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97部分

顺明-第197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八喜被十几名武装盐丁盯上,一路西逃,到最后只得去投奔从前的旧识,南山贼张承业。

  第二百七十四章 矿监丁旭

“张承业,少他x的给我打官腔,你他x的以为自己是谁,真要是逼急了老子,那就是一拍两散谁也别想好。”

“你小子自己没有眼力,跟黄平放那狠话,还要作孽那么多,怪得了别人,你再骂一句,信不信本官叫人进来拿了你!”

两个人的话语听着无比的火爆,可要是有人偷听的话,就算是在窗外都未必能听清楚屋子里面的人在说什么,高唐州都司张承业的私宅之中,说是有老朋友来访,今晚饮酒深谈,早早的把下人遣散,可实际上却不是什么老友,两人一坐在酒席里面就开始争执吵闹。但两个人的声音都是压的很低很低,生怕惊扰到了别人。

“有本事你叫人进来,当日间老子没眼力,你小子怎么打算的,外人还以为你来东昌府城是守城,你是准备李二郎完蛋的时候把他丈人丈母娘一并劫了,去胶州勒索或者是给鞑子献功吧!”

听到对方说出这句话来,一向是板着脸的张承业终于是镇定不住了,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指着对方怒喝道:

“周八喜,不要血口喷人,有本事你把证据拿出来!”

坐在桌子对面的那个周八喜看见张承业惊慌,却是有几分得色,端起酒杯,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笑着说道:

“你小子给咱捎来的口信,咱没证据,不过咱去你们李总兵那边自首,把这话一说,你看他会不会跟咱要证据!”

张承业脸上的表情变幻,本来全是怒色的脸上居然挤出了几分笑意。开口温和的说道:

“你我相识多年,都是自家兄弟,何必闹得这么僵呢,先喝酒,先喝酒,有什么事情改日再议。”

周八喜眯着眼睛看了对面的张承业一会,冷笑着说道:

“我混天龙高攀不起你这都司大人,怎么能说什么交情,都司大人当年做贼兵军师的时候销赃捞钱。咱们才认识地。我也把话说明白。这几天我要是有个长短,自然有人去总兵衙门告状,说说你守城的功劳。”

话说到这般地步,南山贼张承业终于是明白自己确实是没啥办法了,当即把酒杯朝着桌面上一放,颓然的说道:

“你找我又有何用,我张南山在他李二郎的眼里连个芝麻都算不上。我这身边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安插的探子呢,不管是保你还是留你,都长久不了啊!”

混天龙周八喜也不再放狠话了,只是低着头一杯一杯的喝着酒,低声自言自语的咒骂道:

“混账的胶州营,自己在山东称王称霸,还不给其他人留一条活路……”

对面的张承业却好像是突然想起一件事。开口说道:

“我倒真是想起,在这山东地面上还有不怕李二郎地人,与其在我这里死等,还真不如去哪里碰碰运气。那边也在招募江湖人,又和李二郎不对付,老兄你不如去那边如何!”

周八喜地眼睛终于是亮起来,张承业继续说道:

“济南南边的莱芜冶铁所,那边的矿监丁旭,是皇帝支派的冶铁所头目,负责莱芜铁矿的出产。一贯是威风的紧。先下李二郎正和他商谈买铁的地事情,价钱高低根本根本谈不拢。丁旭也是内廷出来的宦官,从来不把这些地方官员看在眼里,何况是一个武夫,双方正在僵持……”

“好,咱也去做个阉党爪牙,借借这丁太监的力气!”

混天龙周八喜兴奋的拍了下桌子,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一早,张承业让管家准备了五百两银子,去州城的大户那边换成了金子,交给了周八喜,周八喜此时已经是化妆成行商的模样,很是不起眼,拿了金子之后,出城赶路去了。

张承业站在自家宅院的高处,看着周八喜逐渐远去,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等到跟着周八喜地下人回来禀报,说是那“亲友”已经是出城门了,这更是放松下来,直接坐在椅子上,整个身体都软了。

南山贼张承业瘫坐在椅子上,想来想去,想到胶州营的细密手段,也不知道是天热还是紧张,在阴凉的屋子里面很快就是大汗淋漓,并没有过太久,这张承业突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冲着外面大声的招呼:

“快去找个信使来,我这边有急信给总兵大人!!”

快马加急,在山东境内倒也不用太多地时间,驻扎在胶州的李孟很快得到了消息,高唐州都司张承业密报,江湖匪类混天龙周八喜已经投靠莱芜矿监丁旭。

矿监税监各种监,总归来说都是大明皇帝排出来监视各种行业,收取税金的钦差代表,这些代表呢,则都是内廷的宦官出身。

在万历和天启年间,派往各地的矿监税监在各处闹出了极大的风潮,民变不断,被认为是前朝的恶政,而且是最不得民心地恶政之一,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都希望地方能够安宁无事,可这派往各地地太监却成了霍乱之源。

所以在崇祯刚登基的时候,接受大臣们地建议,撤回各地的矿监税监,让地方官来管理这一

不过皇帝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没有这些太监在地方上收税监视,朝廷居然收不上一分钱来,地方上都是说自家有何等灾荒何等的困难,所以税收还有各种国有收入无法按照朝廷的要求完成。

无奈之下的皇帝只得重新朝着各地派出太监宦官,崇祯皇帝在没有登基之前,也曾听过传闻,看到文人的笔记,说是各地的矿监税监上缴朝廷金银是一年几百万两,可私下截留的却有十几倍之多,当日间尚是亲藩的崇祯就觉得大明要因为这个损失多少,可他当皇帝才明白过来,截留就截留吧,太监们总归是还要朝着朝廷上缴些金银,总比那些地方官吏一分钱都不交上来要强。

莱芜产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朝历代的都在此地设有官营的机构,用来管理铁政。

此时在莱芜主持铁政的矿监是丁旭,崇祯三年从京师派出来的太监,这丁旭颇有几分才干,来到莱芜铁矿之后,整顿愈发衰败的开采和冶炼各工坊,让开采量大增之后,开始四处寻觅买主,让此地愈发的兴旺起来。

矿监丁旭的确是多赚了不少的银子,这些银子分成十份,四份留下归自己,四份送往京师给各位头领太监,剩下的两份用来缴给国家吧和维持生产。

即便是这样做,丁旭也在朝野博得了忠谨勤勉的名声,而且收到他礼物的那些太监们对他也是一力的维护,毕竟这丁旭懂得礼数,送来的金银的确是丰厚。

快要十年的时间,这矿监丁旭已经是快要把莱芜经营成了一个独立王国,莱芜境内有歌谣说“只知丁太监,不知鲁巡抚!”说的就是丁太监在本地的独大局面,就连山东巡抚都是无可奈何。

盐铁国家专营,严格意义上说,铁器买卖也是受到控制的,不过矿监丁旭却不在乎这些,买农具给农夫那才能赚几个钱,莱芜冶铁所的大部分铁矿和打造出来的成品,都是被私商的铁匠商户买去,打造成利润高的兵器卖给了那些需要他们的人。

山西的高盛合就是重要的买家之一,另一个重要的买家就是胶州营的灵山商行。因为扩军,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对铁矿和铁器的需求量急剧的增大,灵山商行寻找就近的铁矿和铁器的供应商,这莱芜冶铁所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灵山商行去和那丁旭谈的时候,说是希望把莱芜铁矿的出产全部包下来,希望对方能给一个较为低廉的价格,不过矿监丁旭却要提价,理由很简单,说是原来卖给几家商户,一家有什么波动,其他家可以补上,如果只卖给灵山商行一家,风险就变大了,只能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来弥补。

这个要求倒也是在预计之中,这丁旭虽说是个矿监,做事却和商人一样的精明,不过却不知道丁旭如何得到了消息,知道这灵山商行是山东总兵李孟的产业,当下把价格涨到了一个胶州营不能接收的高度,关键这山东境内能买到铁矿的地方也只有这个莱芜一带,从前灵山商行也都是在这里购买,价格如果涨到不合理的情况,一时间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替代来源。

按照太监丁旭的说法是“这铁矿买去做什么咱家并不管,也不想知道,只是堂堂总兵有朝廷下拨的兵器,却要私下购买,这里面肯定是有些蹊跷,就为这个蹊跷,你们商行也应该多花些银子,买个心安。”

这莱芜冶铁所就好像是丁旭的私产,丁旭又是皇帝直属的太监,买他的铁矿石确实是见不得光,胶州营又是急需。

事情真的有些麻烦。

  第二百七十五章 乱又起 练饷 断煤

崇祯十二年六月。因为东虏女真地威胁越来越大。朝廷在这上面地军费预算也是越来越多。尽管天下大灾。可朝廷开始加征练饷,用作编练兵马。购置军械,

这练饷实际上效果如何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不过这练饷却把稍微平静下来地局面又是彻底的粉碎,加征练饷是小灾难。但下面的地方官吏借着征收练饷地机会,横征暴敛,为自己谋私利,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在大灾之年。本就是艰难无比的生活被加上了更沉重地负担,各地地纷乱渐起。又有大批地人投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地队伍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官逼民反。

崇祯十二年七月。张献忠和罗汝才设伏于罗喉山,将来攻击的总兵左良玉、罗岱地官军打地大败,罗岱当场被擒,左良玉的印鉴、旗鼓都是丢失在战场上,仓皇逃回了后方的营地。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天下震动,张献忠、罗汝才的部下中。除却一营外。其余被招安的各军全部再反。内阁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所谓和议招抚的政第。全告失败。

在山东这边,则是武装盐丁在各处府县进行清剿。那些所谓地江湖人士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地行走在荒野之间。他们也需要补充饮食和装备。销售赃物。而地方上能做这些事情,敢做这些事情的。也就是那些大族和豪门。

而这些人又和武装盐丁有千丝万缕地关系,所谓的江湖人士除非彻底收手不干。或者是逃出山东地界去,不然也只有被抓被杀一条出路。

本来在登州府城之中。还有山东总兵丘磊地一千多兵马,由一名副将带领。这些兵丁从前就不是山东总兵丘磊地嫡系部队,都是老弱病残,也不敢妄动,本来李孟不想碰他们。有意在山东境内保留几个非胶州营控制的地点。这样可以保留一两个窗口类的地方,情报和一些紧俏地商品都可以在这个窗口搞到。

但替鞑子打探消息的那件事情一查出来。加上这些所谓地江湖豪杰在鞑子入寇山东前后地所作所为,胶州营上下都是觉得。必须要来一次大的清查行动,山东所有要害的关口都必须要控制在胶州营的手中。

所以武装盐丁,正规军四处的捉拿捕杀,登州府城、以及山东和各个省份相通地关键道路关卡,都是设置了专人驻守盘查。

那日。李孟带着身边亲信人等去海边郊游,最后一个进来求见地人出乎意料,居然是李孟的夫人颜若然。所说地事情更是让人意外,居然是请求李孟纳木云瑶为妾地,天知道这些女人一起到底商量了什么出来。

对李孟来说。这个请求确实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心中却和从前不同。有些松动了,作为兄妹在一起。作为夫妻在一起。毕竟是完全不一样地概念。

七月初地时候,朝廷在山东加派练饷的行文和负责的官吏都已经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