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94部分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94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天,你带本部人马在这里善后,干净点!另外地上的箭全给老子拣起来!”高远对高天吩咐道。

转过头对其余战士挥手道:“其余人跟上来,全速前进!”

……

是的,燕小七现在遇上了很大的麻烦。他带领的三百余先锋在滑过崎岖的山路后,出现在广阔的平原出口,站在最后一座雪峰上,他极目之处,隐约可看到远处扶余王庭中的大蠡。

在叫来高句丽向导仔细确认之后,燕小七已可判断出此处必是扶余人的王庭所在。

他心中大喜过望,幸亏出身法家的他,早已有足够的矜持来稳定自己的心神,事实上再没有比先高远发现敌人踪迹更可令他兴奋的。

但是很快一个变化便打断了他预备带人返回的主意。就在此时扶余人地大营,忽然打开,从里面依次走出数百名扶余战士,他们人人全副武装,朝着燕小七这边走来。

燕小七大惊,以为被扶余人发现,忙下令全体隐蔽,但是观察了一会后,他才发现这些扶余人根本不是发现他所部的踪迹。

事实上这么冷的天气,又由于大雪消停不久,而燕小七所部人人身着白色的服装,与雪地几乎一个颜色,所以相隔了至少两千多步,绝不可能有人发现。

唯一的可能便是远处出了状况,燕小七扭过头去,不禁大骂出口“高痞子,你大爷的干什么啊!”

在东南方向的一角,几股轻烟袅袅升起,燕小七一眼就可判断出这烟必是中了大汉军队不外传的火箭引起的,而东南方则是高远所部的搜索方向。

“痞子就是痞子,永远也成不了将军!”燕小七嘴上骂骂咧咧的嘟囔着,出身法家的将领一般都是眼里绝容不下沙子的古板之人,所以高远某些不良习惯自然被燕小七看不惯,不过回过头来,燕小七有时候也经常想,假如高远少勾引点寡妇,少逛点妓院,那么未尝不是一员大汉帝国的干将。

骂归骂,燕小七的法家特征永远注定了他绝不会将私人恩怨扯到正事中来,于是他迅速的做出了最有利于目前局势的决定。

“燕忠!”

“大人请吩咐!”一名高句丽战士高声应道。

燕小七拍拍他肩膀,道:“你迅速带十名战士用最快的速度的返回大营,告知卫青将军,将此处事情完整的告知将军!”

“大人您????”燕忠终究不是汉人,尚不懂得一名将领的责任,按照高句丽人的传统,任务完成之后,就该立即撤退,毕竟这里离扶余主力太近,可是燕小七是汉人,而且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大汉军人,春秋战国的火在他血脉中燃烧,项燕,李牧等名将的光荣是他一生的追求。

“我?本将是军人!军人有他应该做的事情,同样的燕忠,你也是军人,军人就该立刻马上执行本将的命令!”燕小七严肃的命令道:“立刻回报卫青将军,倘若本将不能活着回去,那么请转告将军,我燕小七要葬就葬在战死之地!”

他跨前一步道:“吾即使死,也要死的光明磊落,纵然一死,吾也要像军人般死去!”

他转过头问其余人道:“尔等可是男儿?可是军人?可愿与本将同生共死?”

“诺!”高句丽人用标准的大汉军队领命声,高声齐道。

“很好!你们是个军人!”燕小七满意的点点头“那么准备战斗吧!”

燕忠含着眼泪,再一次看了看这个相处不到一个月的汉人军官,这位训练严厉,一丝不芶的汉人军官早已在每一个经他手训练过后的高句丽战士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句丽人最是崇拜英雄,现在燕小七在他们眼中已经是一个英雄,所以人人都知道此处伏击极为危险,因为出来搜索的扶余虽然不过数百,与己方相差不多,但要命的是,这里离扶余王庭并不远,一旦一击之下不能全数歼灭,只要有一个漏网之鱼,那么等待自己所部的将是死亡的道路。

虽然滑雪板可以令大家迅速拉开与扶余人的距离,但是燕小七既然已经决定留在这里,那么就意味着绝不会逃跑,因为他必须将全部责任揽上身来,他必须让扶余人确信,袭击者只有他这一点,从而保证最后的总攻击的突然性,用一小部分人的生命来换取更多人生存,这是每一名将军的必修,可是却很少有人将自己当成牺牲者,至少高句丽人从未见过!

……

卷五 牧守辽东 

第十二节 有惊无险

这见鬼的天气!可力要力的紧紧自己身上单薄而可怜的衣服,顶着寒冷刺骨的北风,艰难的跟上大部队前进,两只脚上不时从破烂的羊皮鞋缝隙中钻进来的冰雪冻的他直打哆嗦。他一面诅咒着这该死的鬼天气,一面不得不跟上万户的脚印前进。

可是这该死的大雪将整个草原都覆盖上了,积雪足有他膝盖那么深,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天气和这样恶劣的环境走到野外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

可力是扶余族的一名毫不起眼的战士,和许多扶余人一般,他笃信长生天的存在,他认为这么大的风雪是长生天在发怒,他同样的跟随目前族中普遍的潮流,对强大的草原霸主匈奴有着莫名的崇拜。

扶余不过是草原北方的一个贫穷而弱小的民族,与强大的匈奴人相比,扶余人的力量简直不堪一击。

“精神点,打起精神来,二殿下的营地里肯定发生了些什么!”万户见手下的士兵陷在泥泞般的雪地里拘捕唯艰,于是狠狠的抽起鞭子,厉声训斥起来。

可是不同以往,士兵们在听到鞭子的呼呼声音,并没有加快多少速度。万户也没有办法,因为在这样寒冷而严酷的天气,根本就不适合出门,假如不是单于亲自命令,尊贵的万户大人这会应该在帐篷中暖暖的烤起篝火,搂着去年抢掠来的美人,使劲的做些活塞运动。

万户抬起头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前方起烟的地方。忽然间浓烟不复存在,连一丝痕迹也未留下。

万户眼睛一转,心道。或许是王子殿下在那边抓到什么野兽。在烤着吃哩。

至于敌人,他不相信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和恶劣的路况下,还会有敌人的出现,特别是那个方向还背靠绵绵的长白山。

他认为右大将派他带队出来,纯粹是因为前几天他在宴会上的不佳表现,当时右大将刚娶不到一年的新美人从内帐出来,所有的扶余将领都忘记了继续吃肉,呆呆的看着那个天仙般的年轻美人。而他由于刚好坐在美人出来的地方,口水哗哗的流了好多。

当他回过神来地时候,他可清晰的看到右大将不满的神色,更看到那美人丰满诱人的小嘴在右大将耳边说着话,他当时的直觉告诉他,这下完蛋了。

现在右大将的报复终于来了,派他出来执行这样一个单调而无聊的任务。纯粹是折磨他。

这么冷的天气,这么厚的积雪,别说是他,即使是匈奴最精锐的军队,也绝不可能在天黑前步行到王子的营地。

既然想清楚了是右大将的报复。又觉得这样地天气,绝不可能有人徒步出现在扶余人最安全的大后方。

那么睿智的万户眼角轻轻撇了撇不远处崎岖的山丘,一个主意冒上心头。

……

燕小七带着麾下的高句丽战士匍匐在崎岖的山路两边,尽量隐藏起了自己的身形。

这是一个天然的有利伏击地点,只有一条勉强可供三人并行的小山路蜿蜒着向东南方向蔓延开来。

燕小七令手下的士兵人人将弓弩准备好,做好了敌人一进入这条崎岖的山路,就迅速进行突龚,争取在一剂钟的时间解决战斗,不留一个活口。

一个,两个,三个……三百零九……整整三百零名扶余人顶着风雪来到了燕小七等人刚刚待的小山背后,整齐的列着队,却并不愿意再向前半步,而是三百多人紧紧的围成一团。

燕小七眉毛皱了起来,难道他们发现了自己的踪迹,他心里不免揣测起来。

但是很快,扶余人给出了答案,只见在一名似乎是头领的扶余男人的命令下,这三百多人迅速的散开,他们将手里的武器插向地面,开始挖掘起地上的积雪来,并用积雪磊筑一个四面的雪墙。

燕小七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满脑子都是问号。

但很快答案揭晓了,这三百多扶余人拼命的挖掘和垒筑,使得那背山的地方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可挡风雪的矮小雪墙,这些扶余人在长官的命令下,飞快的钻进这个临时搭起来的雪屋中,只留下一人趴在山顶远远的看着远处的王庭。

燕小七嘴角浮现出一个轻松的微笑,心中自然立刻明白这些人想干什么,事实上燕小七认为假如带队的扶余人是高远那斯,他也绝对会这么做。

毕竟这么冷的天气,能偷懒就偷懒啊,再说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因为厚厚的积雪,和严寒的天气使得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无法在一天内前进三十里。

燕小七嘴角浮现出残酷的笑容,战争永远不是可以预测的,很显然这队扶余搜索兵这一会的偷懒已经丧失了他们逃过大难的最后一次机会,接下来,他们将在寒冷的黑夜迎接死亡的到来。

作为卫青较为看重的禁卫军人才,燕小七自然知道一些都尉大人的进攻计划,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黑夜,整个攻击集群将在草原上的夜晚到来时对扶余王庭发起致命一击,不求杀死杀伤多少扶余人,只求焚毁他们的一部分大帐,造成他们营地的动荡和绝望,从而迫使扶余单于和他的军队从王庭撤出。

到时候,根本不需要军队的攻击,大草原上的黑夜和寒冷的天气就将成功帮助大汉取得这一次突袭的完美胜利。

对于这个严谨而周密的计划,燕小七十分赞同。这个计划不仅仅可以使远征大军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更可占据扶余人的王庭,为远征军进行一次补给。

既然敌人放弃了继续前进,那么燕小七自然也不会傻到去打扰他们休息,现在当务之急便是悄悄的撤离这个地方,撤到更远的距离,学学扶余人的样子搭几个雪墙来帮助部下抵御严寒,因为老是呆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的话,极有可能还没有进攻,自己这队人马就得因为伤冻而失去战斗力。

这不是燕小七所愿意承担的损失,更何况这个损失根本就不需要。

卷五 牧守辽东 

第十三节 艰难的选择

卫青接到燕忠的报告后,迅速的召集所有的军官进行商议。

很快当得知有可能已经提前暴露了攻击的禁卫军士兵立刻的议论开来,事实上他们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指挥数百人,第一次参加战斗,第一次需要临敌作出判断。

不得不说大汉自高祖皇帝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禁卫军战斗能力,务求其成为大汉国最后也是最强大支柱的努力没有白费。

几乎所有的禁卫军士兵的选拔到目前为止依然遵从了非长安人不要,非精锐不要,非出身良好者不要的三不原则。

绝大部分士兵来自常年居住于长安,或者其家人乃长安人的家庭,自然教育水平远高其他军队一筹不止。所以几乎所有禁卫军士兵都或多或少接受过教育,基本上可以识文断字,在这人均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的大汉,实属高文化团体。

相对的,由于文化水平的提高,禁卫军的士兵基本上接受过系统的军事理论培训。而刘彻亲自拨调的这几百禁卫士兵又皆是精锐中的精锐,基本是俱是其主官认为相当优秀,有足够潜力成为军官的士兵。

所以一时间主意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