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236部分

铁血大明-第236部分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是找死吗?谁有这个胆子?”

“为什么要在南京发动兵谏呢?”程文范道,“王爷莫非忘了山西还有平西伯十万关宁铁骑?何况武昌还有宁南侯左良玉地八十万大军呢!只要王爷修书一封,在下就能携王爷的亲笔信前往武昌,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宁南侯与平西伯一同起兵,杀进南京把王爷扶上帝位,恢复朱明国祚。”

朱常芳闻言大喜道:“此话当真?”

“当真。”程文范肃然道,“在下此来南京就是专为调整假太子一案而来,既然案情已经真相大白,平西伯为了朱明正统当然会起兵,只要宁南侯左良玉也愿意起兵。近百万大军杀奔南京,孙传**、王朴手下不过区区十万中央军,如何抵挡?”

朱常芳对军事完全是个白痴,在他脑子里只有兵力数量的简单比较,至于训练、装备、后勤这些问题就完全不懂了,当时就轻易相信了程文范的话。急令管家取来文房四宝,磨好墨,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看着朱常芳奋笔疾书的样子,程文范眸子不由掠过了一丝阴冷的笑意。

聊城,多尔衮行邸。

又是几天过去,明军还是没有主动发起进攻,这让多尔衮的心情更加沉重,看样子王朴是铁了心要和他拼耐力了,可多尔衮知道自己的实力。拼耐力,他是绝对拼不过王朴的,大清也绝对拼不过南明。

现在。多尔衮只能把唯一地希望寄托在范文程身上了。

可是范文程真的能够挑起南明党争吗?党争真的能迫使王朴退兵吗?假如范文程失手了怎么办?假如党争不能迫使王朴退兵又该怎么办?多尔衮只觉心乱如麻,头大如斗,所有的事情都变得乱糟糟的。

身为叔父摄政王,大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不能不做好最坏地打算!

姜镶、王承胤、唐通始终是三个不安定因素,甚至连吴三桂也可能背叛大清,要不是因为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已成血仇,多尔衮根本不会放心留下吴三桂镇守山西,有这四镇前明降军环伺在侧。北京城就始终处在危险之中。

只有阿济格和两万八旗兵驻守北京无疑是很危险的,一旦姜镶、王承胤、唐通联手进攻北京,仅凭这两万人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

多尔衮有足够地理由相信,就目前而言姜镶他们是绝不敢反叛的,不过,要是聊城战败或者战事久拖不决,那就难说了。

多尔衮陷入了两难之中。

如果为了保北京而从聊城撤兵,就像范文程所分析的那样,最后什么也保不住。搞不好六万八旗精锐也会葬送在关内,这对建奴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了!如果继续在聊城和王朴对峙下去,多尔衮又担心自己会先撑不住。

要不要分兵回京加强北京的防御?

这个念头在多尔衮脑子里一闪即逝。

现在多尔衮手下还剩四万多八旗兵和九万多蒙古骑兵,有了这十三万精锐,多尔衮有足够的信心挡住明军的进攻,可如果分兵回援京师,哪怕只派出五万蒙古骑兵,多尔衮也觉得聊城地平衡局势就会被打破。

如果只派一两万蒙古骑兵回去,则不足以扭转北京的局面。

多尔衮感到很窝囊。自己手下明明有十三万八旗精锐。却拿王朴区区四万多明军毫无办法,还要反过来时刻提防明军的进攻。拥有绝对优势地兵力却只能进行被动地防御,光想想就能让人疯掉。

多尔衮正冥思苦想,试图破解眼前困局的时候,多铎忽然气急败坏地走了进来。

一看多铎气急败坏地样子,多尔衮的心头就猛地一跳,心忖坏了,肯定是北京出事了!

果然,多铎进了门就大叫道:“十四哥,坏了!”

多尔衮吸了口气,沉声问道:“出什么事了?”

多铎道:“吴三桂以八百里加急向京师送了急递,说是大同总兵姜镶准备造反!他***,早知道这样,当初追剿流贼进入山西的时候,真应该顺势打下大同,把这个混帐王八蛋一并剿灭了才是。”

多尔衮闻言心头一松,准备造反和已经造反是两回事!

只要姜镶还没有正式造反,事情就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多尔衮是什么人?他对姜镶、王承胤、唐通这些反复小人太了解了,只要聊城之战还没有分出胜负,他们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是绝不会轻举妄动地。

“报……”多尔衮刚刚松了口气,门外忽然响起了凄厉的号子声,旋即有戈什哈急步入内,跪地打千道,“主子,真定府急报。”

“真定府?”多尔衮急声道,“真定府怎么了?”

戈什哈喘息道:“河南贼酋红娘子带着至少五万贼兵北渡黄河,接连攻陷了广平、顺德两府,现在已经杀进真定府了。”

“什么?河南贼兵!?”

多尔衮、多铎同时大吃一惊,哥俩真没想到河南的流贼会在这时候插上一杠,河南不是闯贼的地盘吗?闯贼和吴三桂是血仇,河南的流贼就算出兵也应该配合李自成围攻太原的吴三桂才对,怎么反而会北上进攻北京呢?

多尔衮、多铎吃惊之余又感到大惑不解,他们不知道红娘子已经和闯贼成了仇人,更不知道红娘子已经和王朴好上了,陷入爱情的女人是毫无理智的,现在只要王朴一句,让红娘子干什么她都愿。

这个意外情况一下子就打乱了多尔衮的全盘计划。本来,各方势力已经陷入了战略僵持,多尔衮和王朴在聊城对峙,吴三桂和李自成互相牵制,姜镶、王承胤、唐通在聊城之战分出胜负前不敢轻举妄动,只等范文程挑起南明朝廷地党争,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王朴就会被迫撤兵。

一旦王朴撤兵,虽然多尔衮不可能趁火打劫歼灭掉王朴的军队,可他至少能够腾出手来收拾掉姜镶、王承胤和唐通,先扫除后顾之忧,再加上有吴三桂牵制住李自成,多尔衮就能集中精力对付南明和王朴了。

可现在河南军突然向北进攻,却一下子就把这种战略僵持打破了。

就凭河南贼酋红娘子的几万贼兵也许不足以威胁北京的安全,可多尔衮真正担心的却是因此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受到河南贼兵北上的刺激,原本就已经蠢蠢欲动的姜镶、王承胤还有唐通会有什么反应?

一个可怕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姜镶他们肯定会起兵叛乱,从背后给建奴捅上一刀。

怎么办?现在多尔衮必须做出最后地抉择了!

“大哥,撤吧!”多铎急得快跳脚了,“河南贼兵大举进攻,姜镶、王承胤、唐通这三个白眼狼肯定会跟着起失叛乱,到时候四路大军合攻北京,北京就危险了!趁着局势还没有失去控制,赶紧回北京吧。”

多尔衮沉吟了半晌,陡然喝道:“不,都到了这节骨眼上了,绝不能轻易言退!老十五,你带五千正白旗铁骑马上赶回北京,让十二哥到聊城来!北京就交给你了,十四哥送你四个字,坚守不出!”

正文 第238章 浑水摸鱼

“十四哥。”多铎急道,“北京都快保不住了,还守着聊城这个小破城做什么?”

“老十五!”多尔衮皱眉道,“忘了文程先生说过的话了吗?如果这时候撤兵回北京,不但北京保不住,就连十几万八旗精锐也将死无葬身之地!”

多铎道:“小弟不信,范文程这个奴才不过是在危言悚听罢了。”

“绝非危言悚听。”多尔衮道,“老十五你想过没有,假如我们就这样撤了,王朴会善罢干休吗?他追上来怎么办?”

多铎道:“王朴他敢追吗?只要他敢离开大营一步,小弟带着八旗铁骑兜头就杀回来,只要一个突击就能把他的四五万人全收拾了!除非明军能用火药把运河河面的冰全炸了,然后与水师交替掩护前进,不过明军有那么多火药吗?”

多尔衮的神色阴沉了下来,说道:“老十五,你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多铎扁了扁嘴不说话了,他只是嘴硬罢了,要是建奴的八旗铁骑真能撕开明军的防御,聊城之战也不会陷入僵局了!

“行了。”多尔衮没好气道,“老十五你赶紧回北京吧。”

“喳。”

这回多铎不敢再多说什么了,向多尔衮打了个千转身匆匆去了。

目送多铎的身影远去,多尔衮长长地叹了口气,心忖范文程要是没办法挑起南明朝廷的党争,没办法迫使王朴退兵,那这一仗可就真的要凶多吉少了!范文程啊范文程,你从来就没有令本王失望过,这次还能让本王如愿吗?

化名程文范地范文程怀揣着朱常芳写给左良玉地亲笔信。又走水路又走旱路。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十天之后赶到了武昌。

武昌。宁南侯府。

左良玉目凶光。上下打量着眼前地青衫儒生。那青衫儒生神情从容。也用他清朗地眼神回望着左良玉。

左良玉身经百战。不知道有多少流贼和蛮夷死在他地刀下。杀地人多了。神色间自然就会有一股无形地杀气。胆量不够地还真不敢正视他地目光。看到那青衫儒生丝毫没有畏惧局促之色。左良玉不由哈哈大笑道:“先生好胆魄。”

青衫儒生抱拳笑道:“侯爷好气魄。”

“哈哈。”左良玉长笑两声。随口问道。“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青衫儒生拱手应道:“在下程文范,忝为潞王府詹事。”

左良玉伸手道:“潞王书信何在?”

程文范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书信递给左良玉,恭声道:“潞王亲笔书信在此。”

左良玉接过书信,看也不看就递给了身后侍立的一名幕僚,说道:“柳师爷你看看,是不是潞王的亲笔信?”

程文范的目光不由落到了那名师爷身上。只见那师爷身量倒是挺高,约模有六十出头的年纪了,还长了一脸地大麻子。

那麻脸老师爷从左良玉手中接过书信。随便瞄了几眼就肯定地说道:“侯爷,确是潞王笔迹。”

左良玉这才信了,向程文范勉强抱拳一揖,傲然道:“程詹事,刚才多有得罪。”

“哪里。”程文范歉恭地笑道,“侯爷处事谨慎,也是应该的。”

“先生能谅解那是最好。”左良玉点点头,又问那麻脸师爷道,“柳师爷。潞王亲笔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麻脸师爷道:“侯爷,潞王在信里说……”

麻脸师爷犹豫了一下,没敢接着往下说。

左良玉皱眉道:“说什么了?”

程文范接过话茬,淡然道:“当今天子并非先帝骨血,是人假冒的!”

“你说什么?”左良玉勃然色变,厉声喝道,“你敢对万岁爷如此不敬,就不怕被诛灭九族吗?”

程文范昂然道:“下官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左良玉眸子里又有凶光一闪而过,沉声问道:“你敢肯定当今天子并非先帝骨血?”

程文范道:“曾有人亲眼目睹先太子已经死在闯贼刀下。难不成先太子还能死而复生前来南京继嗣大统?侯爷,当今天子不过是个冒名顶替之辈,不过是孙传**、王朴用来把持朝政的工具罢了!”

左良玉再度色变。

程文范又道:“有道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如果当今天子真是先帝子嗣,民间怎么还会有这么多质疑呢?真假太子一案为什么还会传得沸沸扬扬呢?很显然,这是孙传**、王朴欲盖弥彰所使然。”

左良玉的目光再次转向那麻脸师爷。

麻脸师爷低声应道:“侯爷,真假太子一案在江南民间的确广为流传。”

左良玉拍案而起,抬头喝道:“来人!”

早有亲兵应声而入。大声应道:“侯爷有何吩咐?”

左良玉厉声喝道:“立刻召金声坦、卢光祖、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