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238部分

顺明-第238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三德在孔家不过是个旁系善于赚钱地子弟,而土地的兼并则都是长房的人出手购买。他帮助袁文宏也仅仅是保全他家室平安,其他的事情也不好开口,孔三德索性是资助袁文宏些银子,让他离开山东远远的。

可怜平日里这袁文宏还经常说淡泊名利,谁想到这件事,他自己在孔府子弟眼中有若蝼蚁一般。生死荣辱都是被别人操纵在手。

这件事情对他的触动很大。想必对那功名富贵地心思,也不那么淡泊了,可这年头,如果你不是江南人士。和所谓地东林士人没有关系,一个山东的读书人,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那真是千难万难。

好在这袁文宏毕竟是个才子,脑子好用的很,看事情局势比起旁人来要明白很多,也不知道他下了什么决心,反正是携家带口。直接投奔到李孟的胶州营之中。

对于这样地文人愿意给自己效命,李孟自然是高兴。袁文宏本就是才学很高,做这些经济实用的政务也完全的不差,加上袁文宏投奔胶州营的时候,这个军事集团之中还没有多少文人,袁文宏倒也是物以稀为贵。

不过那时候,兖州甚至是山东地面上的文人士子,对袁文宏的决定怀疑、讽刺,嘲笑的人都是不少。就连那孔三德也是惋惜的提出。去一军将麾下,还不如在我这里做个清客文人。也是生活无忧。

那时候李孟还是分守莱州府地参将,看着确实不那么让人看好。

等李孟成为山东总兵的时候,才显出来袁文宏地眼光高明,身份也自然是跟着水涨船高,眼下也挂着六品的官员衔头,袁文宏不过是个举人的功名,要是正常的走仕途官道,哪有这个品级的官做。

胶州营的文武系统,尽管很多事情没有明言,不过上下还是有个共识,平日间不管是武人还是文人,都是朝着这个共识的方向努力。

比如说在周扬和宁乾贵手下的这些读书人,未必会去山东地所有地方担任地方官,但他们一定却要去过这些地方,对各处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灵山商行去往山东省内省外行商地商队,都有几名系统内的读书人以账房的名义跟随,观察各处的风土人情,在海州驻扎的淮北军,也有类似的人存在。

李孟在济宁州紧急召集兖州军,从水路救援开封的时候,袁文宏恰好和二十几人从兖州府城嵫阳那边回来,因为李孟走的急,军中也缺记事和文书的人随行,直接是把他们这些人带上,连同兖州军的文书一起行军。

船队走的不快,袁文宏这帮文人们一直是在仔细的观察沿途的各项情况,并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做出记录。

按说,这些济南府同知或者是盐政司驻胶州巡检衙门的幕僚、账房、师爷们,和这河南省的风土人情八竿子也打不到关系,不过做这些工作,或许将来某一天肯定能用到,只是那一天是何日就不清楚了。

虽然不开城门,不过开封城上还是朝着下面放了不少的酒水和猪羊,算作是犒劳,城上的开封知府和布政使司衙门的一干官员都是心惊胆战的在墙头等着,琢磨了不知道多少推脱的理由不让对方进城。

可城下的那些军兵扎营之后,除却看守俘虏,割去首级铸成京观之外,也不提什么进城的事情,这实在是奇怪。

留守开封城的那位把总一直是看着城下的兵马,越看越觉得糊涂,几次都想城下的兵马是不是贼兵假装,或者是外族的兵士在下面蒙混,当然这两个想法也太过匪夷所思,关键是这些山东兵马太不像是大明的官兵了。

李孟的胶州营活动范围一直是在山东,在大明的其他省份根本没有他们的见闻,这等整肃的兵马,突然出现在别人的面前,实在是震撼。

在宋大刚的首级被送上城头之后,开封城墙上守卫的民兵丁壮,数量反倒是增加了不少,对城下的山东兵马全神贯注的戒备。不过两天过后,开封城上的人们发现城下的山东兵马貌似根本没有进城的想法。

本就是大敌已去,看着这些山东兵马没有进城的意思,城上的人很快就放松了下来,民壮们只是被动员起来守城,还要在家中为生计奔忙,既然是无事,也就慢慢的散去。

上万名的俘虏在胶州营兖州军的放任下,开始一队队的散去,兖州军虽然不虐杀俘虏,但也不管饭,成为俘虏的这些流民和乱兵总不能呆在黄河边饿死,既然这些官兵没有看守他们的意思,俘虏们也就大着胆子自己去了。

这些流民和乱兵本就是没有去向,特别盲从和习惯被人引导的一批人,开封城上的人虽然看着俘虏们是逐渐的散去,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流民和乱兵已经是成为了一队队的,差不多是朝着一个方向而去。

流民和乱兵们在被俘虏的那天晚上,遇到了许多热心的“同乡”和“有决断的热心同伴”,在这些人的鼓动下,重新获得了自由的俘虏们,朝着某个方向而去,没错,这些流民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而去。

到了开封城解围之后的第四天,俘虏们差不多都散去了,开封城面对山东兵马驻地方向的城墙上面,也就是留守的官兵们在张望,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下面。中午时分,城墙上的人却突然多了起来,一名穿着黄色袍服的中年人在一帮官员的簇拥下,走到了垛口的前面。

穿着巡抚官服的一名官员,客气的对那名中年人说道:

“王爷,下官多说句话,藩王不得结交外臣武将,这是朝廷的铁律,不过是个山东的总兵,下官找个使者吊下去,犒劳安抚一下也就罢了,王爷何必亲来呢!”

言语虽然是客气,可里面夹枪带棒的颇为不善,被称为王爷的中年人眉头皱了皱,沉声说道:

“李巡抚,本王站在你身边,不过是看看城下解围的兵马,你担心个什么,莫非担心本王谋反!”

河南巡抚李仙风听到周王说这个话,皮笑肉不笑的躬躬身,笑着说道:

“不过是提醒下王爷,下官一时失言,还望王爷莫要见怪!”

地方上的督抚官员,除却治理民生之外,还要对所在地方上的亲藩勋贵加以监视,防止他们图谋不轨,虽说开封城守城募集民壮的金银还是周王掏出来的,可城池解围之后,巡抚李仙风立刻就是仔细起来。

周王阴着脸,冲身边的一名侍卫点点头,早就有王府的下人把城头箭楼里面的一些设备搬运出来,有粗大的绳索还有大竹筐,把两根粗木棍横在垛口之间,绳索和竹筐捆扎好,那名侍卫蹲在筐里城头上的人吆喝着发力,把那大竹筐缓缓的从城头放了下去。

河南巡抚李仙风也是要经常和军兵打交道,在城头上看着城下的山东兵马,营地行止,处处不凡,李仙风心思禁不住有些活动,心想:

“河南处处生乱,若是能借重山东兵马的力量平定,倒也是个办法!”

李孟本想着低调,不过看眼前这局面,可是有些失算了……

早晨六点起床,汽车,飞机,地铁,汽车,真是折腾,看到月票的增长,老白心中干劲十足,还希望您把手中的月票投给老白,您的订阅和月票就是老白前进的动力。

  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头观兵 京师弄险

城上吊人下来的时候,李孟正在军帐之中和一名亲兵议事,没错,眼下这军帐里面只有一名亲兵。

黄平身上穿着亲兵的服装,脸上还稍微沾了些胡须,不熟悉的人根本认不出他是谁,现在黄平和胶州营文武两套班子都有保持着距离,就是为了让这份陌生感保护自己,做好保密。

“一切都没有问题吗?”

李孟沉声问道,黄平拿着一个锡壶大口大口的喝水,显然是路上风尘仆仆,辛苦的很,把锡壶放下,抹了抹嘴,禀报说道:

“回大帅的话,咱们在山东的人手派了一百二十名来经营这件事,在归德府招募的也都用上了,差不多十几二十天,就会到地方。”

李孟点点头,军帐外面有卫兵大声的喊道“开封城排使者下来求见大帅”,黄平听这个,连忙站起来,却被李孟挥手制止,又是继续问道:

“去那边,路上应该有李振海这一伙人,你们过境,他们会在那里坐着看吗?”

黄平喝完了水,自觉得疲惫状态也是恢复了些,连忙站起来回话,开口说道:

“大帅,李振海那伙人兵器和给养都是拿抢掠来的财物交换,山东境内收购这些财物的,正是咱们灵山商行,用这个关系去打交道,不会出问题的。”

李孟笑了笑,这倒是没有想到,灵山商行的生意居然做到了这样的地步,对灵山商行来说,收购这李振海抢掠来的财物资产不过是个生意,可黄平的却把这生意关系利用了起来,脑筋可真是灵活。看这黄平也愈发的顺眼,压压手说道:

“坐下说话吧。你快马从归德那边赶过来,一定是辛苦的紧。”

黄平躬身温和的说道:“

“在大帅地面前,小人怎么敢做。这样禀报就是。”

他在李孟的面前的态度算是最恭谨地,礼数也是十足,和他比起来,王海、陈六这帮人都可以说得上是毫无礼数了,但黄平知道,自己是一个外人,借着老太监的关系,称为胶州营系统秘密组织的首领,这在其他的势力之中,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就他所知。张献忠手下负责这件事情的就是张献忠的妻弟,而自己和李孟的关系,从前还是监视和被监视的关系。

现下管理这么大一个摊子,在山东明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威名。可在山东以及周围各处的江湖绿林道上,他黄平可是一言九鼎地地位,这样的地位和势力,可全都是李孟给他的。

黄平家中是世代的锦衣卫出身,他家中长辈曾经告诫过这样地话:这等阴私机密的勾当,不是主家最信任亲近的人一般不会托付,但这等人也是主角最为提防的,生恐为害自己。要想长保平安富贵,那就要忠心、恭谨、低调。

目前黄平就一直按照这个宗旨在做人做事,李孟对他没什么怀疑。看起来也很是信任,不过黄平还是把自己的家眷和亲戚都搬到了济南来居住。这么做也算是向李孟表明自己的忠心。

“辛苦了,如果有事,就和附近的几支兵马联系,老营这边已经事先打过招呼,他们会全力协助。”

李孟开口说完,黄平恭谨的记住,看着无话,外面人还要拜见。就准备告辞离开。李孟手搓着下巴,突然开口叮嘱道:

“开封城这边派人盯着些。特别是周王府那里,开封城是黄河沿线的关键处,安排些人手,灵山商行那边也要开设分号!”

这命令让黄平有些糊涂,各种的行动和计划之中貌似都和开封城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主家发令,听着照办就是,当下点头答应了,转身出门离开,才转过身,却听李孟又是开口说道:

“黄平,咱们做这些事情可都不怎么和王法啊!”

听着这话,黄平地神色一紧,不过随即就开口说道:

“大人吩咐的事情,小人跟着去做就是,小地也是胶州营中的一员,自然知道忠心为大帅效命。”

看见李孟无话,黄平施礼告别,却在门边捧着个餐盘,转身离开了军帐,别人看了,还以为黄平是来送饭的伙夫。他离开没一会,王海掀开帘子走进来,抱拳禀报道:

“大帅,开封城拿着竹筐放下了一名使者,说是要求见大帅。”

这句话说完,王海看了军帐的门口一眼,回头又是说道:

“按照小的们的消息,四月份,黄统领手下的人在济宁州的谷亭镇和南直隶那边地江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