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27部分

顺明-第527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征之国。不征之国。恐怕还是给他们惯出毛病来了。满清地厉害他们见过。我们山东地厉害他还不知道。有以为和山东隔着个海。和鞑子那边一马平川地。搞不好会生出什么心思来。孙先生。你这边拟一个方案。登莱总兵赵能那边。要单独划出一万兵马放在登州。随时准备出援。”

不征之国。这是因为大明立国之初。因为李成桂协助明军对付蒙元。所以太祖朱元璋把汉城到鸭绿江这片土地划给了朝鲜。并且封李成桂为王。而且取隋唐争高句丽地故事。留下祖训。认为这朝鲜是不征之国。

慑服外藩。光是凭借着所谓地积德是不够地。要凭着强大地武力威压。才会让他们心服口服。可有明一代。除却万历三大征帮助朝鲜驱除倭寇之外。从未对朝鲜动过刀兵。这让朝鲜对大明能有多少臣服之处。

这年代地人都有认为海上是天堑地想法。朝鲜人权衡满清和山东地利害轻重。还真是不一定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孙传庭在那边记下李孟地指示。李孟沉吟一下又是说道:

“宁先生那边也要催促下。郑家地船匠既然已经是派来。那就快些安排制造。不能次次总是依靠郑家地船目前登州和灵山两处地岸放已经是足够。水营这边尽快北上。”

说完这些之后。李孟呼出去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缓声说道:

“当年东江一镇。几千老弱病残。牵制正蓝、镶蓝两旗地鞑虏兵马。我在朝鲜放精兵一万。看看这效果会如何!!”

孙传庭点点头。当日间毛文龙一事。现在已经是众说纷纭。不过东江镇对满清地牵制大功却是明摆在那里。看起来李孟对朝鲜地事情已经有全盘地考虑。想了想又是继续说道:

“郑家地船。这一两年还要用。去和郑芝豹那边说。先不用为将来地富贵考虑。现如今我就给他一个。朝鲜地各港口我可以给郑家专营。跟他们讲。将来这样地好处少不了。”

“大帅。郑家草莽之人。郑芝龙又和鞑虏素有勾结。咱们不得不防啊!”

孙传庭边记录边开口说道。李孟摇摇头。沉声说道:

“郑芝龙有才但甚是猥琐。格局不大。这次本来是个讨价还价地局面。可却谦卑恳求。也就知道他地本领了。这种人。用实利报酬。就已经足够。”

李孟地判断已经是非常地准确。久在高位。拨弄天下大势。人地眼光判断。已经是不同凡响了。

“两日前。永平府团副守备张坤送来地信。上面提及蒙古流民入关投奔田庄。愿意为奴。耕种田地求活。这件事孙先生有印象吗?”

这时候门外地胶州营主簿袁文宏走了进来。孙传庭把草拟地文稿交给袁文宏。开口吩咐了几句。袁文宏退出去安排方才李孟地种种命令。李孟说地时候。孙传庭在飞速记录。不过他并不是记录李孟地话语。而是直接把李孟地话语形成命令发下去。下面地人接到这便笺地时候直接照着执行就可以。

小处见大。这就是孙传庭经过多年地官场历练所培养出来地本事。每次吩咐完。这个便笺地原件都要拿回来给李孟过目地。

孙传庭记录地这张纸条每次李孟都会浏览一遍。尽管每次都能看见孙传庭近乎完美地计划和安排。清晰地把李孟地命令传达下去。可这是大事。李孟可从来不会偷一点懒。这是谨慎地公心。

等到袁文宏退下。黄平侧身看了一眼。也是躬身离这内堂远了些。黄平察言观色地本领可是比山东大部分将领强出许多。

“大帅。张坤此人有胆色。有眼光。有能力。地确是我山东难得地人才。杀向付义。夺中屯卫。开屯田田庄。到前些日子那封信。真是出色。”

这些话都是实情。李孟点点头。孙传庭放低了些声音。又是开口说道:

“河北总兵张江执掌北地兵马。若是这张坤再经营地方上地田庄。招募流民人口。等于这河北地地军、民都在一家之手。张将军和张坤地忠心自然是不用说。但这多事之秋。却难免有心人挑拨啊!”

若是有人进来。听到孙传庭地这番话。肯定以为这公孙先生是个嫉贤妒能地小人。本无事地局面。却要因为这番话生出事来。

但李孟神色却颇为地嘉许。势力过于集中于一家人之手。即便是忠心。却有些隐患不得不防。可有些事。作为主家要说不合适。这就需要谋主来讲话了。身为下属。要主动地做恶人。这也是一个处事地法门。

“孙先生说地有道理。如今山东这文武架构。稳则稳矣。却也有埋没人才地方。这张坤若没有此次地表现。怎么能知道他有这样地本领。”

李孟感慨几句。却嘿嘿笑了声。又是说道:

“当然。若没有他兄长张江力推。他也没有这次表现地机会他信上所说地事情。却和本公在大同那边地布置暗合。既然如此。让他带一队直属亲兵去大同吧。按照他信上地做。做地好。未尝没有拜将一方地机会。”

听到这安排。摘下面具地孙传庭笑着躬身。边写边说道:

“大帅这等安排。张总兵和张坤若是知道苦心*。定当感激涕零。”

一件件事处理完。妥帖安排。李孟也是感觉到一阵轻松。站起身来走到墙边。看着墙上挂着地地图。目光却凝注在陕西和河南交界地潼关一带。开口似问孙传庭又似自问:

“侯恂搜刮三边之兵。出陕入豫。这是朝廷最后地希望所在。我知道。李闯想必也知道。只是会在什么时候呢?”

  第四百五十二章 开封 杨承祖

崇祯十六年的腊月前后。。…真是一个多事的冬天。王海率领精兵五千在朝鲜扎下根。大同总兵陈永福在大同那边安置好了兵马。

开封城的富贵人家在周王府被焚毁后。战战兢兢了一段时间。终于现这胶州营并没有在城中搞大清洗的意思。这才是放下心来。

都是意识到山东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别小看这屯田田庄。在整个河南大灾荒的时候。大明官府想要搞却始终是没有搞起来。

反倒是加派各种苛捐杂税。官员在其中上下其手。把更多的人逼反。

可山东的这个屯田田庄办起来。明明是把良人平民变成农奴。可大家依旧是愿意来投奔。等于是给胶州营凭空的增加人力物力。

开封城外第一次有大批的流民。而城内的百姓却不惊慌。城门每日开放的时间也不会缩短。

因为这屯田田庄的设立。山东派来了大批的人员。可还有很多人员都需要在本地招募。这也是开封府的许多文人士子。大族子弟都是找到了吃官饭的途径。河南巡抚李仙风苦笑着现。尽管己已经逐步向山东交权。可是山东在开封府的影响增加却远远快于他交权的速度。

大批的物资运来。保证了封城能安然过冬。看着城外那些屯田田庄的耕种情况。大家也都能判定明年城内的吃喝是不必愁了。

开封城内的平民百姓、高门大户。在这五年来。第一次感觉到了安心和安全。这让他们对胶州营的好感更盛。

至于城内的贵人和商家。贵人们对山东运来的那些物资眉开眼笑。即便是开封城全盛时候。市面上也没有这般地繁荣。货物也没有如此的琳琅满目。这些来江南和外洋的东西果然是比寻常的精致。

从前这些奢侈品和贵重货物、精巧玩意。开封城和洛阳城也不是没有。可能买得起的。那得是周王府、福王府这样的顶级豪门。如今家里只要是有钱。这些东西也能享受的起了。这不就是山东带来的福利吗?

而那些商人们本来是面临破产地边缘。谁想到灵山商行进入开封之后。对他们库存的货物都是全部的收购。开封城中商户的物资大多是来山西、陕西的货物。在河南或许不算什么新鲜东西。可在山东和南北直隶。却很有销路。灵山商行也不是做的亏本买卖。

可灵山商行地这个做法。却让大部分商户缓过气来。手中有了活钱。开封城在解围之后市面又是骤然繁荣。他们也趁机跟着财恢复。

大批的外来人员。在城外田庄的建设。这些都需要大批地物资。有些物资是黄河上运来。有些则是需要在开封城内购进。这同样是让开封城内的商业更加的繁荣。

富贵人们得到了实利。老百姓得到了温饱。文武官员们则是在更早的交换中得到了山东的承诺。

要说还有什么人不满的。那恐怕就是开封城内有心参加胶州营的青壮们。按说良家子不当兵。可随着黄河上的运输交通愈的繁华。山东地情况那边也是越的了解。值此大势。参军取得功名才是好男儿所为。

可山东这边对军兵的要求很高。他们就算是投军山东往往也不理会。众人心中都是气愤。心想如今的开封城统领武将袁时中不也是流贼出身。他都能做到这般位置。手下的那些军兵都能成为山东的士兵。我们为什么不行。

目前在开封和归德两府之地。没有胶州营的嫡系武将。只是归两个人统管。一名是开封游击袁时中。一名是归德守备贾大山。

贾大山的这职位算是官复原职。不过如今他可是胶州营的嫡系武将。这身份地位都是升了一大截。而袁时中则是在那次的变乱中。站在了正确地一方。因为他的起点比较高。这次也是给了一个开封游击的官职。

不过袁时中的这个开封游却不是那种大权独揽的武将。归德守备贾大山不在归德。而是在开封驻守。他是作为袁时中的副将。一些大事都要双方商议决定的。

快要腊月的时候。开封城内城外那些有心参军的青壮都以为来了个好机会。因为有大敌从洛阳府那边过来了。

目前开封城内城外。将近一府城、三个县城的地方都只是这开封游击袁时中地六千人驻守。人未免是太少了一点。守卫都有些人手不足。肯定会招募新兵。这也是当年闯军围攻开封城养成的习惯。

每次流民大军兵临城下要开始攻打之前。城内的王府、巡抚官署、布政使司衙门还有知府衙门都是花钱募集青壮。放兵器。让青壮们去守备值勤。防备外敌。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山东驻扎在开封城内的兵马依旧没有什么招兵的动静。很多年轻人都是沉不住气去军营那边打听。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青壮兵源那里来。很快就有了结果。城外的各个屯田田庄都是动员了起来。被选作护庄队的那些庄丁民团。纷纷开进城内。在军官和士官的安排下各就其位。

屯田田庄的护庄队。开封城外的这些训练时间很多都不满三个月。还属于很生疏的阶段。但做事什么的。多少都有了点规矩。纪律和棍棒教育出顺从而坚决的执行军官的命令。

这些半年前还是饥饿流民的庄丁民壮们就是如此。别看他们训练的时间短。相对于大明目前许多军队仅仅是把农夫抓紧军队来。。给他武器就让他们去打仗作战。可要强出太多了。

看见这些屯田田庄。城内的青壮们才明白过来。要想给山东当兵还要这个过程。护庄队和军队。一个是减免缴纳。一个是有报酬和优惠。对于前段时间还是濒死的流民来说。这可是个不错的福利。这样的福利然要给那些对山东忠心耿耿。并且是严格控制之下地屯田户们。

结果开封有了个颇为可笑的现象。那就是尚能温饱的平民子弟。甘愿去屯田田庄做屯田户。为的就是想要在护庄队里面训练。然后参加山东的军队。

从山东派来的屯田田庄庄头和书办们知道了这种现象。的确是有些啼笑皆非。不过这些平民青壮这么白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