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立志传 >

第131部分

民国立志传-第131部分

小说: 民国立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长,我们向南突围与友军将部队汇合尚有一线生机。”

听到生机蒋智清眼中一亮,拿着地图仔细地看着。

“徐团长,试着在这里进行突击,我44师之存亡皆系兄弟之手。”

“师长放心,我徐来远若不能为全师杀出一条血路,当战死杀场。”

多好的同志啊,看着他离去的北影,蒋智清感叹着。

“妈了个A”在另一边的指挥部内吴佩孚一鞭子砸在土堆上,这44师比他想象地要难打的多,在遭到伏击后,虽然出现的大规模的混乱,但是其某些部队却变现的极为从容,尤其是南面的那块小土坡上,大概盘踞着三、四千人,他们迅速构筑阵地,进行阻击,给进攻部队造成大大的伤亡。

“那个土坡是44师那一部。”

“报告大帅,据投诚将领称是该师师长蒋智清,据说是杨洪森的心腹爱将,也是日本士官出身……。”

吴佩孚沉声道,“那厮果然是不得了,给我集中炮火轰,必须吃下44师,传令下去活捉蒋智清者赏银…元……2万元。”

北洋军十万大军如蝗军一般压了上去。

处在小土坡上的蒋智清看着四周的北洋军,心中后悔不听张孝淮孤军冒进,“援军为何还未到达。”

蒋智清被围后,最先发现的是空军侦察部队,他们绕了一圈后迅速南下,吴佩孚看以南军侦察机后知道要加快进程,他近十万大军如果不能在6至12小时内全歼这44师,那就等着挨炸吧,而战场之上,44师有近半数击溃或投诚,但是其骨干力量正在无名小土坡为点汇集在一起。吴佩孚看到这场面都要吐血,他们的人到是不少,但就是参差不齐。犹豫再三,对身边的将领道。

“你们给我上,给我迅速拿下这里。”

“咱们是大帅的兵,就让这些南蛮子,知道咱们的利害。”

吴佩孚私下得到了冯、曹的授意,命其尽可量保存部队,让皖系的人马顶着冲,莫要被人当枪使。可是段祺瑞也不是什么好鸟,河南皖系干将们也收到了类似了命令,但战事打到这个份了,再藏着那么大家就有一起沉到水底的危险。

“各位,现在正是北洋生死存亡之季,保存实力的后果那就是大家一块死,为今只有包围之敌部全数歼灭,才能获得一线生机,河南之战局关系到我等之荣辱,河南失利的后果想必各位都知道。刚才敌空军从我们头上飞过,二个小时之内敌军就会对敌44师进行空中救援,我10万大军在这巴掌大的地方若遇空袭,陕西大溃败将在河南重演,我欲在二个小时结束战争,现在我就要去前面督战,你们与我同心那就和我一起使力,若存保留实力,就早早把部队拉走,老子看到谁他娘的出工不出力,枪子不认人。”

吴佩孚大步的走了出去,直系这边的将领冷笑跟在吴佩孚身后走了出去。

地头蛇赵倜也带着将领走出了指挥部,他是河南都督,河南完了他也就完了,部队打光了可以再招,河南没了,那就彻底歇菜了。那些识大体的皖系将领知道此时不是内讧之时,出了指挥部各自来到前沿督战。

蒋智清此时已经聚集了6000余人,而战场上还有一些打散的44师官兵仍在各自为战。就在他看到侦察机南下之后,他脑子里迅速的构思了一个“反包围,中间开花”的战术,虽然这个战术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但是若实施成功的,那他可又是一个大功。

44师官兵开始加紧构筑阵地,打阵地战一直以来都是南军的强项,但是吴佩孚没有给蒋智清更多构筑阵地的时间。

   第十七章 火车的叫声

站在前沿的吴佩孚叉腰肌,指挥着督战队,对无名土坡发起了猛攻。

吴佩孚下达的指令是,“必须在一个半小时内歼灭南军,时间一到未能完成先杀官长。”

当官的虽然都怕死,但是吴大帅都亲自在前沿督阵,谁还敢怠慢。一个个玩命的向前冲,炮弹畅开了打,这下子蒋智清坐不住了,北洋玩命了,外围的散兵很快就被清除了,战场上只剩下他这支孤军了。

张孝淮得知蒋智清被北洋军优势兵力包围后,立即派兵救援,航空兵大队首先行动了起来,在蒋智清空间侦察南下一个小时后,第一波飞机从许昌飞了过来。

蒋智清在许昌做的最正确地一件事就是发动群众修建一座在许昌郊区前沿前进机场,虽然第一波来此的飞机只有四架,但这给了围困中的44师官兵一丝求生希望。士兵们按着训练熟练地为飞机员们做着地面标识。

飞机的出现让北洋军出现了少许的混乱,但是在督战队的大刀下他们返身继续作战。

蒋智清与各级军官商议后决定突围而出,得到取得各级军官一致意见后,44师3500余名官兵在飞机的掩护下向南且战且退。

吴佩孚火大,南军一个师让他啃了半天,结果还让他跑了,那他以后还怎么在军界混。

他上马亲自指挥追击,北洋各部也都在阻击,虽然突围而出的实际上不到3000人,却所表现出了惊人地战斗力。

当飞机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投光了机载的炸弹后,飞机员看了看油表,最后不得不离开,下一波飞机至少在半个小时之后才能到达,不过他们还是在空中又盘旋了数分钟后,才向南返行。

失去了空中掩护,44师残部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当得知44师被围后,北伐各路友军纷纷行动了起来向蒋智清伸出援助之手,航空大队也分批次起飞,可是尽管如此,44师也无法避免被全歼的命运。

突围的部队被彻底给打散了,蒋智清腿部中弹,在几个亲兵的保护下沿着小道踏上了向南地逃亡之路。

空中侦察带来了44师被全歼的消息,张孝淮不敢隐瞒这一战败的消息,立即致电南京。杨洪森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他最关心的是蒋智清死了没了。

“他到底死了没有?”

至少现在没有死,但是所有的人都与他失去了联络。

有人正为了蒋智清的生死担心的要命,有的人巴不得死的痛快。

吴佩孚的反击大军一路南下,沿途的民军很快就被击退,北军复夺许昌,虽然许昌失而复得,可是这对于北洋军在河南的整体战局影响不大,北伐军依然强势,就在他们南下的时候,冯玉祥出潼关向洛阳突进,另一方面山西也发生了大事。山西那个奸诈的阎锡山联络旧部发动兵变,一时山西全境响应,再加上入晋的陕西靖国军一时声势大震,山西已落入党人之手,而杨洪森指挥的东线一部也正在向郑州运动,据可靠情报,开封已被攻。

开封战役充分体现出了杨洪森的不择手段,北洋将领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的之时,会场突然发现爆炸,到场的将领不是炸死就是重伤,开封一线的北洋军在南军的攻击顿时崩溃。

感觉河南战事已经至此,吴佩孚遂率军北撤。

北京方面致电命吴佩孚坚守郑州,北京方面还等着日本在山东进攻后,他们好配合一下,进行全面反击。可是谁愿意留在郑州,皖系那帮仔子,提前收到消息一早就跑路了,吴佩孚为了保存直系的精华,决定抗命把部队拉回直隶老家去,不能让皖系夺了他们最后的老巢。

中国的局势正朝的不利于北洋的方面发展,随着最后一批驻扎在河南北洋军安全撤至直隶,赵倜部成为了河南境内隶属于北京政府的最后一支政府军力量。

北洋一大帮了挤在直录,最后段、冯再次和解,经组织研究再三决定,他们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了山西的阎锡山身上。

山东一线,杨洪森与日本矛盾再次激化。

日本人不是好鸟,杨洪森也不是什么好鸟。

就兵力而言,杨洪森占有绝对的优势,双方争夺本来只是胶济线,不过现在却扩大到了整个山东。

日本陆军被杨洪森阴了一把,这个场子一定要找回来,他们开始在大肆增兵,

杨洪森却未把这一切放在眼里,他用更加狂妄的语言在日本领使里叫嚣着。

“如果日本政府不停止敌对的军事行动,南京政府将展开全面报复行动。”

很显然日本人未把杨洪森的警告放在眼里。

北京方面当段祺瑞得知南方政府拒绝和谈后,发出了威胁后把所有的希望压在了日本人身上。

南京军情处则在直隶开始了大规模暗杀行动,北京黎元洪也行动了起来,未来的政府班子里总统他就不用想了,那是孙中山的,但是副总统,内阁总理还有一伙拼地,所以他找到了冯国璋,给了建设性意见,即撤销北京政府拥护南京政府,直系保留直隶控制权的同时中央将东北三少划给直系。

“这是谁的意思,是孙中山的,还是杨洪森的。”冯国璋当然要把事情问清楚。

“这是杨大帅的意思,北洋直系与南京政治观点虽不同,却同属英美阵营,应当联手对付倾日的段祺瑞才对。”

冯国璋担心这是杨洪森的缓兵之计,“那么到时将如何安置我北洋直系。”

“直系将自编成军,北京作为陪都,冯公出任副总统。”冯国璋一时还无法下定决心,黎元洪便使出杀手锏,“杨公同时将黑、吉、辽三省交由冯公,并且将拨款2000万元的军费。”

冯国璋颇为心动,目前北洋被打的只剩下了一个省,地狭、民贫、兵疲,已无力再战,虽然黑、吉、辽关外三省乃苦寒之地,但是却也可当作直军安身之所,再者说那可是2000万元军费,那要捞多少北海的鲤鱼啊!

“只是希望杨大帅能信守承诺。”

“这点冯公自然放心,没有段祺瑞,剩下来的事大可用谈判加以解决。再者说,日本人真的逼退了北伐军,直系只怕再难有立足之地了。”

冯国璋此时对段祺瑞仍恨意绵绵,这家伙仗着有日本人的全力支持,在大敌当前之时,与他抢直隶,现在直系只剩下直隶这块地盘了,再这么搞下去,北洋直系最终将为皖系所吞并。

“那些一切就劳烦黎兄居中协调了。”

“冯公,尽可放心。”

冯国璋与黎元洪商议后,立即召开了北洋直系将领扩大会议,并将致电广泛地争取各级将领的意思。吴佩孚支持干掉段祺瑞与南方和谈,有了直隶和关外省份,进不足,而退有余。冯国璋对前线的情况并不太了解,但是吴佩孚了解,如果真要让北伐军渡过了黄河,北洋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目前,部队士兵逃亡十分严重,征兵工作极不顺利,各别地区甚至搞出救国铁血团,交道线基本瘫痪,补给完全靠自己。吴佩孚如实的上曹锟汇报了外面的情况,曹锟与冯国璋收到了吴佩孚的报告后,决定推倒段祺瑞。

为了让坚定段祺瑞抗战之决心,日本为其提供了二个师的装备,装满日械的日本货船就停靠在天津港外,段祺瑞在直隶强征兵勇,加快武装。此时,与南军对峙的吴佩孚突然挥师到达了北京。吴佩孚到京后,徐树铮立即赶到段公馆。

“什么,吴子玉,率兵回到了北京?”

“是的,他们的部队刚刚到达。”

“他们这是要用我的人头去作投名状啊!”段祺瑞这个老江湖自然清楚冯国璋的意图。

“冯国璋与孙中山或杨洪森只怕早已达成一致,还请总统当早做决断。”

“我该当如何?”

“不如连夜去天津,再行剪除直系。”

段祺瑞摆了摆手,这种两虎相斗的局面,只怕是杨洪森最愿意看到的,“我去会会冯国璋,你先去天津,再到南京走一趟,一切你相机行事。”

   第十八章 英国核潜艇被撞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