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立志传 >

第177部分

民国立志传-第177部分

小说: 民国立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俄贸易中两江财团完全处于垄断的地位,为了与苏俄长期保持贸易伙伴关系,中国政府向俄国政府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无偿援助。

日本虽然也想与中国一起分享俄国这盘美餐,但是日本与苏俄交恶,所以他们只有看着中国看大口吃肉,大口的喝酒。

而一个美国人的到来,使得中国对俄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动摇。

这个混蛋的名字叫亚蒙·哈默,

哈默的父亲朱利叶斯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对十月革命苏俄政府十分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可是后来朱利叶斯在一次医疗事故入狱,为了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他决定前往苏联,而他的第一站就是中国。

丫的,这家伙来到中国,杨洪森能不紧张吗?

哈默可是出了名的“红色资本家”,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

这家伙在大学时代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哈默来到中国其实最想见的人不是孙中山,而是被喻为“东方的金融奇才”的杨洪森。

与哈默的成富之路相比,杨洪森顿感惭愧。

“能得到总理先生的接见我感到万分的荣幸。”

“哈默先生,能见到您那才是我的荣幸,请。”

亚蒙·哈默发现这位总理对他不仅仅是尊敬,而是崇拜,他不明白他有什么地方值得这位成功人士崇拜的,相谈之下把哈默吓得一跳,对面的光头佬对他的事情竟然了如指掌。虽然连他自己都认为像他这样的青年才俊在美国社会已属凤毛麟角,可这里是中国。

“你一定奇怪为什么我会你的情况这么的了解,从某种意义上我和你的父亲朱利叶斯先生在生意方面有过合作。”杨洪森所指的合作是朱利叶斯曾经将一批美国共产党筹备的物资通过远东送至红军的手中。哈默震惊于杨洪森手中庞大的情报网络,“应该说我是通过朱利叶斯先生了解了您,您在经营方面的天赋真是让我惊叹,尤其是你的洞查力尤为让我钦佩。”

对于被人调查哈默虽有一些不快,但是仍好奇的问道,“你对所有的合作者都进行调查吗?”

“不,我只对我感兴趣的东西,认为重要的东西进行调查。冒昧地问句,您现在应该在攻读博士学位,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去莫斯科。”

“我准备利用这次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的这半年时间,去了解俄国。”

“如果是这样,我很高兴帮助你。”

由于杨洪森的帮助哈默的这次访俄计划变的异常顺利,在中国外交人员的帮助下他见到了俄国驻华大使,哈默父亲的名头很好用,考虑到哈默在俄的安全,大使馆特意安排了一名武官作为他的同伴。不过他放弃走海路,而且选择走陆路乘火车前往东北,他可不打算放弃来华的这次大好机会。

在山东和河北他看到了上百万的中国劳工,在中国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他才知道这些都是受到旱情影响的百姓,当地政府的组织他们修渠造路以工代赈,抗旱保收。

两江地区繁荣的经济与北方的落后的农业在哈默的眼里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差。进入京津地区后又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而进入东北后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

他在这里看到了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这与之前在关内看到的半机械农业完全不同。

随行人员向哈默介绍了中国目前的农业现状。中国以五口之家作为标准,一般都是在10亩、甚至不到10亩的土地上耕作,使得农业的集约经营、大规模经营十分困难,除了在东北、西北地广人稀之处可以有限地进行农场式经营。

中国式小农,同美国式动辄以上百公顷土地计量的小农,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经营规模小,机械化农业,也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出路。所谓“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必须以大工业能够从农村大量吸取劳力,从而把农业人口控制在总人口的20%以内为前提,而这在中国显然是做不到。

“你说的非常对。”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总理在全国农业工作总结会议中讲话。”

哈默必须承认杨洪森作为一个管理者是非常出色的,对于中国的现状十分了解,对于工农业发展是一套完整的规划。

中俄边境地区贸易十分繁荣,俄国的百姓自由来往于边境,两国的边防军并排的站列在一起,换防时一个用着生涩的俄语,一个用着浓重的中文,相互致意。

中国与苏俄政府之间比外电传言的还要亲密。

在哈尔滨哈默跟随一列装满各种生活物资的火车开始漫漫的俄国之旅,临行前那位中国随行人员给了他一把手枪。

“拿着吧,西伯利亚铁路上并不安全,白匪活动的很猖獗,你们可有会受到了骚扰。”

在俄国武官的同意下,哈默将“快慢机”别到腰间,对将要进行了旅行他极为兴奋。

列车开动的时候,站台上的中国士兵朝着红军士兵们挥舞着皮帽。

虽然西伯利亚大股的白匪已经肃清,但铁路两边的散兵游勇却时不时对火车实施骚扰。为了这些装满各种物资的火车这些散兵游勇可以为之付出生命。莫斯科方面为了确保的火车安全,不但增加了护卫人数,甚至在每列火车上加装了一截简易的装甲车厢。尽管如此,那些白匪仍然冒着巨大的危险扒车偷盗物资。

哈默这一路上遇到的就有数十伙,每伙人中多则十数人,少则三、四人。火车上的苏军战士在黑夜中时刻保持着警惕,他们不厌其烦地应付着那些白匪的骚扰。火车时不时地停下来与这些白匪展开激战,将白匪未来得及抢走的物资重新装回车厢,这成为了枯燥的西伯利亚旅行中的调味剂。

   第十二章 标题消失中

东北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哈默的出现将会打破中国在对俄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俄国对美国的资本、美国的技术引进,对中国出口贸易不会构成威胁,因为中、美两国的层次不一样。

杨洪森必须承认美国的层次要比中国高的多。

由于中国也急需美国的资本、美国的技术,这样就与俄国产生的了竞争,为了吸引美资,一方面要创造外部的环境,另一方面就是加大开放的力度。

所谓的外部的环境,主要是指与日本的关系。

中、日长期处于敌对当中,必然会影响到美国投资者在华长期的投资信心。

想要避免中、日关系进一步的恶化,其前提就是阻止军国主义分子上台,而这就要求杨洪森对日本的经济施加援手。日本不曾对中国的援手表达感激,反而幽怨更深。

东北、珠海三角洲的开发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本对俄的整个军事干涉行动,他们不但没有挣到一分钱,而且还出现了大面积的账面亏损,相反中国却是最大受益者,中俄贸易中的巨额利润让日本眼睛发热,发光。

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再次创下新高,这引起了日本高层的关注。

中国北方的旱情并没有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北方并没有出现日本高层所料想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北方的粮价虽有所提高,却仍在百姓心理承忍范围之内,与日本人自卑且脆弱的灵魂相比,中国老百姓的忍受力是惊人地。且不要说北方粮价有所提高,就算连续涨几个停版,如同日本“米骚动”那样严重的事件在中国也不会发生。

相对于日本的经济,国府财政账户中有一个名称为“其他财政收入”的名目。

日本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来自于中国的巨额赔款,没有中国的赔款,也就没有日本维新。

中国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无法从某个国家的巨额赔款中获得的,那么政府只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逢勃发展的第三产业,每年为国府提供了三分之一强的财政收入。

东南亚金三角地区充当起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动机。

金三角地区当地百姓的生活在中国政府的关怀有了显著的提高,与中国百姓相比,他们已经提前实现了温饱,个别人已经进入了小康。进入金三角所看到的是整片整片地烟土,工人在棚屋内辛勤地提炼着“英镑”,由于引进了美国计件制度,工人们热情高涨,拥有一辆中国联合牌手扶拖拉并不是什么奢望,只要苦干半年,再节省一点,还是能买的起。

与整个东南的落后的农业生产相比,金三角地区烟田种植率先进入现代化。

他们正在坚定不移的朝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其中泰国与金三角贸易来往最为密切,金三角地区粮食生产很少,主要都是通过进口,以前是从中国、老挝、越南,现在主要从泰国进口。

泰国还为金三角商品的出口提供出海口,泰国政府在抽一定的税费同时提供全程的安保。

全球“英镑”均来自金三角,要想买“英镑”就必须要到泰国。一些泰国军方人士甚至充当金三角的中间商。金三角地区的巨大财富和强有力的武装力量一直是英、法殖民地政府的心腹大患,同时他们都想这块巴掌大的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系列的武力围剿失败后,他们开始寻求谈判手段。与那些带有政治性质的武装派别不同,他们纯粹经济利益体,在支付保护费的前提下,英、法殖民地都默认了这股力量的存在,而两地的烟土贩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根据国际禁毒委员会的报告一种新的毒品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泛滥,经过它们的调查主要来源就是东南亚的金三角。金三角就是“英镑”的代名词,根本就不用查的,在业内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金三角的头目据说是一个自称叫高察将军的中国人,他的手下约有6000~8000名武装分子。

国际禁毒委员会曾要求英、法政府对这一世界毒瘤加以铲除,不过殖民地政府行动滞缓,派去的将军虽然个个败仗而回,但却都变的腰缠万贯。

“到印度支那围剿高察去。”这成为了英、法军界很时髦的话,

没有人会真的愿意去围剿高察,英、法殖民地边防军与金三角其实都是一伙的,由于他们的不作为,高察在东南亚依旧活的很精彩。

在这种投资环境下,很多英国、法国商人们将目标转向了中国,而两国政府对本国商人在华投资积极鼓励。两国政府结成同盟,共同努力扼制美国在华资本,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如果放任下去,那些英、法将会被美国挤出中国。

英、法在华投资的增涨是杨洪森希望看到的。为了将英、法在东南亚的投资抢过来,该地区政治因此风云变化。诸如,泰国的数百位军人发动政变,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引起东盟各国的关注。

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受河内自治政府成立的影响,法国在该地区的统治变的岌岌可危。其保护下的诸如老挝王国、越南王国、柬埔寨王国纷纷向殖民地要求获取自治权,遭到殖民地政府拒绝后,这些地区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主义运动。

缅甸人民解放阵线虽然放弃的武装斗争的路线,但是通过政治运动其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民族主义运动正在整个东南亚各国中快速传播。

布尔什维克思想的流入让殖民地政府大为恐慌,在印度和缅甸的十数个大城市英国当局对被指控为布尔什维克的人进行大规模搜查,逮捕4000多名怀疑为布尔什维克的人,许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