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神医 >

第259部分

大宋神医-第259部分

小说: 大宋神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夏辽之战的具体过程和清点战报之后。负责大宋军事的枢密使宋痒马上站了出来,朗声提议说道:“官家无须重视西夏。虽然元昊依靠诡计战胜辽国,然而辽国精锐骁骑并没有太大损失,损失的仅仅是各地聚集的地方兵马,辽国没有太大损失,又败给元昊的诡计,肯定不会甘心落得这等结果,所以辽国肯定会再次出兵西夏,而西夏元昊也明白这件事情,所以西夏决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出兵大宋。”

“宋大人说的不错,去年十月夏辽贺兰山之战。西夏三战三败,战死将士三万五千人,被辽国俘虏五万多人,而这些俘虏并没有被西夏救回来。而是被送到了辽国境内,拥有这批俘虏辽国已经有和西夏谈判的条件,元昊想依靠手中九万人的辽军战俘从辽国手中获得大批物资。已经是不可能地事情,所以就算西夏从辽国那里得到好处,恐怕也不能恢复西夏的实力,就目前来说,西夏已经日幕西山,恐怕没有实力来威胁我大宋了。”宰相杜衍这时也站出来支持宋痒地意见说道。

持有不同意见的枢密副使王德用这时站出来反驳说道:“难说!众所周知元昊就是一个疯子,总干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好比这次夏辽之战,发誓签订的和约都能置之不顾,西夏的国家信用荡然无存,这种人干出什么事情都不会让人惊讶,如果元昊能从辽国那里索要几万匹战马和一些军事物资,凭借党项人的游骑本领,再来一次南侵大宋也不会让人惊讶。”

“够了,朕不是让你们分析西夏会不会南下,而是希望你们能拿出计划,如果西夏大军南下我们怎么办?或者如何避免西夏大军的南下?”官家赵祯看着杜衍、宋痒和王德用毫无用处的分析,有些焦虑的大声说道。

“朝廷可以派援军驻扎延安府,表明大宋的态度,断绝元昊南下地心思。”反应很快的宋痒

一个提出他的建议说道。

“朝廷可以派人联系辽国使者,制止辽国赔偿战马兵器于西夏,没有这些东西,西夏就没有实力南下了。”尚书礼部侍郎庞籍也提出他的想法说道。

“宋大人和庞大人地计划不错,军事上威慑西夏,外交上孤立并削弱西夏,双管齐下,绝对可以制止西夏南侵。”杜衍又跳出来指手画脚的说道。

听到宋痒和庞籍的谋划,官家赵祯满意地点点头,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这个办法的确不错,确实可以阻止西夏南侵,刚刚想到这里赵祯,却看到百官队伍的最前面,含笑而立的赵磊,心说这个家伙过来,肯定有事,说不定就是对付西夏的事情。

“赵院正对此有何看法啊?”官家赵祯知道赵磊的主意不少,决定压榨赵磊的他对赵磊朗声问道。

“其实对付西夏没有诸位大人想的那么复杂,元昊在击败辽国的同时,损失了西夏整个国家的国家信用,一个没有信用的国家,你们觉得还有威胁吗!让汴京报大肆宣传西夏元昊无信无义的事情,朝廷以此为借口驱逐所有的西夏商人,并严禁大宋商人和西夏通商,严厉打击对西夏的走私者,同时在和西夏周边各国协商,同时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当一个国家没有任何国际交易,同时缺乏各种基础商品的时候,一个国家能支持多久呢!”赵磊一脸微笑的对大宋皇帝赵祯回答说道。

赵磊的提议绝对是绝户计,这招经济制裁是赵磊学自后世美国制裁伊拉克的事件,而西夏和伊拉克很相似,国土大部分都是沙漠,国内资源贫瘠,而国家的领袖都是强硬分子,不同的确实大宋没有跟没有比肩的实力,能不能联合西夏周边的各国制裁西夏,需要大宋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赵大人这个提议是不是有些损人不利己,我大宋丝绸、瓷器等商品,能够从西夏换回很多牛羊甚至战马,一旦关闭商道,恐怕会让百姓损失不少。”户部员外郎任中师负责和西夏的大部分交易事项,而赵磊的提议让任中师损失所有的权利,所以任中师第一个跳出来反驳说道。



“商道现在开着吗!朝廷不是已经下令关闭对西夏的所有帷场,难道任大人不知道这个消息。”赵磊故作惊讶的对任中师问道。

“关闭帷场只是暂时,朝廷不可能永远不和西夏交易,损失太大,一旦制裁西夏,大宋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很多百姓会因为失业而流离失所,造成新的动乱,恐怕赵大人也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吧!”任中师为保护手中的权利,不遗余力的反驳赵磊说道。

任中师知道现在大宋最需要的是和平,前年的几场动乱让朝廷上下恼怒不已,如今用动乱做借口,就是希望打消官家采用赵磊提议的念头。

“据本官所知,无论南方的丝绸,还是北方的瓷窑,日夜不停加班加点的生产,都不能供应南方海港的需要,据说南方很多海港有无数条远洋船只等待在海港,为的就是能够装载一些西方大受欢迎的瓷器和丝绸,光是海上市场我们已经不能满足,为什么任大人会说制裁西夏会造成动乱呢!任大人这么不愿意对西夏进行制裁,难道和西夏方面有什么联系!”任中师是王素派系的官员,本来赵磊不愿意得罪这个人,但眼见任中师灼灼逼人,赵磊终于忍不住冷笑质问说道。

“血口喷人,本官怎么会和西夏有联系!本官只不过是不想制裁西夏牵连太多大宋百姓。”任中师听到赵磊的话,气的脸色发红的苍白辩解说道。

看着依然在辩解的任中师,赵磊心中下了一个决定,让任中师一直负责西夏贸易,直到大宋不再制裁西夏为止。

“好了,朕决定了,一切如宋爱卿、庞爱卿和赵爱卿所言,派一卫军队驻扎延安府,同时和辽国谈判,尽量不要让辽国赔偿西夏战马兵器等军用物资,同时和西夏所有周边国家谈判,在经济方面制裁西夏,就这样吧!”官家赵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依然决定三个办法全部采纳的说道。

官家赵祯拍板之后,两位宰相杜衍和王素开始忙碌起来,军事威胁、外交削弱和经济制裁,三管齐下是好办法,但是想将这件事情做好却不那么简单,看来庆历三年的年初,朝廷百官有的忙了

第十三卷 十年改变 

第十五章 火炮

有飞机电话的北宋时代,想来一场联合外交制裁西夏容易的事情。

大宋准备联合的三个国家,距离汴京最近的辽国上京,也有八千公里的路程,上千的护卫加上崎岖的道路,大宋使者没有两个月的时间休想到达,再加上两个月扯皮谈判,两个月返回,当宋辽达成初步协议的时候,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庆历三年的七月和八月,随着宋辽达成协议制裁西夏,唃厮啰和回鹖也加入了制裁西夏的国家联盟之中,西夏元昊继位之后南征北战,先后和周边所有国家结仇而获得的苦果,这时终于开始发作了。

庆历三年九月,和西夏领土接壤的宋、辽、唃厮啰、回鹖,同时开始封闭通往西夏的官道,联合声明拒绝西夏商人进入四国领地,同时禁止本国商人入夏交易,再加上元昊和辽国之战破坏的国家信用,致使所有商人都对西夏信用产生质疑。

四国联盟制裁开始之后,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西夏为国家信用的破碎付出惨重的代价,没有商品流通的七年时间里,西夏众多部落竞相外逃,国内民不聊生,虽然有河套平原的肥沃土地,依然不能支撑西夏其他地方的百姓生存需要,短短七年,西夏人口减少三成,西夏国力也降到历史的最低点。

七年后的事情和赵磊关系不大,整个庆历三年,赵磊都在全身心的投入伟大的修路工程之中。

庆历三年三月,历经八个月的辛苦劳作,大宋第一道高速水泥公路终于竣工。这条从汴京到洛阳地高速水泥公路总长三百三十里,通车后的汴洛水泥官道,不但大大提高汴洛之间的运输能力,而且运输时间也缩短很多,这种便捷让汴京朝廷对西京的掌控力度增加不少,当汴洛水泥官道竣工不久,朝廷已经开始提议修建下一条水泥路了。

|Qī|大宋第二条水泥官道,是从西京洛阳开始,一路向西修,水泥官道的终点在京西南路的治所京兆府。

|…shū…|洛阳到京兆府的官道长约七百八十里。比汴洛水泥官道长了一倍还多,本来预计完工时间是十个月,但在朝廷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加上汴洛水泥官道培养了不少熟练修路工人,所以三月初开始的工程,到了九月末就完工了。

|ωǎng|庆历三年九月二十九日,汴京皇仪殿中,大宋皇帝赵祯一脸微笑的坐在龙椅之上,龙椅下面,大宋朝廷九大重臣。也面带笑容的站在下面。

这两年大宋地变化让大宋君臣有高兴的理由,首先是大宋周边的两个强大威胁西夏和辽国开战了。因为辽国公主和其子莫名其妙的病死西夏,辽国企图掌控西夏的野心破灭,使得辽国和西夏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战争的爆发加上西夏国王元昊用卑鄙手段击败辽国,更使得西夏和辽国仇深似海,相互敌视,让坐山观虎斗的辽国君臣大喜过望。

大宋对外没有了强大的威胁,这两年便将主要精力放在内部的调整,先是范仲淹地新政为大宋切除不少毒瘤,注入不少新鲜血液。而新政失败后,赵磊的水泥道路迅速转移了新政失败后地矛盾,让大宋朝廷将主要精力放在修建水泥道路之上,如今从汴京到京兆府上千里水泥道路的贯通。大大加强了汴京朝廷对京西路的掌控,同时也因为便捷快速的道路带动了当地繁华的经济,陆上交通的便捷。使得三司税收衙门收入大大增加,而道路修建带来的公私利润,也被朝廷大员们瓜分一空,一箭好几雕的事情,怎么不让大宋君臣们欣喜过望呢!

官家赵祯已经三十三岁了,十二岁继位的他已经当了二十一年的皇帝,掌控朝廷也已经超过十一年,在刘太后去世后地这十一年里,官家赵祯使用种种手段,终于将大宋朝廷的权利掌控在自己手里,已经感觉不到威胁的官家赵祯,已经失去了进取和拼搏之心,再比不上前几年那么勤勉,除了三天一次的大朝,百官已经很少见到官家赵祯出现在皇仪殿之中,而今天官家赵祯地出现,说来还是赵磊的面子够大。

“赵爱卿让朕诏来诸位臣工,不知有何要事呢?”官家赵祯有些疑惑的看着殿下地赵磊问道,他只知道有赵磊有大喜呈上,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但因为对赵磊的信任还是召集了朝中其他重臣同聚皇仪殿。

赵磊心中的喜悦不在殿中君臣之下,喜悦的原因却不是因为夏辽之战或是水泥道路的竣工,而是因为国资院辛苦研究数年之久的火炮,终于有威力欠缺的雏形出现了。

“官家!诸位大人,这是国资院历时数年研究出来的新式武器,是继火箭车、手雷和地雷之后出现的火药武器—火炮。”赵磊一边说一边将手头一套资料交给官家赵祯身边的内侍甘龄以及殿中其他八位重臣。

“刚刚试验成功的火炮重三百四十斤,最大射程九百米,精确射程七百五十米……”

赵磊的话音刚刚落地,以杜衍、王素为首的朝廷重臣已经惊呼起来,而熟知军事的枢密院副使王德用,眼睛都快瞪出来。

最大射程九百米,精确射程七百

!这个概念对于大宋君臣来说,绝对是震撼性的,要前射程最远的武器,就是国资院研究出来的火药推动的火箭,最大射程五百米,而且没有精确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