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香港从1949开始 >

第61部分

香港从1949开始-第61部分

小说: 香港从1949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好乱的?我只不过想看看那家小报到底能弄出个什么样的结果,他们担心什么。”罗亮恒答道。一星期前,《香港人报》要免费发行一周《特刊》的事情便传了出来。此事经由《香港人报》本身,以及一些相关报纸、电台连续一周的报道,在整个香港传得沸沸扬扬。虽然《香港人报》虽然只是一家小报社,可免费发行这种事情毕竟还是头一次听说,所以感兴趣的人极多。

“你也知道那只是家小报,那还有什么好急的?”李达伦笑道,对罗亮恒招了招手:“过来坐下,一起喝一杯!这可是上好的巴西货,平时我都舍不得拿出来!”

“明和兄,你还能稳座钓鱼台?上回那个胡家义来找你,你可是把人家好一顿奚落。你忘了他们临走的时候说过的话了?如果不向他们赔礼道歉,他们就会把咱们那个什么‘盗版’的事情公布出来……”罗亮恒拍着手,有些急躁地说道。

“几则笑话而已。公布就公布。我们《港岛日报》每天的发行量超过八千,还会怕他们那几个小角色?他们可连咱们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李达伦笑了笑,看到罗亮恒依旧愁眉不展的不时望向窗外,又摇头笑了笑:“何况,转载他们那点儿东西的,又不只是咱们一家。像是《香港晚报》、《潮汕日报》……不都没有标明转载出处?你觉得,就凭他们那个连地址都不知道在哪儿的小报社。能招惹的动咱们这么多家大报?”

“可现在他们在搞免费发行啊!”罗亮恒说道。

“免费发行怎么样?不就是想着钻那些市民想占小便宜的空子吗?”李达伦不屑地摆了摆手:“这正说明他们的底气不足,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跳出来了!可你想想,等这免费发行的风头过去了,谁还愿意花钱再去买他们这份儿小报?同样的价格,谁不想买个大报看看?”

“我就怕他们过了这几天,就不再是小报了!到时候万一闹起来,咱们的名声可就要受损了。”罗亮恒叹气道:“报纸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口碑,如果让那些读者知道这件事,对咱们的声望肯定是一个很重地打击。”

“没那么严重……”罗亮恒的话似乎触动了李达伦,不过他却只是微微笑了一下,然后把杯里剩下的咖啡一口喝了个干净:“你刚刚也说了。报纸需要口碑!咱们从《大公报》那边辞职,创办《港岛日报》,到如今这样的规模,用了多长时间?”李达伦又摊开了手掌在罗亮恒面前亮了亮:“……五年!从日本人投降那年算起,差不多五年的时间,才做到如今一天八千份的销量。容易吗?中间多少艰辛?想想刚开始创刊的时候,咱们两个人喝一杯咖啡……报纸这东西,没点儿积淀怎么可能站得稳脚跟?他们搞什么免费发行,就算能哗众取宠一时,那又如何?根基不稳,就算能风行一时,最后还是要‘雨打风吹去’。”

“那可难说!”罗亮恒摇了摇头:“那份报纸你也不是没看过,人家也是言之有物的。尤其是关于大陆方面的。很有深度。现在香港人不就关心这个?”

“那又怎么样?他们的深度能比咱们当初创刊的时候深?”李达伦不屑地笑了一声:“你我刚刚开创这《港岛日报》的时候,因为日本人刚走没多久的关系,香港还没几家大报。可就是这样,咱们也才坚持了数年才能有今天的成果。而如今呢?《成报》、《华侨日报》、《南华早报》、《文汇报》、《大公报》,哪一个不是底蕴深厚?有他们在,区区一个《香港人报》又算老几?……说到底,小报就是小报,没那么容易起来的!”

“可万一他们在免费发行的报纸上透露‘盗版’事件呢?”罗亮恒问道。

“那就说他们造谣!”李达伦冷哼了一声:“看看香港人到底是信咱们这有几年历史的大报,还是信他们一个连名头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小报!”

“这样过份了吧?”罗亮恒有些皱眉。

“为几个小笑话就找上门来,他们岂不是更过份?”李达伦笑嘻嘻地反问道。

“他们虽然小气,可咱们这样岂不是也有点儿仗势欺人?让业界同仁知道了怎么办?”罗亮恒问道。

“知道就知道。他们以前少欺负咱们了?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而已!他们要是敢说什么。我就敢揭发。跟那些大报打打嘴仗,说不定还能让咱们的名头再涨一张,销量多翻上几番呢!”李达伦冷笑道。

“笃笃笃!”

“进来!”

罗亮恒还是有些不放心。李达伦既然可以无视那些大报,人家《香港人报》难道就不会借题发挥,借他们的名头赚点儿便宜?可是,就在他想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却响了。他也只好暂时把这个想法放下,打算待会儿跟李达伦再谈。两人同创了这份报纸,但李达伦在应付各种具体事务方面的能力确实要超过他很多。相比之下,他还是书生气浓了一些。

“主编!”进来的是一名记者。大概二三十岁的模样,穿着西装,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一份儿报纸,胸前还挂着一架相机,另外,就是满头大汗。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看到来人,李达伦正了正身子,又看了一眼办公室墙上的挂钟,“才一个半小时。难道……有什么新闻?”

“没什么事。那边的报纸已经发完了,所以我就回来了!”记者答道。

“发完了?”李达伦猛得站了起来,“你说他们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把那些免费的报纸发完了?”

“嗯!”记者认真的点了点头,把手里的报纸递给了走过来的罗亮恒:“根据《香港人报》那边发报的负责人说,铜锣湾一共是免费发行了六千多份,可真没想到,居然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发光了!”

“六千……”李达伦皱了一下眉头,他听着这个数字有些刺耳,心里也突然有些酸溜溜的:“还不是那些报社乱凑热闹?简直就是变相地替他们宣传。要不然,他们哪可能一次送出去那么多?”

“主编, 我听说,《香港人报》不光是在铜锣湾,他们还在湾仔、中环、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黄大仙这些地方一齐送报。这一个地方就差不多是六千,那一天下来,岂不是得有四五万份?”那名记者擦了擦汗,又开口问道。

“哪有那么容易?”李达伦冷哼了一声,又警告的看了这名记者一眼:“把这事儿给我烂在心里,待会儿出去不许乱说,明白吗?”

“是!”记者点了点头。

“明和。咱们恐怕真的要有麻烦了!”罗亮恒突然在一边插嘴说道。

“怎么了?听到他们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出去六千份报纸的事迹,害怕了?”李达伦有些不悦地反问道。身为亲密战友,他对罗亮恒在手下人面前露怯的行为是很不满意的。wωw奇Qìsuu書còm网

“我不是怕这个!”罗亮恒叹了口气,把手里的报纸递到了李达伦手里,又指了指最醒目的那个标题:“你看看他们这篇报道!”

“《新中国人口危机》?”李达伦咂了咂嘴,又摇头笑了笑:“我还以为他们这回有多了不起的新闻。这个命题倒是挺会危言耸听的,可惜,依然脱不了哗众取宠的表皮!”

“再往下,最后一段,你仔细看看!”罗亮恒又伸手指了指,一脸郑重。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政策对其进行规划,必然会在将来引起巨大的社会问题。北京政府是否已经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如果想到了,他们又打算如何解决?……本报已派遣相关记者前往罗湖投递本期报纸,希望能够获得中共方面的评论或者答案!……那北京政府到底会否回答我们呢?如果回答,答案又会是什么?本报将会在近期定时派人前往罗湖等候消息,如有答案,将在日后的《香港人报》上为大家做全面的报道!”

“砰!”

李达伦的拳头狠狠地砸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

“卑鄙!”

第七十六章 任务

不管是什么时候的香港。都永远不能轻忽一个词:大陆!

因为,香港跟大陆的联系实在是过于紧密。这个小地方几乎无时无刻的都在承受着大陆的影响。尤其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北京政府一直都没有拿出一条有关香港的政策。而考虑到中国共产党跟苏联方面的联系,以及他们对英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反感,香港的居民一直都非常担心大陆方面会采取强硬政策。除了野心家,没有人愿意过动乱的日子。香港的居民,除了那些多年前就定居于此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为了躲避战乱而南下至此。这些人中,不乏一些支持共产党的左派人士,但是同样也不缺少国民党的支持者。而因为对新中国政策的不了解,以及港英政府倾向性的宣传,占最大部分的中间派们也对北京方面有不少的忌惮。他们只希望能够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而不要再被迫四处逃避。

可是,面对庞然大物一样的北京政府,区区一个香港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余地。在绝大多数香港人的眼里,他们除非下决心离开这里,否则就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大陆的一切!就像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北京政府一直不对香港方面的事务进行表态,香港的局势就一直难以稳定,哪怕解放军推进到深圳之后一直没有动静。也依旧人心惶惶。

所以,基于这种想法,有关大陆方面的新闻在香港一直非常有市场。因为人们都希望从大陆的政策变动中发现一些端倪。但可惜的是,身为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势力笼罩下的香港与之有先天的绝缘性。明明是近在咫尺,却又尤如远在天涯。

而现在,却突然有一份报纸告诉大家:我们要采访大陆政府!

虽然这种采访的方式只是通过罗湖的口岸向对面投递报纸,提问的也只是人口问题,而并非大家最关心的解放军会否进攻香港之类,但是, 这种行动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创举。何况,这份报纸还做出了承诺:如果大陆方面会有所反映,他们会在近期的报纸上进行报道!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对大陆对香港态度的试探!

虽然这种试探的结果可有可无,不管大陆会否作答,《香港人报》都可以自圆其说,甚至还因为这种圆滑的举动而让包括《港岛日报》的主编李达伦在内的一些心胸不怎么宽广的业内人士感到极为愤怒,引起了香港许多报社,甚至还有诸多电台对《香港人报》的围攻。可话说回来,如果大陆方面回答了这份报纸的提问呢?那么,大家接下来是否可以继续交流?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深入,大家最关心的东西是不是也可以提出来……反正,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能挣个心里有底不是?

于是,《香港人报》出名了,而且还是出了大名!

*****************************************************************

按照先前打出的广告。《香港人报特别周刊》总共要免费发行七天!身为报社副主编,胡家义这一段时间内每天都忙得要死。不过,他并不是为了报纸的编辑排版而忙碌,因为早在创刊后不久,张力就已经在谋划今天的事情了,只是一直瞒着,没有告诉大家而已……这一点最让胡家义感到难以接受,为了这个,他堵着张力足足“教育”了两个小时,可惜没什么效果。而顾名思义,所谓《特别周刊》,自然不会太过在意新闻的时效性。要是那样的话,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