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152部分

永历大帝-第152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涉之后,使者们被安排在万夷馆里,在一路的见闻下,这群西方人终于看到海都富庶,在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也绝不会超过五万人口,而在海都这座完全新建的皇都,这里已经拥有了近五十万人口,就连城内最普通的街道也让使者们琢磨了半天,这里的街道十分广阔,不但平整,而且还划分了车道和人行道,道路的中央,是目不暇接的马车来回穿梭,而道路的两侧则是安静的人沿着人行道安静的行走。

这里的店铺十分大,有的大店铺甚至占地一亩以上,店内玲琅满目的摆满了各种海运或是开发区制造的商品,单迎宾的小二就超过了几十个。

使者们在一个又一个的惊叹中在万夷馆呆了三天,愈发觉得自惭形愧起来,在这里,有专门的接待官员前来向他们教授大明的礼仪,因为在三天后,大明皇帝将会接见他们,而他们也十分乐于照做,甚至连三跪九叩的大礼亦没有表现出异议。

对于他们来说。海都地一切都是文明地。这里地繁华放在任何一个欧洲王城都要超过十倍以上。他们甚至觉得自己更像一个乡巴佬。三跪九叩地大礼甚至可以看作是开化地象征。而他们鞠躬礼实在太过野蛮。英国地使者约翰伯爵甚至还打算回去之后向威廉三世推荐这种礼仪。

三天之后。使者们被请进了精致地马车。车轮在城市地街道中穿梭。使者们透过车窗看到了更多有趣地东西。

随后。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年轻地礼仪官员过来遗憾地知会他们。他们遭遇了海都城地堵车。

堵车是什么东西?使者们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觉得稀奇不已。他们纷纷下了马车。被眼前地景象惊呆了。宽阔地街道上延伸到了他们目力所及地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在这里。犹如长龙一般地马车拥堵在街道上不能动弹。至少有上千辆马车拥挤在这里。而几个持着火铳地明兵正在维护着次序。但是很

这里地交通十分糟糕。虽然车道足够四辆马车同时并T'车实在太多了。好在这些马车似乎对于这样地事早已司空见惯。一些马车夫下了车辕趁机和他们地同行聚在一起聊起了天。甚至还有人倚在马车上。冷静地摊开一张邸报观看。

“上帝啊。让巴黎也堵车吧。路易十四殿下会为此骄傲地。”法国使者威尔斯公爵十分不雅地发出了惊叹。很明显。在这个法国公爵眼里。这也是文明和繁荣地象征。

在一刻钟之后,前面的道路终于通畅起来,公使们又登上了马车,继续行驶,他们抵达了皇宫面前的广场,在这里,马车夫将车辆停靠在专用的车位上,这里,已经停满了数以千计的马车。

广场上行人如织,中央的孔庙和忠烈祠很快吸引到了几位公使大人,不过接待他们的官员似乎对于这群乡巴佬有些不耐烦了,他不断的催促着公使们进宫。

朱骏穿戴着正冠冕服,在一座偏殿接待了这群使者,使者们乖乖的三跪九叩之后,纷纷站起身,十分‘无礼’的打量着这个年轻的东方帝王。

朱骏终于开口了:“诸位爱卿不远万里而来,万夷馆若有照应不周的地方,还望诸位能够体谅。”

这是一句东方式的客套话,使者们不由得惊叹起来,因为这个皇帝居然会说英语,虽然有些口音和词汇并不太准确,但是并不影响交流。

英国公使约翰伯爵十分荣光的绽露出微笑,很明显,这预示着皇帝似乎对于英国情有独钟,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十分轻快的用纯正的英语向皇帝陛下表示了他们对于这里的一切都十分满意,并且对于皇帝陛下的招待表示了感谢。

法国公使威尔斯公爵十分不满的瞥了英国佬一眼,在欧洲,法语被比喻为最优雅的语言,是一切宫廷王室必须掌握的一个文化,人们都以能够说出通畅流利的巴黎口音法语而自豪,很显然,这个东方的帝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威尔斯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妒忌心里。但是他并不能左右一切,在英国公使表达了对这个东方帝王的敬仰之后,威尔斯不甘落后,操着一股巴黎口音的英语同样的表示了感谢。

紧接着便是西班牙公使,瑞典公使,丹麦公使,葡萄牙公使以及一个披着红衣的罗马主教做出了回应。

朱骏的心情显然不错,他让小太监给使者们搬来了座椅,随后又与他们寒暄了一番。使者们争先的谈起了他们在飘洋过海的一些见闻。随后,红衣服的罗马主教提出了一个让朱骏为之尴尬的问题。

“尊贵的皇帝陛下,在欧洲,任何一个国王在加冕仪式上都会由主教洗礼,以表示教廷对世俗的支持,您是一位伟大的东方君主,如果您愿意的话,教廷非常乐意为您效劳。”随着英国新教运动的开展,位于罗马的天主教廷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主教很快的意识到,如果这名的君主接受了教廷的洗礼,那么教廷的声望将会得到提高,而地位也会随着东方帝国强大的舰队而得到巩固。事实上,教廷一直是这样做的,他们不停的在欧洲寻找自己的世俗代理人,并且为他们进行加冕典礼,以此为条件,他们会怂恿世俗的势力参与到宗教的纷争中去,譬如新教崛起的英国,由于受到了教廷的排斥,欧洲大陆的天主教区对于英国曾经产生难以弥补的裂痕,当时的西班牙腓力国王自称天主教护教军的名义,派出无敌舰队对英国发动了战争。

朱骏沉吟不语,事实上,如果自己不穿越到这里,历史中的永历确实是受过洗礼的,当时的中国士大夫阶层对于天主教并不排斥,当然信仰也不狂热,之所以许多人洗礼成为了天主教徒,只不过是想利用教士们给他们带来相关的书籍,并且做出翻译而已。

可问题是,历史中的永历是出于落难阶段,希望借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对帮助他恢复故土,可现在的朱骏却根本不需要如此,而且堂堂大明皇帝接受天主教廷的洗礼,实在是矮人一等。

主教见皇帝并不说话,还以为是他嫌规格太小了,于是又道:“陛下,如果可能,或许我可以写一封信到罗马,教皇陛下对于您十分感兴趣,如果您愿意的话,或许他会随船来到这里,为您亲自洗礼。”主教在这里咳嗽一声,扫视着身畔的各国公使,放低了音量道:“我个人认为,您的疆域和财富超过了任何一届帝王,如果有可能,您当之无愧的可以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荣光,教皇陛下有这个权利对您加冕。”

第二百零三章:送老婆

衣主教话音刚落,在场的公使们不由得脸上露出不可他们看来,这个主教实在太大胆了,未经教皇的允许,就敢轻易将神圣罗马皇帝的位置许诺予一个东方的帝王,这在天主教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红衣主教神色如常的抿着嘴,碧蓝的眸子死死的盯住高踞銮椅上的朱骏,他在豪赌,赌他和教廷的前途。

在欧洲大陆的北方,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新教徒的英国人打败,在大陆的东方,随着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一个自称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俄罗斯帝国突然屹立在大陆的东方,他们以东正教为国教,而这个打着上帝名义的教会随着沙皇的连年征战开疆扩土而逐渐的向东欧施加着影响。

在这个世纪,行将没落的天主教迎来了两个强大的敌人,他们分别依附着英国以及俄罗斯两个世俗对大陆不断的施加着影响,天主教的代理人,也就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西班牙国王腓力已经倒台,罗马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世俗政权来为他们的教义抵御异教。

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不多,荷兰这个由商人组成的国家显然对宗教并不感兴趣,他们满脑子只想着赚钱。葡萄牙、瑞典这样的小国显然登不上台面,而法兰西王国虽然拥有较强的实力,可是国内拥有大批的新教徒分子,法国国王为了稳定,一直没有采取干涉的态度,因此,罗马不可能将皇冠授予一个拥有大量异教徒的国家。

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皇朝原本是百年来皇帝的继承者,可是在十年前哈布斯堡奥地利世系的王族已经断绝,皇帝的权杖一直空白了十几年,罗马教廷为此忧心忡忡,现在,主教发现了一个新的并且比之它的欧洲同行更为强大的王室体系在东方崛起,这个帝国的土地面积甚至比法国还要大上三倍,它的王都比之巴黎更为雄伟壮阔,王都的人口是巴黎的十倍,而它的海军力量可以轻而易举的打败荷兰人的远征舰队,不难想象,它还有一支更为精锐的陆军存在。并且,根据情报显示,这个帝国正处于成长期,它的崛起时间只有三年,在几个月前,他对北方的一个帝国发动了侵略,夺得了一个半法国面积的土地,这样的实力,假如任由其膨胀下去,主教可以想象,总有一天,它会像荷兰人那样,将它的舰队遍布世界各个海岸,甚至在欧洲都将有它的殖民舰队存在,而且它将比荷兰更为强大。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它来做教廷的世俗代理人呢?或许有一天,在它的带领下,天主教的牧师将随着它的舰队向全世界传播上帝的荣光,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啊。

“皇帝陛下,您认为如何?”主教感觉自己占了个大便宜,他相信,只要这个年轻的帝王点头,那么远在万里之遥的教皇陛下一定会同意加冕的,理由很简单,教皇需要有人站出来保卫教廷,新教以及东正教这些邪恶的异教必须遏止下去,大明的皇帝正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而大明的舰队在将来也能胜任这个荣光的工作。

朱骏一直缄默着口,一脸鄙视的打量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主教,还以为这个自信的家伙吃了什么枪药。

找抽,实在是找抽!这个家伙居然真把自己当成了一盘菜,罗马帝国皇帝是什么?虚名而已,什么好处都捞不到的东西。更何况大明皇帝本身就是天子,换句话说,你罗马教皇不过是上帝的代言人,老子乃是上帝儿子是也,就凭你?大明皇帝还需要教皇来加冕?

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来都是世俗高于神权,不管是西藏的**班禅,或是道教的掌教,还有少林寺的方丈,都必须由皇帝任免,颁布金印方可生效,不可能出现大明的皇帝即位还需要教皇加冕这种荒诞可笑的事。

朱骏在沉默之后。终于开口了:“对于教廷地善意。朕心领神受。只是加冕之事朕是万万不能答应地。”朱骏说到这里。只看到主教一脸地失望。而一边地英国公使约翰伯爵却是一脸地得色。英国奉新教为国教之后。与罗马教廷可谓是不共戴天。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地利用自身地影响力在大陆明争暗斗。英国人看到罗马主教热脸贴了冷**。不高兴就显得太虚伪了。

朱骏顿了顿又道:“朕对天主教也颇有研究。对教皇亦是神往不已。奈何祖宗之法不可变。因此不能答应。还望主教体谅。”

朱骏故意放低姿态。其实心里对天主教鄙视不已。中世纪天主教对思想地压制不谛于满清。宗教裁判所地火刑柱上不知烧死了多少科学家和思想家。想到宗教裁判所朱骏不由得心念一动。于是又道:“朕听说在欧罗巴。

异见人士大肆诋毁教廷是吗?”

主教见朱骏放低姿态表达了对天主教地好感。又申明了不能接受地原因。脸色和缓了一些。仍旧掩饰不住失望地回答:“是地。皇帝陛下。这是一群将灵魂出卖给魔鬼地异端。”

朱骏十分想对欧洲地人权表示关注。甚至还搞笑地想着自己是否让礼部写出一份天主教人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