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大军阀 >

第268部分

1908大军阀-第268部分

小说: 1908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动荡的罪魁,铁定只是南方那些野心家了?”

  熊希龄故意调笑道:“若不然,云公又以为如何?”

  岑春渲冷静的说道:“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官逼民则反,若不是咱们中央政府落下不干净的口实,下面的动乱也不至于闹这么大。总理阁下是明白人,理应知道其中的道理才是,何必还要故弄玄虚呢?”

  熊希龄见岑春渲直接捅破窗户纸,脸色略微有几分难堪,心中也有一些恼火。不过身为一个政治场上的人物,这点限度还是有的。他看得出来岑春渲不喜欢讲官面上的废话,这可是对方长久以来的性格。也罢,反正也让自己省省心,不必浪费时间。

  “云公还是一如既往的直言不讳。既然如此,我也不与云公说冠冕堂皇的闲话,这次云公北上表面上虽说是请愿,可是不难想象其中肯定与广东的战事有关联。说到广东战事,从北去年七月到今天已经有大半年不得安宁,不过这是大总统志在必得的决定,若云公是想来劝停此战,只怕困难重重。”他不疾不徐的说道。

  “其中的道理老头子自然明白,所以这次北上老头子最终还是要多多仰仗总理阁下。”岑春渲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不过他的语态丝毫没有流露出有求于熊希龄的意思。他只不过是把话说得好听一些,两人都是政治人物,能走到一块只能说明有共同的利益驱使。

  岑春渲想要利用进步党在北京政府内部疏通停战之事,熊希龄也想要利用岑春渲让广东战事有一个合理的结局。

  “云公真是太看得起在下了。”熊希龄哈哈的笑道,听上去是在谦虚,可是却只有上半句话,听上去弦外之音十足。

  “我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大总统不思息战养民,与各方势力共图国家繁荣昌盛,反而在短短一年之内屡屡用兵,从江西到江苏,从上海到福建,兵灾不断,民不聊生。如今北洋军五万重兵压境广东,南方战火愈演愈烈,中国人打中国人的丑闻咱们还经历的少了吗?”岑春渲郑重其事的说道。

  “云公,这话怎么听起来有些不尽其实呀。要说宣布广东独立,闹出什么讨袁起义的人,不正是吴绍霆他自己吗?现在战场上吃不消了,反倒把责任全部都推到大总统身上,未免有些过分了吧。”熊希龄带着几分冷笑说道。

  “总理阁下,吴大都督带头打响二次革命的原因,外人不知道情况也就罢了,您身为中央政府的总理多多少少会有内幕消息才是。先前老头子已经说了,常言道官逼民反,若不是袁大总统对革命首义的功臣太有忌惮,吴大都督未必会走上这条道路。”岑春渲丝毫不在乎周围那边国务院的官员,直接把话摊开了说。

  熊希龄也没有太在意岑春渲的直言,他早就没想过这次会谈能有什么保密措施,迟早是会让袁世凯听到风声。而这次会谈的内容,实际上正是为了说给袁世凯听,毕竟决定广东战事是否继续打下去的主导人还是袁世凯本人。

  岑春渲现在面临的对话压力,不仅仅是要说服熊希龄,更重要的还是要说服袁世凯本人。当然他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计划,要想说服独断独行的袁世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还得循序渐进,让袁世凯意识到继续交战的严重性。

  “好吧,咱们不说这些谁对谁错的话了,云公您是明白人,对或错有时候并不是问题的主要所在。今日我特意抽空与云公一晤,也很像听听云公究竟有什么见解。诚实的说,战争始终不是好事,尤其还是内战,南方的战火烧到今天,劳民伤财不在话下,更是让新生的共和国动荡不安,余身为国务总理,哪有不忧心的说法?”熊希龄自叹自哀的说道,语气和神态俨然表现出一个政客的作范。

  “见解谈不上,老头子这次北上是真正要多多仰赖总理阁下从中翰旋才是。如今在大总统的心理,已经认准大军压境必定能平克广东。可是万一大总统的是错的,不说粤军能够反败为胜,只说北洋大军如果深陷广东僵持不下,大总统当如何应对?中央政府当如何应对?”岑春渲质问道。

  “这些问题我何尝不曾深思,可是大总统的决心不是轻易能动摇,如果战事僵持不下,大总统一定会继续增兵广东,直到能彻底取胜为止。”熊希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岑春渲的问题只是假设,而这个假设也正是进步党最担心的地方。

  “继续增兵只会扩大战事,就算最后吴大都督战败,北洋派只怕也未必胜的光彩。袁大总统在北方悠然自得,殊不知一战下来元气大伤,到时候中央政府的权威还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吗?一个吴都督可以折腾数倍北洋军,殊不知吴都督之后还会不会有唐都督、陆都督、熊都督呢?届时袁大总统还有足够的底气平复这些人吗?”

  岑春渲故意把话题牵扯到中央政府的权威上,熊希龄身为国务总理代表的是政府首脑,自然最关心的还是中央政府的利益。袁世凯这个大总统是国家领袖,虽然是中华民国实际的统治者,可在宪法上仍旧区别于国务总理。

  熊希龄听了岑春渲的话,果然陷入了沉思之中,不得不承认岑春渲是说到要害之处。

  “云公,你说的有道理,可即便如此,若是单凭我的话就能说服大总统的话,年关之前广东的战事早就结束了。”他无奈的笑道。顿了顿之后,他继而又说道,“再说,云公你也太不仗义了,说到停战那是南北双方的事,怎么弄得好像一定要让袁大总统先退步呢?”

  “老头子动身北上之前,吴大都督确实对我嘱咐过一些话。吴大都督对发生在省内的战事自有一番看法,战斗打到今天他不在乎血拼到底,可终究认为北京政府一味心思制造内战,反而放着蒙古叛乱之事置之不理,这是非常不理智也是不顾中华民国主权利益的事。真不知道洋人们怎么看,大总统宁可把精锐部队和大笔经费投入内战,却任由国际野心家们分裂中华领土,这难道不可笑吗?”岑春渲慢条斯理的说道。

卷三:南北对决 第365章,隆重招待

  熊希龄微微皱了皱眉头,他隐约猜出岑春渲是要拿蒙古叛乱来做文章。说到蒙古叛乱的事,到今天依然是闹的沸沸扬扬,各省各地不少报纸仍有版面在跟进报道。尤其是前不久王士珍还特意就这件事跟袁大总统闹过矛盾,可是连王士珍都说不服了袁世凯,岑春渲能有什么指望?

  岑春渲接着又说道:“吴都督还说了,若是大总统能真正考虑国家主权利益,真心实意的为中华民国共和民主大计着想,他愿意取消广东独立,承认袁大总统的法统地位,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并且希望袁大总统能尽快调兵北上,平定蒙古叛乱。若有需要,甚至抽调粤军参加平叛也在所不惜。”

  熊希龄微微一怔,问道:“吴绍霆真是这么说的呢?”

  广东取消独立,并且承认袁世凯大总统的法统身份和接受中央政府领导,以这样的结局来收场对熊希龄来说是再好不过。战事可以不用继续扩大,北洋军也算是完成使命,吴绍霆的都督地位也能得以保全,真正是皆大欢喜。

  岑春渲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熊希龄深思了片刻,继而又沉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虽是如此,可是袁大总统的心思是在南北一统上面。北洋军现在有机会打下广东,只怕袁大总统会不惜一切代价达成这次行动。袁大总统的想法正是要以广东开刀,给革命党势力予以重创,奠定北洋军在南方的势力基层呢!”

  岑春渲哈哈大笑道:“袁大总统若真要把吴都督定位于革命党一方,那可真是一场啼笑皆非的误会。”

  熊希龄脸色一变,诧异的问道:“云公,此言何解?”

  岑春渲说道:“这就要看总理阁下如何定义革命党了。吴大都督是一个年轻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年轻的政治人士。政客追求的是政治利益,不过吴大都督更在乎的是国家利益。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在我们周围可不少见,尤其吴大都督还是推翻清王朝的广州首义功臣,他的性格是什么样,总理阁下应该不难猜测。”

  熊希龄想了想,他对吴绍霆并不了解,只知道吴绍霆能跟北洋军打到今天,的的确确有几分手腕。他现在只能以一个名士的想法来度测吴绍霆的为人,继而试问道:“你是说吴绍霆支持孙文二次革命,是站在爱国的立场上?现在吴绍霆主动寻求停战,也是为了拱卫国家利益?”

  岑春渲道:“正是如此。吴大都督在乎的是谁更为共和国着想。孙先生有大义,所以吴大都督愿意与国民党合作,但说到实际意义,国民党策动的江西和江苏的二次革命已经失败,继续用二次革命的旗帜打下去,只会误了更切实际的国家主权利益。袁大总统虽然非议甚重,但不代表袁大总统会置一国主权于不顾。只要袁大总统肯做出实际行动,吴大都督更愿意支持中央政府。”

  熊希龄不置可否的说道:“云公所言极是,吴绍霆若真有赤诚爱国之心,也算是我中华之幸。”他现在尚且分不清楚岑春渲话里的虚实,只能用不辨虚实的语气回答。

  岑春渲停顿了片刻,语重心长的又说道:“大总统认为拿下广东就可以震慑南方诸省,殊不知这一战下来,实力是此消彼长。吴大都督与大总统两败俱伤,其他野心家到底会趁机而起还是甘心臣服,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熊希龄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一直认为北洋派之所以能执掌中央政府正是因为北洋军的实力。尽管广东一战并没有投入北洋六镇的精锐部队,可是中央政府付出的财政物资并非小数额,若吴绍霆真的要血拼到底、玉石俱焚,广东战事指不准还要拖到什么时候去,就算最后取胜那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

  他叹了一口气,忧虑的说道:“实话实说,现在关键还是要说服大总统才是。”

  岑春渲看得出来熊希龄自己是没有信心去说服袁世凯,这是他预料之中的事,自己今天所说这番话,目的就是在于让中央政府的人反过来思考问题。或许有些故意扭曲的意味,可未来的是深不可测的,谁也不能断定结局的影响是什么样。

  袁大总统一直标榜自己只要拿下广东,就能震慑南方革命阵营,为南北一统奠定基础。可是谁又能知道这个想法会不会是一厢情愿?岑春渲给出了另外一个相反的假设,就是要消弱袁世凯本意在北方各派人士中的强势印象。

  他知道这些话迟早会落到袁世凯耳朵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袁世凯的反应。

  这次会谈前后只用了一个小时不到,虽然并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但是熊希龄和岑春渲冥冥之中算是达成了共识。熊希龄向岑春渲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下次见面算是私人邀请,就定在三天之后的晚上。

  ——————————

  下午剩下的时间,岑春渲留在招待所休息,再也没有外出。

  傍晚时分,内阁办事厅侍从官提前十分钟来到招待所,通知了岑春渲晚宴即将开始。

  内阁九位部长依然是赵秉均内阁的旧部,熊希龄继任国务总理之后一直还没有着手组建新内阁,一方面是因为人选的不确定,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