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275部分

永历大帝-第275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姆斯的话刚刚出口,立即传来一阵嘈杂的议论,七艘大舰加上二十条中小舰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极其庞大的舰队了,抵达了南美之后,按照冒险者的惯例,自然是要进行一番劫掠的,南美土著的金银珠宝器具极多,有了如此精锐的明军做后盾,横扫几个大部族应当没有问题,就算是一千人分得两成,也足够每个人大发一笔了,只是远涉重洋极其危险,让许多人有了退却之心。

不怕死的还是有的,这些人都是最凶残的海盗和最无畏的冒险者,立即便有人响应起来。

阿姆斯很赶时间,立即便叫来下属到聚居点去登记,去南美之前,他必须先和自己的西班牙老乡联系一下,西班牙人在南美有几个殖民据点,舰队抵达时,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整个崇明岛立即沸腾起来,有人继续过着从前的夜生活,有人开始整理行装,参与这次行动的明军分舰队也已抵达了上海港口,开始装卸补给和淡水,上海城乃是新建的城市,以松江府上海县为雏形,大量迁徙流民,再加上朝廷投入了大量的银子参与新建以及对商旅的免税政策,一年的功夫,已是极为繁华,虽然城区的设施比起江南各大城市要简陋了不少,百姓相较起来也显得贫困了些,但是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万,人口的增多使得人力的价格比之其他城市要低了一半,而人力价格的贬值也使得大量的工厂纷纷涌入,因此相较其他开发区来说,上海城的发展最为迅速,甚至比之苏州开发区亦不遑多让。

阿姆斯在宣布完一系列指令之后,回到了上海,直到万事俱备,舰队带着上万名大明水兵和一千名冒险者开始征途,阿姆斯站在船舷上,皇上之所以让他参与这次行动,是因为任务并不仅仅是获取橡胶,除了抢夺黄金白银之外,还有咖啡、可可、蔗糖、棉花、烟草、染料、马铃薯等各种植物地果实和种子,以便于将来在大明移植,此外,西班牙人在那里设置的新西班牙总督区以及秘鲁总督区,管辖着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诸岛以及秘鲁等地区,阿姆斯遵从朱骏命令,希望能够与中南美的两个西班牙总督进行交涉,并且以盟国的名义希望得到两个总督的支持,依托着西班牙的据点,在南美开辟一块殖民地据点,以此来满足将来大明与南美之间的交流。

事实上,阿姆斯对这一次使命颇有些忧心忡忡,尤其是与西班牙人交涉这一点,阿姆斯自己就是西班牙人,自然知道南美对西班牙的重要性,如今整个南美只有西班牙一家垄断,是绝不可能希望有外部势力进入的,想当年西班牙人最先抵达了远东,接着荷兰人随后抵达,并且大力的排挤西班牙人,同样在北美,也是西班牙人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随后,荷兰人,葡萄牙人接踵而至,对这个先来者进行排挤,而如今,大明要在那里建立殖民据点,还希望得到西班牙人地帮助,恐怕就算是两国的关系再如何紧密,西班牙人也不愿再重蹈远东、北美的覆辙,这已是西班牙人唯一一块占绝对优势地大陆了。

阿姆斯的家眷已经在大明安居,他在大明有着显赫的地位和皇帝的信任,他在这里认识了新地朋友,他在这里生活的很快活,若是让他选择,大明才是他真正的祖国,他的子孙会在这片土地上一直繁衍下去,因此,这一次不管如何,他都要利用各种手段来迫使那些南美的乡巴佬总督屈服,如果这些乡巴佬打算死硬到底,他不介意拿出吕宋这张王牌,甚至可能指使随行的明军舰队对这群乡巴佬动手,雀占鸠巢确实比重新建立一个殖民地据点更加方便一些。

这也是他阿姆斯给予大明皇帝地最后一份投名状。

船队的风帆渐渐扬起,数十吨重的铁锚被水手们拉起,猎猎海风中,阿姆斯与东洋水师营第三舰队游击将军一道下达了起航的命令,无数的吆喝声中,几十艘大小舰船缓缓地驶离港湾,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始了大明王朝第一次远洋冒险。……………………………………………………………………………………………………………………………………

………………………

新成都。

这座与四川同名地城市位于东印度地北部省。大明开始在东印度迁流民之后。开始正式地对东印度进行有效地统治。整个东印度被划分为两个行省。一个是锡兰岛为统治范围更名为新琼州地行省。另外一个行省则在锡兰岛地对岸。印度次大陆地南部地区。取名新四川地行省。两个行省都派驻三司官员治理。三司之上则设总督。以管理两省地事务。

新四川地首府便在新成都。这里靠近南印度洋。与对岸地新琼州岛隔海相望。由于大量地明人迁徙。在城市内。倒是可以看到许多汉人地面孔。东印度总督地府邸也设在这里。此时地东印度总督姓汪。名进望。从前在兵部任职。因是永历时期保驾地功臣。因此得到了皇上地信任。调任东印度总督。

东印度总督这个职务颇有些大学士地味道。什么都可以管。但是又什么都可以不管。汪进望却是个火爆性子。上任之后便立即推行各种政策。分配流民土地。很是积极。因此倒是颇得流民们地信任。只是此人不懂得圆滑。对辖区内地印度高种姓并不友好。让人望而生畏。

到了晌午。忙完了公务地汪进望正要到后衙用饭歇息。衙外却传来了一阵嘈杂地声音。汪进望不由得打起了精神。他知道。在这个地方一般地事物都是通报三司处理地。若是三司处理不了。再由他这个总督裁决。这次突然衙门里有人闹哄哄地。想来是出了极大地事。否则绝不会有人不经过三司抢先到总督衙门。

“是何人在外喧哗?”汪进望望向刚进知事厅的幕僚,幕僚脸色阴郁,显然是发生了什么事。

“大人,城里来了很多溃兵,尽是从北部五十里外逃回来的,都指挥司与布政司的官员立即赶来报信了,恐怕是……”

汪进望一**站了起来,北部五十里是新四川与蛮人的疆界,那里有几十队百人组成的殖民军团的印度兵来回巡逻,从那里逃出来的溃兵自然是巡逻的卫兵了,这意味着什么?

“快,将布政使刘大人,都指挥使王将军请进知事厅来。”汪进望已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如论如何都他都意想不到,在殖民军团总兵徐达昌入京阅兵的当口,蛮人居然发起了毫无征兆的攻势。

不用幕僚去请,都指挥使王昌,布政使刘明镜已跨槛进来,一起向汪进望行了个礼,王昌作为新四川的军事主官首先发话道:“大人,末将已派出了探子,在十里外发现了蛮兵,遮山遍野,望不见尽头,末将已开始联络城外的流民入城,随时准备关门守城。”

汪进望这时才镇定了一些,坐回原位道:“城内有多少御敌之兵?”

“只有一万人。”王昌一脸丧气的道,殖民军团的训练基地在新琼州岛,这里只分派了一万多印度兵防守,王昌也无可奈何:“末将已让人乘船前往对岸请求救援,这里新琼州不过数十海里的间隔,相信殖民军团的主力会立即来援,只是蛮人声势浩大,恐怕只有向朝廷求援才能解围了。”

汪进望点了点头:“求援的奏疏本督马上就发出去,王将军,守城的任务便交给你了。”

事实上,总兵徐达昌去了南京,新成都的最高将领自然就成了都指挥使王昌,这差事他不干也得硬着头皮干下去。

王昌行了个军礼:“遵命。”

王昌不敢多待,心里记挂着城防的事,道了声告罪,急匆匆的去了。

知事厅里只剩下汪进望和布政使刘明静二人,二人都是文官,对军事守城一窍不通,只能干瞪着眼,汪进望猛然拍额道:“局势紧迫,本大人险些忘了敌人到底是哪里的蛮人,刘大人,你速去询问那些逃回来的溃兵,立即来报。”

刘明静总算找到了些事做,连忙做了个恭:“下官这就去,大人安坐。”

……………………………………………………………………………………………………………………………………………………………………

印度的战争正式拉开帷幕,这算是大明第一次殖民战争了,以后的殖民战争会越来越多,当然,反清也将同时进行,关于有书友说明朝把折子叫奏疏,清朝才叫折子,小弟大意了,以后改正。

第四百六十二章:阅兵

始九年七月初一,南京城内一阵鞭炮喧天,今日是封的国庆日,所有工厂作坊放假一天,此时皇城外的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御道已经戒严,八个方阵整装待,穿着最新式的军服,擦的光亮的军靴在阳光下甚是耀眼,各军的总督穿着皮革武服,戴着玄武冠,腰悬着宝剑等待着皇城内的旨意出来。

每个方阵前是一个主官,主官之后是是三个俊武的军官,中间的军官护着军旗,各自方阵的军旗不同,原本各军是没有军旗的,只是因为阅兵需要,各军开始制旗,并且引为定制。

在皇城下,护城河的河畔边,一连排的搭起了各种小棚子,这是朝廷高级官员以及各藩国使臣,这一次祭祖和阅兵的大典,按照规格,各藩国都必须进贡的,早在一个月前,大小三十余藩国纷纷派出了使臣,带着礼物,来到了南京,在许多使臣心底,这个大明皇帝实在够黑的很,传出消息说要祭祖和阅兵,居然要各藩国两份礼物,而使臣们是没有回赠的,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够坐在这里以藩使的身份观看典礼。

憋屈归憋屈,藩国们也无可奈何,前段时间位于南洋的岛国尼不拉各国王不去上贡,南洋舰队派出两艘战舰进抵尼不拉各,炮轰一阵之后,俘获其国王送抵海都叛终身监禁,其子留在国内监国,这还不算,大明又了一道律令,宣布禁止尼不拉各国的原料贸易,尼不拉各国与其他南洋各国一样,早已将耕地和渔猎抛弃,改为开掘矿产,几乎所有的岛民都从事该营生,大明与尼不拉各国一断绝贸易往来,尼不拉各国所挖掘出来的矿产一下子变成了石头,而国内七八万矿工突然间也没有了营生,不能出售矿石,就意味着没有了银子,没有了银子就意味着不能进口大明的粮食和器具,很快,尼不拉各国内就生了粮食危机,饥的暴民开始造反,官兵进行围剿,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流血冲突,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尼不拉各国的崩溃,难民开始向乘着小船前往各国避难,尼不拉各王室被饥民杀个一干二净,整个岛屿几乎成了死岛。

面对这样的教训,藩国们既有兔死狐悲的同情,也等于是多了一个警戒,还是大明皇帝说的好啊,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称王,按时按月进贡,紧紧围绕在大明皇室周围,皇帝老爷有粥吃,咱们喝口汤,就算没有汤喝,兄弟们不是还能留住小命不是,再怎么样都比那天牢中的尼不拉各王要好。

外围则是人潮汹涌的百姓,镇抚司、顺天府、六部九衙、宫城近卫队所有人统统出动,在沿街设置障碍,画好了警戒线,无奈观礼的百姓实在太多,只好倾巢而出负责拦截,一些人爬在沿街的店铺上,或是在屋顶,很是热闹非凡。

人多是肯定的,南京城人口百万,今日又是休假,再加上汉人爱凑热闹的性格,以及对明军的好奇,连接广场的御道用人山人海也不为过。

朱骏在小桂子的拾缀下穿上了繁复的礼袍,系上了朱冠,对着铜镜照了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