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422部分

顺明-第422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想到他却在今晚的夜袭中丢掉了性命,这是和这支奇怪的明军遭遇之后,死掉的第一位高级将领,而且两黄旗的旗丁也是各旗中最精锐的一批,晚上也是折损了许多,每个人都有这样地结论。明天的战斗,恐怕是更加的难打。

已经是这种局面,再也没有什么出门劫营的念头了,而且还有人小心翼翼的和阿巴泰谈起来,是不是趁着天黑地时候。全军朝着北面逃跑的建议,如果不是第二天大战在即,阿巴泰真是有抽刀砍了他的念头。满蒙大军这么大的规模,如果在夜间北撤,先不说心里慌乱,夜间黑暗。稍有惊扰就是全军溃散的惨剧,在明国地方,溃散到四周的满蒙兵丁,落单之后怎么办,下场肯定是死路一条,这就不败而败了。

现如今地打算,就是尽可能的休息,等待第二天的决战,拼死一搏。没准还能有一线生机。

镶蓝旗的三十名骑兵带着一百多匹马朝着两个大营对峙的西面狂奔而去,直接朝北未免太过危险,不如是先横向的行动,然后折向北面,这样成功的可能也是稍微大一些,阿巴泰没有睡下,站在望楼上看着这报信的人远去,他也能听见觉察到明军的大营及时地做出了反应,有骑兵追击出来。

这样的希望也就是聊胜于无,希望能够回到关外报信。可报了信又能怎么样。盛京那边还能派援军来这边救援不成,怕是自己这支军队的覆灭。几个旗的旗主都是乐见其成,阿巴泰想到这里,禁不住自嘲的笑了笑。

这一晚没有睡好的,不光是鞑虏的军队,就连在鞑虏军队二十里之外的登州军也是很难睡着,不过这不是因为危险,而是因为兴奋,第二天就可以参加大战,同大帅所率领的本部兵马汇师的兴奋。

崇祯十五年腊月初二地早晨,铜号地呜呜吹响拉开了这一天的序幕,天光出现,满八旗和蒙八旗地军将头目们都开始各营汇集,偏偏还有人昨晚疲惫异常,到了这时候才沉沉睡去,可想要继续再睡也不可能了,鞑子的军官们现在哪还讲究什么情面和和气,手中的鞭子乱抽乱打,把人都给折腾起来。

按说这一军的主将在如此危急的时刻,总要给下面的士兵做下动员和鼓动,可阿巴泰、岳乐、图里琛等人都是心绪低沉,满心的凝重,谁还顾得这些。

满蒙军将的注意力都在对面的明军大营,铜号响起之后,接下来就是轰隆隆的鼓声,这时候,整个的明军大营才开始由静转向喧闹,直到整个大营的***。

用饭应该是在鼓声响起之前,在鼓声的节奏下,明军大营的营门敞开,士兵们鱼贯而出,在营前列阵。

东光县这边的地形比起昨日的战场,却不是那么一马平川,胶州营选择扎营的位置,却是个微微倾斜的坡地。

李孟所率领的军队,则都是在坡顶上列阵,而鞑子兵马昨日收拢兵马,疲惫异常,直接就是在兵站周围扎营,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地形的优势,这样的坡地,可能人从下向上走,也不过是感觉到些许的不习惯,甚至感觉不到疲惫。

但是对于大部队来讲,平地和坡地导致的这种细微的不习惯,可能导致整个军队阵型的散乱,士兵们疲惫的迅速到来,等种种的副作用,对于阿巴泰这样的老将,这种问题他当然不会忽视。

只是昨日间,仓皇退走。昏招迭出,已经是什么都顾不得了……

大旗招展,战鼓声声,胶州营的步兵队列缓缓地向外涌出,各个营都是到达了预定的位置上,整队待命,跟随着步卒一起出来的,则是胶州营的炮队,一门门大小不同的火炮都是被拖拽了出来,右翼和中军都是摆放了一部分。

看到这些火炮。鞑子的军将从上到下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明军的火炮居然如此多法,大大小小的居然差不多有六十多门炮,这仗怎么打?

最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骑兵队和李孟的亲兵本队,骑兵队地移动速度看起来也不快,不比方才的步卒运动迅速多少,但整个队伍的整齐也不比方才的步卒队伍乱多少,看到这里,凡是看到这一幕的鞑虏军将。心中的惊骇比起方才看见火炮还要厉害,因为马队做出这等的表现,这已经是一等一的精锐了。

而且看这个架势,分明是重骑兵的模样,那可是战场上地最强兵。

等到骑兵队站立完毕。浑身银甲,披着血红色大氅的李孟在亲兵队的簇拥上,从右至左,沿着阵线开始行进。他这一身打扮极为的显眼,当然他身上的全身甲只要是打磨地光亮就有银甲的效果,身后的血红大氅也是那种刺眼的眼色。行走在万军之前,他就是众人瞩目的忠心,他身后的亲兵队都是穿着环臂铁甲,腰板挺地笔直,手中的骑矛竖立,把前面的胶州营大帅李孟映衬的愈发威武无

一晚上充足的睡眠,把赶路的疲惫消去了不少,现在的李孟精神抖擞,出营前。还特意的收拾了须发,让人更显得神采奕奕,李孟缓缓的控马前进,挺着身后有节奏地马蹄声,看着自己的士兵,心中全是豪情。

至于在另一边也是鱼贯而出鞑虏兵马,他则是根本不放在心上,李孟此时已经是有极为充份的自信,有自己手中这样的兵马,天下间何处去不得。赵能那边的战况。已经是通过被截住的哨探骑兵做出了大概的描述,赵能的登州军应对错误。以少打多,尚且打出了这样的战例,自己的老营兵马那又如何。

当然是不在话下,李孟举起左臂,向着他身侧地士兵队列招手,李孟和身后亲兵队地威武雄壮,让胶州营老营的士气更上一层楼,人人心潮澎湃,热血***。

“大帅威武!大帅威武!!”

在李孟身后地王海,走到一半的时候高声的大喊道,站在那边的士兵们齐声的应答,李孟略微抖了一下缰绳,马匹的速度加快,他攥紧拳头,挥舞手臂,大喊道:

“我胶州营,万胜!!”

喊声如潮,万军应答,气势如虹,就连李孟身后的亲兵队也都是跟着喊道:

“万胜!万胜!!万胜!!!”

整个战场上都是充斥着他们的呼喊声,而对面的鞑子军队则是安静异常,没有人说话或者是出声,只有军将们偶尔的叫骂声才算是有些动静,很多满蒙的军官头目都是发现士兵们和手下和昨天不同,已经不能圆转如意的指挥,都是在那里消极的应对。

士兵们这模样,满蒙的军官头目也是垂头丧气的模样,白天的大战,晚上的惊扰,实在是让人疲惫异常,何况看对面这架势,比起昨日那奇怪的明军来,恐怕是只强不弱,最起码不会差的太多。

昨日的战斗以多打少,最后还是那样的局面,今日间以少打多,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遇见这样的结局,任谁也不会有什么高昂的士气。

“达鲁花、禄忽台,你们回营把留守的兵马全带出来吧!”

阿巴泰此时手上可没有握着马鞭,而是放在了刀把上,神色极为的慎重,若是第一次遇见这明军,没有昨日的精力,阿巴泰肯定要在军中大声的宣讲一番,比如说这些兵马都是些花花样子,咱们满蒙健儿骑马杀进去,肯定就会溃散了之类的。

经过昨天的苦战之后,今天如果再这么宣讲,那肯定会有十分不好的反效果,索性就不说了,不过各旗的参领、佐领以及贵人们都是聚集在身旁。事先把这些话交待明白,就是今天地战斗,冲开了罢了,冲不开,咱们大家就都死在这里了。

这倒是走的哀兵必胜,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路子,奉命大将军阿巴泰倒是感谢昨日的明军军将,如果他没有把那些朝鲜、蒙古、汉军的俘虏都给砍头杀掉,恐怕自己这边的军心士气早就是散掉了。

现在知道就算是投降也会被杀光,那也就剩下死战一条路了。要知道昨日那些朝鲜、蒙古、汉军的奴才,抡起关系来,和明军的关系,无论如何也会比满八旗、蒙八旗要亲近太多。

达鲁花和禄忽台都是率兵留守在营内的军将,还有些辎重粮草都是放在这大营之内,当时开考虑着如果战事不利,就回营据守。

可看见对方的那几十门大炮,一切地心思都是烟消云散了,你就算是回营据守又能如何。对方的大炮还能轰不开吗,索性是全军出营,拼吧。

眼下给鞑虏大军的选择,除了全力死拼之外,还是全力死拼。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奉命大将军阿巴泰摆头看着两军对峙的空隙,不管是左边还是右边,都留出了大股骑兵逃走的空间。

但看见对方的骑兵数量也是众多,如果自己贸然逃跑的话,疲惫之兵对上对方经过一晚上充分休息的马队。被人在身后掩杀追击,恐怕下场会极为地麻烦,他在心里叹了口气,也只有拼了一条路可以走。

在对方的阵线压迫下,奉命大将军阿巴泰甚至连从容的布阵都无法完成,而且他手下的部队,也只有满蒙的骑兵队了。

奉命大将军阿巴泰所排出地阵型是,满八旗和蒙八旗在右翼,而仅存的汉八旗和草原上跟过来的那些蒙古散兵则是在左翼。这般派兵布阵,除却是指挥明晰方便,强侧、弱侧之外,就算是万一到溃逃的时候,属于满清的部队和不属于满清的部队分地明白,到时候逃跑也不用互相的影响。

对面明军大阵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李孟骑着马在阵前兜了一圈,这才是回到了中军的位置,整个的士气都是被调动了起来,接下来就可以开打了。

李孟和身边的一名亲兵吩咐了几句。那名亲兵急匆匆的骑马赶往军队的右翼。右翼一阵骚动之后,千余名骑兵出列。先是从右向左横着奔驰,在马匹奔跑的过程中,开始调整队形和位置。等这千余骑到了正中地时候,已经变成了三百骑一队的三队,其余还有些零散的骑兵跟在后面。

这千余骑的带队军官把手中的骑矛举起放下,算是对主帅李孟的致意敬礼,然后高举骑矛,在半空中虚画了几个圈。

这些刚停下的骑兵就开始朝前运动,每队三百骑兵,这阵型拉的即开,每一列就是五十人,每队六列,而且这三队不是前后列队,而是并排而行,在同一排上足一百五十骑兵,这样的阵型,宽度很大。

被人看在眼中,等于是直接的压了过去,颇为地骇人,所有人地骑兵还是保持着竖立的模样,马匹是在小跑地状态,步幅很小,队列颇为的整齐。

一时间战场上颇为的安静,满清兵马都是目瞪口呆,心想明军一开始居然就是用这个架势来打,按说应该是用火炮来轰打或者是步兵阵线前压才对,第一步就是骑兵冲阵的架势,这自信未免太大了些。

如此自大,必然有自大的本钱,满蒙八旗的官兵都是把昨日的骄娇二气丢下,谨慎异常的来应对对方的攻击、

“禄忽台,带你的人,把这些汉狗打回去,先占个头彩!“

开战之时,第一次小规模的战斗接触,对接下来战斗的影响很大,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意思。鞑虏的大军至今也只是承认眼前这明军的火器和步卒的确是强悍,但要是论起骑兵来,这些从小在马背上的战士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禄忽台是两红旗的一名佐领,首战之时倒也不能用那些草原上跟过来的蒙古炮灰,还是要上精锐,正红旗和蒙八旗的几百骑兵组成了将近一千五百人左右地队伍。大呼小叫的出阵列队。

双方的距离比起昨日登州军和满蒙八旗的部队对峙时候的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差不多要一里多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