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4部分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4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恳请大人,为小民落户,也好有个避寒之地,得已一面尽快学文识字,一面予人看诊,积累经验早日将《伤寒杂病论》写出”

杨泛大笑道:“此事先生大可放心!”对长安方向恭敬的一礼接着道:“高祖高皇帝早下诏令,令流落山间之民各回其乡,各地官员须得按其原在秦之爵位,明尊卑勋爵,授以田宅!未知先生祖上在旧秦是何勋爵?”

李云闻言苦笑道:“小民父母早亡,并不知祖上是何勋爵”

杨泛大手一挥,豪气的道:“先生大可安心,安常人算,先秦时,始皇帝三十一年,始皇帝下诏,全国加爵一等,按先生祖上至少是公卒算,当为公士,后本朝高皇帝十三年诏,全国再加一等可为上造也,上造授二顷之宅,二顷之地可也”

李云并不知道二顷之宅有多大,二顷之地有多少,忙俯地而谢。

卷一 立足 

第六节 弟子

第二日一早,李云天刚刚蒙蒙亮就起来了,昨天晚上他一夜兴奋的差点没睡,最后还是数羊数睡的。因为今天他就将正式在时代落户,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

感谢商鞅,感谢秦始皇,感谢汉高祖,不管他们的历史有什么样的评价,但至少正是因为他们推出的这个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使得他李云在这举目无亲的时代,总算有了栖身之地,不至于会饿死街头。

李云已经盘算好了,一分到土地,他就一边行医,积累经验学习这时代的文字,知识,争取尽快的融入这个时代,一边将自己带来的种子种下去,只要这些种子在这时代生存下来,那么至少在未来几百的时间里,汉民族不会因为缺少食物,而爆发类似黄巾起义,尸骨成堆,百姓易子而食的事情。

望着早晨那初升的朝阳,李云信心爆满,以前在网上看别的大大穿越回去的,至少最后都捞了大把的好处,不是自己做了龙椅,就是名震天下,妻妾成群,富贵一生,端的好生让人羡慕。

李云野心不大,他当然知道龙椅那个东西绝对轮不到他这个楞头青来坐,光是汉武帝这三个大字就已经足够让他俯首帖耳,跪拜在这一代雄主的座前,发誓效忠了,更不提诸如卫青,霍去病等足够让他上刀山下油锅的英雄名字。他觉得与其在庙堂上战战兢兢,和儒家,道家,法家的人勾心斗角,倒不如在这江湖之中,好好的推广自己带来的种子,给人看病,到有了名气的时候再盗版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挽救被病疼折磨的生命,至少这样可以间接的支援二十多年后那场决定了大汉命运的战争。

想到这里,李云忽然觉得自己实在太好高骛远了。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好好种田,要不自己的理想还没来得实现,就饿死,那么这样就实在太不值得了!

梳洗完毕之后,李云便照在现代一样,在院子里舞起了太极,毫无疑问,李云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十分看重,在现代的时候他就非常讲究养生锻炼之道,所以他的肌肉也远非其他只坐在教室和图书馆看书的同学所能比。

对着晨曦的阳光,李云一边练,一边背诵着太极的口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像生八卦。。。。。。。”

一遍完毕,收势,掌声自左前方响起“恩公,早啊!”不知何时,那个被李云救了一命的郡守之子杨谋已经在李叔的搀扶下站在院口,许是不忍打扰李云练习太极,故一直站在门口,待李云耍完才响起掌声。

“早!”李云应了一声,放眼看过去,却见杨谋与李叔满脸愧疚的站在门口。

杨谋歉疚的道:“今日是恩公搬迁到新居的日子,谋不才前来道喜,却不喜看了恩公方才练习的功法,实在是抱歉,谋并非有意为之,乞请恩公见谅!”

李云楞了楞,旋即明白他在向刚才看到自己练习太极而愧疚,老脸红了红,自己撒的那谎看来已经是深入人心,弄的人家把一套普通的养生拳法看成了“仙人之术”忙摆摆手,大方的道:“无妨,公子若是喜欢我便教你练如何?我这套拳法虽说不是什么绝技,但是常常练习,倒也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增强体质”

杨谋却是大喜,昨日晚上与父亲的交谈再次浮上心头。

那是父亲与李云见面之后的事情,还记得李云与父亲交谈之时,杨谋就在隔壁房间休息,倒也听了个七八分的内容。

李云不卑不亢的谈吐也给杨谋留下了深刻印象。

父亲见完李云转身进自己的房间时,第一句话就是“谋儿,明日你便去见那李云,觅得机会拜他为师,我观那李云见识不俗,虽然自称并不识字,但是一手医学造诣并非假托,谋儿你也知道你三个兄长皆早年夭折,我江夏杨家在先秦之时,可算的上大门大户,宗族兄弟少说也有数百人之多,但二世乱起,十去七八,至今只余十多人。死于伤寒者,百过八十,你自小就目睹了你大伯四子的夭折,自己又落下这个病根,为父对你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平平安安的活到给杨家留下子孙的时候”

“我知你自小自视甚高,有经国之志,但是要施展抱负便要有个好的身体,所谓病久成医,自小你也钻研过《黄帝内经》将来怕是为父在医学上的造诣也不如你,你自问在你病到那种情况之下,可有把握医活?所以明日你便借着恭贺李云新居的机会,争取留在他的身边吧!”

略一迟疑,杨谋何等精明之人,就把握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对着李云拜道:“恩公,请受弟子一拜,自今日起您就是弟子的老师了“说罢便恭恭敬敬的遵循着拜师之礼,跪在地上,拜了一拜。

李云楞了,心道:“我不过是想要教你太极拳,好强身健体,你怎么就叫起老师来了”忙扶住这青年。

在一边的李叔却是早得自家主人的指示,拦住李云道:“先生莫是看不起我家公子,纵然先生大才,也不该阻向医之人问道”

杨谋拜了一拜狡蔑的道:“老师,弟子已完拜师礼,待改日再报过父亲大人射杀一两只大雁,摆上拜师宴,再正式成为老师的入室弟子”

李云无奈的笑了笑,道:“唉,杨兄家门显赫,为何要拜在我这粗人门下”

杨谋心知李云已经默认了,(他敢不默认吗?若是惹毛了当官的,毕竟即使大汉再开明,当官的也还手握生杀大权,别看人家现在温柔的像只羊,但是,嘿嘿,变成羊的狼也还会吃人的)站起来笑道:“老师岂不闻惜日百里溪为奴隶时,穆公尚且令其子拜师,师者,有道者,学问高深者为也!”

李云想了想折中的道:“这样吧,杨兄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鄙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鄙人则在杨兄指点学习识字刻文,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嘿嘿,子曰:三人行,各取其长也!”

“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杨谋指出李云的错误

“反正我不管,方才我已经拜了师,以后我便叫你老师,既然师长有其事,弟子当然多多效劳了”杨谋耍着无赖道:“走了,老师。这边请,河东郡的户籍官正在等着老师哩”

李云只好无赖的摇摇头,不过收下郡守的儿子当徒弟,好象有不少好处,李云开始YY了起来,身子却快速的跟上自己刚刚收下的便宜弟子。

卷一 立足 

第七节 丞相之死

河东城东郊,一个叫谢李的小村庄。

李云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那一望无垠的土地,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能分到这么多的土地。

站在他一旁的里正却是唾液横飞,满是得意的滔滔不绝的向他介绍“李先生,按照大汉户律,上造授田二顷,宅二顷,二顷田合二百亩,一顷一百亩是也,本朝高祖高皇帝仁惠爱民,登基之后下令,本朝田亩面积倍于前朝,以示本朝大德,盖先秦田亩一百二十步一亩,本朝二百四十步一亩。。。。。。。”

原来高祖皇帝统一天下后发现,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人民不是当兵了,就是逃亡于山野之间,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压根就没有人种,再加上连年战乱,人口锐减。

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当时的社会基本结构是“五口之家,百亩之田”。战国时一亩地是一百二十步,到了高祖皇帝当天子了,本是农民出身的他忽然间发现,即使按照秦制人人充足授田,也还是空出一大片良田没有种。

农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高祖皇帝和他的追随者,他们深知秦帝国之所以崩溃除了横征暴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土地政策执行的不好,导致“富者田连迁伯,贫者无立锥之地”。

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的高皇帝和萧何,陈平一计算,这下可不得了!空出那么多田没有人种,高皇帝心疼的要命,那些土地在战乱时期可是可以救不少人的命啊!

这时候萧何出了一计,既然多了这么多土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把土地的面积扩大?这样一来,大家就都有田种,都有饭吃,再也不会有人造反了。刘家的天下也就可以千秋万载,永存于世。高祖听了自然是心花怒放,马上就诏令天下按萧何说的办。

可以说正是开国的元勋们打下了文景之治的坚实基础!

李云却是傻呵呵的在心里盘算,我的老娘,这要是在现代,这么多的土地简直可以用收割机了,这可是差不多有五百亩!(汉代一步大概1。4到1。6英尺,一亩合现代差不多2。2亩)

一脸得意的里正似乎觉得还没说过瘾,拉着李云的手,径直走向分给李云的一栋房子,他可是好多年没有这么过瘾的向人介绍大汉的富足了,一来是因为自孝惠皇帝起从山里面出来的人就几乎没有了,二来嘛,是因为从孝文皇帝起军功勋爵授田宅制度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严格执行了,这次要不是这个年轻人救了新郡守大人爱子的命,郡守感激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购买了土地和房屋,再从河东郡找了一些无主之田凑上。否则承平了这么久,那里还有这许多土地授人?

忙活了大半天,在杨谋带来的几个仆役的帮助下,李云总算安顿了下来。

分给他的共有二百亩地,三间房子一块大大的院子,还有两把铁锄头,一头牛,上百斤粮食种子。

杨谋这个便宜弟子则资助了李云一百钱启动资金,并在李云家里摆下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呼户籍官和里正用餐,对于这些李云推脱不了,因为他现在连一个铜板也没,只是在心中记下了自己欠他的,盘算着日后再还。

周围的几家邻居则是好奇的打量着新来的邻居,几个害羞的姑娘躲在自家房中暗暗看着这个新来的男性邻居,大汉民风开放,在许多家庭当家作主的甚至是女子,全无后世的许多顾及,若是相处久了,女孩子胆子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小。

到黄昏时分,众人径自回家,杨谋和李叔却是留了下来,说什么“要留在老师身边,也好日日近身学习”

一盏油灯照亮了李云的新居,他从现代带来的种子放在床头,钢刀则收好在床底下,那个德国制造的望远镜自然是拿在手里,借以看着这汉初的时代,这款花了李云两个月薪水有着夜视功能的望远镜,到现在李云才真正感受到物有所值,心中盘算着若是献给皇帝,怕是至少可捞个侯什么当当,想想李云就放弃了这荒唐的想法,谁不知伴君如伴虎,皇帝今天可以和你笑嘻嘻的说话,明天一个不高兴就可以砍了你九族!

一个月后,李云终于狠狠的坚定了这个想法。

原因是七月平定了七王之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