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202部分

铁血大明-第202部分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实说,王朴当初根本就没想太多,只是认为张和尚和荆茂成性格相近,出身相似,两人应该会有共同话题,派张和尚去跟荆茂成接触也就是为了将来对付李岩打个埋伏,至于这个埋伏能不能发挥作用,又能发挥多大作用,王朴却没想过。

王朴毕竟不是神仙,将来的事情千变万化,你想再多也没鸟用。

“好吧。”荆茂成道,“和尚兄弟,你可以走了,不过你地这些个兄弟还有孙传**的家小得留下,你回去跟王朴说,让他准备银子赎人吧。”

“那你干脆连我也绑了吧。”张和尚没好气道,“这次进京人没救走不说,还把带来的兄弟陷在了京城,你觉得小弟还有脸回南京见我家将军吗?”

“不回南京更好。”荆茂成面喜色,说道,“兄弟,听老哥一句,大明朝已经灭亡了,这天下已经是大顺朝地天下了,你跟着王朴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不如转投我们义军吧,老哥我可以帮你向李岩将军引荐!”

张和尚皱眉道:“茂成兄,你这是要陷我不义!”

荆茂成反驳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才是大义!”

“不必多说了。”张和尚道,“茂成兄,让你的人把小弟一块绑了吧。”

荆茂成眨了眨眼睛,忽然想到了一个点子,凝声道:“和尚兄弟,那你就不替你的这些手下兄弟和孙传**的家小想想?只要你答应投效义军,老哥我可以放了他们,否则那就别怪老哥下手无情了。”

“你……”张和尚怒道,“你这是要挟!”

“就算是吧。”荆茂成哈哈大笑道,“和尚兄弟,老哥我实在是觉得你那身武艺和人才跟着王朴可惜了,要是转投义军,你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的,没准将来横扫江南或者出关征讨建奴地时候,你就是李岩将军帐下的前锋大将。”

张和尚默然。

荆茂成一瞪眼,大喝道:“来人,把孙传**的家小带下去……砍了!”

早有十数名虎背熊腰的贼兵抢了上来,作势就要拖走长平公主姐弟四人,张和尚赶紧抢前两步挡在四人面前,大声道:“慢!”

“怎么?”荆茂成微笑道,“兄弟,你想清楚了?”

“好吧。”张和尚咬了咬牙,大声道,“把他们都放了,我留下!”

李自成在数十名亲信大将的簇拥下来到德胜门前。

立马仰望雄伟的城楼,李自成心中感慨万千,想他一个小小的驿卒,一路浴血厮杀,多少次马革裹身,多少次死里逃生,如今十三年过去了,他终于把北京踩在了脚下,把大明朝踩在了脚下!

德胜门内静悄悄的,只有内阁首辅周延儒、次辅陈演、魏照乘、成国公朱纯臣还有兵部尚书张缙彦等降贼的大明高官战战兢兢地跪在官道两侧,嘴里很无耻地高呼着“大顺永昌皇帝万万岁”。

李自成却是正眼都没有瞧他们一眼,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些没有气节地文人。

如果崇祯帝泉下有知,看到朝中这么多高官撅着屁股葡伏在地,向闯贼称臣献媚,他一定会气得活过来然后再死过去,正如崇祯帝临死前所说地“朕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耶?”

崇祯帝待士不可谓不厚,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完全是儒家理学惹的祸,这些大明高官地血性已经被儒家理学阉割了,他们看起来一个个都是正常人,可事实上,他们已经成了没有“根”的精神太监。

正文 第209章 这下麻烦大了

朝阳门关厢。

张和尚点了头,荆茂成正打算放人时,又一伙流贼骑兵风驰电掣般冲进了瓮城,领军的贼将不是别人,霍然正是李岩的族弟李虎,李虎一眼就看见了张和尚,不由打马上前厉声喝道:“张和尚!?”

混在人群中的王朴不由暗叫一声惨也!

荆茂成已经答应放人了,没想到又节外生枝,这个李虎早不到晚不到,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赶到了朝阳门,看来今天这一劫是很难逃得过去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王朴已经把长平公主姐弟四人身上所有涉及皇家的东西都扔了,所以就算成了贼兵的阶下囚,也未必会暴身份,只要不暴身份,就一定会有逃命的机会。

李虎铿的一声抽出腰刀,冲上来就要砍张和尚,却被荆茂成拦住了。

荆茂成把李虎拉到旁边焦急地耳语了几句。

李虎脸色一变,厉声道:“放人?门都没有!”

荆茂成急道:“李虎将军,末将已经答应和尚兄弟了。”

李虎冷笑道:“你答应了,本将军可没有答应!现在本将军既然已经赶到了,这里就由本将军说了算,没你什么事了,来人,把这张和尚这伙人拿下!”

“是!”

李虎身后的百余名流贼轰然应诺,顿时蜂拥而上。

荆茂成急道:“李虎将军。不能这么做呀!”

“荆茂成!”李虎冷然道。“别忘了你只是个偏将。本将军才是南路大军地前锋大将。你若再敢阻拦。就连你也一块拿了!”

荆茂成脸色剧变。回眸愧疚地掠了张和尚一眼。悻悻然退了开去。

张和尚眉宇间霎时掠过一丝戾气。悄然回头掠了王朴一眼。王朴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张和尚眸子里地戾气又像冰雪般消融下去。百余流贼早已经蜂拥而上。把张和尚、王朴等人摁倒在地。一个个都捆成了粽子。

“带走。”李虎大手一挥。朗声道。“把他们带到城外大营去。”

回过头来。李虎又对荆茂成道:“荆将军。你也别生气。你也知道我军现在正缺粮饷。可孙传庭和王朴占着江南富庶之地。有钱有粮。为什么不拿张和尚还有孙传庭地家小跟他们换粮饷。让这两个狗贼拿银子来赎人吧。”

荆茂成颇有些无奈地拱了拱手,勉强说道:“将军英明。”

城外漕运码头。

黄得功、施琅他们正等得不烦烦时,忽见城墙上火光冲天,人影幢幢,还有一队队流贼骑兵如风驰电掣冲进了城门,两人不由大吃一惊。从地上霍地站起身来,黄得功道:“看样子一定是出什么事了施琅道:“会不会是将军他们?”

“不好说。”黄得功摇了摇头,沉声道。“传令下去,所有弟兄做好准备,但是在没有本将军的军令之前,谁也不准轻举妄动,否则……军法从事!”

“是。”

施琅低应一声,把黄得功的军令迅速传达了下去。

让黄得功和施琅感到奇怪的是。瓮城内并没有传出厮杀声,大约一刻钟之后又有一队流贼骑兵旋风般冲进了城门,又过了没多久,就看见大队流贼押着一群人从城门内开了出来,一名眼尖的水师将士惊叫道:“不好,好像将军他们!”

“什么!?”

“嗯?”

黄得功和施琅闻言大吃一惊,急翘首望去,只见流贼地火把将城门上下照得亮如白昼,虽然隔着近百步的距离看不太真切。可目力过人的黄得功和施琅还是发现。被流贼所擒地人的确有些像王朴他们。

“他娘的。”施琅翻手拔刀,厉声道。“弟兄们抄家伙,救人!”

“慢着!”黄得功大喝道,“城里城外的流贼足有近千人之众,而且两百步外就是流贼大营,数万人马瞬息就到,就凭我们这二十多号人,根本就不是对手,要是就这样冲出去,救不了将军不说,还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那怎么办?”施琅急道,“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王朴对施琅有知遇之恩,施琅就是把命卖给王朴都愿意。

“这样。”黄得功略一思忖,沉声道,“你带着弟兄们守着码头,绝不可轻举妄动,本将军偷偷摸到官道边上看看情况,要真是将军他们被擒了,那我们得另想办法救人,蛮干肯定是不行的。”

施琅点头应了,当下两人分头行事。

黄得功身形如狸,借着阴影几次腾挪就摸到了官道边上,从后面钻进了一家茶肆,透过竹门的缝隙,看着那队流贼押着人大摇大摆地从街上走过,这次黄得功看清楚了,被流贼捉住地果然就是王朴他们!

等流贼一过,黄得功就鬼魅般退回了漕运码头,施琅迎上前来,急声问道:“怎么样?”

“看清楚了。”黄得功沉声道,“的确是将军他们。”

“这下麻烦大了。”施琅急道,“得赶紧想办法救人啊!”

“别急。”黄得功摆了摆手,说道,“刚才听几个流贼说,要把将军他们押到大营去,所以,得想办法混进大营。”

两人正商量时,一小队流贼拎着几只木桶懒洋洋地上了码头。

施琅翻手又要拔刀,却被黄得功制止了,很快,那群流贼就上了码头,其中一个流贼没好气道:“还愣着干吗,都***过来吃早饭了。”

黄得功和施琅站着没动,其余二十几个水师将士也站着没动。

“嘿,你们***耳朵聋了?”那流贼把手里的木桶往地上一扔,大声骂道,“你们这群混帐东西,别以为你们现在也是义军的人了。就可以挑肥拣瘦了,告诉你们,我们义军是讲资历的。像你们这样刚投降的,只配吃这个!”

这伙流贼只是来送饭的伙夫,而之前把守码头地又是一伙投降不久地官军,所以这群流贼伙夫没有发现异样,把前后这两伙人当成一伙人了。

黄得功心头一动,回头一巴掌拍在施琅脑门上,骂道:“不长眼的臭小子。有得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地?你也不想想替朝廷卖命地时候连这也吃不上!你不吃?你不吃就挨着吧,弟兄们,我们吃。”

说着,黄得功就走上前来,从一只木桶里拿起一只大瓷碗,舀起一碗清得快能照出影子的米汤,稀里哗啦地喝了起来,其余二十几名弟兄其实也有些饿了,索性也围了过来。稀里哗啦地喝上了。

那群流贼伙夫的小头目得意地说道:“这就对了,照我们义军的规矩,刚入伙头两个月你们就只能吃这个。半年以后才有资格吃干的,当了队长才能吃小灶!吃,赶紧着吃,吃完了待会还要干活呢。”

“这位大哥。”黄得功试探着问道,“能问下待会干啥活?”

“干啥活?”流贼小头目斜了黄得功一眼,不屑地说道。“就你们这群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好几千人还干不过我们几百老弟兄,还能干啥?难不成还指望你们打仗?真是地,就你们这些货,也就帮着拿拿人,追追脏了。”

“拿人?追脏?”

黄得功嘀咕了两声,正要往桶里再舀一碗米汤时,却被那流贼小头目老实不客气地夺过了手中的大海碗,一边还骂道:“每人一碗。谁也不许多吃!谁***敢多吃。老子就打断谁的狗腿,哼!”

次日中午。皇极殿。

李自成大步登上金阶,摸了摸崇祯帝的龙椅,然后转身一**坐了下来,跟着李自成进殿的牛金星眸子一转,赶紧跪倒在丹墀之上,一连叩了三个响头,谄声唱道:“臣牛金星,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李自成仰天长笑三声,得意地摆了摆手,说道,“起来。”

李自成毕竟是驿卒出身,没什么文化,更不懂儒生们鼓捣出来的那套礼仪,自然记不起皇帝让大臣起身是要喊平身的,跪在丹墀下的牛金星心底偷笑不已,脸上却不敢表出来,顺势起身站于大殿一侧。

“他娘地。”李自成摸摸龙椅,又抬头看看头上地雕梁画栋,感慨道,“这金銮殿可真大。”

“万岁爷。”牛金星谄声道,“往后您就是大顺朝的开国皇帝,天下万民地君父了,以后每天都要在这金銮殿接受百官地朝贺,以及决策全国的大事呢,不过,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举行一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