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英雄志 >

第247部分

山河英雄志-第247部分

小说: 山河英雄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师济将长戟递给赫连章,说道:“樊文龙临走不忘掳去秦钟树,看来中原世家对我呼兰颇有恶感。”

身侧一人说道:“二公子,中原世家割据地方,互相争伐,互生仇怨,虽对我呼兰颇有恶观,但是也有愿意借助我呼兰大军打压异己的,韩家便是一例;此番出征,贺兰先生叮嘱的子义,让子义劝二公子扶持几家归附我呼兰的世家,以减轻我前锋军在冀南的阻力。”

褚师济哈哈一笑,说道:“明明是我三弟弟如此劝你,你偏借贺兰相的口,你不怕如此一来,分了你伯颜家的权势?”

那人说道:“为了能让呼兰铁骑踏碎汉廷每一寸山河,伯颜家的男儿愿洒尽每一滴血,怎敢存那样的私心。”

褚师济朗声大笑起来,按着那人肩头,说道:“好,伯颜子义,我便纳你这言。”忽又戟指南方,大喝:“踏碎山河。”

“踏碎山河。”众人齐声大喝,随即千军一起大喝起来。

“踏碎山河,踏碎山河……”

山谷绝壁间震荡不休,直撼人心。

呼兰除了褚师一系为王族之外,尚有贺兰、伯颜、山难、赫连四系大宗,呼兰军中主要将领多从四宗出,四宗与褚师一系构成呼兰社会的顶层核心。

徐汝愚望了一眼那个叫伯颜子义的人,虽然束甲执锐,明光盔里却是一张白肤修眉之面,腰间悬着精缕纹饰的长剑,几句话间却瞄了褚师岫烟数眼。

徐汝愚见他们拔戟呼好交谈宏愿大喝偷窥好不热闹,好似忘了他的存在,轻哼了两声,独自走到一旁。心神凛张,心知褚师济向他望来,转过身去。

褚师济心里微讶,说道:“你能生感应?”

徐汝愚哂然一笑,说道:“将军目光如矩,三友背如火灼,哪里感觉不到?”见褚师济脸上露出猜疑之声,笑道,“读书之收,最畏外物扰心,失了清静,中原士子大多会一种静心功,虽不能像武者那样飞墙走壁,但也能使耳目聪明,所以三友能知将军望我。”见褚师济脸上露出不信的神情,心知去了他的大半疑心,笑了笑,继续说道,“功诀不过是首歌诀,想来将军也曾听过。”昂然吟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吟罢说道,“心烦之时,默念数遍,自有静心之效,将军可一试。”

褚师济冥想片刻,缓缓说道:“天师曾言中原士林曾流传一种奇功为正气诀,想不到新朝士子只将其当作普通静心功,但看李先生每日只是默念小段歌诀就有如此效果,寻至歌廖与行息之法,只怕会列入当世奇功之列。”说罢,望向褚师岫烟,说道:“三弟那里有文先勇,李先生若去中路军,亦无出头之日,我帐中缺一书吏,你将李先生留下。”

“却要看李先生的意思?”

徐汝愚眼瞅着瑞儿,心中却暗自寻思:此时无法脱身,只得待在呼兰军中见机行事,褚师泽、文先生都在中路军,说不定吴梦离、蒙图亦在那处,去中路军必然藏不住身份。如果褚师岫烟将其中详情说给褚师泽听,以褚师泽的眼力,说不定能看出其中的疑点。迟疑的说道:“大丈夫当建功立业……”目光却盯着瑞儿,不舍涎脸一目了然。

伯颜子义初听岫烟对秦钟树、徐汝愚两人的才识推崇倍至,且费了九千二虎之力,将徐汝愚留下,心里便有一分担忧,此时见徐汝愚涎脸紧盯着岫烟的婢女,心里大是放心,对徐汝愚也生出惺惺相惜之情,说道:“贺兰相与公子泽担心徐汝愚看出其中的变化,遂提前发动攻势,前锋军尚缺将领,郡主与岩将军不如留在前锋营。公子泽要前锋营联络世家,以此削弱我军阻力,郡主最能胜任此事。”

褚师岫烟毫不迟疑的应承下来。

徐汝愚未料这般顺利,如此一来,军中信函只会略提前锋军招揽书吏一名任事,除非碰面,谁也猜不到徐汝愚会藏身呼兰军中。脸上的喜色却不用刻意装扮,向伯颜子义作了一揖,又向褚师济做了一揖。

褚师济见他先礼伯颜子义,倒也不以为忤,心想:在他心中却是女色比功名重要,却不失男儿本色。哈哈笑道:“军中不述文职,你当我书吏,按镶旗将军支月金。”

呼兰骑兵军制,以三百人为一小旗,六小旗为一镶旗,六镶旗为一偏旗,计一万零八百余众,设偏旗将军一,为一军主将。数军为一镇,设正旗帅印。徐汝愚估计褚师济所率的前锋营,骑卒两万,仆旗步卒四万。

镶旗将军略低于江宁军制中的校尉级,却要高过营尉。

徐汝愚初至军中虽不授实权,但按镶旗将军支领月金,日后若述军职,亦会以此为起点。

徐汝愚暗忖:褚师济看似粗豪,心思却非平常,中原士子只怕少有能挡得住此等诱惑。呼兰蛰伏百年,人材济济,可惜中原对其知之甚少。如此想来,不由又担心起寇子蟾的安危来。

前锋军要直至太行山的西南麓才穿越太行山进入幽冀境内,过太原东面的绝壁道是最险的一处。呼兰前锋营只花了一日就过了此处。荀家驻在北唐城中的守军被流民军挡过耳目,乃呼兰铁骑驰到近郊才有发觉,又畏流民军趁乱夺城,荀达遂守城不出。

呼兰前锋营两万骑兵过境之时,威侯荀达心中所想谁也不知,或许他鉴于前朝战例,坚守城池。前朝曾有无数战例,只要北唐不失,插入中原的呼兰铁骑便立不住脚,只能掠夺一番,然后从他路逃回阴山。或许他以为待呼兰铁骑过去,出兵封堵后路,尽陷呼兰铁骑,以建奇功也未可。

他始终没有料到呼兰图得是北方另一座与北唐有着同等战略意义与地位的城池范阳。

两万铁骑过去了,隔了一日,又是四万步营越境。此时韩家在代邑起兵、夺取代城与雁门自立的消息才传至北唐城中。

流民军日益猖獗,避开北唐重镇,在代邑与宁武境内肆意攻掠,逐渐威胁到荀家在代邑与宁武、楼烦诸邑的利益。

宁武关外历来是马贼肆虐之所,常有数千马贼在关外奔突叫嚣,这些马贼与呼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宁武关镇自然不敢出兵镇压流民军,其时三关与北唐信路已绝,三关总镇考虑到雁门尚有马邑为外屏,遂从雁门关镇调兵剿灭流贼。

其时韩家马队过关城,马匹四百余匹,大车三百余辆,帮众八百余人。韩家货物过境,此次亦非最大一次,雁门关镇亦无提防,验过文书,开关放行。却是过关门之时,韩家帮众突然发动,围车结阵,占领关门百步范围。此时,雁门烽火哨岗发现无数骑兵从大黑山方向向雁门涌来。然而雁门四千守兵未能在半个时辰之内将占领关门的韩家帮众驱出城去,雁门遂失。不一日,韩家起兵万余与装成马贼的呼兰铁骑陷代城。

宁武与楼烦集结兵马万余,驰援雁门,中途遇伏,一战而溃,死尸盈野。韩家拥兵万余,又从呼兰借得四千铁骑,困楼烦,宁武守将宗孱见宁武前后俱是敌踪,退路楼烦亦被韩家困住,率三千守军向韩家献关城而降。

与此同时,呼兰前锋军二万骑兵、四万步兵先后越过雁门,沿着太行山西麓马不停蹄的向南急驰,八日远驰八百里,裹入军中不得脱身的徐汝愚也为其行军之速骇然失色。

被韩家重兵围困的楼烦城中守军不足三千,坚守半月之后,也献城投降。

精心布局数年,汾郡三邑两关镇(马邑、代邑、楼烦邑,雁门关、宁武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数陷落,而此时荀家在北唐城中驻有五万雄兵。

呼兰与韩家毫无前兆的发动攻势,令瑶光殿也措手不及,在呼兰大迂回战役的初期,瑶光殿的流民军并无实质收获。呼兰出兵镇马邑、雁门,代邑、楼烦、宁武悉数划归韩家,呼兰并资铁骑四千。有呼兰铁骑相助,韩家迅速在忻州立住脚跟,扩充军备,募结三万兵马,成为呼兰牵制荀家北唐精兵的重要力量。

随后,刘贵集结流民军达六万余众,随军流民近二十万,从北唐、楼烦一带撤出,进入西北林胡地区,夺出偏头关重地。刘贵虽属瑶光殿的势力,但是辖境与呼兰的榆林城接壤,不得不仰仗呼兰的鼻息,遥尊汗帐所在绥远城,奉褚师密为主,奉褚师端为天师。

因为背腹韩家与刘贵两股势力的存在,荀家驻在北唐城中历经百战锤炼的五万精兵,在呼兰发动的大迂回战役之中,一直未敢离城百里。

第十三章 兵出白陉

 徐汝愚站在南关山巅那棵冠盖如伞的千年古槐下远眺,太行重峦叠嶂有如大海波涛滚滚而来,尽收眼底。

进入长治境内便是太行第三陉白陉古道,经壶关、高平、泽州,褚师济俱遣数千骑困城讹诈粮草,其余骑兵则马不停蹄的沿着磨河冲出的大裂谷,沿着羊肠坂道,穿过孟门隘口,来到幽冀共城邑与汾郡修武邑的边界,一路上除了荀家派遣少量精兵扰袭,呼兰铁骑并没有遇到大的阻击。

徐汝愚望着山间石如紫色云霞。六日前,三万呼兰铁骑进入汾泽州境内,将泽州城围得个水泄不通。此后,褚师济亲率一万精兵绕过泽州城,从南边的太行道,沿着丹水河谷隘,穿过天井关,进入汾郡的沁阳邑境内。过后两日,伯颜子义、褚师岫烟等人则率领其余的两万铁骑离开泽州城,折向往东北而去,往太行八陉中最狭隘的白陉古道而来。

徐汝愚心想:褚师济率领一万铁骑穿越太行古道,沿过丹水河谷突然出现在沁阳境内,大概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吧。

伯颜子义见徐汝愚低头思虑,笑道:“李先生,在想什么事情?”

“公子济挥兵直插沁阳境内,大概会让很多人觉得意外。”

“哦,先生以为公子济出兵沁阳意在何为?”

徐汝愚望了伯颜子义一眼,褚师济率轻兵突入沁阳,而将主力之师托于此人,可见他在呼兰人中的地位。淡淡一笑,说道:“沁阳北倚山,南阻河,太行关隘为往来孔道,河水渡口为南北津要。沁阳在汾郡与永宁、秦州与幽冀之间都是往来要冲。荀家行置县策,将汴州在河水北岸、太行山南的这一片区域划归河内府治辖,治所便在沁阳。公子济率轻师突至沁阳境内,世人大概会以为呼兰铁骑是想先侵沁阳,再夺修武,将汴州在河水北岸新筑的城池万善、武德、获嘉诸县一并攻下,然而越过河水,将整个汴州府收入囊中。毕竟荀家在汴州的精兵因流民之乱困在河水南岸,而在洛川的精兵因河东府的荀烛武而轻易不敢出洛。”缓了缓,又说道:“太行八陉中有两处重要关隘位于这一带。车轵关,乃汾郡东出太行之路;太行道乃是泽州南下之必经。只要占据沁阳与修武两邑,便将汾郡南北两地从中斩断。通过孟津渡口,又可至三川河谷。公子济、公子泽想必对此地也很动心吧。”

伯颜子义哈哈大笑,说道:“公子泽向汗王献上大迂回宏伟战策之时,汗庭几乎所有的人都盯住汴州位于河水北岸的这一片地域,理由正如李先生所说。《吕鉴》地形篇赞谓河内为天下之枢,攻克河内将汾郡北部与中原的联系切断,我呼兰大军便可以在汾郡北部逐一攻城拔寨,将这一区域完全并入我呼兰汗国境内;又可以对永宁、青州、幽冀、秦州维持积极的进攻姿态,进而图谋中原,谁能不心动?”稍顿一下,望着山下绵延不断行进着的铁骑,笑道,“汗廷惟有两人反对将大迂回战略中的前哨延敌之地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