炩就带领城外的三千无极卫进驻城中。
    此时,城内的战场已经打扫的差不多了,一队队的黄巾军降卒被押送到了城外的俘虏营中。
    下曲阳城内,原县衙内。
    曾炩进城后,把这里当成了临时的办公地点。
    一众谋臣武将分列左右。
    曾炩正在听战报:此役,我军共斩杀黄巾军约一万五千人,接受黄巾军降卒十三万余人人。在整个下曲阳战役中,我军共斩杀黄巾军两万人,俘虏十三万人。
    曾炩知道,这斩杀的两万人,有大约五千是那次张宝出城,想招降自己,结果被自己率军掩杀造成的。
    曾炩问道:“那我军的损失呢?”
    沮授回答道:“主公,我军共计阵亡士兵约三千人,伤五千余人,伤亡总计约八千人。这其中,张飞率领的步兵伤亡最大,总共阵亡士兵两千人,手上一千五百人。
    曾炩疑惑的问道:“为什么步兵的阵亡数比受伤的还多?”
    沮授道:“那时候,黄巾军自知无法突围,都是拼死搏杀,所以造成了我军步卒的大量阵亡。”
    沮授又道:“主公,此役能有如此辉煌的战绩,子龙将军当局首功。是他击杀了张宝,造成黄巾军士气大跌。这样,我军才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此役的完胜。”
    赵云连忙说道:“先生过奖了。末将觉得应该是翼德将军当居首功,是他带领步卒,挡住了黄巾军的拼杀反击,这为我们骑兵的冲锋创造了条件。要不然,我们是不能取得这样的战果的。”
    张飞说道:“大哥,我觉得应该是二哥当居首功。是他的炮兵和床弩兵打垮了城墙,我们才有机会杀进城中。”
    太史慈笑道:“大哥,我看还是要记大嫂的首功。要不是大嫂带来了水泥和大量的石头,我也不可能有机会打破下曲阳的城墙。”
    曾炩笑道:“好了,你们大家不要再在那里推来让去的了。再说下去,霜儿得说是制造投石车的工匠们当记首功了,而那些工匠则会说该给我记首功了。”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关羽笑着说:“是啊,你们再在那里让来让去,不是寒碜关某嘛。这一役,你们都有功劳,就关某一人的军队还没来得及开动,战役就结束了。”
    曾炩说道:“就这样吧,子义、翼德和子龙都记首功,其他诸位各有功劳。公与,你就把全军将士的功劳加以汇总,各自按规矩赏赐吧!另外,对受伤和阵亡的兄弟,一定要做好抚恤工作。”
    沮授躬身领命,退到了一边。
    曾炩笑道:“我们在这里打了一个大胜仗,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不过,军情紧急,而且我们也刚刚离开无极城,就不休整了。我打算明天就开始南下攻击其余的黄巾军,大家觉得怎么样?”
    大家纷纷点头赞同。虽然在下曲阳打了一个大胜仗,但是很多的将士都觉得不过瘾,感觉都还没热身,结果下曲阳就已经被攻破了,还获得了十三万的黄巾军俘虏,简直是难以想象。
    
    

第二十一章 分兵
    曾炩决定从下曲阳南下的前一夜,得到了一个不是太好的消息,那就是袁绍到了勃海郡,组织军队,准备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斗。
    曾炩连忙召集所有谋士和武将,开了一个会议。
    曾炩说道:“我刚刚收到一个消息,袁绍到勃海郡了。”
    谋士们的表现还算好,可是一干武将的表现,却是很茫然。
    张飞问道:“大哥,这个袁绍是什么人啊?他到勃海郡当太守有什么关系?”
    曾炩郁闷的想揍人。
    贾诩看见曾炩的样子,连忙给张飞以及一干武将进行扫盲工作:“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为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