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2部分

顺明-第52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排你们领着几百人在外面驻守,不是去在外面享受的,要不是你们两个,我早把你们踢回去种地!”

“大哥啊,兄弟们在外面每天是围追堵截,累得要死,回去还要操练三四个时辰,看辛苦,都是自己兄弟……”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孟一把揪住衣服,李孟每天大运动量的训练,又是极为正确的锻炼方法,力量可比周围的人大不少。陈六子也算是同龄人里面少有的勇猛之辈,可在李孟面前,还是没有抵抗。

事实上,陈六子此刻完全的吓傻了,他不知道李孟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怒气,李孟双手几乎是把他提了起来,双眼通红的怒视着他,咆哮道:

“不练,上战场的时候等着被宰吗?你们要不是我的亲信,我就对你们行军法。早就砍了你们地脑袋!”

屋门还是半开。王海听着屋中大喊,小心翼翼的探头进来,却被李孟一眼看到,立刻是大喝道:

“刚才说的你也给我听着。如果不是自己兄弟,我就砍了你们的脑袋!”

王海和陈六子都被李孟的突然爆发吓住了,尽管心里还念叨着“咱们不是查缉私盐的盐丁队吗,为什么还说军法。

”自从两年前李孟从一个傻子变成所谓的“李二郎”之后,他凭着自己的表现,在这两个人心中不光是军事首领,盐政巡检,更像是一名长兄。

李孟有时候表现的很急躁,也有些奇怪的举动,可是这样地暴怒却极为少见。被李孟这么一喊,王海身体一抖,双腿发软。居然是跪在了地上,若是他下属地盐丁见到,应该觉得不可思议。

王海在整个盐丁队之中是公认的疯子,年纪小,作战的时候。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勇猛和疯狂。好像从来不着知道什么是恐惧一般,这也是王海年纪虽然小。却可以率领几百名比他年纪大地盐丁的原因。

但是在李孟面前,他们都完全慑服于李孟的威严之下,李孟的宅院外面自然不光是门外这两名护卫,特别是发生了从前的事情之后,不过听着里面盐政巡检,盐丁的大队长在那里愤怒的咆哮,他们自然知道里面几个人的关系可不单纯是上下级的统属,只能是装做看不见,耳鼻观心。

“我要是想过太平日子,我要这么多人做什么,我辛辛苦苦把大笔的银子花在两千多名盐丁身上做什么,我置办个大宅院,做个富家翁岂不是更加舒服!”

陈六子和王海都已经是跪在了地上,他们虽然是害怕,可还是有些糊涂,心想这盐丁队不就是用来守住各个关卡,保证莱州盐在山东各地没有竞争对手顺畅地销售,保证不受其他势力的骚扰和侵害,按照这样的要求,目前盐丁地武力已经是完全够用,甚至还远远超过。

突然爆发的怒火,来得快消失的也快,李孟长吐了口气,已经是平静不少,看着跪在地上,有些战战兢兢,但摸不到头脑的陈六子和王海,心里禁不住苦笑,也觉得自己这火气来的太没有道理。

事实上,不管是面前跪着地两个心腹,还是在铁匠作

试制火铳地郭栋,还有许多人觉得李孟确实是太怪了说法,应该是太操切。

“站起来吧!”

李孟抬抬手,转身做到了椅子上,平复下心情,沉声地说道,跪在那里的两个人如逢大赦,连忙站起来,李孟继续说道:

“咱们现在不是在灵山卫所推着小车送盐的时候了,我李孟从来没有亏待过兄弟们,让大家做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你们身为盐丁队长,训练不严,若是真正按照法度来论,掉脑袋都是轻的,这才过几天好日子啊,外面风大浪大,多少人眼红咱们兄弟这片基业,不把手里的刀磨快点,狼就上门了。”

声音显得有些疲惫,这话却比刚才训斥更加打动人,陈六和王海对视一眼,向前一步,跪在李孟的面前,激动的说道:

“大哥您话说到这个地步,兄弟要是再不把练好盐丁,这脑袋不用大哥来砍,兄弟自己割了去!!”

屋中的三人虽然都是二十出头或者不到二十岁,可这两年来,大家都是统领几百上千的武人的首领,这么贸然的表露真情,屋中暂时的安静了会,打破这安静的是李孟,他开口说道:

“让宁师爷去拟一份帖子,去请周举人过来,就是去年中举的周跃云,记得客气些。”

两个人连忙从地上站起来,虽说对李孟这个吩咐很是有些摸不清头脑,可还是连忙去做,听到李孟在身后自言自语说道:

“这算是胶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吧……”

李孟的身份在胶州城,莱州府,甚至是大半个山东,只要是对于绿林和江湖上有些了解的人,就都对莱州李二郎有种敬畏的心理,当然这些人不包括文人,官吏和士绅,也许在胶州本地,知州衙门的人对李孟很是畏惧,可这不如描写成一种保持距离的态度,知州衙门的官员知道李孟的手段,收着李孟的好处。所做的也就是客气而已。

毕竟是读书人,或者是科举,或者是监生,这些所谓正途出来的人,如何瞧得起一名盐政巡检,而且还是低贱军户出身的巡检。

“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句话放在李孟身上就是“往来皆白丁,谈笑有商贾”,要是按照现代的说法,那就素质不高,充其量是个背景不清楚的暴发户,很没有档次,大家都不屑和他来往,在这胶州城人人都知道李孟的场合是如此,何况别的不熟悉他的地方。

当然,李孟和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准备去打交道,有钱有人也有官家的身份,再去附庸风雅就没有意思了。

所以进入去请胶州城内算得上是官场之外地位最高的文人周举人,陈六子和王海心中惊讶不说,李孟也是心里有些忐忑。

胶州城不大,帖子要写完也是很简单的事情,那边宁乾贵把帖子写完,那边两个人拿着帖子就出去了,他们现在可是李孟身边的亲兵家丁,这等跑腿送信的工作自然是责无旁贷。倒是快去快回。

这两个人回来的时候,脸色颇为的难看,来到李孟的房门前报告说自己把信送到,表情也是很僵硬,李孟心中也是不快,心想莫非还记着中午的训斥和爆发,自己手下若是训不得,那还做什么手下。

谁想到不是这么一回事,原来陈六和王海去周举人府上送信,尽管表明了身份,但是周府的家人却没有什么好脸色给他们,陈六和王海这几年也算是统领,很久没有受到这样的气,那分明是对乞丐的态度——文人对武人倒是一贯如此。

听到这个原因,李孟一时间无言,只能是摇头笑笑,这个遭遇倒也是在预想之中,本来就是要碰碰运气,换个途径就是了。

之所以去找这位周举人,那是因为李孟在一年前的少海楼上所说的那些话,感觉周举人,那时候的周秀才说的话虽然有些奇怪,可不像是其他人那般有种骨子里的瞧不起和鄙视,在胶州城中李孟也有自己打听消息的渠道,说这个周举人中举前后,文采风流有多少没有什么人听到,反倒是有些豪侠的名声。

  第九十一章 脑热大言

明朝的读书人,一帮人是杭嘉湖和苏松常那些家中豪富,在朝中地方上呼风唤雨的东林和对立各个派阀,那是一帮豪门公子在玩政治和醉生梦死,再有一种是读书人最常见的形态,所谓耕读传家,本分种田,本分读书科举,希望在毫无希望的正途上取得功名,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里面他们永远是最多的那部分。

还有一种读书人,他们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他们家中一般有些家底,但是这些读书人观察形势甚至是直觉比其余两种人要强不少,这些人都是在做准备,或者是已经是开始了行动,唔,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投靠东虏女真的范文程……

这位周举人看起来也和其他人有些不同,最起码不是那种读死书,瞎清高的人。所以李孟觉得自己和对方有沟通的可能。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周扬周举人居然主动上门拜访李孟,虽说是应邀,可真是让太多人惊讶了,也包括李孟在内。

“大人,周扬周举人来拜访,让小的通报一声!”

进门说话的是管理宅院的罗西,他此时是满脸的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虽然是出身平民,可也见过有功名的文人对待军户子弟是什么态度,那都是对待奴隶和倡优一般,在这胶州城小地方,新进中举的周扬在众人的眼中就和那文曲星差不多,身份不知道要比这李孟高出多少去,可却主动来拜访李孟。

“快请进来!”

李孟对这文武的贵贱之别并没有同时代的人感受的那么深刻,所以表现的还算是从容,如果他看到院子里外值守的盐丁脸上都有兴奋之色,腰板挺得的比平常要直不少,甚至连王海和陈六都是如此。

堂堂地举人老爷。将来做知县知府的文曲星居然主动来拜访我家李大人了,这说明李二郎真是非凡。连这样一个人物都要来拜访他。

看着罗西等人诚惶诚恐地把周扬请进来,李孟心中也很高兴,看着大步走来的周扬,周扬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还留着几绺胡须,倒是没有常见读书人的那种文弱,显得颇为壮实,在李孟眼中,这应该是经过有目的锻炼。知道锻炼的书生,以李孟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还真是少见,这名周举人脸上带着笑容。四处打量着盐政巡检的宅院。

李孟作为主人,正堂的门口下了一级台阶,算是尊重,他有些郁闷地看到,满院子的盐丁看着这名举人的态度,貌似比看到自己都显得敬畏,这个年代的人对读书人特别是有功名地读书人有一种发自内心尊崇。

被领进院子的周举人看到李孟在台阶上,脸上带着笑容,快走几步上前,双手已经是抱拳拱起。给李孟见礼。

凡是见到周举人如此恭谨的对待李孟,凡是见到这一幕的盐丁心里的感觉又有些不同,李孟在他们心里的形象更加的高大。

周举人要是做官。最起码也是八品起步,和李孟这种军户出身的盐政九品巡检身份天差地别,如此主动和客气,倒是让李孟有些措手不及,双方在台阶上互相见礼。然后让进了屋中。

进屋之后。一名盐丁端着茶盘走进来,茶壶茶碗还有几样点心。放在茶几上自己走了出去。

李孟站起来拿起茶壶,给周举人倒了一杯茶,虽说身份差异,可毕竟是主客之别,这周扬开始以为,这么有钱有人的李二郎,总归是会有个丫鬟小厮的,谁想到进来地是穿着短襟打扮的盐丁。

在院子里面的观察,和进入这正堂所看到地,都是比较简单的装饰,周举人也是胶州城的大户人家,见过知州衙门里面的小吏家中也有的比这个要好些。李二郎地名声可是好大,传闻也是极为地多,比如说月入万金之类的。但是吃穿用度如此地简单,而且从每个人很自然的态度上能看出来不是矫揉做作,这就有些奇怪了。

相比于这些奇怪,李孟军户出身不知道礼节,自己给客人倒茶的怪异举动,周举人却早有耳闻了。

“周某早就料到和李兄会有这次相邀,只是这日子比周某想的晚了些。”

放下茶碗,先开口的却是这位周举人,听着对方从容淡定的说出这句话,李孟倒是愣住了,原本要说的话都是咽了回去,迟疑了下开口问道:

“不知道周兄怎么讲?”

“周某在胶州城中也是土著,在莱州府和山东也颇有些亲朋故旧,从天启年开始,也见过不少人物,像是李兄这般志向远大的却是仅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