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3部分

铁血大明-第3部分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半个时辰之后,小七就把千余家丁召集到了校场上。

王朴环顾四周,亮如白昼的火光下,千余骑兵正一瞬不瞬地望着他,这千余骑兵全部都是王朴的亲信家丁,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在他们眼里只有王朴这个主人,而没有大明帝国。家丁部队是大明军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明军军制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畸形产物。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大明帝国的军制: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之后,创立了世兵制,把全国的军队编入各地卫所之中,按人头分给田地实行屯田养军,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军队的粮饷供给,又保卫了地方,世兵制在初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兵制的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军官肆意侵占田产,把卫所的公有资源据为私有,处于底层的军户逐渐沦为各级军官盘剥的奴隶。

因为不堪忍受各级军官的层层盘剥,越来越多的军户选择了逃亡,到了嘉靖年间,各地卫所兵员的缺额已经高达70%以上,剩下没逃跑的30%也大多是老弱病残,不堪一战,朱元璋费尽心机建立起来的强大卫所军已经名存实亡。

为了补充兵员,明朝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别的办法,于是有了征兵制,征兵制因为征集的兵员素质良莠不齐,很快就被募兵制所代替,到了明朝后期,募兵已经成了军队的主力。

不过遗憾的是,募兵制也有着无法解决的先天缺陷。

手握兵权的地方总兵克扣军饷,吃空饷成为普遍现象,他们只愿意把钱花在私有的家丁部队身上,而不愿意把钱花在国有的常备军上,因此大明帝国的常备军普遍存在兵员不足、武备松驰、缺乏训练等等各种问题,才会导致明军屡战屡败。

最典型的是萨尔浒之战,明军号称二十万,实际上最多也就七、八万人,不懂军事的杨镐书生意气,还搞了一个分进合击的战术,结果让奴尔哈赤捡了个大便宜。其实,就算是四路分兵,就算是兵力处于绝对的劣势,要不是因为明军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仅凭后金当时那五、六万装备落后的八旗兵,奴尔哈赤纵然有通天彻地之能也赢不了萨尔浒之战。】

看见千余家丁个个精神饱满,气势骠悍,王朴满意地点了点头,问身边的小七道:“火器和干粮都发下去了?”

“都下发了。”小七点头道,“每人双份的火药铅丸,还有三天份的干粮。”

“马嘴都上套了?”

“都上好了,马蹄也裹上棉布了。”小七道,“将军你放心,夜间行军不能发出声音,这点常识小人还是知道的。”

“这就好。”王朴道,“熄灭火把,出发。”

小七紧跑两步,站到阅兵台前,扯着嗓子吼道:“将军有令,熄灭火把,出发!”

千余家丁纷纷熄灭火把,然后翻身上马,在漆黑的夜空下向着辕门汹涌而去,如此规模的军队调动根本不可能瞒过营中的士兵,越来越多的士兵从帐蓬里跑了出来,这些士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开始猜测起来,不安的气氛开始在军中弥漫。

“总兵大人等等。”

急促的急蹄声中,大同副总兵赵物竹驱马追上王朴,激动地问道:“总兵大人,你这是干什么去?”

“怎么?”王朴沉声道,“本将军出兵还要向你请示不成?”

“这……”赵物竹道,“总兵大人既然要出兵,总该让我们知道啊,再说大人你不说一声就带着亲兵走了,大营里这一万多弟兄怎么办?”

王朴道:“你是大同镇的副总兵,本将军如果战死或者外出,大营中的一万多弟兄当然是由你指挥了,这么简单的军规还要本将军教你吗?”

赵物竹道:“可是……”

王朴喝道:“废话少说,让开。”

见王朴眸子里杀机流露,赵物竹不由打了个冷颤策马让开去路,王朴勒转马头扬长而去,临出辕门时,王朴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眸子里掠过一丝恻然,王朴并不想抛弃大营里的一万多大明将士,可他别无选择。

笔架山失守,松山之战败局已定!

洪承畴还想着和清军决一死战,可唐通、吴三桂他们根本就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留下来是死,跟着唐通他们逃跑也是死!

满清奴酋皇太极早已经调兵谴将,派出多路精兵守在明军逃跑的必经之路上了,所谓兵败如山倒,明军一旦开始后撤,全军将士就会丧失斗志,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再加上清兵的前堵后追,历史上的悲剧将再次重演。

就算王朴能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逃回山海关,最终等待他的命运也只能是死,崇祯皇帝对败军之将可是从来不姑息的,历史上的吴三桂之所以能逃过一死,是因为当时的大明帝国实在是无人可用,只能靠他来支撑关外局势。

那么,留下来和洪承畴一起死守松山?

那也是死路一条!洪承畴麾下的十三万大军已经是大明帝国最后的机动兵力了,崇祯皇帝已经派不出多少军队来解松山之围了。

逃跑是死,留下来还是死,王朴似乎已经无路可走了?

其实不然,王朴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奇袭满清的都城——盛京,然后绕道朝鲜夺船出海,从海路返回登州。只要王朴能攻下建奴的老巢盛京并且抢到一样东西,就足以抵消兵败松山的塌天大罪,王朴就还能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大同总兵。

当然,奇袭盛京可以说是凶险万分,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也绝不过份,但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现在的大同总兵王朴可是混混出身,坐以待毙、患得患失从来就不是他的行事作风,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哪怕是上刀山下油锅,也会坚持到底。

既然是奇袭,讲究的就是个“奇”字,靠的就是出奇制胜,而要想出奇制胜,就需要隐匿形迹,就需要快速突进,所以王朴不能带上大营里的一万多将士。原因其实很简单,带上这一万多将士之后不但隐匿形迹无从谈起,而且还会严重迟滞行军速度。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此前的王朴肆意克扣军饷,盘剥士卒,军中对他早有怨言,一旦让这些士兵知道王朴要带着他们去攻打建奴的都城,那肯定会引起哗变。与其到时候误了大事,那还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直接把这一万多将士给舍弃!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再说王朴带着千余家丁离开大营,趁着天黑往前走了几里地,就拐进一处低洼地里潜伏下来,前面不远就是清军大营了,再往前走很容易被清军发现,这个时候可是非常时刻,如果王朴没有猜错,大营中的清军只怕早就横戈以待了。

这个时候一旦被清军发现,那就完了。

正文 第四章 死中求生

回头再说松山大营的明军,这时候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王朴率军离开大营后不久,密云总兵唐通果然不出吴三桂所料,首先率军向宁远方向撤退。

侦知消息的吴三桂、马科和王廷臣闻风而动,纷纷拔营退兵,宣府总兵李辅明,大同副总兵赵物竹也不甘落后跟着退兵。六镇总兵同时退兵,而且是突然间的退兵,明军将士对此根本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仓促之下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

等消息传到洪承畴的总督行辕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清军对此则早有准备,接到明军连夜退兵的消息,奴酋皇太极当机立断命令多尔衮率军追杀,又亲率八旗大军将松山城团团包围,这样一来,洪承畴出不了松山城就无法阻止六镇总兵的撤退,也就失去了扭转局势的最后机会。

撤退的明军在多尔衮率军追杀下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逃跑路上又遇到了满清伏兵的层层阻截,最后被斩杀五万余人,赶入大海淹死者更是不计其数,吴三桂、唐通仅以身免,而清军则只伤亡了区区几百人。

■■■

低洼地。

小七凑到王朴身边,兴奋地问道:“将军,建奴大营差不多空了,是不是现在就踹营?”

小七不知道王朴的用兵意图,还以为他是要趁虚袭击清军大营呢。

“踹营?”王朴摇了摇头,沉声道,“不,我们的目的不是踹营。”

小七愕然道:“那是为了什么?”

王朴没有回答,沉声喝道:“传令全军牵马步行,从建奴大营的侧面绕过去,让弟兄们千万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动,也不要走散了!”

“将军您就放心吧。”

小七领命而去。

不到片刻功夫,潜伏在低洼地里的家丁就以一行纵队牵着战马走了出来,后面士兵紧紧牵住前面士兵的马尾以免走散,漆黑的夜空下,这支千余骑的家丁部队就像一群来自地狱的幽灵,从清军大营的侧面悄无声息地绕了过去。

这时候的清军已经倾巢而出,能派出去的军队都已经派上了前线,只剩下少数老弱病残把守大营,再加上十几万明军主力已经全线溃败,因此清军根本就没在大营四周派出侦骑警戒,他们完全想不到会有小股明军从他们身边绕过去。

事实上,也只有王朴这个穿越者才会做出这个疯狂的决定:到清军侧后去偷袭盛京。

直到走出足有十几里地,清军大营已经被远远抛在身后,王朴才命令小七打起一支火把在前引路,又令家丁上马,风卷残云般向着东方席卷而去。

天色微明时分,王朴率军进至大凌河畔下令就地休整,又让小七把大胡子和刀疤脸找来,大胡子和刀疤脸都是土匪出身,武艺高强,生性骠悍,两年前王朴带兵剿了他们的土匪窝,两人就摇身一变成了王朴的亲信家将。

王朴虽然贪生怕死却也懂得笼络人心,把大胡子和刀疤脸的老母妻小接到大同恩养,大胡子和刀疤脸知恩图报,这两年跟着王朴出身入死很是立下了一些功劳,可以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两人也因此积功升了千总,负责统率王朴的千余家丁。

“将军。”

“将军。”

大胡子和刀疤脸很快就跟着小七来到王朴跟前,抱拳见礼。

“嗯。”王朴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我让小七把你们找来,只想告诉你们一件事,这一次我们要去攻打盛京。”

“啊?攻打盛京!?”小七大吃一惊道,“那可是建奴的老巢!”

“建奴的老巢肯定有重兵驻防。”大胡子也吃惊道,“就我们这一千多号人怎么行?”

三人面面相觑,个个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心想不是将军疯了,就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你们没有听错。”王朴冷然道,“我们就是要去奇袭盛京,一刀直刺建奴的心脏!”

■■■

王朴当然不是热血上脑,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奇袭盛京看起来似乎很疯狂,其实还是有可能成功的,当然,如果可以选择,王朴也不想冒这个险,只是残酷的现实逼得他只能兵行险着,死中求生。

以王朴对明史的了解,此时的满清奴酋皇太极已经征服了蒙古、朝鲜以及黑龙江流域的土著,满清表面上的统治疆域已经延绵数千里,治下人口百余万,看上去已经拥有了足够强大的实力,似乎足以灭亡大明帝国了,其实却不然,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假象。

一个无可掩盖的事实是,满清的家底实在是太单薄了!

奴儿哈赤统治时期,整个辽东的女真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区区十几万人,到了皇太极统治时期,把大量的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融合进了女真人当中,统称满洲人,这才使满洲的人口达到了三十万之众!这里需要特别说明,辽东地区原有汉民两百余万,可在奴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