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圣魔李斯 >

第25部分

圣魔李斯-第25部分

小说: 圣魔李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档案里没有任何不良记录,姚贾却曾经当过盗贼,还被抓到过(如果不被抓到,也许就没人知道他做过盗贼了),被失主吊起来打。这样的记录不仅永远存在了姚贾的档案里,还常常被熟悉的人拿出来和他开玩笑。

李斯看到这里,忽然放下卷宗,不再看了。

嬴政忙问:“卿家有什么发现吗?”

李斯神秘的一笑:“四国之合纵,指日可破。”

第六章 姚贾的重要性

 李斯向嬴政进谏道:“姚贾,贼人也。虽然只是年轻时犯下的傻事,但是既然当过贼,就一定爱财。只要大秦许以重金,再多做些表面功夫,让他既有名又有利,必然可以拉拢过来。”

嬴政一听,不以为然:“这样的人,拉拢过来虽然可以让四国暂时无人主持合纵,但是姚贾走了,还有白贾,并不能伤合纵之根本。况且,这样的人,唯利是图,寡人也不想用他。”

李斯笑道:“大王只需如此……,定能让那姚贾心甘情愿为大王所用,而且,不用天天看着他心烦。”

嬴政略一沉吟,哈哈大笑:“就依卿家!”

姚贾其人,不仅唯利是图,而且朝三暮四。至今为止,除了嬴政,所有的国君他都零距离接触过。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姚贾,“谁不想初恋就能常相守,爱一次就可以天长地久”,这正是姚贾的内心独白。

没办法,姚贾的档案里记录着他少年时的错误,一般的国君都难以信任他,一点小事就会联想到他灰色的过去,干脆弃而不用。只有赵王偃不信邪,他觉得,人只要有才我就用他,管他过去是小偷还是江洋大盗。正是因为如此,赵王偃不仅重用了姚贾,还把一位青楼女子请进王宫,纳为贵妃,然后又废了太子,把青楼女子的儿子立为太子。

姚贾在赵国如鱼得水,主持四国合纵,常常自比苏秦,自恋得不行。

但是他不知道,几双幕后黑手已经对准了他。

赵国和秦国是老朋友了,多年来一直没断了联络,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所以是秦国暗中贿赂的重点对象,郭开等重臣都早已被秦国收买。这次听到指令,要赶走姚贾,他们在被窝里笑了一个晚上。赵王重用姚贾这个无赖,他们早看着生气,这次既能收钱,还能赶人,实在是一举两得。

从此,赵王的耳根就难得清静了。

今天有人来说:“姚贾收受贿赂。”

赵王说:“没关系,谁不爱钱呢。”

明天那个又来:“姚贾动用私刑,杀了府中丫环。”

赵王还是无所谓:“一定是那个丫环不懂规矩,应该给点颜色看看。”

后来郭开来了:“姚贾调戏后宫的妃子。”

赵王这回可急了,大叫道:“把姚贾赶出赵国,今生不得入赵!”

正在这时,姚贾接到了李斯的密信,盛邀姚贾入秦,并许以高官厚禄。姚贾也无处可去了,想着看看再说,便来到了秦国。

姚贾先来拜见李斯,李斯给予了姚贾贵宾级的待遇。

此时的李斯,已经不再只有方芳一个妻室了。身为秦国廷尉,没有十个八个小妾,也好像配不起他的身份了。俗话说,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堂堂廷尉大人的妾侍们一个个都是花容月色,更没少给李斯添儿添女。

姚贾来到李斯的家中,只觉得一片其乐融融,羡慕不已。这就是家啊,我姚贾只比李斯小三四岁,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啊?三十多岁了还是孤身一人,好不容易存了点钱还在被赵国驱逐出境的时候没收了。

姚贾觉得相当失落。

李斯看出他的不得意,笑道:“只要先生参加明天秦国的廷议,就可以流芳百世,让李斯都羡慕不已了。”

姚贾只当李斯在客气,淡淡的“哦?”了一声。

李斯说道:“人都羡苏秦张仪之才,依李斯看来,先生却能成为苏张之集大成者。”

姚贾一听,兴奋不已,竖起了耳朵。

李斯继续说道:“苏秦联合六国合纵共同抗秦,先生已经做到;现在,先生如果能做到张仪之连横,必流芳百世。”

姚贾听出了李斯话里的意思,直到秦国召自己来做什么了,微微一笑。

李斯却没有说完:“秦请先生所做之事,甚于张仪。

“秦国欲灭六国,统一天下,则其使节,不仅应能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更重要的是,必能知大局,善揣摩。虽出使千里之外,不能与咸阳时通消息,然其所言所行,无不与大王之意暗合,与秦国之利相契,不越轨,不逾矩。

“先生如能不负使命,助秦得天下,则先生之功绩,较诸攻城灭国之将帅,不遑多让,天下不会忘记,秦王更不会忘记。试想,一个空前的帝国,一件不朽的功勋,而先生,便是其中最明亮夺目的一部分!”

姚贾被李斯说的热血沸腾。姚贾一向自恋而又自大,在赵国的时候,他四处宣扬自己的得意,就像一个女人炫耀自己新买的衣裳,其实,很多自大的人内心都是非常自卑的,他们只是用表面上的自大来掩饰内心的自卑,怕被别人看透。姚贾就是如此。

而现在,李斯的话让姚贾卑微的内心居然产生了神圣的感觉。

第二天,姚贾准时参加了廷议。

来参加廷议的,都是秦朝有名有姓的人,姚贾的到来让大家很是疑惑。他们交头接耳,互相询问:“这人是谁?”姚贾想到自己将要做的事,也不理睬他们疑惑的目光,只是安心等待。

赢政出现了。姚贾眼前一亮。七国之王,最美秦王。这句话他早就听说过,但是当他亲眼看到赢政的时候,还是被赢政的漂亮和气质征服了。赢政之美,仿佛精雕细琢的美玉,却锐利,强悍,举手投足,都是天下尽在掌握的随意洒脱。姚贾马上被眼前这个只有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征服了。

赢政坐在宝座上,环视大家,沉声说道:“四国合纵,欲攻我大秦,难免生灵涂炭。众位请位寡人献策。”

大家的目光都投在李斯身上,等待李斯挺身而出,为大家解围。

李斯却闭目养神,仿佛没有听到一样。

赢政的语气已经有明显的不满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公竟无一人为寡人分忧吗?!”

大家看向李斯的眼神更加急切。'网罗电子书:。WRbook。'

李斯好象耳朵里塞了耳机正在听音乐,全然没有任何反应。

姚贾知道,是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了,立刻长身而起,朗声应道:“姚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

赢政的眼神充满了喜悦,立刻站起来,疾步走到姚贾的面前,拉住姚贾的双手:“正待先生此言。”

姚贾和秦王政如此接近,再加上众人艳羡惊诧的眼神,让姚贾很是受用。

没想到,赢政还有更绝的。

嬴政不仅赐他车百乘,金千斤,更当着群臣的面,亲自为他披王者之衣,加王者之冠,佩王者之剑。姚贾站在嬴政的面前,穿着国王才配拥有的全套行头,浑身颤抖。做梦都难以想象的荣耀,让他幸福得快要死掉了。

赢政演这场戏,当然都是李斯的主意。这样一来,不仅姚贾心甘情愿为秦王卖命,更可以保证姚贾出使过程中的安全。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代,出使国外并不是一项安全的工作,只要领导人稍微不高兴,或者监禁,或者干脆杀了。李斯在韩国就差点回不来。

而现在,姚贾配上了秦王的行头,就不用害怕了。姚贾到来如同秦王亲临,谁敢杀了最强秦国的秦王?还不是真的。要是真的秦王,杀了也就好了,这个只是代表秦王,怠慢或者杀了除了树敌,没有一点好处。

姚贾也体会到了赢政的好心,如果没有这身行头,他才被赵王赶出来,还说了永远不能入赵的狠话,他连赵国的边境都不能靠近。

姚贾临行之前,来向李斯辞行,并向李斯请教:“赵王现在恨我入骨,怎么会听我的呢?”

李斯说道:“赵王好大喜功,你只需……”

第七章 赵王偃的致命错误

 赵王轰走姚贾没多久,还甩出了永世不能入赵的狠话,余音绕梁,还没绕出大殿,姚贾就回来了,还是以秦国使臣的身份回来的。

赵王本来不想接待,无奈姚贾一身王者的行头,也只好勉强让他进来。进来是进来了,赵王却像个负气的小媳妇,扭脸背向姚贾作着,只给姚贾一个后脑勺。

姚贾心中暗笑,嘴上却故意叫道:“大王?大王昨夜没有睡好吗?我看您的脖颈不太舒服,一定是着凉了。”

赵王冷哼一声,没搭理姚贾。

姚贾继续说:“那我快点说完好消息,快点离开,好让大王休息。”

赵王心中更气,你有什么好消息!

姚贾说道:“去年大王于咸阳置酒,秦王曾与大王许诺,‘燕无道,秦使赵有之。’今秦王命臣前来,重申前言。赵如伐燕,秦愿遣大将桓齮及杨端和,率军出东郡,与赵并力,为赵驱使。”

赵王马上把脸扭了过来,喜上眉梢。

赵王偃继位十年来,一直对燕国情有独钟,隔三差五就会攻打燕国,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屈指算来,赵国已经有六年没有攻打燕国了,赵王有点怀念那时候的美好日子。出兵攻打燕国,必胜无疑,而四国联合攻秦,却是一场没有把握的仗。六国不是第一次合纵,很少能逃到便宜,大都灰溜溜的败兴而归,此次四国联合,更是没有胜算。

于是,赵王偃决定攻打燕国。

可是赵国不都是郭开之类的败类,很多大臣还都是心向国家的。

老将李牧虽然鬓发斑白,但这样重要的时候还是拄着拐杖,大声说道:“四国好不容易达成协议,合纵攻秦,现在大兵还没开拔,大王就要攻打燕国,如此一来,合纵失效不说,其他各国也会对赵国失去信任,将来再要合纵,难上加难了!”

赵偃恨声说道:“这燕国也太可恨!燕赵本来相邻,也并非敌国,他们却屡次在我与秦国交兵吃紧的时候在背后突袭我赵国,使得我国数次败于秦国。此患不除,难解我心头之恨!”

李牧说道:“现今四国合纵,就先不要去管旧时恩怨。攻燕事小,攻秦事大!秦国乃虎狼之国,定是使出奸计要我四国自相残杀,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大王莫要中了这奸贼的诡计!”

姚贾在一旁挨了骂,却也不敢应声。自己虽然穿上了王者之服,但还是需要能屈能伸才能活命。

郭开搭话道:“对秦战事风险太大,李将军历年来多次对秦,得到了什么便宜?对燕则不同,定能大获全胜,到时候我赵国实力大增,再要对付秦国岂不是也更加容易?”

庞煖也加入了舌战:“对燕一国容易,对楚、齐、韩、魏四国欤?赵国已经发起合纵,齐楚燕三国已经响应,剑在弦上,顷刻即发!此时赵国忽然违背承诺,攻打赵国,定然失信于天下!到那时,赵国举目四望,再无友国可言!”

接下来,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主张攻秦和主张打燕的两派立刻唇枪舌战起来。

赵王偃可不是韩王安,韩安没有主见,委屈求全,两派相争,自己却学鸵鸟躲进后宫嫔妃的怀里不理不睬;赵偃则不然。但是他也知道李牧等人说的并无道理,无奈之下,赵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占卜问卦,听听老天爷的意思。

现在说来,以这样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实在可笑之极。但是在遥远的战国,这样的事也算正常。大家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从赵王的占卜之术,听从天意。

天灵灵,地灵灵……

当然,他们并不是这么占卜的,那个时代的占卜比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