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仙子谱 >

第265部分

仙子谱-第265部分

小说: 仙子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第四回开始,小说开始展现出自有的魅力,在空间上从东北到了中南,地域的展开也就展开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展开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真正的故事从这里才算开始。

从第四回到第一卷完,小说就一气直贯而下了。围绕着方国涣的经历,两个大单元顺次展开:第一单元是学艺,着重在棋道与天道的融会,主人公在冥想中领会了天人合一之境,此之谓“天元化境”,也就是本卷的书名及主题;第二单元在演艺,是学艺之后的江湖实践,其中又勾连出两大情节线索,一是因智善和尚之死而追查“杀人鬼棋”(这条线索进行得庞大、隐秘,接下来成了第二卷的书名与主题),二是以恩义观念而牵引出“六合堂”的江湖世界,其中又包含了江湖整合与朝野之争两大景观。

可以认为,《仙子谱》的整体结构是有计划的,也是逻辑缜密而宏大磅礴的。这使《仙子谱》有了一种气势,在宏大与精微两方面都有可圈点之处。宏大叙事如罗坤线索上的缉盗洞庭湖和双线合一之后的关外大战,精微叙事如方国涣线索上的三味玉清汤以及从百溪棋馆到地煞棋经的一系列围棋故事。取精用宏,小说的容量大大地增加了,读者有了驰骋的天地。

阅读小说,既是读故事、读人物、读情感,也是读文化、读思想、读审美。

因此,在说了《仙子谱》的故事之后,自然就要讲到《仙子谱》的文化及其思想与审美,这说起来只是一句——世事如棋。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小说无论怎样写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题而展开。世事如棋,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棋作为人的隐喻,这就像《天龙八部》里灰衣老僧以佛法点化人生,棋道即人道,也是天道反映在世间。问题是这种反映是简单的等同呢还是复杂的系统呢?显然,高手对招,无招相胜,而这无招正如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既是通吃天下又是可以条分缕析的。通吃天下显示其宏观,条分缕析显示其精微,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整体又复杂的系统。

要说世事如棋,就跟武侠小说里的“武”一样。不仅以武为武、以人为武,更是以棋为武而多了一个层次。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仙子谱》的“世事如棋”——

其一,棋是素养。琴棋书画,自是文化雅趣,好棋之人,多是有文化素养的人。不过,万物都不可逾其界限,棋道越界,就成了蒲松龄笔下的《促织》,所以才有李无三(直至其恶性发展到“李无天”)。雅趣成了闹剧,欣赏中带有批判。

其二,棋是人格。有良好素养的人并非就有良好的人格,所以,《仙子谱》写了种种好棋之人,由棋为切入口,展示了种种人格表演:枫林草堂和天元寺的僧家之棋,安国府皇家棋院的国手状元之棋,大内深宫的国手太监之棋,以及种种遍布于江湖之间的棋家,最后归于方国涣的天元化境之棋,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普通人格面貌。

其三,棋是通识。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看,就是“以棋为武”,而且正如武林江湖,棋上亦分出正邪之境。杀人鬼棋自是邪派武功;而《孙子兵阵棋解》这样一部不见古籍著录(应该是作者杜撰的吧)的奇书,开启了比金庸笔下“珍珑棋局”更加深沉的棋道法门。虽然自古即有“棋阵”一说,但仅就棋自身而言。《仙子谱》却把棋道真正运用于军阵大战了,长达好几万字。这是一个创举。但《仙子谱》又并没有满足于以棋为武,最终又回到了棋道,使之得以升华。

第四,棋是大道。大道就是宇宙的规律,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源头就在于对“道”有了不同理解,世间万物也以此分途而殊,百彩千焕。独石口大战之后,方国涣重归棋道,这就犹如武侠小说中侠比武更高,他又回到他寻找“道”的路上。“道”的终极性决定了主人公将会“在路上”,江山、情缘、生死、终极,都由此串联起来。“在路上”是没有终点的,所以他会永不停息,他会执著地追求着永远只能接近而不能到达的“道”。

经过了素养、人格、通识、大道这样一个序列,《仙子谱》的“好看”与“耐看”就渐渐呈现出来了——

棋本身是一种雅致的文化,包含着精微与宏通,而棋道与天道的结合,形成“在路上”的基调,这就把神秘文化与精英文化结合起来,使之具有文化厚度;

道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文化,包含着哲理与实践,而棋道与世俗的结合,形成“在江湖”的背景,这就把幻想文化与现实文化结合起来,使之具有文化烈度;

在文化厚度和文化烈度之间,更交杂了武侠、奇幻、情感、社会以及种种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神髓透骨的韵味。

不过,以上都是就《仙子谱》的总体而言,说到细节,《仙子谱》的许多地方还显得粗糙。开头的平淡且不再说;写江湖、朝庭犹如儿戏,甚至像草台班子演戏,多凭想象而缺乏对传统政治体制的精研;写人物,“三侠五义”评书时代的简单化痕迹也所在多有;写场景,在当下大众文化审美奇观的时代缺乏应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风韵;整个叙述文字通俗有余而雅韵不足,等等……这些无疑阻碍了《仙子谱》文学品位的提升,使之以现在的面目难于走向通往经典的那一条路。

附 韩云波简介

1966年生,男,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后。主要研究小说学及通俗文学等。现主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侠文化”专栏,为历届武侠文学奖专家评委,是“大陆新武侠”概念的首创者和积极倡导者,被有的传媒称为“大陆武侠研究第一人”,至今已出版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100余篇。

著作有《谁是英雄》,《剑气横空》,《人在江湖》,《侠林玄珠》,《跨世纪对话》。《金庸妙语·鹿鼎记卷》、《金庸妙语·笑傲江湖卷》、《古钓鱼城》(统稿副主编)、《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一部早期形态的绿林英雄传奇》、《论中国侠文化的基本特征》、《论侠与侠文学的豪雄特征》、《论郭沫若抗战史剧的侠文化内涵》、《侠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模式》、《韩非子与战国游侠》、《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游侠》、《金庸反武侠与武侠小说的文类命运》、《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主潮演进论》等。)

读者对本书的评论

 久违的MS《蜀山剑侠传》的古风感觉。据说青斗筒子10年磨一剑,96年开始提笔写《仙子谱》(很PF他的精神,能够有这份韬光养晦的毅力和灵性,现在的快刀手太多了,快餐吃多难免油性过剩想吐,更严重会致癌),又羡慕他生在中医之家,且不说养生方便,就是提起笔来,肚子里的药材都会药性勃发,直冲大脑灵台。

看得高兴所以来给青斗盖楼(最近养成一毛病就是看了啥觉得好就写观后感,还曾因鼓吹《51号兵站》被认为是CCTV的托儿——M办法,偶HC杜淳很久,忍了),懒得仔细研究长篇大论了,简单说一下:

此书题材新颖。其实围棋题材也不是没有被涉及过,但大多为动画片或漫画,比如日本的《棋魂》,中国的《围棋少年》,以围棋之道为线索的小说还真少见(大概是我孤陋寡闻),大概是写这种小说比较难以把握尺度,要么作者是一个棋道中人,写起东西来难免置身其中大谈本家技巧,兴致盎然,有时候说得过深了,偶们一些围棋小白就看得如坠五里雾中,把最重要的棋艺部分当作典型哥特式描写略过;要么写东西的人只会编故事,编的脱离了大气层,叫真正人间棋高一等的人也汗颜了,这种类型的故事多发生在神仙等非正常人身上。一路读《仙子谱》来,却叫我放下了这份担忧,我买的是实体书,书里重要棋局均配有棋谱图画,一目了然,虽然作为“棋白”的我看不出那些东东的玄妙之处来,可是青斗把战局描写得合情合理,既不刻意卖弄(《昆仑》中的“归藏剑”有卖弄凤歌的《周易》知识之嫌,而且“归藏剑”除了用了一些《周易》上的玄词,其实并没有在剑道的精神上与《周易》丝丝入扣,甚至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实质性关联),又引人入胜,使人略窥围棋之妙,十分自然,张弛有度,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前面有几局对弈的内容读起来仍然感觉比较空泛,抽象,不过好在后来主人公方国涣智商高于180,很快修成天元化境棋艺,所以化境之后的文风如方国涣的棋风一般,挥洒自如,大开大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人物的名字古朴可亲。一个人在江湖上有名了,自然少不了一个响当当的特别名号,别人一听这名号,大约就能因精神气勾勒出这个人轮廓,名字就是一个人的门面。方国涣,卜元,吕竹风三人组,加上后来相聚的罗坤组成威震四海的F4,不过一看就能猜出哪位是文人,哪位是舞刀弄枪的,起码**不离十,四人当中可能吕竹风的名字较有迷惑性,盖因此人以抡竹子横扫千军呼呼生风而著名,所以才被人唤作“吕竹风”;卜元的名字,我看书的时候觉得似曾相识,安在一个猎人的身上太适合了!“元”字稳重刚猛,隐有圆满之意,“卜”字颇有古风又不流俗,古籍中(例如《周易》)常常提到,不多说了,不过从此字可以看出,卜元必不是一寻常猎人;罗坤开始被我在我想像成精干的小伙子,带点儿土气,头脑又颇为精灵,武侠小说里MS跟“罗”有关的好人都有点儿小血性,比如罗成;最后说道主角方国涣,“国”字如落入天元之子,听来如雷贯耳,我想大概是隐喻方国涣国手之能,“涣”字一如青山绿水间的棋枰一般轻灵爽心,脱离世俗的清净之味,与大气象的红尘之“国”形成一出一进之势,相得益彰,“方”字则平添了几分皂袍的儒雅之气(MS方国涣读书很多一样,汗……)。其他的名字如弓长久,连奇瑛,谷司晨,米迁(这个是浪里白条可不是鼓上蚤),曲良仪等等皆是承袭古典小说之风,特色分明风味地道,毫无目前的YY名字的坏毛病。

第一卷高潮部分方国涣为解六合堂危难,情急之中以山谷作棋盘,群雄作棋子,以不足万人的阵仗硬生生逼退了努尔哈赤二十万大军,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上演了一出棋盘外的神话。踏实,严谨,富有激情的文字丝毫不让人觉得夸张别扭。

最欣赏的是青斗的伏笔功力,娓娓道来,气势滔滔,不见斧凿,见着后招往往令人会心一笑,举例说明:No。1吕竹风小小牧童出身,善使竹子,后来在独石口关外天元大阵压住上三星正中星位,横扫一大片,大战之后名扬天下,乃奇兵一个!No。2罗坤等人大败洞庭湖群盗,得到盗贼头领的朗月山庄,又恰巧米迁水性举世无双,潜伏到无人涉足之水底,捞出山庄内埋藏多年的宝物,其中有一件为“无缝天衣”,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后罗坤与方国涣重逢,把此衣赠予方国涣(他倒是有先见之明),果不其然,天元血战中,方国涣立于高台指挥全阵被放冷箭,幸而有宝衣护体,这才幸免于难,整个天元大阵得以继续发挥作用。No。3大伏笔弓长久,一开始不久就写了罗坤跑到关外遇见弓长久,众人随口谈起女真的威胁,没想到后来弓长久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