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立志传 >

第102部分

民国立志传-第102部分

小说: 民国立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都办好了?”

“都办好了。”

袁世凯招呼着杨洪森继续品茶。

“玉琨,你那丫头今年有七、八岁了吧。”

“今天虚九岁。”

“我那个嫡长孙今年数起来也有11了。”

杨洪森媚笑道,“如能与河南袁氏结为秦晋之好,那真的是杨某祖上积德。”

袁世凯轻‘嗯’了一声,袁克定知道老父这就算答应了下来,可是他心中却是一百个不愿意,他是嫡长子,他儿子系嫡长孙,日后老父子仙去,这位置就是他的了,他儿子可是未来的“太子爷”,杨洪森一个“青皮”之女,岂能当“太子妃”。

“父亲,你不是糊涂,家融可是嫡长孙,我家的虎子岂能嫁他家犬女。”

袁世凯紧抓着茶碗气的发抖,老子不是为了你,用得着与他结为姻亲吗?

袁克定的话从杨洪森左耳进去后,又直接从左耳出去了,“袁公莫要生气,大公子还是在外因散散酒气吧。”

“姓杨,老子今天没有喝酒。”

杨洪森微笑自若地坐在那里,“不,我的太子爷,您看看这身酒气,您醉了。”

“姓杨,别以为有洋人给撑腰老子就不敢动你,只要老子一句话,就让你出不了袁家大院。”

啊!袁克定惨叫一声,捂着头倒在地上,额角上鲜血之流,卫兵冲进来先是一愣,接着恭顺地站在一边,“老子,我还没死没有你当家的份,这家给你了你也当不了,滚,到外面站着,没有老子的命令挪一步,打断你的另一条腿。”老袁挥了挥手,指挥屋内的保镖把“大公子”拖出去。

袁克定是又惊又怕老父几时对他如此这般,所以临走时恶狠狠地盯着杨洪森推开保镖捂着额头到门外站着。

马上就有仆人开始在屋内收拾起来,屋内一下子就只剩下他们两人了,门外的保镖紧紧守在门口,杨洪森是一个非常人,他如果对总统不利,他们也好护驾。

“你觉得我儿怎么样?”

“刚烈。”

袁世凯冷冷一笑,“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何必虚言。”

“总统六十之后,必出萧墙之祸,北洋也必将四分五裂,沦于外戚之手。”

杨洪森这话袁世凯不爱听,什么叫六十之岁,感情我就活不到六十岁,“此话从何说起?”

“想必大总统处关于我的资料只怕不少,而我对大总统及您的家族有些小小的研究,我发现袁氏男人好旬没有活过六十的,六十岁仿佛袁家的一道坎,总统不必介意我的话。这几日来,我观总统在继承人方面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是选长子好,还是次子好,其实总统心理倾向于大公子,因为他有少许军方背景,但是如果有军方支持,二公子则是上上之选,可是如果选二公子,袁宅内的萧墙之祸也就不远了,到时北洋四分五裂,沦于外戚之手,那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依玉琨所言,我当选长次,还是次子。”

“当然是长子,不过袁公当在生前交班,否则北洋依然四分五裂。”

袁世凯恼怒道,“玉琨怎敢离间我北洋君臣。”

杨洪森微微一笑,“总统,您忘了现在可是共和,您的将领们谁不希望在你身故之后荣登总统之位,但如果袁公将位子传给儿子,儿子又传孙子,他们必然消极、不满,甚至叛乱。”

“所以?”

“袁家天下杨家党。”

袁世凯看着杨洪森半晌没有说话,那班将领为首的段、冯二人都是袁世凯心中的刺,如果现在天下太平,此二人早就被他请辞回家养老了。而六十岁的坎,就像是一根刺扎在心头,想想袁克定这个继承人,他开始不停的回味着杨洪森的话。

一直以来这天下都是他的,至少形式上是他的,“共天下”他可是从来没有考虑过。

看着袁世凯躺着沙发上闭目深思,杨洪森的脑子正在继续完善“共天下”的理念。

共和?如果有机会杨洪森也愿意当会皇帝,过把瘾,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今天的面谈到此结束了,袁克定恶狠狠地看着杨洪森离去的背影。

经过一天一夜的深夜后,袁世凯准备采纳杨洪森对于未来国家政体的构思,即“袁家天下杨家党”,袁杨两家共享天下,这种决定是无奈的,但却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如果袁世凯能再活个一、二十年,狗屁杨洪森早就被软禁了,但是那六十岁的魔咒,可是最近身子再加上杨洪森危言怂听的六十岁魔咒,让他一夜无眠。后嗣无能更是让他忧心,这班只有接好了,袁家才能坐拥天下,可是这班能接的好吗?

看着一心要做“名士”的袁克文,袁世凯确是满心的无奈,除了没有军方背景,不管从任何方面他都比袁克定优秀,更合适做袁家王朝的继承者。

袁世凯做了一个决定,与杨洪森结为姻亲,这即巩固他的江山,也能巩固太子的未来。

袁、杨这两个政治对头,要联姻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新闻。

袁家内部对此联姻颇有意见,这里面主要是袁克定,虽然联姻的好处是杨洪森将支持他担任下一届总统,可杨洪森算什么东西,他当总统还要杨洪森支持,

“如果父亲同意这门亲事,我就把家融掐死。”

袁世凯火星直冒,胸中起伏难平,与杨洪森联姻可以说是一石三鸟,你这个人头猪脑,袁世凯闭目养神,心里萌生出了换“太子”的想法,但依今日之事,再想想杨洪森所说的萧墙之祸,浑身发抖血压猛升,一时头昏眼花,直接背过了气。

嫡长孙联姻之事因为袁克定不惜以杀子来抗拒,袁世凯也只好做罢。他把袁克文叫了过来。袁克文何等的聪明,他要做名士,便是不愿意趟浑水,更别说将自己儿女往坑里扔了。袁克文坚决推辞,坚决做大哥的工作,他本来就是大哥袁克定的眼中盯,这要是联姻了,那可真就让人没法活了。

第二十六章

不管袁克定是不是同意联姻,但是外面都传开了,坊间不太在意杨洪森的女儿与袁家那位联姻,他们只是在考虑着联姻的背后的龌龊之事。

黎元洪吃不透,完全吃不透,所以他就继续装糊涂,继续养花、养草、读书、写诗、陪老婆。

段祺瑞的鼻子很灵敏,联姻让他极为生气,因为袁公的这手明显带着对付他们的意思。对此事心中不满的还有冯国璋,杨洪森这个战场的对手,早就与他结了死仇,袁公与他联姻,那以后就算是半个亲戚了,娘的什么玩意。

北洋四合院内,“军事研究同好会”中,蔡锷与蒋百里也在琢磨着杨洪森这手“奇招”。

袁府内一直不愿松口的袁大公子,最终松了口,袁世凯最后还是把他说通了,只是这联姻的对象变了,嫡长孙那是绝对不能与杨家搅在一起,那样会坏了血统,袁克定把他在外面生的庶子顶了上去,那孩子袁世凯见过,和杨家女儿一般大,见他时到也镇定自若,比他那个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妈强。

袁克定在外有不少女人,他有多少私生子就不行清楚,但是他外面的“男人”与他的女人一样多,这就让人感觉很怕怕。杨玉红对这事极为赞同,虽然袁家平是个庶子,可袁家那是名门望族,与他们联姻当真是好。杨洪森对婚约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这不过是缓兵之计,待一切准备完毕随便找个理由撕毁他。

“非嫡长孙不足以显示结盟的诚意。”

袁世凯到不是为了诚意,他考虑的更为实际,儿子都保不住,哪里还有孙子什么事。

但袁克定就认那死理,他的儿子那是太子,未来的太子妃一定要是名门望族。可是袁世岂会受到胁迫,就算儿子也就不行。

“你若杀死嫡长孙,我就命人杀死你。”

袁克定这回怕了,在老父身边时间久,对他的心意揣测就更加深透,老父心意如此坚决,你再坚持,那就是找抽。袁克定心理盘算着等他登上大位再来与杨洪森计较。

这样一来杨洪森之女杨雅芬与袁世凯嫡长孙袁家融的婚事就订了下来。

杨、袁两家联姻之事,被大版面地登在了头版头条,此事一次就轰动了京、津,趁着双方的家长都在,双方就把这件事给确定了下来。联姻这事虚的很,但是接下来那可就是实打实的了。比如未来的政治构局、苏南、上海问题,国家税收上缴问题,两淮盐税问题,海军舰队归属问题,陆军整编问题等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对德宣战问题。

杨洪森正式搬出袁府,应杨洪森要求安排于“中南海”。

8月16日,在对问题上犹豫不决的袁世凯终于做出决定,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鉴于东亚的局势,德国已经放弃了亚洲战场,集中力量解决欧洲,待欧战胜利再解决亚洲问题,德国人提议将胶东无条件交于袁世凯,可袁世凯担心日本人,他惧怕日本人。

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这正是为袁克定考虑,因为德国并没有打的意思,所以中德的问题是如何接交的问题,如果收回山东,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是政治上的胜利,袁世凯更为准备拟任袁克定为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元帅,负责对德作战。

日本人通过其收购的《顺天日报》向袁世凯发出警告不要介入战事,并且派出公使发出外交再次重申。

当然中国也不能加同盟国,就算袁世凯有那个胆,英、美也不会同意。

美国不愿意卷入中国山东问题,但是在中国参战问题上,态度还是较为明确的,中国中立,还是加入协约国,都是中国政府的事,我们应当尊重。

美国说一套做一套,他把中国踢进协约国,自己却始终保持独立。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是十分愿意加入协约国的,但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却反对,我们不能违背民义。”

美国不能违背民义,中国就能违背民义了吗?日本人对此很感不安,随着中国申请加入协约国,日本国内加紧出征,内阁要求立即宣战,出兵,在中国加入协约国之前夺取山东,搞定德国。

德国方面通过杨洪森与袁世凯达成《1914年中德秘密协议》,德国将山东无条件交还中国,中国政府将在适当的时机在广州提供一处港口。德国方面希望尽快接手山东,至于租界内的工厂、商店、船坞等等全归中国。

如果山东落下日军之手,只能增加他们对华的野心,但考虑到英国的支持,袁世凯打算利用美国这个中立国做缓冲。可是,杨洪森为他提供了另外一套方案,将青岛租借给日本,当然这是杨洪森最不愿意看到的。不过袁世凯颇为中意第二套方案,打下来后租借给日本,用来抵偿以前的借款,对此杨洪森并没有表态,他只想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亚洲第一”青岛浮动船坞、机械设备、技术人员等等。杨洪森已经准备派部队参战,甚至与张勋都协调好了一起行动,到时推荐张勋为山东都督。

袁世凯在山东原有数个混成旅,但是考虑到讨伐德国,这几个混成旅是远远够的,既然要让袁克定掌握北洋系统军权,那么声势一定要大。杨洪森的皖军编为陆军师北上参战,袁世凯考虑着如果事情恶化的话,完全可以让皖军打头阵,让他与日本兵好好拼上一把,他可坐收渔翁之利。

8月16日袁世凯向德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他底气足,一方面是与德国人谈好了,另一方面,他与日本也谈好了。按照袁世凯与日本方面签订的《中日秘密协议》,日本北洋政府提供借款,中国政府将青岛租界给日本做基地,租期为99年。日本签订这个协议不过是给英、美政府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