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65部分

铁血大明-第65部分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唐胜忽然大步出列。拱手喝道,“卑职有话说。”

王朴大声道:“讲!”

唐胜回头恶狠狠地盯了那两名老兵痞子一眼。喝道:“张三和赵六丢尽了我们大同边军的脸,卑职希望能亲手斩下他们地狗头!”

王朴大声道:“准了!就在这里,当着众将士地面,行刑吧!”

“将军,你不能杀了我们?”

“将军,求求你饶了我们吧?”

“将军,你就饶过我们吧?”

两个老兵痞子仍在哀嚎不止,王朴却根本不为所动。

王朴一使眼色,小七就带着四名亲兵把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块一丈见方的白布在草地上摊了开来,两个老兵痞子就被押到这块白布的中央,向着四千将士的军队跪了下来,唐胜缓缓抽出腰刀走上前来。

“张三,赵六!”唐胜高高举起腰刀,狞声喝道,“你们就安心上路吧。”

“不……”

两个老兵痞子同时大叫起来。

唐胜手起刀落,张三赵六的人头先后落地,滚烫的鲜血从两人断颈处喷溅而出,霎时染红了铺在草地上的那块白布,四名亲兵手一松,两人地尸身又仆地栽倒在白布上,汩汩涌出地鲜血霎时就濡红了两大片。

王朴仰天长叹一声,说道:“唐胜。”

唐胜收刀回鞘,回身应道:“卑职在。”

王朴道:“返回大同以后,给他们的家人各发五百两抚恤金。”

“是。”

唐胜双手抱拳,恭声应是。

王朴又挥了挥手,两名亲兵拖走了张三和赵六地尸体,小七已经带人把那块血染的白布举了起来,王朴上前两步指着血染的白布说道:“弟兄们都看见了吗?从今天开始,这块血染的白布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旗,血染的军旗!”

“我希望弟兄们每次看到这面军旗时,就会想起今天这一幕,我希望你们能够永远记住,我们这支军队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里的每个人都是肝胆相照、坦诚相对地兄弟。而不是张三、赵六这样自私自利的小人!我还希望你们能够记住,军规是至高无上的,不管是谁触犯了军规,一律严惩!”

王朴说此一顿。回头喝道:“小七,亮旗!”

“是!”

小七轰然应诺,从亲兵手中接过长竹篙把血染的军旗系上,然后翻身上马把手中血染地大旗往空中奋力起举,北风呼啸。小七手中血染的大旗霎时舒展开来,迎着凛冽的北风猎猎飘荡起,旗面上那两滩殷红的血渍显各格外的醒目。

王朴深深地望着这面血染地战旗,大声说道:“从今天开始。这面军旗出现在哪里,我们这支军队就会在哪里,这面军旗就是我们的灵魂,我们每个人都要拼了命去保护它,只有一种情况下这面军旗才会落到敌人手里,那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死光了!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王朴身后的数十名亲兵三呼响应。

四千将士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落在了这面血染地军旗之上。也跟着大喊起来。

今天这一幕在每个将士心中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轻易触犯王朴订下的七大军规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屡战屡败的老兵痞以及打家劫舍惯了的响马盗们已经开始尝试着把自己当成这个军队集体的一员了。

这面血染的军旗就像一盏明灯,时时刻刻地亮在他们心中,当他们面临危险或者面临诱惑时,他们脑子里闪过的再不是我,而是我们。我们这支军队!

等四千将士地呐喊声逐渐平息下来。王朴才大喊道,“全军就在休息。大胡子,刀疤脸,唐胜还有张和尚你们四个过来。”

四个千户先后聚集到了王朴身边,甄有才从怀里掏出地图在草地上摊开,又以石块把四角压稳了,才指着地图说道:“这次奇袭归化地第一步计划已经完成了,而且完成得非常顺利,再接下我们就要沿着黑河、黄河一路横扫过去,直至免毛川,把游牧在黄河东套的土默特人往奄遏海那边赶。”

唐胜问道:“土默特人会不会先集中兵力,然后反过来往西突围?”

“不会。”甄有才摇头道,“土默特汗已经死了,没有他传下令箭,土默特人就无法有效集结,还有往西就是黄河,虽说黄河现在结了冰,可过了黄河就是大明的陕西镇,土默特人绝往西走是自己找死。”

王朴补充道:“你们几个都记好了,这次只杀蒙古男人,不能再杀女人和孩子了,弟兄们没有放过牧,不知道驱赶牛羊的窃门,所以要留下这些女人和孩子,你们就跟在后面,逼着他们把牛羊牲口赶到奄遏海去。”

“是。”

大胡子四人同声应是。

王朴又道:“有才,小七。”

甄有才和小七同声应道:“卑职在。”

王朴道:“把归化城里抢到的财物和牛羊牲畜还有马匹骆驼清点一下,所有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地销毁,临走之前别忘了放把火,蒙古人既然选择了建奴,就要为他们的决定付出代价。”

“是。”

甄有才和小七同声应是。

王朴翻身上马,低头对大胡子四人喝道:“带上你们地兵,出发!”

“是!”

大胡子四人轰然应诺,转身疾步离去。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四千大军就离开了归化城,跟随大明军队一起离开地还有三百多匹骆驼以及两千多匹马匹,这些骆驼和马匹全部被用来装载抢掠所得的财物,至于蓄养在归化城外牧场里地大群牛羊牲畜,除了少部份绵羊被当成口粮带走之外,其余的全部被赶进城内,连同整座城池付之一炬。

接下来的两天,王朴所部四千大军就像一柄巨大的镰刀,沿着黑河、黄河东岸横扫而下,一路上王朴不断分出以百人队为单位的小股部队,自西而东扫荡,为了防止土默特人的临死反噬,各个百人队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如有必要随时可以聚拢成一个千人队。

正如甄有才所预料的,由于土默特汗战死,游牧在丰州滩的土默特人已经很难再完成有效的集结了,王朴率军从归化往南一路横扫直到免毛川,然后四千余大军化成四十几个箭头,自西向东扫荡。

游牧在丰州滩一带的土默特人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灾难,数百个聚居地被催毁,三千多成年男丁惨遭杀害,剩下六千多老幼妇孺驱赶着上百万头牛羊牲畜逐渐汇聚一股巨大的洪流,仓惶向东逃难。

可怜的土默特人,懵然不知他们正一步步地踏入汉人早就设计好的死亡陷阱!

奄遏海。

原本空空荡荡的海子边现在却布满了一顶顶牛皮帐蓬,早在两天前也就是正月初三,迫不及待的张子安就已经率领大军赶到这里扎营了。

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虽然甄有才已经再三强调,让张子安一定要在正月初六那天赶到奄遏海,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张子安已经被压在他身上的六十万两欠饷逼得快狗急跳墙了,情急之下这老阉货居然提前三天就赶到了奄遏海。

就因为张子安提前了三天出兵,最终险些酿成灭顶之灾!

正文 第九十章 风云突变

游牧在奄遏海以东广大草原的是蒙古科尔沁部。

前文说过,科尔沁部是最早跟女真人联姻并缔结盟约的,已经被王朴掳到中原的庄妃布木布泰,宸妃海兰珠,还有皇后哲哲都是科尔沁人。

科尔沁部现在共有四支。

这四人是亲兄弟,从长至幼分别是和硕卓哩克图亲王乌克善,多罗贝勒察罕,多罗郡王索纳穆以及达尔罕巴图鲁亲王满朱习礼,由于科尔沁部对女真人的鼎力支持,皇太极在征服蒙古之后,把从松嫩平原直至锡拉木轮河的广大草原全部赐给了科尔沁部,后来这片草原也被泛称为科尔沁草原。

达尔罕巴图鲁亲王满朱习礼的汗帐更是得以设在长山,距离盛京不足百里之遥。

就是这个满朱习礼,王朴奇袭盛京的时候已经与之打过交道,满朱习礼的三千铁卫还是王朴一手给灭的。^^

游牧在奄遏海以东一带草原的是和硕卓哩克图亲王乌克善,他的汗廷就在三不剌川,距离归化和大同差不多都有五百里左右。

王朴所部四千骑兵得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龟化城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大胡子、刀疤脸和张和尚各率两百骑兵乔妆建奴的八旗铁骑,沿途所遇的蒙古人猝不及防之下全部遭了毒手,另一个原因是这四千骑兵都是轻骑兵,将士们只随身携带了七天干粮。没有粮草辎重的拖累。

可张子安却没有做这些准备工作。

而且张子安率领地是一万多骑兵大军,军中带有大量的粮草辎重,阵容浩大。

结果,张子安的大军才刚出长城就被科尔沁人发现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了三不剌川乌克善地汗廷,几乎是在张子安大军进抵奄遏海的当天,科尔沁部和硕卓哩克图亲王就已经获得了消息。

科尔沁人发现明军的时间比王朴预料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三天。

换句话说,和硕卓哩克图亲王多了整整三天时间来召集他的部众,科尔沁部比土默特部要强大得多。和硕卓哩克图亲王手下光是常备铁卫就有三千骑,三天之内他就能另外召集至少八千骑兵,十天之内就能召集至少三万骑兵!

这下,王朴和张子安有大麻烦了。

三不剌川。乌克善汗廷。

帐帘掀处,乌克善地三个儿子班克图,索噶尔还有塔噶尔已经昂然进帐,然后单膝跪地右手抱胸行礼道:“孩儿等参见父汗。^^^^”

蒙古人虽然已经向建奴称臣,可建奴对蒙古的统治只是名义上的,事实上以当时建奴的条件,地确不具备对广茅的蒙古实行直接统治的能力和条件,因此,蒙古各部仍旧保留着称汗的习俗。

“起来吧。”乌克善肃手道。“都起来。”

三人站起身来。乌克善又招呼他们围坐到火盆边。

乌克善从怀里拿出一封黄裱书信,肃然说道:“两位摄政王派人送来了加急密信,要我们蒙古各部提前做好准备,只等明年开春化了雪,大清国就会尽起八旗铁骑绕道蒙古,从奄遏海一带越过长城,直取大同。”

长子班克图问道:“父汗以为这次大清国出兵是为了替先皇报仇呢,还是和以前一样意在掳掠明国的人口财物?”

乌克善想了想。****沉声说道:“以大清国目前的实力还无法灭亡明国。不过这次出兵和以往的几次肯定不一样,大清国前几次出兵只是为了打探明国的兵力虚实。顺便掳掠人口财物,可这次却是为了报复。”

次子索噶尔慨然道:“可以想象得到,等大清兵破关而入之后,明国中原必将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啊,尤其是山西、大同的百姓,因为大同总兵王朴地缘故,恐怕要被大清兵屠个鸡犬不留了……”

三子塔噶尔忽然道:“父汗,听说王朴已经回大同了。”

“哦?”乌克善道,“你听谁说地?”

塔噶尔道:“前几天有一队山西来的马贩子经过三不剌川,听他们说的。**

乌克善道:“这消息很重要,需立即向两位摄政王禀报。”

“大汗!”乌克善话音方落,忽有亲卫队长踏帐而入跪地禀道,“有牧民飞马来报,说是在奄遏海发现大队明军!”

“什么!?”

骤听此信,乌克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齐刷刷地站起身来,同声问道,“你说什么?”

那亲卫队长再次禀道:“大汗,有牧民飞马来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