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德意志的荣耀 >

第229部分

德意志的荣耀-第229部分

小说: 德意志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1928年3第二次在山东出兵。九一八事变后于1932年年末重编参加了热河作战?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第6团转战于永定河、保定以及石家庄。现在由于华中上海战事吃紧,这支部队被紧急调往上海。朝香宫鸠彦认为这支部队能够堪当重任,负责指挥这支部队的师团长谷寿夫则被日军内部称为最卓越的战术家,同时也是这支登陆部队的临时指挥。现在他的部队正的目标则是金山卫西面的全功亭-金丝娘桥之间登陆,登陆后则想金山县和嘉善前进。第二批部队以第15师团为首在金山卫登陆之后直插松江,将指挥是这支部队的预备队,准备在金山卫之后跟着第六师团往嘉兴、平湖方向攻击。

日军靠岸之前,负责掩护的海军重炮开始对中国守军的阵地进行压制性射击,接着登陆的日军按照平时严格训练的规范队形进行登陆——沿着水边滩头成不间断横队一线前进。在这个横队潜,每隔数百米约有一个中队等在最前面,只要炮兵轰击之后就开始以四路纵队的方式向中国军队的阵地猛攻,一旦突破守军的阵地,便招呼后续的部队进行第二轮攻击。

很快战斗的重点集中在金丝娘桥,这是一个海岸的小鱼村,地处浙江的平湖县,向东一箭之地便是上海奉贤县的金山卫。金丝娘桥的西面是全功亭,西北是虎啸桥,背面是新仓镇,相距都只有一二公里,属于浙江省地界。日军第六师团的一部在大炮的掩护下突破了全功亭独山以左的一端两公里宽的海塘,向金丝娘桥扑去。守卫金丝娘桥的63师373团8和9连在日军炮火的攻击下守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因为寡部阵亡。不过日军刚刚占领这个阵地没有多久,从浙江赶来的第62师第371团便发动了反击,371团与敌人近距离搏斗,双方用手榴弹互掷,冲锋和反冲锋持续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终于夺取了阵地,但是自己伤亡也十分的惨重,全团伤亡超过两千人,已经几乎失去了战斗力。不过,还是把敌人钉在海滩整整两天。

第一百零二章 奇怪的战术

日军进攻金山卫极大的震动了国民政府的高层。在他们看来,日军的这个举动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个德国顾问所摆出的阵势实在让他们所有的人都有点琢磨不透,于是以汪兆民为首的反对派开始在军委会议上大声的声讨,认为德国顾问这么做是在拿中国当自己的试验品,他们建议国民最高军事委员会立刻停止这个外国顾问的胡闹行为。

不过,对于这种不懂军事的跳梁小丑的话,除了他的死党陈公博和周佛海之外并没有多少人赞同。相反,包括白崇喜和何应钦在内的几个军方要员都没有做声,毕竟从目前来看战局的发展并没有超出他们的预料之外。唯一的问题是,日军这么一进攻,上海就会丢失,到时候就不知道一心想保住上海的蒋介石是怎么个看法。所有人立刻把自己的目光转向坐在正中间的那个光头。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那个蒋光头的表现让所有人都感到吃惊,日军在金山卫的登陆并没有把他给引爆了,相反他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仿佛在想什么事情。如果在以往,战报中中国军队丢失一块土地,他都要骂娘骂上半天。所以今天他显得这么平静实在是让人家难以琢磨。不过这个情况只持续了短短的几分钟,很快,蒋介石就恢复了正常。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然后说到:“日军在金山卫的登陆的事情。我早就有预感。当然我非常赞同威廉先生的做法,毕竟上海我们是守不住的。中国地方那么大,我们就需要以空间换时间!”

“可是,委员长,”坐在一旁的陈公博开口说到,“上海对于我们的地位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税收地30%来自这个城市,工业的70%是出自这个城市。此外,这座城市还是我们中国的象征。这场战斗的成败有无数外国人在看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守住!”陈公博说的是慷慨激昂,毕竟作为一个文学出众,嘴巴特别厉害的家伙,还是有点水平,比较能够煽动人地。所以他的话一出口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

听到风声有点部不对,原先坐在一旁的何应钦站了起来。然后开口说到:“我们不要只看上海的所谓的战略地位。中国的领土那么广阔,如果只是单单的把所有的精锐部队集中在一个点上,那简直是一种浪费。因为现在日军实力比我们强,他们的动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比我们高。但是由于他们地士兵比我们少,而我们则是一个领土相当广阔的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利用我们地优势去打击对方的弱势。也就是利用我们领土地宽广去拖死对方。敌人实力再强,他们攻取一个地方也是需要分兵的,也是需要补给的。所以对方会越打越少,而我们的机会就会越打越多。但是,如果我们采取死命防守的办法。就会让我们陷入被动。特别是在上海,敌人可以发挥他们舰队强大的火力优势。所以我的建议是以空间换时间。把上海让给敌人,这虽然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点想法。但是也代表了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地无数勇士!所以,请各位考虑!”说到这里他朝蒋介石微微的躬了躬身子。

坐在汪兆民旁边地周佛海在听完白崇喜的话之后立刻跳了出来。不过他还没有说话,坐在前面的蒋介石就立刻打断了对方的话:“各位,这个事情已经不需要争论了。因为无论现在我们说什么都不能改变日军已经登陆的事实,现在我们必须把这件事情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的限度,首先我们应该立刻给淞沪地区的威廉先生他们发一个命令,告诉他至少象征性的守卫上海几天,这样能够使我们在道义上和政治上不会遭到很多的责难。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服从战略大局。至少从目前来看,敌人的攻击意图十分的明显。同时他们的优势也十分的明显,所以我们必须扬长避短。所以我支持威廉先生和白建生的意见,放弃上海。”顿了顿他接着说到:“为了我们中国,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放弃呢?上海放弃了,南京也会放弃的……”说到这里他慢慢的站了起来,然后看了看窗外。

第二天,国民政府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大致内容包括:第一、号召全国人民立刻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来;第二、让沦陷区的人民坚持抗战;第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以坚持抗战,同时对华中地区的各个大城市的人进行紧急疏散,销毁或者带走多余的军事和战备物资。很快,一辆辆火车一艘艘轮船开始从繁华的华中地区开了出来,然后往内地转运。无数的平民则通过各种手段离开了他们居住了很久的家里,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季明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之后则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军虽然在金山卫地区是来势汹汹,但是并没有到完全不可逆转的境地,只要自己的主力部队一上,对方一定会遭到重大挫折,但是这样并不会给对方的实力以实质性的打击,所以要打痛对方,打的对方毫无还手之力才行,但是现在蒋介石的报告中告诉对方要至少撑十天,而且要给外国人看一看。“撑十天?光头,你以为这是体育比赛啊!这个怎么撑?”一边看着蒋介石的报告,季明一边开始的思索。十天时间说长不长,但是说短也不短。如果现在这么防守的话,由于空档实在太大,而且没有什么可以守卫的要点,而日军能够利用他们的特点进行穿插包围。所以放在上海外围并不合适。唉!那么还是再打一场阻击吧!季明微微的叹了一口气,然后在上海市内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圈。

很快他就发布了新的调动命令:第1军第一师第一个旅进入上海市。此外还有上海保安第三旅,他们重点防守闸北和苏州河一线。同时季明还和上海英国驻军总司令史摩莱少将通了简短的电话

对方如果有必要就开放租界地区,让中国守军进入这。摩莱听了对方的话感到有点难以接受,不过在听到季明说得,如果战斗真的扩大的话,那么他将不能保证租界的安全的话之后,史摩莱才勉强的同意了季明的条件,但是有一条就是进入租界的部队不能够携带武器。

双方达成初步的协议之后,季明立刻筹划下一步的行动方案。首先,他命令79军在守两天,如果实在不行就往嘉兴撤退,那工事,此外已经有了三个师在那里防守;其次,他命令原本在吴淞-杨行-月浦一线的中国军队执行二号方案,也就是交替撤往自己早就布置好的第二道防线:罗店-刘行-大场一线。抵抗四天之后,视情况再撤往昆山。炮兵部队则率先前往苏州地区布防。总之,部队撤退的时候尽量破坏不便携带的东西,轻装离开,并且由工兵布设地雷破坏桥梁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总之,季明说了一句话:“不要给对方任何的机会。”

很快,中国军队就开始按照德国顾问的想法做了一系列的战术调整。到了11月20日,大部分预定舍弃的阵地被放弃,另外几个独立重团和大部分的技术兵种也开始分批的撤离上海。随即,位于南翔的淞沪前敌司令部开始迁往苏州。同时大批的步兵撤出了他们原先坚守地阵地往第二道预设阵地撤退。不过这个时候季明并没有离开这里,他把撤退的具体工作交给了张治中负责,自己则带着一个警卫排来到了中国军队的第二道防线,进行现场指挥。因为他知道,现在的情况比较微妙。如果这个时候盲目的撤退,一个不好会造成非常大的恶果。所以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季明还是认为自己呆在这里亲自指挥比较好。很快他就来到了位于罗店的防线临时指挥部内。那里是孙立人的指挥所,也是目前防守在上海市区唯一地一支德械师部队。

看到那个年轻的德国顾问的到来。负责指挥的孙立人显然十分的吃惊。不过在他得知了季明的来意之后立刻显得十分地高兴,同时他还偷偷的把这个消息散发出去,毕竟德国顾问现在就在前沿阵地。没有比这个更加振奋人心的了。

而随着季明战术的调整,日军的进展也忽然变得快了起来。21日,登陆金山卫的第六师团终于攻克了金山卫的防线,并且还夺取了西部重镇横柳头。右翼的15团也攻下了阮港。距离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松江市只有短短的二十公里。此外,106师团在第六和第15团中间登陆。一上岸,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张堰。看到战局逐渐向有利于自己地一方面发展,谷寿夫显得异常的兴奋。他在给总部打地电报中得意洋洋的宣称,“支那军队地士气已经崩溃,只要自己再下一点力气,南京城就会唾手可得。”不过正当他准备挥师西进攻取嘉兴的时候,忽然接到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的急电。电报里面明确的命令谷寿夫,部队不能随便超出计划外调动,必须按预定计划完成目标。

实际上命令谷寿夫的部队紧急叫停并不是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朝香宫鸠彦的主意。那个糊涂亲王并没有看出其中有什么问题,真正感觉事情有点不太对劲的是他的副手。华中派遣军副司令柳川平助。

自从20日起,柳川平助就发现中国军队地部分防线开始+。但是这种松动并不是那种一般意义上对方溃退前的预兆。在柳川平助地眼里。这更像是有组织的撤退,同时他们撤退的路线和时机掌握的也十分的好。总之,柳川平助认为这是对方设下的一个圈套,于是他立刻让自己的部队放慢攻击速度,并且尽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